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813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式千斤顶,主要用于车辆维修、检修时举升车体等。
现有的轮式千斤顶的卸荷装置多采用螺旋堵塞式卸荷阀(参见附


图18所示)。它系由阀座(16)旋入油缸底座的阀孔,将垫片(18)紧固;阀杆(17)与阀座(16)装配后只能转动,不能上下移动,阀杆(17)与螺杆(19)以螺旋副相连接,螺杆(19)的方头插于垫片(18)的方孔中,当旋动阀杆(17),螺杆(19)作上下直线运动,压紧(或松开)钢球(20)。当压紧钢球(20)时,孔道(51)被密封,缸内高压油液不能回溢;当松开后缸内高压油液冲开钢球(20)由孔道(51)经孔道(52)回溢。由于需要较大的压力才能使钢球(20)有效地密封孔道(51),而大的压力则使相关零件,尤其是螺旋副产生弹性变形。有时松动螺旋,因零件弹性变形的恢复,使得钢球(20)与孔道(51)未出现间隙而不泄油;当松动较多一些时,则突然出现大间隙而致千斤顶急速下降,造成较大的冲击,从而影响作业的安全。由于该间隙受载荷(即缸内液压、零件单性变形以及操作力)等诸因素的影响,因此,难以做到安全、平稳、缓和地卸荷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操作安全、方便,泄油间隙稳定,不易受外载等因素影响,卸荷平稳,适用范围较广的轮式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方案是在置于油缸内的阀杆上设有上密封体、下密封体;且所述的阀杆在两密封体之间为柱状体,在两密封体的外侧设有锥体。为了简化工艺,在油缸与阀杆之间设有套筒;在套筒的近两端分别设有由密封槽体、置于其间的密封圈、挡圈所构成的上密封体和下密封体;在两密封体之间的套筒内侧设有腔体(77),且在与之相对的油缸的腔壁上设有腔体(76),两腔体相通;在下密封体的外侧端部,设有一个锥体腔(78),所述阀杆的上端可采用勾头或拨叉槽或吊环等连接件与卸荷杆相连,例如,在阀杆的上端部设有勾头,在勾头的一侧置有以轴(83)为支点的卸荷杆,在所述的卸荷杆上设有销轴以及约束勾头的框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的改进,使得现有轮式千斤顶上的传动方向节得以删除,所以卸荷孔不需要设置在油缸(5)的正中,从而柱塞泵孔、安全阀孔、单向阀孔等功能孔可以重新紧凑布置。其结果是缩短油缸(5)的底座,在原有机构基础上可腾出空间增设安全支撑装置。
在机架内起重臂的两侧,设有一对支撑杆,且支撑杆的支点与机架上的油缸连接螺检孔同轴,以简化结构,提高支撑强度;利用起重臂与连杆间的铰接轴,将此原先仅起铰接作用的铰接轴向外侧延伸凸构成支撑轴(38′)。在支撑杆(22)的游离端端部设有凹槽(90),且在支撑杆上设有小臂,其上设置拉簧,拉簧的另一端与曲柄相连。在曲柄轴上固定设有曲柄操作杆,两端设有曲柄,在曲柄操作杆的端部设有弯头。手柄可分为两节,其后节手柄端开有锁口(72),上节手柄的轴头装有上部设有相应扁体的锁杆。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合理,操作安全、方便,卸荷时泄油间隙调整稳定,不易受外载等因素的影响,使之下降平稳,适用范围较广等特点。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删除原有技术中的传动万向节,使得油缸上的各功能孔可重新紧凑布置,缩短油缸底座。从而达到了既增设了安全支撑装置,又尽可能多地延用现有技术中的零部件,使之推广和标准化等更为便利。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总体简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总体俯视图。
附图3是附图2的A-A剖面图。
附图4是附图3的A向视图。
附图5是附图4的B向视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阀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揿手与手柄配置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操作动态示意简图。
附图9是附图8的B-B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手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附
