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599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气体焊割机的机械结构,特别是一种直流供电型外壳呈圆柱体气体焊割机的行走机构。
[0003]【背景技术】:
[0004]现有技术中,部分气体焊割机采用电池组供电,以适应使用场地的限制,气体焊割机中又设置了由电动机、齿轮变速器和车轮组成的行走机构,使气体焊割机可以沿一定的加工轨迹运行。但是,齿轮变速器直接安装在气体焊割机的壳体上,火焰高温可以直接传导到齿轮变速器上,导致齿轮变速器和电机损坏。
[0005]
【发明内容】
: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行走机构,所述的这种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行走机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气体焊割机行走机构中齿轮变速器容易被火焰高温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行走机构,包括一个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外壳,所述的外壳呈圆柱体,外壳的下端通过轴承设置有一根车轮轴,所述的车轮轴平行于外壳的径向,车轮轴的两端各自设置有一个车轮,其中,所述的外壳内同轴设置有一个直流行星变速电机,外壳内垂直于轴向固定设置有一个隔板,所述的直流行星变速电机与所述的隔板固定连接,直流行星变速电机的外侧与外壳的内侧之间设置有间隙,直流行星变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蜗杆,所述的车轮轴上设置有蜗轮,所述的蜗杆与所述的蜗轮啮合。
[000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直流行星变速电机直接输出动力,无须另行设置齿轮变速器,直流行星变速电机与外壳内壁有一圈空气隔离层,使外壳的火焰高温无法传导到直流行星变速电机,大大提高了系统安全可靠性。
[0009]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在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外壳内设置直流行星变速电机,利用直流行星变速电机直接输出动力,无须另行设置齿轮变速器,结构简单紧凑,整体体积小,形成小型低速动力系统,直流行星变速电机与外壳内壁有一圈空气隔离层,使外壳的火焰高温无法传导到直流行星变速电机,大大提高了系统安全可靠性,动力直接由直流行星变速电机输出轴输出,减少了电机震动误差、变速误差及输出误差的累积误差,大大提高了切割精度。本实用新型精度高,寿命长,维修方便,重量轻。
[0010]【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行走机构,包括一个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外壳1,所述的外壳I呈圆柱体,外壳I的下端通过轴承设置有一根车轮轴2,所述的车轮轴2平行于外壳I的径向,车轮轴2的两端各自设置有一个车轮3,其中,所述的外壳I内同轴设置有一个直流行星变速电机4,外壳I内垂直于轴向固定设置有一个隔板7,所述的直流行星变速电机4与所述的隔板7固定连接,直流行星变速电机4的外侧与外壳I的内侧之间设置有间隙,直流行星变速电机4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蜗杆5,所述的车轮轴2上设置有蜗轮6,所述的蜗杆5与所述的蜗轮6啮合。
[001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直流行星变速电机4直接输出动力,无须另行设置齿轮变速器,直流行星变速电机4与外壳I内壁有一圈空气隔离层,使外壳I的火焰高温无法传导到直流行星变速电机4,大大提高了系统安全可靠性。
【主权项】
1.一种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行走机构,包括一个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外壳,所述的外壳呈圆柱体,外壳的下端通过轴承设置有一根车轮轴,所述的车轮轴平行于外壳的径向,车轮轴的两端各自设置有一个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同轴设置有一个直流行星变速电机,外壳内垂直于轴向固定设置有一个隔板,所述的直流行星变速电机与所述的隔板固定连接,直流行星变速电机的外侧与外壳的内侧之间设置有间隙,直流行星变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蜗杆,所述的车轮轴上设置有蜗轮,所述的蜗杆与所述的蜗轮啮合。
【专利摘要】一种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行走机构,包括一个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的外壳,外壳呈圆柱体,外壳的下端通过轴承设置有车轮轴,车轮轴的两端各自设置有车轮,外壳内同轴设置有一个直流行星变速电机,直流行星变速电机的外侧与外壳的内侧之间设置有间隙,直流行星变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蜗杆,车轮轴上设置有蜗轮,蜗杆与蜗轮啮合。本实用新型利用直流行星变速电机直接输出动力,结构简单紧凑,整体体积小,直流行星变速电机与外壳内壁有一圈空气隔离层,外壳的火焰高温无法传导到直流行星变速电机,大大提高了系统安全可靠性,动力直接由直流行星变速电机输出轴输出,减少了电机震动误差、变速误差及输出误差的累积误差,大大提高了精度。
【IPC分类】B23K7-10
【公开号】CN204545661
【申请号】CN201520239284
【发明人】李玲菁
【申请人】李玲菁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