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顶盖预压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7602发布日期:2022-08-12 18:5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顶盖预压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组装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顶盖预压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压缩机的顶盖通常套接于压缩机外壳的开口端,利用顶盖卡合在外壳上端边缘,进行水平定位,使相应的铜管置于正确位置,再将顶盖外壁与外壳的上端面焊接在一起,从而达到外壳与顶盖一体成型的效果。在上述焊接前,需要对压缩机的顶盖和外壳进行预组装,使顶盖与外壳达到加工前的定位精确,但是,该组装工序大多由人工进行操作,使得定位效果差,在下一工序中出现定位不精准,加工质量不稳定,效率低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顶盖预压组装装置,解决了压缩机外壳与顶盖预组装时的定位效果差,加工质量不稳定,效率低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压缩机顶盖预压组装装置,包括:
6.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运输带,设于所述运输带上且含有顶盖放置定位槽和压缩机外壳放置定位槽的工位座,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工位座下方对应位置的顶升装置;
7.设于所述运输带一侧且含有吸盘和夹爪的机械手;
8.设于所述机械手一侧的顶盖定位工装装置,所述顶盖定位工装装置包括:定位工作台、设于所述定位工作台上的圆盘座、设于所述定位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圆盘座连接的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圆盘座上的承托座、设于所述圆盘座上且位于所述承托座一侧的三爪气动卡盘、以及设于所述定位工作台上对顶盖进行找正定位的找正组件;
9.设于所述运输带一侧的压制装置,所述压制装置包括:竖直设于所述运输带一侧的行程座、滑动式装配于所述行程座上的滑动座、设于所述行程座上且与所述滑动座连接的第一驱动气缸、设于所述滑动座上的框架、开设于所述框架上的对压缩机外壳上端部限制的v型开口、设于所述框架上对压缩机外壳上的铜管位置进行装夹的夹持组件、以及设于所述行程座上的对压缩机外壳下端部限制的外壳抱夹组件。
1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预组装时,先将顶盖和压缩机外壳分别放置到顶盖放置定位槽和压缩机外壳放置定位槽的工作座上,通过运输带进行传输进给,此时,通过机械手上的吸盘,对顶盖进行吸附,将顶盖转运至承托座上,接着,通过三爪气动卡盘夹持顶盖以确定顶盖的圆心,启动驱动电机,使顶盖顺时针转动与找正组件配合,以寻找顶盖上的铜管位置,通过找正组件,使顶盖的铜管位置与压缩机外壳的位置保持角度一致,然后,由机械手上的夹爪夹持着顶盖到压缩机外壳上与之配合,与此同时,在对顶盖找正时,运输带将工位座上的压缩机外壳运输至压制装置,通过顶升装置将工位座和压缩机外壳向上顶起,使压缩机外壳上端部卡合于框架的v型开口处,通过夹持组件对压缩机外壳上的铜管位置进行
装夹确认,再通过外壳抱夹组件对压缩机外壳下端部进行卡合,待顶盖与压缩机外壳配合后,由运输带进行下一工序的传输。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升装置为与所述工位座连接的第二驱动气缸。
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工位座和压缩机外壳向上顶起时,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进行操作。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有位于所述工作座上方对应位置且与所述机械手电信号连接的条码阅读器。
14.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运输带的传送下,工位座及顶盖和压缩机外壳经条码阅读器识别扫描,此时,条码阅读器传递给机械手一个信号,使机械手通过吸盘对顶盖进行吸附转运。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找正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定位工作台上的竖直杆、设于竖直杆一端的阻挡块、设于所述定位工作台上的转角矫正气缸、设于所述转角矫正气缸上的第一夹持块。
1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驱动电机驱动顶盖旋转时,顶盖上的铜管与阻挡块配合,此时,启动转角矫正气缸,使第一夹持块转动,夹持着顶盖上的铜管与阻挡块配合,使顶盖的定位准确。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工作台上设有与所述三爪气动卡盘电信号连接的顶盖感应器。
1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顶盖感应器感应到有顶盖的存在时,传递三爪气动卡盘一个信号,使顶盖进行夹紧,为下一工序做准备。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滑动座上的转角夹持气缸、设于所述转角夹持气缸上的第二夹持块。
