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拉杆打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5834发布日期:2022-01-15 10:3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叶轮拉杆打弯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轮拉杆打弯机。


背景技术:

2.叶轮拉杆是一种用于拉动叶轮的拉杆,为了拉杆能够拉动叶轮,则需要将拉杆端部打弯成套环,而加工拉杆则需要打两道弯,第一道弯是将拉杆端部弯曲成套环结构,第二道弯则是将套环结构与拉杆本体的交界位置进行折弯,使套环结构与拉杆本体不处于同一平面上,而传统的打弯工作都是直接通过人工完成,人工打弯的方式则无法精准的控制弯曲的弧度,导致打弯质量参差不齐,且随着打弯时间变长,工作人员则极易出现疲惫感,导致打弯速度变慢无法保证打弯效率,同时会增加出错率,导致打弯质量进一步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叶轮拉杆,它不仅能够有效保证打弯质量,且能够始终保证高效的打弯效率。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叶轮拉杆打弯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表面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中部设有一刀具导向板;所述刀具导向板上表面中部设有一加工槽;所述刀具导向板前侧侧壁设有一与加工槽相贯通的上料通道;所述面板上表面设有位于刀具导向板右侧的第一打弯装置、位于刀具导向板左侧的第二打弯装置、位于刀具导向板后侧的第三打弯装置;所述面板上表面设有一位于刀具导向板后侧的靠山装置;所述刀具导向板正上方设有一顶板;所述顶板外边沿与面板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上支撑轴;所述顶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一下压装置;所述面板下表面设有一与下压装置相匹配的回弹装置。
6.所述第一打弯装置包括设于面板上表面右侧的第一油缸固定架;所述第一油缸固定架上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左端设有第一打弯刀;所述刀具导向板右侧侧壁设有与加工槽相贯通的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位置与第一打弯刀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打弯刀左端穿入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一打弯刀左端端面设有第一打弯槽,第一打弯槽呈圆弧状;所述面板上表面设有与第一打弯刀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传感器。
7.所述第二打弯装置包括设于面板上表面左侧的第二油缸固定架;所述第二油缸固定架上设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右端设有第二打弯刀;所述刀具导向板左侧侧壁设有与加工槽相贯通的第二滑动槽,第二滑动槽位置与第二打弯刀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打弯刀右端穿入至第二滑动槽内;所述第二打弯刀右端端面设有第二打弯槽,第二打弯槽呈圆弧状;所述面板上表面设有与第二打弯刀位置相对应的第二传感器。
8.所述第三打弯装置包括设于面板上表面后侧的第三油缸固定架,第三油缸固定架位于刀具导向板正后方;所述第三油缸固定架上设有第三油缸;所述第三油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第三打弯刀;所述刀具导向板后侧侧壁设有与加工槽相贯通的第三滑动槽,第三滑
动槽位置与第三打弯刀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打弯刀前端穿入至第三滑动槽内;所述第三打弯刀前端右部设有一打弯缺口,打弯缺口呈半圆弧状;所述面板上表面设有与第三打弯刀位置相对应的第三传感器。
