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878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压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头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压合效果较好且能降低耗能的热压 压头模组。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随着电子产品快速发展,对电子产品的屏幕压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电子 产品的屏幕一般是采用热压压头模组进行压合,现有的热压压头模组多采用加热棒为压头 提供热量。然而,由于加热棒对压头提供的热量并不均匀,采用这些热压压头模组的压合效 果并非很理想。且,由于热压压头模组暴露在空气中,与环境温度差异较大,这些热压压头 模组的耗能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合效果较好且能降低耗能的热压压头模组。
[0004] 一种压头模组,包括压头、连接于该压头的加热板和连接于该压头的支撑件,该压 头用于压合一产品,该支撑件能够与一控制件固定以使该压头相对该控制件固定,该加热 板位于该压头和该支撑件之间,该加热板与一加热系统连接且能够通过该加热系统控制产 生热量,并能够将该热量传导至该压头,以使该压头压合该产品的表面各处的温度较均匀。
[0005] 进一步地,该压头包括连接部和设置于该连接部一侧的压合部,该压合部用于压 合该产品,该加热板连接于该连接部背离该压合部一侧。
[0006] 进一步地,该压头于该连接部邻近该压合部一侧还设有若干定位针,该定位针紧 邻该压合部的侧壁设置。
[0007] 进一步地,该压头模组还包括传热件,该传热件连接于该连接部背离该压合部一 侦牝该加热板连接于该传热件背离该压头一侧。
[0008] 进一步地,该传热件为采用铜制成的传热板。
[0009] 进一步地,该支撑件包括安装板和位于该安装板一侧的隔热板,该安装板位于该 加热板背离该压头一侧,该隔热板位于该安装板邻近该加热板一侧,该安装板用于与该控 制件固定。
[0010] 进一步地,该支撑件还包括若干高度一致的连接柱,该连接柱一端分别穿过该隔 热板与该安装板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该加热板与该压头连接。
[0011] 进一步地,该压头模组还包括隔热件,该隔热件与该压头的连接部和该支撑件连 接,并围住该压头的连接部和加热板,以防止该加热板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失。
[0012] 进一步地,该压头采用高络锈合金钢制成。
[0013] 本实用新型的压头模组,利用加热板为压头提供热量使压头各区域的温度较均 匀,并利用若干高度一致的连接柱连接支撑件和加热板保持支撑件与压头的平行度,提高 了压合产品的质量;利用隔热件围住连接部、传热件、加热板以及隔热板的侧壁,降低了压 头模组的能耗。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头模组的整体示意图。
[0015] 图2为图1所示的压头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0016] 图3为图2所示的压头模组另一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0017] 图4为图1所示的压头模组沿IV-IV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8]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9]
[002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压头模组100,包括压头10、传热件20、加 热板30以及支撑件40。加热板30可与一外部加热系统(图未示)电性连接,并通过该加热 系统控制产生热量。传热件20将加热板3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压头10,压头10能够利用该 热量压合一产品(图未示)。支撑件40用于与一控制件(图未示)固定连接,如与一机械手臂 固定连接,以使压头模组100相对该控制件固定。
[0022] 压头10包括连接部11和设置于连接部11 一侧的压合部12。连接部11呈方形, 压合部12用于压合所述产品。连接部11与压合部12设有相连通的通气孔(未标识),连接 部11可通过一抽真空系统与该通气孔连接,该抽真空系统可对连接部11进行抽真空作业, 以使压合部12能够吸附所述产品。本实施方式中,压头10于连接部11邻近压合部12 - 侧还设置有若干定位针13。定位针13紧邻压合部12的相邻两侧壁设置,以用于抵持放置 在压合部12上的产品,以提高压头10压合的准确性。本实施方式中,压头10采用高铬不 锈合金钢制成,其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抛光性、耐磨性及机械加工性。
[0023] 请一并参阅图4,传热件20呈方形板状,其连接于连接部11背离压合部12 -侧。 传热件2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其能够将热量均匀的传导至压头10,以使压合部12各处的 温度较均匀,利于压合上述产品。传热件20表面上还设有若干通孔21。本实施方式中,传 热件20为一铜板。
[0024] 加热板30呈方形,其连接于传热件20背离压头10 -侧。加热板30的一侧壁上 连接有导线31,加热板30通过导线31与上述加热系统电性连接,进而可通过该加热系统控 制使整个板体均产生热量,以使传热件20的受热较均匀,并将热量传导至压头10,使压头 10的压合部12表面各处温度较均匀,即使用于压合该产品的表面各处的温度较均匀,以利 用压头10压合上述产品。加热板30表面上还设有若干与通孔21对应的通孔32。