2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缩机外壳向上顶起时,通过启动转角夹持气缸,使第一夹持块夹紧压缩机外壳上的铜管位置,使压缩机的外壳保持定位稳定。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抱夹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行程座上的转角抱夹气缸、设于所述转角抱夹气缸上的第三夹持块。
2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压缩机的下端部进行装夹时,通过启动转角抱夹气缸,使第三夹持块夹紧压缩机外壳。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预组装时,先将顶盖和压缩机外壳分别放置到顶盖放置定位槽和压缩机外壳放置定位槽的工作座上,通过运输带进行传输进给,此时,通过机械手上的吸盘,对顶盖进行吸附,将顶盖转运至承托座上,接着,通过三爪气动卡盘夹持顶盖以确定顶盖的圆心,启动驱动电机,使顶盖顺时针转动与找正组件配合,以寻找顶盖上的铜管位置,通过找正组件,使顶盖的铜管位置与压缩机外壳的位置保持角度一致,然后,由机械手上的夹爪夹持着顶盖到压缩机外壳上与之配合,与此同时,在对顶盖找正时,运输带将工位座上的压缩机外壳运输至压制装置,通过顶升装置将工位座和压缩机外壳向上顶起,使压缩机外壳上端部卡合于框架的v型开口处,通过夹持组件对压缩机外壳上的铜管位置进行装夹确认,再通过外壳抱夹组件对压缩机外壳下端部进行卡合,待顶盖与压缩机外壳配合后,由运输带进行下一工序的传输。通过上述设置,实现顶盖与压缩
机外壳预组装的自动化,使得顶盖的定位精确且定位效果好,提高了下一工序的加工稳定性和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29.1、机架;2、运输带;3、定位工作台;4、驱动电机;5、圆盘座;6、承托座;7、三爪气动卡盘;8、找正组件;9、顶盖放置定位槽;10、工位座;11、压缩机外壳放置定位槽;12、机械手;13、条码阅读器;14、第一驱动气缸;15、行程座;16、滑动座;17、框架;18、v型开口;19、转角夹持气缸;20、第二夹持块;21、转角抱夹气缸;22、第三夹持块;23、第二驱动气缸;24、吸盘;25、夹爪;26、阻挡块;27、竖直杆;28、转角矫正气缸;29、第一夹持块;30、顶盖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
32.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压缩机顶盖预压组装装置,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运输带2,设于运输带2上且含有顶盖放置定位槽9和压缩机外壳放置定位槽11的工位座10,设于机架1上且位于工位座10下方对应位置的顶升装置。
33.顶升装置为与工位座10连接的第二驱动气缸23,在上述工位座10和压缩机外壳向上顶起时,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气缸23的驱动进行操作。
34.进一步地,设于运输带2一侧且含有吸盘24和夹爪25的机械手12。
35.机架1上设有位于工作座上方对应位置且与机械手12电信号连接的条码阅读器13,在上述运输带2的传送下,工位座10及顶盖和压缩机外壳经条码阅读器13识别扫描,此时,条码阅读器13传递给机械手12一个信号,使机械手12通过吸盘24对顶盖进行吸附转运。
36.进一步地,设于机械手12一侧的顶盖定位工装装置,顶盖定位工装装置包括:定位工作台3、设于定位工作台3上的圆盘座5、设于定位工作台3上且与圆盘座5连接的驱动电机4、设于圆盘座5上的承托座6、设于圆盘座5上且位于承托座6一侧的三爪气动卡盘7、以及设于定位工作台3上对顶盖进行找正定位的找正组件8。
37.找正组件8包括:设于定位工作台3上的竖直杆27、设于竖直杆27一端的阻挡块26、设于定位工作台3上的转角矫正气缸28、设于转角矫正气缸28上的第一夹持块29。在上述驱
动电机4驱动顶盖旋转时,顶盖上的铜管与阻挡块26配合,此时,启动转角矫正气缸28,使第一夹持块29转动,夹持着顶盖上的铜管与阻挡块26配合,使顶盖的定位准确。
38.定位工作台3上设有与三爪气动卡盘7电信号连接的顶盖感应器30,在顶盖感应器30感应到有顶盖的存在时,传递三爪气动卡盘7一个信号,使顶盖进行夹紧,为下一工序做准备。
39.进一步地,设于运输带2一侧的压制装置,压制装置包括:竖直设于运输带2一侧的行程座15、滑动式装配于行程座15上的滑动座16、设于行程座15上且与滑动座16连接的第一驱动气缸14、设于滑动座16上的框架17、开设于框架17上的对压缩机外壳上端部限制的v型开口18、设于框架17上对压缩机外壳上的铜管位置进行装夹的夹持组件、以及设于行程座15上的对压缩机外壳下端部限制的外壳抱夹组件。
40.夹持组件包括:设于滑动座16上的转角夹持气缸19、设于转角夹持气缸19上的第二夹持块20。在压缩机外壳向上顶起时,通过启动转角夹持气缸19,使第一夹持块29夹紧压缩机外壳上的铜管位置,使压缩机的外壳保持定位稳定。
41.外壳抱夹组件包括:设于行程座15上的转角抱夹气缸21、设于转角抱夹气缸21上的第三夹持块22。在对压缩机的下端部进行装夹时,通过启动转角抱夹气缸21,使第三夹持块22夹紧压缩机外壳。
42.在预组装时,先将顶盖和压缩机外壳分别放置到顶盖放置定位槽9和压缩机外壳放置定位槽11的工作座上,通过运输带2进行传输进给,此时,通过机械手12上的吸盘24,对顶盖进行吸附,将顶盖转运至承托座6上,接着,通过三爪气动卡盘7夹持顶盖以确定顶盖的圆心,启动驱动电机4,使顶盖顺时针转动与找正组件8配合,以寻找顶盖上的铜管位置,通过找正组件8,使顶盖的铜管位置与压缩机外壳的位置保持角度一致,然后,由机械手12上的夹爪25夹持着顶盖到压缩机外壳上与之配合,与此同时,在对顶盖找正时,运输带2将工位座10上的压缩机外壳运输至压制装置,通过顶升装置将工位座10和压缩机外壳向上顶起,使压缩机外壳上端部卡合于框架17的v型开口18处,通过夹持组件对压缩机外壳上的铜管位置进行装夹确认,再通过外壳抱夹组件对压缩机外壳下端部进行卡合,待顶盖与压缩机外壳配合后,由运输带2进行下一工序的传输。通过上述设置,实现顶盖与压缩机外壳预组装的自动化,使得顶盖的定位精确且定位效果好,提高了下一工序的加工稳定性和加工效率。
4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