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焊接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3716发布日期:2021-11-03 12:2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焊接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散热器焊接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器焊接用夹具。


背景技术:

2.目前,散热器芯体的生产需要经过钎焊过程,即芯体需要入炉加热,使焊料融化完成钎焊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采用夹具对散热器芯体进行捆扎操作,但由于散热器芯体与夹具受热变形不协调,具体地,散热器芯体变形量较大,而夹具变形量较小,微乎其微,散热器芯体对夹具施加力的作用,使夹具被迫翘曲变形,出现松脱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焊接用夹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器芯体与夹具受热变形不协调,导致出现松脱的情况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焊接用夹具,包括:夹具本体以及分别与所述夹具本体的两端相连接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呈弯折状的自适应变形部。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夹具本体的自适应变形部包括顺次相连接的第一平直部、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第三倾斜部以及第二平直部;其中,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第二平直部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三倾斜部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形成第一v形结构,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三倾斜部形成第二v形结构,且所述第一v形结构的开口与所述第二v形结构的开口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
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v形结构的顶角为94
°
,且所述第一v形结构的角平分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二v形结构的顶角为94
°
,且所述第二v形结构的角平分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平直部;第一v形结构的顶点与所述第一平直部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4,第二v形结构的顶点与所述第二平直部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4;所述第一v形结构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v形结构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0cm;所述第一v形结构的顶点以及所述第二v形结构形成有圆角。
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一夹紧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与所述夹具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紧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夹紧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形成角度;
8.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部和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与所述夹具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紧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夹紧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形成角度;
9.所述第一夹紧部以及所述第二夹紧部彼此相向倾斜设置。
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形成的角度为166
°
,所述第二夹紧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所形成的角度为166
°

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部的朝向所述第二夹紧部的一侧边为倒直角边,所述第二夹紧部的朝向所述第一夹紧部的一侧边为倒直角边。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夹具本体还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13.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自适应变形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自适应变形部的相对的另一端相连接;
14.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远离所述自适应变形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远离所述自适应变形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垂直设置;
15.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自适应变形部形成角度,且所述第一延伸部朝向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所围设成的夹持空间的内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自适应变形部形成角度,且所述第二延伸部朝向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所围设成的夹持空间的内部倾斜设置。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变形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所形成的角度以及所述自适应变形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形成的角度均为175
°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夹具本体的两端的弯折处的内部均设置有防旋转构件,且所述防旋转构件与所述夹具本体相连接,所述防旋转构件沿着垂直于所述夹具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和/或
18.所述夹具本体的两端的弯折处的外部均设置有加强筋,且所述防旋转构件与所述夹具本体相连接,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弯折处的外部相适配。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所确定的平面与所述呈弯折状的自适应变形部所确定的平面相垂直设置。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1.本散热器焊接用夹具应用时,沿着散热器芯体的宽度方向,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夹持于散热器芯体的相对的两侧部,且由于夹具本体包括呈弯折状的自适应变形部,能够适应散热器芯体在焊接过程中芯宽方向因受热产生的膨胀形变,即弯折状的自适应变形部适当展开以加长夹具本体的长度,以适应散热器芯体的宽度增加的情况,使得本散热器焊接用夹具始终能够稳定地夹持住散热器芯体,保进而保证焊接精度。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焊接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焊接用夹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焊接用夹具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0027]1‑
夹具本体,11

