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对位的旋转连接器钻孔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5723发布日期:2020-12-08 15:35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准对位的旋转连接器钻孔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准对位的旋转连接器钻孔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旋转连接器在进行加工的时候,一般需要对旋转连接器进行钻孔工作,而在对其进行钻孔的时候便需要使用到钻孔加工装置,现有市场上的钻孔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存在着以下问题;

1、现有市场上的钻孔加工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对需要进行钻孔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工作,一般在对旋转连接器进行定位固定的时候,会出现位置的偏差,影响钻孔的准确性;

2、一般在进行钻孔的时候,会需要进行冷却液的加注工作,而一般的冷却液加注之后,不能很及时的进行回收工作,导致会出现冷却液浪费严重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准对位的旋转连接器钻孔用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钻孔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不方便进行精准的定位工作,以及不方便对冷却液进行及时回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准对位的旋转连接器钻孔用加工装置,包括顶板、第一电机、放置座、自动伸缩杆和钻杆,所述顶板的顶端中间位置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底部贯穿顶板的中间位置与放置座顶端的电机轴之间为键连接,并且放置座的内部等间距的设置有3个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顶端同轴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与连接轴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接,并且中间的连接轴的顶端与电机轴之间相连接,两侧所述旋转盘的底部均螺栓安装有钻杆,所述放置座的两侧下方位置与自动伸缩杆的顶端相连接,且自动伸缩杆的底部与工作台的顶端相连接,并且工作台的下方一体设置有底座,所述工作台中间位置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顶端的旋转轴贯穿工作台的顶端与放置台的底部相连接,并且放置台的内部镶嵌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外部位置设置有镶嵌在放置台内部的预留槽,且预留槽的内部通过复位弹簧与固定杆之间相连接,并且固定杆设置在放置槽的上方位置,所述放置槽的上方外部位置设置有与放置台相连接的滑环,且滑环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口,并且连接口的顶端与连接管的顶端位置相连接,所述连接管的顶端与连接软管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座的中心线与工作台的中心线相互重合,且工作台内部镶嵌的放置槽的直径大于2个钻杆之间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放置台的顶端外部位置与滑环之间为轴承连接,且滑环设置在放置槽的上方位置,并且滑环在放置台的上下位置均有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在放置槽的内部等角度的设置有4个,且4个固定杆的顶端均为光滑平面。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底部为网孔状结构设置,且放置槽的底部网孔状结构与放置台内部的空心状结构相互贯穿,并且放置台的底部与滑环之间为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截面呈“u”形结构设置,且连接管的顶端设置的连接口与滑环上方之间为螺纹连接,并且连接管的上下位置均设置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精准对位的旋转连接器钻孔用加工装置;

1、整个旋转连接器是放置在放置槽的内部进行加工的,且放置槽是处于放置台的中间位置的,同时放置槽还可以在旋转轴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由此,便可以灵活的完成对放置槽内部固定的旋转连接器进行位置变化的效果,达到方便进行精准定位的效果,不会出现偏移的现象,同时也方便及时的调整位置,使用非常方便;

2、整个连接管是呈“u”形结构设置,且连接管内侧的连接口的上下设置,不仅方便在上连接口的位置进行冷却液的加注工作,也方便在下连接口的位置进行冷却液的收集工作,对冷却液进行及时的收集,同时也不会出现浪费严重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台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台与连接管连接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放置座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2、第一电机;3、放置座;4、自动伸缩杆;5、钻杆;6、工作台;7、底座;8、第二电机;9、旋转轴;10、放置台;11、连接软管;12、复位弹簧;13、预留槽;14、固定杆;15、放置槽;16、连接管;17、连接口;18、滑环;19、电机轴;20、连接轴;21、皮带;22、旋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精准对位的旋转连接器钻孔用加工装置,包括顶板1、第一电机2、放置座3、自动伸缩杆4、钻杆5、工作台6、底座7、第二电机8、旋转轴9、放置台10、连接软管11、复位弹簧12、预留槽13、固定杆14、放置槽15、连接管16、连接口17、滑环18、电机轴19、连接轴20、皮带21和旋转盘22,顶板1、第一电机2、放置座3、自动伸缩杆4和钻杆5,顶板1的顶端中间位置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2,且第一电机2的底部贯穿顶板1的中间位置与放置座3顶端的电机轴19之间为键连接,并且放置座3的内部等间距的设置有3个旋转盘22,旋转盘22的顶端同轴连接有连接轴20,且连接轴20与连接轴20之间通过皮带21相连接,并且中间的连接轴20的顶端与电机轴19之间相连接,两侧旋转盘22的底部均螺栓安装有钻杆5,放置座3的两侧下方位置与自动伸缩杆4的顶端相连接,且自动伸缩杆4的底部与工作台6的顶端相连接,并且工作台6的下方一体设置有底座7,工作台6中间位置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8,且第二电机8顶端的旋转轴9贯穿工作台6的顶端与放置台10的底部相连接,并且放置台10的内部镶嵌有放置槽15,放置槽15的外部位置设置有镶嵌在放置台10内部的预留槽13,且预留槽13的内部通过复位弹簧12与固定杆14之间相连接,并且固定杆14设置在放置槽15的上方位置,放置槽15的上方外部位置设置有与放置台10相连接的滑环18,且滑环18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口17,并且连接口17的顶端与连接管16的顶端位置相连接,连接管16的顶端与连接软管11之间为螺纹连接。