[0025] 支撑件40包括安装板41和位于安装板41 一侧的隔热板42。安装板41呈方形, 其位于加热板30背离压头10 -侧。隔热板42也呈方形,其位于安装板41邻近加热板30 一侧,隔热板42用于防止加热板3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安装板41。隔热板42的表面上还设 有若干与通孔21、32对应的通孔421。安装板41背离隔热板42 -侧能够与上述控制件固 定,以使压头10、传热件20、加热板30以及隔热板42均相对上述控制件固定。
[0026] 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40还包括若干高度一致的连接柱43。连接柱43 -端分别 穿过隔热板42的若干通孔421与安装板41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加热板30和传热件20 的通孔32、21与压头10的连接部11连接。若干高度一致的连接柱43将压头10和安装板 41连接,以提高压头10与安装板41之间的平行度,进而提高产品压合的良率。
[0027] 本实施方式中,压头模组100还包括隔热件50,隔热件50将压头10的连接部11、 传热件20、加热板30以及隔热板42的侧壁围住,以防止加热板30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失。 隔热件50包括四个隔热片51,每一隔热片51将同一侧的连接部11和隔热板42固定连接。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压头模组,利用加热板为压头提供热量使压头各区域的温度较均 匀,并利用若干高度一致的连接柱连接支撑件和加热板保持支撑件与压头的平行度,提高 了压合产品的质量;利用隔热件围住连接部、传热件、加热板以及隔热板的侧壁,降低了压 头模组的能耗。
[0029] 可以理解,连接柱43可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0030] 可以理解,压合部12的具体形状与待压合的产品有关。
[0031] 可以理解,连接部11、传热件20、加热板30及隔热板42的形状并不限制于本实施 方式中的方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
[0032] 可以理解,支撑件40可以不包括连接柱43,此时只需将隔热板42与加热板30连 接即可。
[0033] 可以理解,压头模组100可以不包括传热件20,此时加热板30直接将热量传导至 压头10。
[0034]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 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的内,对以上实 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的内。
【主权项】
1. 一种压头模组,包括压头和连接于该压头的支撑件,该压头用于压合一产品,该支撑 件能够与一控制件固定以使该压头相对该控制件固定,其特征在于:该压头模组还包括与 该压头连接的加热板,该加热板位于该压头和该支撑件之间,该加热板与一加热系统连接 且能够通过该加热系统控制产生热量,并能够将该热量传导至该压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压头包括连接部和设置于该连接部 一侧的压合部,该压合部用于压合该产品,该加热板连接于该连接部背离该压合部一侧。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压头于该连接部邻近该压合部一侧 还设有若干定位针,该定位针紧邻该压合部的侧壁设置。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压头模组还包括传热件,该传热件连 接于该连接部背离该压合部一侧,该加热板连接于该传热件背离该压头一侧。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传热件为采用铜制成的传热板。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包括安装板和位于该安装板 一侧的隔热板,该安装板位于该加热板背离该压头一侧,该隔热板位于该安装板邻近该加 热板一侧,该安装板用于与该控制件固定。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还包括若干高度一致的连接 柱,该连接柱一端分别穿过该隔热板与该安装板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该加热板与该压头 连接。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压头模组还包括隔热件,该隔热件与 该压头的连接部和该支撑件连接,并围住该压头的连接部和加热板,以防止该加热板产生 的热量快速散失。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压头采用高铬锈合金钢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压头模组,包括压头、连接于压头的加热板和连接于压头的支撑件,压头用于压合一产品,支撑件能够与一控制件固定以使压头相对控制件固定,加热板位于压头和支撑件之间,加热板与一加热系统连接且能够通过加热系统控制产生热量,并能够将热量传导至压头,以使压头压合产品的表面各处的温度较均匀。本实用新型的压头模组,利用加热板为压头提供热量使压头各区域的温度较均匀。
【IPC分类】B30B15/34, B30B15/02
【公开号】CN204701174
【申请号】CN201520268634
【发明人】吴峰, 张岷, 王涛, 刘林春, 王世伦, 刘杰, 王阳阳, 赵以晟, 贾举奖, 张云, 朱洪, 魏小平, 王排, 祁晓龙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