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上下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2749发布日期:2020-10-30 22:04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上下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下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上下料设备。



背景技术:

plc控制系统是一种专为工业生产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或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是工业控制的核心部分,目前,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上下料设备成为机械车床加工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随着车床机械手上下料设备不断的发展,车床机械手上下料设备以其独特的优点得到广泛的应。

当上下料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上下料设备只能竖直或者水平进行上下料,使得夹取异形加工件时,较不容易夹取或者在上下料过程中容易脱落,影响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上下料设备,解决了当上下料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上下料设备只能竖直或者水平进行上下料,使得夹取异形加工件时,较不容易夹取或者在上下料过程中容易脱落,影响加工的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上下料设备,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和调节装置,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下端穿过连接壳内部与推板上端贴合固定,所述调节装置右端与第一滑轨左端贴合固定,所述调节装置由电源线、电机、转轴、外壳、滑轮、调节杆、螺杆、固定块、螺帽、支撑座、移动机构和转动板组成,所述电源线下端与电机上端插接,所述电机右端与转轴左端贴合固定,所述转轴右端与滑轮内侧贴合固定,所述外壳左端与转轴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滑轮边缘处与调节杆后端滑动安装,所述调节杆前端内侧与螺杆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螺杆外部与固定块内部过盈配合,所述固定块右端与移动机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螺帽后端与调节杆前端面相抵,所述支撑座下端与调节杆后端15cm处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后端与支撑座上端贴合固定,所述转动板位于外壳右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壳右端与移动板左端贴合固定,所述移动板下端外部与第一滑轨内部滑动安装,并且移动板下端右侧与第二电动推杆左端贴合固定,所述第一滑轨右端与下侧与延长板左端贴合固定,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下端与延长板上端锁紧固定,所述推板下端与推杆组上端贴合固定,所述推杆组下端与夹紧机构上端贴合固定,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电机均与电源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由转动杆、转动座、滑块和第二滑轨组成,所述转动杆下端与固定块右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前端与转动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滑块前端面与转动座后端贴合固定,所述第二滑轨前端与滑块后端滑动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下端设置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右端紧固于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端前侧设置有开口,并且开口内部有滑块穿设而过。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后端设置有滑杆,并且滑杆左端外部与滑轮边缘处滑动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与调节杆的连接之处设置有转动柱,并且支撑座呈倾斜状。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上端与外壳内部上端贴合固定,并且外壳右端设置弧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板左端与调节杆右端贴合固定,并且调节杆转动的角度为0度到90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由塑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由不锈钢制成。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当上下料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上下料设备只能竖直或者水平进行上下料,使得夹取异形加工件时,较不容易夹取或者在上下料过程中容易脱落,影响加工的效率的问题,通过第一滑轨左端设置了调节装置,由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滑轮转动,滑轮带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带动转动板进行角度调节,使得夹紧机构可从不同角度去夹取异形工件较好夹取的部位,大大的降低了在上下料过程中容易脱落的概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电动推杆-1、连接壳-2、移动板-3、第一滑轨-4、第二电动推杆-5、延长板-6、推板-7、推杆组-8、夹紧机构-9、调节装置-10、电源线-101、电机-102、转轴-103、外壳-104、滑轮-105、调节杆-106、螺杆-107、固定块-108、螺帽-109、支撑座-1010、移动机构-1011、转动板-1012、转动杆-10111、转动座-10112、滑块-10113、第二滑轨-10114、支撑板-1001、开口-1002、滑杆-1003、转动柱-1004、弧形槽-10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上下料设备: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和调节装置10,第一电动推杆1下端穿过连接壳2内部与推板7上端贴合固定,调节装置10右端与第一滑轨4左端贴合固定,调节装置10由电源线101、电机102、转轴103、外壳104、滑轮105、调节杆106、螺杆107、固定块108、螺帽109、支撑座1010、移动机构1011和转动板1012组成,电源线101下端与电机102上端插接,电机102右端与转轴103左端贴合固定,转轴103右端与滑轮105内侧贴合固定,外壳104左端与转轴103中部转动连接,滑轮105边缘处与调节杆106后端滑动安装,有利于使得调节杆106后端在,滑轮105边缘处滑动,进而带动调节杆106在支撑座1010下端的转动,调节杆106前端内侧与螺杆107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有利于带动转动板1012进行转动,螺杆107外部与固定块108内部过盈配合,固定块108右端与移动机构1011下端转动连接,有利于使得固定块108在螺杆107外部移动,进而调节调节杆106与移动机构1011之间的角度大小,使得转动板1012的转动角度可调节,螺帽109后端与调节杆106前端面相抵,支撑座1010下端与调节杆106后端15cm处转动连接,有利于进行支撑,使得调节杆106在外壳104内进行转动,移动机构1011后端与支撑座1010上端贴合固定,转动板1012位于外壳104右端面,有利于带动第一滑轨4进行角度调节,更方便夹取异形的工件。