第一延伸部,12

第二延伸部,13

自适应变形部,131

第一平直部,132

第一倾斜部,133

第二倾斜部,134

第三倾斜部,135

第二平直部,136

第一v形结构,137

第二v形结构,2

第一夹持臂,21

第一夹持部,22

第一夹紧部,221

第一倒直角边,
3

第二夹持臂,31

第二夹持部,32

第二夹紧部,321

第二倒直角边,4

防旋转构件,5

加强筋,100

散热器焊接用夹具,200

散热器芯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0030]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焊接用夹具100。
[0034]
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焊接用夹具100,包括:夹具本体1以及分别与夹具本体1的两端相连接的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夹具本体1包括呈弯折状的自适应变形部13。
[0035]
本散热器焊接用夹具100应用时,沿着散热器芯体200的宽度方向,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夹持于散热器芯体200的相对的两侧部,且由于夹具本体1包括呈弯折状的自适应变形部13,能够适应散热器芯体200在焊接过程中芯宽方向因受热产生的膨胀形变,即弯折状的自适应变形部13适当展开以加长夹具本体1的长度,以适应散热器芯体200的宽度增加的情况,使得本散热器焊接用夹具100始终能够稳定地夹持住散热器芯体200,保进而保证焊接精度。
[0036]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所确定的平面与呈弯折状的自适应变形部13所确定的平面相垂直设置,使得利用本本散热器焊接用夹具100夹持散热器芯体200时,自适应变形部13能够与散热器芯体200的上表面相贴合。
[0037]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夹具本体1的自适应变形部13包括顺次相连接的第一平直部131、第一倾斜部132、第二倾斜部133、第三倾斜部134以及第二平直部135;
[0038]
其中,第一平直部131与第二平直部135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倾斜部132和第三倾斜部134相平行设置;第一倾斜部132与第二倾斜部133形成第一v形结构136,第二倾斜部133与第三倾斜部134形成第二v形结构137,且第一v形结构136的开口与第二v形结构137的
开口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
[0039]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由上述的三个倾斜部形成的弯折状结构,其被加热后的适当展开所产生的变形量恰好能适应散热器芯体200的变形,包含的倾斜部的数量过多,容易导致变形过大,也不容易制造,包含的倾斜部的数量过少,则变形过小,无法适应散热器芯体200的变形。其中,倾斜部的端部连接有平直部,是将弯折状结构的展开变形转换为沿着平直部方向的加长,即加长夹具本体1的长度。
[0040]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自适应变形部13为中心对称结构,即关于其中心也即第二倾斜部133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夹持臂2以及第二夹持臂3关于自适应变形部13的中心呈对称设置,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夹持力相平衡。
[0041]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v形结构136的顶角为94
°
,即第一v形结构136的平分角α1为47
°
,且第一v形结构136的角平分线垂直于第一平直部131;第二v形结构137的顶角为94
°
,即第二v形结构137的平分角α2为47
°
,且第二v形结构137的角平分线垂直于第二平直部135;第一v形结构136的顶点与第一平直部13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a可以为14cm,第二v形结构137的顶点与第二平直部135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b可以为14cm;第一v形结构136的中心线与第二v形结构137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c可以为30cm;第一v形结构136的顶点以及第二v形结构137形成有圆角。
[0042]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采用上述参数的自适应变形部13,其被加热后适当展开所产生的变形量恰好能够适应散热器芯体200的变形,使得本散热器焊接用夹具100能够与变形后的散热器芯体200恰好相适配。
[0043]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臂2包括第一夹持部21和第一夹紧部22,第一夹持部21的一端与夹具本体1相连接,第一夹持部21的另一端与第一夹紧部22相连接,且第一夹紧部22与第一夹持部21形成角度;
[0044]
第二夹持臂3包括第二夹持部31和第二夹紧部32,第二夹持部31的一端与夹具本体1相连接,第二夹持部31的另一端与第二夹紧部32相连接,且第二夹紧部32与第二夹持部31形成角度;
[0045]
第一夹紧部22以及第二夹紧部32彼此相向倾斜设置。
[0046]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31能够最大面积地夹持住散热器芯体2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起到主要夹持的作用,其中第一夹紧部22和第二夹紧部32起到承托散热器芯体200的底部的作用,即使得散热器芯体200工装导入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31之间后不脱落,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0047]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部22与第一夹持部21所形成的角度β1为166
°
,第二夹紧部32与第二夹持部31所形成的角度β2为166
°
。采用上述参数加工第一夹紧部22和第二夹紧部32,可有效保证散热器芯体200工装导入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31之间后不脱落。
[0048]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部22的朝向第二夹紧部32的一侧边为倒直角边,为了便于区分,此处命名为第一倒直角边221,第二夹紧部32的朝向第一夹紧部22的一侧边为倒直角边,为了便于区分,此处命名为第二倒直角边321。
[0049]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设置上述的倒直角边,使得第一夹紧部22和第二夹紧部32之间的间距尺寸变大,有助于安装散热器芯体200。
[0050]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夹具本体1还包括第一延伸部11和第二延伸部12;
[0051]
其中,第一延伸部11与自适应变形部1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延伸部12与自适应变形部13的相对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延伸部11的远离自适应变形部13的端部与第一夹持部21相连接,且第一夹持部21与第一延伸部11相垂直设置,即第一夹持部21与第一延伸部11所成的角度ω1为90
°
;第二延伸部12的远离自适应变形部13的端部与第二夹持部31相连接,且第二夹持部31与第二延伸部12相垂直设置,即第二夹持部31与第二延伸部12所成的角度ω2为90
°

[0052]
第一夹持部21与第一延伸部11相垂直设置,以及第二夹持部31与第二延伸部12相垂直设置的目的在于,与散热器芯体200的结构相适配(因为第一延伸部11夹持于散热器芯体200的顶面,第一夹持部21夹持于散热器芯体200的侧面,散热器芯体200的顶面和侧面是相垂直设置的),起到稳定夹持的作用。
[0053]
第一延伸部11与自适应变形部13形成角度,且第一延伸部11朝向第一夹持臂2与第二夹持臂3所围设成的夹持空间的内部倾斜设置;第二延伸部12与自适应变形部13形成角度,且第二延伸部12朝向第一夹持臂2与第二夹持臂3所围设成的夹持空间的内部倾斜设置。上述结构能够补偿夹具本体1在夹持散热器芯体200下产生的沿其高度方向的形变弯曲,以提高本夹具的夹持效果,同时保证散热器芯体200表面不受磕碰损伤。
[0054]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示,自适应变形部13与第一延伸部11所形成的角度θ1为175
°
,自适应变形部13与第二延伸部12所形成的角度θ2为175
°

[0055]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夹具本体1的两端的弯折处的内部均设置有防旋转构件4,且防旋转构件4与夹具本体1相连接;防旋转构件4沿着垂直于夹具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
[0056]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防旋转构件4能够防止本夹具在夹持散热器芯体200时发生翻转,避免夹具本体1的中部呈弯折状的自适应变形部13对芯体表面产生压痕或受损。
[0057]
其中,可选地,防旋转构件4具有圆柱体结构。
[0058]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夹具本体1的两端的弯折处的外部均设置有加强筋5,且防旋转构件4与夹具本体1相连接;加强筋5与弯折处的外部相适配。
[0059]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加强筋5可提高夹具本体1与第一夹持臂2或者第二夹持臂3相连接处的整体强度,避免了夹持臂的折断。
[0060]
其中,可选地,加强筋5与夹具本体1通过焊接形成为一体,整体的强度高,节省了装配的步骤。
[006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