图10的C-C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安全支撑装置布置示意图。

图13是附
图12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支撑杆轴装配结构图。

图15是附
图14的C向局部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支撑杆铰支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原有技术中的一种铰支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一种现有轮式千斤顶卸荷阀结构示意简图。
实施例在油缸(5)的底座加工有阀孔,其下部加工有环形腔体(76)和底腔体(78),且分别经孔道(51)和孔道(52)与油缸及储油室相通;在阀孔内置有与之相配的套筒(25),在套筒的两端制有上、下密封槽,其内置有O型密封圈及挡圈,由此分别构成上密封体(16)和下密封体(15);套筒(25)的两端设有倒角,并衬有密封圈,该套筒(25)由螺母(23)和垫片(24)紧固在阀孔中;在套筒下密封槽的上方设有环形腔体(77),并与套筒外的腔体(76)相通;由于采用了套筒(25)结构,使得其内的下密封槽、腔体(76)等的加工和检测变得大为便利;阀杆(13)的中部为圆柱状杆,其下端部有一段锥度为1/50的锥端(13a),其上端加工成勾头(13b),卸荷杆(12)套设于轴(83),其上设有销体(84),并置于勾头(13b)的下方;为防止阀杆(13)在运动的过程中转动而改变勾头的方向,在卸荷杆(12)的一侧焊有框体(53)约束勾头(13b);轴(83)的两端由螺母与机架紧固,其上的挡圈(27)限制卸荷杆左移而得以定位;扭力弹簧(14)的一端支于机架上的小轴(79),另一端挑于卸荷杆(12)。在设于轴(83)上的揿手(6)的底部开有扁孔,可套于揿手(6)的手柄(7)的端部设有与之相配的扁头(73)。当手柄(7)套入揿手(6)后,其端部的扁头穿过扁孔,然后旋转90°,便完成了两者的顺便快速连接,同时其端部的扁头(73)正处于拨叉(11)上。转动手柄(7),即拨动拨叉。
为了便于包装和运输,将手柄(7)分成等长的两节,其上节手柄的轴头上装有一个可旋转的锁杆(31),其上部切削成相应的扁体;在后节手柄(28)端部开有锁口(72),将锁杆(31)随上节手柄进入锁口后,旋转90°便完成了两节手柄的连接;而设于锁杆(31)的下端套有胶圈(32)和垫圈(33)并铆接成一体,使之增加摩擦,防止锁杆(31)在手柄的揿动过程中的可能旋转。
曲柄轴(21)铰支于机架上,其中部装有曲柄操纵杆(34)和扭力弹簧(88),两个曲柄(35)分别装于该轴的两端;曲柄轴(21)与曲柄分别采用方轴端与方孔相配合,装配后用螺母紧固;曲柄(35)与支撑杆(22)由拉力弹簧(36)相连。由于曲柄(35)端部转动180°的行程大于支撑杆(22)上的摆动行程,故拉力弹簧能保持对支撑杆(22)的张力使其紧靠于由起重臂(1)上的连杆铰接轴(38)向外侧延伸凸出构成的支撑轴(38′)上。拉力弹簧(36)被铰于曲柄(35)的小轴,因之在曲柄(35)的运动过程中不会自行脱落。曲柄操纵杆(34)的尾部呈弯头状以便勾挂在卸荷杆(12)的端部槽(87)内。
支撑杆(22)铰支点的结构如附
图14所示,它系由六角螺栓(42)将支承环(43)、油缸(5)与机架(3)固定,然后分别置入隔离环(41)、支撑杆(22)和垫片(40),并由支撑杆轴(37)串插入其间;最后由卡板(45)、螺钉(44)将其固定于一体。由于镶插了支承环(43),使得该同轴的支撑固定点的强度大为增强。
由于卸荷杆(12)活套在轴(83)上,扭力弹簧(14)将其向上挑,使销体(84)与阀杆(13)的勾头(13b)保持接触。揿手(6)的凸块(85)处开有一条轴向的长槽,拨叉(11)的凸块(85)销于其中并活套在轴(83)上。故当揿手被揿动时,拨叉(11)亦与其同步转动。当需要卸荷,将揿手(6)置于位置I时,使拨叉(11)的叉口对准卸荷杆(12),然后反时针旋转手柄(7),在转动过程中,手柄(7)上的扁头(73)触及拨叉(11)的凸头(89);在旋转180°后使拨叉(11)将卸荷杆(12)叉住。当拨叉(11)与卸荷杆(12)相结合后,向上抬动手柄(7),使拨叉(11)带着卸荷杆(12)向上转动,此时卸荷杆(12)上的销(84)带动阀杆(13)向上运动,其锥度部分达到下密封(15)的过程中,阀杆(13)与密封(15)之间便逐渐出现间隙,于是缸内的高压油液由孔道(51)通过此间隙经孔道(52)回溢,使千斤顶下降;当手柄(7)上抬至位置II时,相应地卸荷杆(12)到达II′这时阀杆(13)处于上限位置,此时泄油间隙达最大值,千斤顶将快速下降。该泄油间隙随阀杆(13)的上移行程而缓和、平稳地变化,故亦称节流卸荷阀。在进行千斤顶举升操作前须顺时针转动手柄(7),使拨叉(11)与卸荷杆(12)脱离。