9.所述回弹装置包括设于面板下方的上座板,上座板位于刀具导向板正下方;所述上座板正下方设有一下座板;所述上座板外边沿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上导向孔;所述下座板外边沿设有若干与上导向孔位置相对应的下导向孔;所述面板上设有若干与上导向孔位置相对应的穿孔;一下支撑轴同时穿过穿孔、上导向孔、下导向孔,下支撑轴上端螺接有一与面板上表面相贴合的上限位螺母,下支撑轴下端螺接有一与下座板下表面相贴合的下限位螺母;所述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设有套于下支撑轴外的回位弹簧。
10.所述下压装置包括设于面板中部的下滑孔;所述刀具导向板中部设有一上滑孔,加工槽通过上滑孔与下滑孔相贯通;所述上座板上表面设有一与下滑孔相匹配的下滑座;所述下滑座上表面设有一与上滑孔相匹配的上滑座,上滑座上表面与加工槽槽底共面;所述上滑座中心设有一上伸缩孔;所述下滑座中心设有一与上伸缩孔相贯通的下伸缩孔;所述上座板下表面设有一与下伸缩孔位置相对应的下气缸;所述下气缸的活塞杆上端向上穿入至下伸缩孔内;所述下气缸的活塞杆上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一限位轴;所述限位轴上端向上穿过上伸缩孔并位于加工槽内;所述顶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一上油缸;所述上油缸的活塞杆下端向下穿过顶板并设有一与上滑孔同轴的下压头,下压头直径小于上滑孔直径;所述下压头下表面中心设有与限位轴同轴的容纳孔;所述限位轴上端面与上滑座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容纳孔深度;所述上料通道内设有一与上滑孔相贯通的引导槽,引导槽内设有一向着后下方倾斜的斜面。
11.所述下座板中部设有一位于下气缸正下方的防撞孔。
12.所述靠山装置包括设于面板上表面的靠山安装板;所述靠山安装板上端设有一调节孔;一调节螺丝的螺身前端向前穿过调节孔,调节螺丝上螺接有一与靠山安装板后侧侧壁相贴合的后调节螺母,调节螺丝上螺接有一与靠山安装板前侧侧壁相贴合的前调节螺母;所述刀具导向板后侧侧壁设有与调节螺丝位置相对应的第四滑动槽,第四滑动槽位于第三滑动槽右侧,第四滑动槽与加工槽相贯通;所述调节螺丝的螺身前端螺接有一与第四滑动槽相匹配的靠山;所述靠山前端向前伸入至加工槽内并向左延伸出一加长臂。
13.所述刀具导向板与面板之间设有一垫板;所述垫板中心设有一中孔,上滑孔通过中孔与下滑孔相贯通;所述刀具导向板上表面设有一呈u型的盖板,盖板与刀具导向板上表面外边沿相贴合;所述第一滑动槽、第二滑动槽、第三滑动槽、第四滑动槽的上侧槽口皆被盖板覆盖。
14.所述刀具导向板前侧侧壁设有一与加工槽相贯通的挡块安装槽;所述挡块安装槽内设有与其左侧槽壁相贴合的第一挡块、与其右侧槽壁相贴合的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的间隙形成上料通道。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叶轮拉杆打弯机可通过第一打弯装置、第二打弯装置、第三打弯装置完成拉杆第一道弯的加工,可通过下压装置与回弹装置完成拉杆第二道弯的加工与脱料工作,整个打弯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能够通过机械自动加工完成,从而始终保持高效的加工效率,且机械加工的方式能够保证每一次弯曲角度相同,从而
有效保证打弯质量,避免人工加工过长时间便会由于身体疲惫导致加工效率降低以及加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叶轮拉杆打弯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叶轮拉杆打弯机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的a部的放大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叶轮拉杆打弯机的局部的剖面图;
21.图5是叶轮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叶轮拉杆打弯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表面的面板2,所述面板2中部设有一刀具导向板3;所述刀具导向板3上表面中部设有一加工槽4;所述刀具导向板3前侧侧壁设有一与加工槽4相贯通的上料通道5;所述面板2上表面设有位于刀具导向板3右侧的第一打弯装置6、位于刀具导向板3左侧的第二打弯装置7、位于刀具导向板3后侧的第三打弯装置8;所述面板2上表面设有一位于刀具导向板3后侧的靠山装置54;所述刀具导向板3正上方设有一顶板9;所述顶板9外边沿与面板2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上支撑轴10;所述顶板9上表面中心设有一下压装置11;所述面板2下表面设有一与下压装置11相匹配的回弹装置12。
