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型钢翻转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4762发布日期:2021-08-31 14:1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H型钢翻转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型钢翻转机。



背景技术:

h型钢是一种截面面积分配更加优化、强重比更加合理的经济断面高效型材,因其断面与英文字母“h”相同而得名。h型钢组件主要包括一块腹板和两块翼缘板。

h型钢在完成翼缘板和腹板的拼接组装后,还需要在h型钢上的翼缘板和腹板上焊接连接板、筋板、牛腿等连接件。目前,对于连接板、筋板、牛腿等部件的焊接,主要是用过行车将h型钢吊起,然后通过人工对h型钢的四个面进行附加部件的焊接。

然而,采用行车吊起h型钢,h型钢在焊接过程中会出现晃动,因此需要人工反复定位连接板、筋板、牛腿等部件。这就导致连接板、筋板、牛腿等部件焊接存在定位粗糙、一致性差等问题,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同时,由于是人工定位各部件,且位于h型钢下方的附加部件难以完成定位操作,因此,生产速度慢,不利于快速生产。

另外,采用行车进行辅助操作,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安全性差,容易发生事故。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h型钢翻转机,其能稳定的对h型钢进行转动,翻转过程稳定、安全,且省时省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h型钢翻转机,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基座和回转盘;基座中部形成有进料口,进料口内布设有回转齿轮,回转盘固设于回转齿轮上,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驱动回转齿轮转动的驱动机构;回转盘上布设有用于夹持钢板的夹持装置;驱动机构驱动回转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回转盘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基座上布设有若干与回转盘相配合的导向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装置设置有四个,导向装置周向布设于基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座,导向座内形成有导向腔,导向腔内垂直布设有轴销,轴销上套接有轴承,轴承外套接有与回转盘相配合的内凹滚轮,内凹滚轮外布设有盖板,盖板固设于导向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凹滚轮上形成有凹槽,回转盘的端部卡接于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回转盘上对称固设有用于定位夹持装置的连接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驱动机构对称布设于基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基座上形成有定位槽,驱动机构位于定位槽内,与回转齿轮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定位槽两侧的底板,底板上装配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套接有相对布设的第一主动斜齿轮和第二主动斜齿轮;第一主动斜齿轮啮合有第一从动斜齿轮;第一从动斜齿轮固设于第一斜齿轮隔套上,第一斜齿轮隔套套接于第一从动轴上;第一从动轴两端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装配于底板上;第一斜齿轮隔套上固设有第一动力齿轮;回转齿轮的外表面沿着径向与第一动力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主动斜齿轮啮合有第二从动斜齿轮,第二从动斜齿轮固设于第二斜齿轮隔套上,第二斜齿轮隔套套接于第二从动轴上;第二从动轴两端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装配于底板上;第二斜齿轮隔套上固设有第二动力齿轮;回转齿轮的外表面沿着径向与第二动力齿轮相啮合;其中,第一动力齿轮和第二动力齿轮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回转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回转盘旋转,提高了h型翻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回转齿轮相互啮合传动,提高了回转齿轮转动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与回转盘之间相互配合,一是提高了回转盘的转动灵活性,同时,导向装置也给予回转盘一定的支撑力,保证了回转盘的使用安全;具体的,导向装置设置有四个,导向装置周向布设于基座上;

4.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盘卡接于内凹滚轮的凹槽上,提高了h型钢转动的准确性,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由于定位更加方便,也提高了h型钢的生产速度,有利于h型钢的快速生产;

5.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驱动机构对称布设于基座上;提高了回转齿轮转动的转动安全性和转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回转盘的转动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采用两个斜齿轮相互啮合的传动方式,提高自身精度,从而实现高精度传动,同时,也使得斜齿轮加工工艺相对简单,装配工艺简单,齿轮啮合无中心面要求;