将揿手(6)下压至(水平)位置III时,其上的凸块(86)便将阀杆(13)压回原位,阀即关闭。也就是说在进行千斤顶的举升操作过程中只需第一次将揿手揿到底即完成了节流滑阀的关闭操作。
安全支撑装置的具体操作可这样进行当需安全支撑时,将曲柄操作杆(34)向上转动180°扣于卸荷杆(12)的园弧槽(87)内,同时曲柄(35)和曲柄轴(21)也随之转动180°并通过拉力弹簧(36)及支撑杆上的小臂(91)将支撑杆(22)向上拉,并靠于轴(38′),之后揿动手柄泵油,使千斤顶起升至额定高度。轴(38)落于支撑杆(22)顶端的凹槽(90)。也可将操作顺序倒过来,即先起升千斤顶而后拉起支撑杆。当需解除支撑时,若轴(38)已被支撑须先揿动手柄使起重机构回升,即轴(38)已脱离支撑处,然后如图所示将手柄(7)置于位置I,并反时针旋转使拨叉(11)与卸荷杆(12)相结合,在二者结合后,向下揿,使卸荷杆(12)转至位置III′以解除其对曲柄操纵杆(34)的约束;当解除约束后曲柄操纵杆(34)便在扭力弹簧(88)的作用下复位,同时曲柄(35)也复位,此后支撑杆(22)依靠自重下降。待其复位后再上抬手柄,进行卸荷操作,使千斤顶缓降。若支撑轴(38′)未被支撑,则不必进行起重机构的回升操作,而直接解除支撑。
使用完毕后,旋转锁杆(31),取下后节手柄(28),然后卸下手柄(7),折平撑杆(22)、揿手(6)等,便于收置。
权利要求1.一种由机架、起重臂、油缸和置于其上的阀杆所组成的轮式千斤顶,其特征是在置于油缸(5)内的阀杆(13)上设有上密封体(16)、下密封体(15);且所述的阀杆(13)在两密封体之间为柱状体,在两密封体的外侧设有锥体(13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千斤顶,其特征是在油缸(5)与阀杆(13)之间设有套筒(25);在套筒(25)的近两端分别设有由密封槽体、置于其间的密封圈、挡圈所构成的上密封体(16)和下密封体(15);在两密封体之间的套筒内侧设有腔体(77),且在与之相对的油缸(5)的腔壁上设有腔体(76)两腔体相通;在下密封体的外侧端部,设有一个锥体腔(7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13)的上端部设有勾头(13b),在勾头的一侧置有以轴(83)为支点的卸荷杆(12);在所述的卸荷杆(12)上设有销体(84)以及约束勾头(13b)的框体(53)。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式千斤顶,其特征是在机架(3)内起重臂(1)的两侧,设有一对支撑杆(22),且支撑杆的支点与机架上的油缸(5)连接螺检孔同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式千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1)上的连杆铰接轴(38),向外侧延伸凸出构成支撑轴(38′)。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式千斤顶,其特征是在曲柄轴(21)上固定设有曲柄操作杆(34),两端设有曲柄(35);在曲柄操作杆的两端设有弯头(34)。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手柄(7)分成两节,其后节手柄(28)端部开有锁口(72),上节手柄的轴头装有上部设有相应扁体的锁杆(31)。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手柄(7)分成两节,其后节手柄(28)端部开有锁口(72),上节手柄的轴头装有上部设有相应扁体的锁杆(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式千斤顶。它系由机架、起重臂、油缸和置于其上的阀杆所组成;在阀杆上设有上、下密封体;阀杆在两密封体之间为柱状体,在两密封体的外侧为锥体。因此具有结构紧凑、合理,操作安全、方便,泄油间隙稳定,不易受外载等因素影响,卸荷平稳,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深受用户的欢迎。
文档编号B23K20/02GK2227640SQ9521504
公开日1996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16日
发明者杨泽松 申请人:杨泽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