其中,所述连接壳2右端与移动板3左端贴合固定,所述移动板3下端外部与第一滑轨4内部滑动安装,并且移动板3下端右侧与第二电动推杆5左端贴合固定,所述第一滑轨4右端与下侧与延长板6左端贴合固定,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下端与延长板6上端锁紧固定,所述推板7下端与推杆组8上端贴合固定,所述推杆组8下端与夹紧机构9上端贴合固定,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第二电动推杆5和电机102均与电源线101电连接,有利于进行连接。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1011由转动杆10111、转动座10112、滑块10113和第二滑轨10114组成,所述转动杆10111下端与固定块108右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10112前端与转动杆10111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滑块10113前端面与转动座10112后端贴合固定,所述第二滑轨10114前端与滑块10113后端滑动安装,有利于进行移动。

其中,所述电机102下端设置有支撑板1001,并且支撑板1001右端紧固于外壳104,有利于进行支撑。

其中,所述外壳104上端前侧设置有开口1002,并且开口1002内部有滑块10113穿设而过,有利于进行安装。

其中,所述调节杆106后端设置有滑杆1003,并且滑杆1003左端外部与滑轮105边缘处滑动安装,有利于进行滑动。

其中,所述支撑座1010与调节杆106的连接之处设置有转动柱1004,并且支撑座1010呈倾斜状,有利于进行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1011上端与外壳104内部上端贴合固定,并且外壳104右端设置弧形槽1005,有利于进行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转动板1012左端与调节杆106右端贴合固定,并且调节杆106转动的角度为0度到90度之间,有利于进行安装。

其中,所述滑轮105由塑钢制成,其优点是成本较低。

其中,所述转动杆10111由不锈钢制成,其优点是耐腐蚀,且硬度较高。

本专利所述的滑轮105由塑钢制成,塑钢型材是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要原料,因此也叫pvc型材,加上一定比例的稳定剂、着色剂、填充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经挤出所成型材,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由于其物理性能如刚性、弹性、耐腐蚀、抗老化性能优异,通常用作是铜、锌、铝等有色金属的佳代用品,在房屋建筑中主要用于推拉,平开门窗、护栏、管材和吊顶材料的应用,通过新的工艺流程处理也广泛用在汽车发动机保护板方面,不仅重量轻,而且韧性好,具有刚的优良性质,有时候也被称作合金塑钢。

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首先将本装置与外部plc控制系统设备相连接,并接通电源线101;

第二,接着在外部plc控制系统设备的控制下,第二电动推杆5在延长板6上端推动或者拉动移动板3在第一滑轨4上端滑动安装,待将移动板3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停止;

第三,紧接着第一电动推杆1穿过连接壳2向下推动推板7,推板7向下推动推杆组8,使得夹紧机构9夹紧异形工件,然后第一电动推杆1向上移动,完场上料的功能;

第四,当遇到异形工件时,通过调节装置10调节好夹紧机构9的角度,电机102通过转轴103带动滑轮105在外壳104内部转动,滑轮105通过滑杆1003带动调节杆106进行转动,调节杆106通过转动柱1004在支撑座1010下端转动,调节杆106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移动机构1011中的转动杆10111带动滑块10113在第二滑轨10114内部滑动,使得调节杆106稳定穿过弧形槽1005带动转动板1012进行转动,其中,转动座10112起到了转动的作用,支撑板1001起到了增加电机稳定性的作用,开口1002起到了连接的作用,最后使得夹紧机构9可从不同角度去夹取异形工件较好夹取的部位,大大的降低了在上下料过程中容易脱落的概率;

第五,当需要调节调节杆106和转动杆10111之间的夹角时,先将螺帽109松开,接着带动螺杆107在调节杆106前端内侧进行转动,使得固定块108在螺杆107外部过盈配合,从而实现调节杆106转动夹角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