放置座3的中心线与工作台6的中心线相互重合,且工作台6内部镶嵌的放置槽15的直径大于2个钻杆5之间的长度,使得2个钻杆5可以对放置槽15内部放置的旋转连接器上进行对称位置的钻孔工作。

放置台10的顶端外部位置与滑环18之间为轴承连接,且滑环18设置在放置槽15的上方位置,并且滑环18在放置台10的上下位置均有设置,使得第二电机8带动放置台10旋转的时候,旋转台10上的滑环18的位置可以固定不动,进而使得连接管16的位置固定。

固定杆14在放置槽15的内部等角度的设置有4个,且4个固定杆14的顶端均为光滑平面,方便在固定杆14的作用下完成对旋转连接器进行固定的效果。

放置槽15的底部为网孔状结构设置,且放置槽15的底部网孔状结构与放置台10内部的空心状结构相互贯穿,并且放置台10的底部与滑环18之间为密封结构,使得多余的冷却液可以通过放置槽15底部的网孔结构到达放置台10的内部,进而被放置台10底部连接管16顶端的连接口17吸收,达到方便对多余的冷却液进行及时回收的效果,网孔状结构还方便对铁屑进行过滤工作。

连接管16的截面呈“u”形结构设置,且连接管16的顶端设置的连接口17与滑环18上方之间为螺纹连接,并且连接管16的上下位置均设置有阀门,方便冷却液的注入工作和回收工作。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精准对位的旋转连接器钻孔用加工装置时,首先,整个装置在底座1的作用下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之后,就需要进行旋转连接器的固定工作了,在进行固定的时候,根据1-2所示,工作人员将旋转连接器放置在整个放置台10中间的放置槽15中,在对放置槽15进行放置的时候,会对放置槽15中间的固定杆14进行挤压,使得固定杆14在预留槽13的内部进行挤压,配合复位弹簧12的复位工作,便完成了对整个旋转连接器进行固定的效果,固定完成后,只需要工作人员启动第二电机8,使得第二电机8带动顶端的旋转轴9旋转,旋转轴9旋转的时候,会带动顶端的旋转套10旋转,由此便很好的完成了对旋转台10上的旋转连接器的位置进行调节定位的效果了,之后,整个装置便可以很好的进行钻孔工作了;

在进行钻孔的时候,根据图1和图5所示,同时启动自动伸缩杆4和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在旋转的时候,会带动其底部的电机轴19旋转,电机轴19旋转的时候,带动底部的旋转盘22旋转,电机轴19底部的旋转盘22旋转的时候,在皮带21的作用下会使得两侧的旋转盘22也均进行旋转工作,在旋转盘22旋转的时候,带动底部的钻杆5旋转,配合自动伸缩杆4的下降工作,在钻杆5的作用下便很好顶端完成钻孔工作了;

在进行钻孔的时候,需要不停的将外界的冷却液通过连接软管11到达连接管16的内部,然后启动连接管16上方的阀门,使得连接管16内部的冷却液通过连接口17到达放置槽15的内部完成对钻孔中的旋转连接器进行冷却的效果,在进行钻孔的时候,连接口17处落下的冷却液会通过放置槽15底部的网孔状结构落入到放置台10的底部空心状位置的内部,加工完成后,工作人员将连接管16上方的阀门关闭下方的阀门打开,就可以在下方的连接口17的作用下完成对多余冷却液进行回收的效果了,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