24.所述第一打弯装置6包括设于面板2上表面右侧的第一油缸固定架13;所述第一油缸固定架13上设有第一油缸14;所述第一油缸14的活塞杆左端设有第一打弯刀15;所述刀具导向板3右侧侧壁设有与加工槽4相贯通的第一滑动槽16,第一滑动槽16位置与第一打弯刀15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打弯刀15左端穿入第一滑动槽16内;所述第一打弯刀15左端端面设有第一打弯槽17,第一打弯槽17呈圆弧状;所述面板2上表面设有与第一打弯刀15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传感器18。
25.所述第二打弯装置7包括设于面板2上表面左侧的第二油缸固定架19;所述第二油缸固定架19上设有第二油缸20;所述第二油缸20的活塞杆右端设有第二打弯刀21;所述刀具导向板3左侧侧壁设有与加工槽相贯通的第二滑动槽22,第二滑动槽22位置与第二打弯刀21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打弯刀21右端穿入至第二滑动槽22内;所述第二打弯刀21右端端面设有第二打弯槽23,第二打弯槽23呈圆弧状;所述面板2上表面设有与第二打弯刀2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传感器24。
26.所述第三打弯装置8包括设于面板2上表面后侧的第三油缸固定架25,第三油缸固定架25位于刀具导向板3正后方;所述第三油缸固定架25上设有第三油缸26;所述第三油缸26的活塞杆前端设有第三打弯刀27;所述刀具导向板3后侧侧壁设有与加工槽4相贯通的第三滑动槽28,第三滑动槽28位置与第三打弯刀27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打弯刀27前端穿入至第三滑动槽28内;所述第三打弯刀27前端右部设有一打弯缺口29,打弯缺口29呈半圆弧状;所述面板2上表面设有与第三打弯刀27位置相对应的第三传感器30。
27.所述回弹装置12包括设于面板2下方的上座板31,上座板31位于刀具导向板3正下
方;所述上座板31正下方设有一下座板32;所述上座板31外边沿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上导向孔33;所述下座板32外边沿设有若干与上导向孔33位置相对应的下导向孔34;所述面板2上设有若干与上导向孔33位置相对应的穿孔35;一下支撑轴36同时穿过穿孔35、上导向孔33、下导向孔34,下支撑轴36上端螺接有一与面板2上表面相贴合的上限位螺母37,下支撑轴36下端螺接有一与下座板32下表面相贴合的下限位螺母38;所述上座板31与下座板32之间设有套于下支撑轴36外的回位弹簧39。
28.所述下压装置11包括设于面板2中部的下滑孔40;所述刀具导向板3中部设有一上滑孔41,加工槽4通过上滑孔41与下滑孔40相贯通;所述上座板31上表面设有一与下滑孔40相匹配的下滑座42;所述下滑座42上表面设有一与上滑孔41相匹配的上滑座43,上滑座43上表面与加工槽4槽底共面;所述上滑座43中心设有一上伸缩孔44;所述下滑座42中心设有一与上伸缩孔44相贯通的下伸缩孔45;所述上座板31下表面设有一与下伸缩孔45位置相对应的下气缸46;所述下气缸46的活塞杆上端向上穿入至下伸缩孔45内;所述下气缸46的活塞杆上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一限位轴47;所述限位轴47上端向上穿过上伸缩孔44并位于加工槽4内;所述顶板9上表面中心设有一上油缸48;所述上油缸48的活塞杆下端向下穿过顶板9并设有一与上滑孔41同轴的下压头49,下压头49直径小于上滑孔41直径;所述下压头49下表面中心设有与限位轴47同轴的容纳孔50;所述限位轴47上端面与上滑座43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容纳孔50深度;所述上料通道5内设有一与上滑孔41相贯通的引导槽51,引导槽51内设有一向着后下方倾斜的斜面52。
29.所述下座板32中部设有一位于下气缸46正下方的防撞孔53。
30.所述靠山装置54包括设于面板上表面的靠山安装板55;所述靠山安装板55上端设有一调节孔56;一调节螺丝57的螺身前端向前穿过调节孔56,调节螺丝57上螺接有一与靠山安装板55后侧侧壁相贴合的后调节螺母58,调节螺丝57上螺接有一与靠山安装板55前侧侧壁相贴合的前调节螺母59;所述刀具导向板3后侧侧壁设有与调节螺丝57位置相对应的第四滑动槽60,第四滑动槽60位于第三滑动槽28右侧,第四滑动槽60与加工槽4相贯通;所述调节螺丝57的螺身前端螺接有一与第四滑动槽60相匹配的靠山61;所述靠山61前端向前伸入至加工槽4内并向左延伸出一加长臂62。