7.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两个斜齿轮带动两个动力齿轮转动,可以大大减轻靠近回转齿轮的轴承的负荷;同时避免了两个动力齿轮在工作过程中的摆动;第一动力齿轮和第二动力齿轮相啮合,使各配合表面得到充分的啮合,延长了驱动机构上各个齿轮之间的的使用寿命,使齿轮系统传动更可靠;保证了翻转机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向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回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驱动机构与回转齿轮连接局部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导向装置3,翻转机构30,基座31,回转盘32,回转齿轮33,驱动机构34,定位槽35,连接座36,进料口37,导向座300,导向腔301,轴销302,轴承303,内凹滚轮304,盖板305,凹槽306,底板340,驱动电机341,驱动轴342,第一主动斜齿轮343,第二主动斜齿轮344,第一从动斜齿轮345,第一斜齿轮隔套346,第一从动轴347,第一轴承348,第一动力齿轮349,第二斜齿轮隔套350,第二从动轴351,第二轴承352,第二动力齿轮353,第二从动斜齿轮3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h型钢翻转机,包括翻转机构30;所述翻转机构30包括基座31和回转盘32;基座31中部形成有进料口37,进料口37内布设有回转齿轮33,回转盘32固设于回转齿轮33上,基座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驱动回转齿轮33转动的驱动机构34;驱动机构与回转齿轮相互啮合传动,提高了回转齿轮转动的稳定性;回转盘32上布设有用于夹持钢板的夹持装置;驱动机构34驱动回转齿轮33转动,进而带动回转盘32旋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回转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回转盘旋转,提高了h型翻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座31上布设有若干与回转盘32相配合的导向装置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与回转盘之间相互配合,一是提高了回转盘的转动灵活性,同时,导向装置也给予回转盘一定的支撑力,保证了回转盘的使用安全;具体的,导向装置设置3有四个,导向装置3周向布设于基座31上。

导向装置3包括导向座300,导向座300内形成有导向腔301,导向腔301内垂直布设有轴销302,轴销302上套接有轴承303,轴承303外套接有与回转盘32相配合的内凹滚轮304,内凹滚轮304外布设有盖板305,盖板305固设于导向座300上;内凹滚轮304上形成有凹槽306,回转盘32的端部卡接于凹槽306内;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盘卡接于内凹滚轮的凹槽上,提高了h型钢转动的准确性,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由于定位更加方便,也提高了h型钢的生产速度,有利于h型钢的快速生产。

回转盘32上对称固设有用于定位夹持装置的连接座36;驱动机构34设置有两个,两个驱动机构34对称布设于基座31上;提高了回转齿轮转动的转动安全性和转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回转盘的转动效率。

基座31上形成有定位槽35,驱动机构34位于定位槽35内,与回转齿轮33相连接。

驱动机构34包括固设于定位槽35两侧的底板340,底板340上装配有驱动电机341,驱动电机341的驱动轴342上套接有相对布设的第一主动斜齿轮343和第二主动斜齿轮344;第一主动斜齿轮343啮合有第一从动斜齿轮345;第一从动斜齿轮345固设于第一斜齿轮隔套346上,第一斜齿轮隔套346套接于第一从动轴347上;第一从动轴347两端连接有第一轴承348;第一轴承348装配于底板340上;第一斜齿轮隔套346上固设有第一动力齿轮349;回转齿轮33的外表面沿着径向与第一动力齿轮349相啮合;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采用两个斜齿轮相互啮合的传动方式,提高自身精度,从而实现高精度传动,同时,也使得斜齿轮加工工艺相对简单,装配工艺简单,齿轮啮合无中心面要求。

第二主动斜齿轮344啮合有第二从动斜齿轮354,第二从动斜齿轮354固设于第二斜齿轮隔套350上,第二斜齿轮隔套350套接于第二从动轴351上;第二从动轴351两端连接有第二轴承352;第二轴承352装配于底板340上;第二斜齿轮隔套350上固设有第二动力齿轮353;回转齿轮33的外表面沿着径向与第二动力齿轮353相啮合;其中,第一动力齿轮349和第二动力齿轮353相啮合;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两个斜齿轮带动两个动力齿轮转动,可以大大减轻靠近回转齿轮的轴承的负荷;同时避免了两个动力齿轮在工作过程中的摆动;第一动力齿轮和第二动力齿轮相啮合,使各配合表面得到充分的啮合,延长了驱动机构上各个齿轮之间的的使用寿命,使齿轮系统传动更可靠;保证了翻转机使用安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导向装置3,翻转机构30,基座31,回转盘32,回转齿轮33,驱动机构34,定位槽35,连接座36,进料口37,导向座300,导向腔301,轴销302,轴承303,内凹滚轮304,盖板305,底板340,驱动电机341,驱动轴342,第一主动斜齿轮343,第二主动斜齿轮344,第一从动斜齿轮345,第一斜齿轮隔套346,第一从动轴347,第一轴承348,第二斜齿轮隔套350,第二从动轴351,第二轴承352,第二动力齿轮35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