31.所述刀具导向板3与面板2之间设有一垫板63;所述垫板63中心设有一中孔64,上滑孔41通过中孔64与下滑孔40相贯通;所述刀具导向板3上表面设有一呈u型的盖板65,盖板65与刀具导向板3上表面外边沿相贴合;所述第一滑动槽16、第二滑动槽22、第三滑动槽28、第四滑动槽60的上侧槽口皆被盖板65覆盖。
32.所述刀具导向板3前侧侧壁设有一与加工槽4相贯通的挡块安装槽66;所述挡块安装槽66内设有与其左侧槽壁相贴合的第一挡块67、与其右侧槽壁相贴合的第二挡块68;所述第一挡块67与第二挡块68之间的间隙形成上料通道5。
3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34.可在面板2上表面设置一电控箱70,便于对打弯机进行控制以及信息设置。
35.对拉杆69的端部进行打弯前,可先将此刻为笔直钢筋的拉杆69放入至上料通道内,此时拉杆69被卡于第一挡块67与第二挡块68之间,拉杆69与靠山61前端的加长臂62相对,而拉杆69则刚好处于限位轴47上端的右侧并与限位轴47外壁相接触,接着则可对拉杆69进行推动,使拉杆69前端靠近靠山61前端的加长臂62,最终拉杆69前端端面与靠山61前
端的加长臂62前侧侧壁相贴合,此时拉杆69的加工位置得到确定,而靠山61的位置决定了拉杆69端部的打弯位置,因此根据实际所需可对靠山61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靠山61位置时,可握住调节螺丝57的头部,然后旋动前调节螺母59与后调节螺母58,使前调节螺母59与后调节螺母58在调节螺丝57上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实现调节螺丝57的移动,当调节螺丝57移动时,靠山61随之移动,从而实现靠山61位置的改变,而只需保证前调节螺母59贴合于靠山安装板55前侧侧壁、后调节螺母58贴合于靠山安装板55后侧侧壁,便能够保证调节螺丝57位置调节后的稳固性。
36.当拉杆69的加工位置得到确定后,便可启动第一油缸14,此时第一油缸14的活塞杆则会向左推动第一打弯刀15,使其顺着第一滑动槽16的轨迹左移进入至加工槽4内,最终第一打弯刀15左端端面则会与拉杆69发生接触,随着第一打弯刀15继续左移,第一打弯刀15则会向左挤压拉杆69端部,由于此时拉杆69受到限位轴47上端的阻挡,第一打弯刀15左端端面设有一呈圆弧状的第一打弯槽17,因此当第一打弯刀15向左挤压拉杆69端部时,第一打弯槽17则会利用自身圆弧状的内壁向左挤压拉杆69端部,使拉杆69端部与限位轴47接触的部位顺着限位轴的弧形外壁轨迹弯曲,打出第一道圆弧,完成第一道弯6901的第一步的加工,而拉杆69端部弯曲后的顶部刚好处于限位轴47与第三打弯刀27之间。
37.当第一打弯刀15进入至加工槽对拉杆69端部完成第一道弯6901的第一步的加工时,第一传感器18能够根据第一打弯刀15的位置改变感应到第一道弯6901的第一步加工完成,此时第三油缸26则会立即启动,第三油缸26的活塞杆则会向前推动第三打弯刀27,使其顺着第三滑动槽28的轨迹前移进入至加工槽4,最终第三打弯刀27前端端面则会与向左弯曲一定程度的拉杆69端部发生接触,而第三打弯刀27前端右部设有打弯缺口29,打弯缺口29呈半圆弧状,打弯缺口29则会利用自身的半圆弧状壁面对拉杆69端部向前挤压,受到限位轴47限制的情况下,在打弯缺口29半圆弧状壁面的引导下再次向前弯曲,使拉杆69端部的圆弧加大,此时拉杆69端部完成第一道弯6901的第二步,拉杆69端部弯曲后的顶部则刚好处于限位轴47与第二打弯刀21之间,第一道弯6901的第二步加工完成后,第三油缸26则会通过自身活塞杆带动第三打弯刀27复位,不再挤压拉杆69端部。
38.当第三打弯刀27进入至加工槽4对拉杆69端部完成第一道弯6901的第二步的加工时,第三传感器30能够根据第三打弯刀27的位置改变感应到第一道弯6901的第二步的完成,接着第二油缸20立即启动,而第二油缸20的活塞杆则会带动第二打弯刀21右移,使其顺着第二滑动槽22的轨迹进入至加工槽4内,最终第二打弯刀21右端端面和拉杆69端部位于第二打弯刀21与限位轴47之间的部位进行挤压,然后利用限位轴47的限制以及第二打弯槽23的圆弧状槽壁使拉杆69端部进一步弯曲变形,完成第一道弯6901的第三步,最终形成一个闭环,使拉杆69端部的套环结构加工完成,而该闭环刚好将限位轴47上端围合在内,当第二打弯刀21完成打弯工作后,第二传感器24能够根据第二打弯刀21的位置改变感应到第一道弯6901的完成,此时第一油缸14与第二油缸20同时运行,第一油缸14通过自身活塞杆向右拉动第一打弯刀15右移复位,第二油缸20通过自身活塞杆向左拉动第二打弯刀21复位。
39.当第一道弯6901的三步都完成后,便可对拉杆69的第二道弯6902进行加工,此时则可启动上油缸48,此时上油缸48的活塞杆则会带动下压头49下移,随着下压头49下移,限位轴47上端则会进入至下压头49下表面的容纳孔50内,下压头49下表面则会与拉杆69已弯曲成一个闭环的端部上表面相接触,随着下压头49继续下移,下压头49则会通过拉杆69端
部下压上滑座43,在压力的作用下,上滑座43则会顺着上滑孔41的轨迹向下移动,而上滑座43固定于下滑座42上,下滑座42固定于上座板31上,当下滑座42下移时,上座板31则会在向下的压力作用下顺着下支撑轴36的轨迹稳定下移,位于上座板31与下座板32之间的回位弹簧39被压缩并产生弹性,此时拉杆69已经完成第一道弯6901的端部也随之下移。
40.当拉杆69已完成第一道弯6901的端部下移时,整根拉杆69随之被向下拉扯,拉杆69后部则会整个进入至引导槽51内,由于引导槽51内设有一向着后下方倾斜的斜面52,斜面52的存在则会限制拉杆69本体垂直下落,使其只能顺着斜面52的轨迹下移,而拉杆69端部则是夹于下压头49与上滑座43之间垂直下移,两者之间下移方式的不同,则会导致拉杆69端部与拉杆69本体之间出现一道折弯,而这道折弯便是第二道弯6902,此时拉杆69本体的前端则向上翘起,为了保证拉杆质量,完成第二道弯6902后,可使拉杆69端部与拉杆69本体之间的折弯角度为147度。
41.当第二道弯6902也完成后,便可开始进行脱料工作,首先可通过上油缸48的活塞杆带动下压头49上移复位,当失去下压头49向下的压力后,在回位弹簧39的弹性作用下,上座板31上移复位,当上座板31上移复位时,上滑座43、下滑座42、限位轴47皆随之复位,当复位完成后,限位轴47上端再次处于加工槽4内,拉杆69形成闭环的端部依旧套于限位轴47上端外,接着便可启动下气缸46,此时下气缸46的活塞杆则会向下拉动限位轴47,使限位轴47缩入至上伸缩孔44内,失去限位轴47的限制后,便可轻松将已完成两道弯加工的拉杆69从加工槽4内取出,取出成品的拉杆69后,便可再次通过下气缸46控制限位轴47复位,进行下一根拉杆的加工,如此循环,使加工工作不停的进行。
42.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第一打弯装置6、第二打弯装置7、第三打弯装置8完成拉杆69的第一道弯6901的加工,可通过下压装置11与回弹装置12完成拉杆69的第二道弯6902的加工与脱料工作,整个打弯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能够通过机械自动加工完成,从而始终保持高效的加工效率,且机械加工的方式能够保证每一次弯曲角度相同,从而有效保证打弯质量,避免人工加工过长时间便会由于身体疲惫导致加工效率降低以及加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
43.下座板32中部设有一位于下气缸46正下方的防撞孔53,当下气缸46随着上座板31下移至邻近下座板32位置时,下气缸46可进入至防撞孔53内,从而有效避免与下座板32发生碰撞。
44.刀具导向板3与面板2之间设有一垫板63,垫板63中心设有一中孔64,上滑孔41通过中孔64与下滑孔40相贯通,垫板63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刀具导向板3的稳定性,同时可调节刀具导向板3的高度;刀具导向板3上表面设有一呈u型的盖板65,盖板65与刀具导向板3上表面外边沿相贴合,第一滑动槽16、第二滑动槽22、第三滑动槽28、第四滑动槽60的上侧槽口皆被盖板65覆盖,盖板65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第一打弯刀15在第一滑动槽16内移动时、第二打弯刀21在第二滑动槽22内移动时、第三打弯刀27在第三滑动槽28内移动时、靠山61在第四滑动槽60内移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上翘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打弯质量。
45.刀具导向板3前侧侧壁设有一与加工槽4相贯通的挡块安装槽66,挡块安装槽66内设有与其左侧槽壁相贴合的第一挡块67、与其右侧槽壁相贴合的第二挡块68,第一挡块67与第二挡块68之间的间隙形成上料通道5,第一挡块67、第二挡块68与刀具导向板3之间可通过螺丝相固定,当第一挡块67与第二挡块68出现磨损影响上料通道5大小时,可直接对第
一挡块67与第二挡块68进行更换,无需更换整个刀具导向板3,降低维修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