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枢轴修正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4907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电枢轴修正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枢轴的加工装置。
[0002]【背景技术】电枢是在电机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过程中,起关键和枢纽作用的部件,对于发电机来说,它是产生电动势的部件,如直流发电机中的转子,交流发电机中的定子,对于电动机来说,它是产生电磁力的部件,如直流电动机中的转子,而电枢是套设在电枢轴上的,其与电枢轴之间的配合精度直接影响电机或发电机的性能,且产生的力通过电枢轴传递;实际加工时,电枢轴通过机床加工的完成品,仍然存在一些电枢轴孔的尺寸公差达不到要求的不良品,这些不良品由于孔尺寸公差问题,不能保证精度,从而降低产品的质量;目前对于这些不良品基本采取利用原机床进行二次加工以保证孔尺寸公差要求,然而利用原加工机床无疑又占用了一台机床,使机床的利用率下降,从而延长整体的加工周期,加大生产成本,降低了加工效率。
[0003]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正效率高,效果好,保证产品精度,节省加工整体时间和成本的电枢轴修正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电枢轴不良品进行二次加工的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基板、马达支座、气动马达、钻头支座、钻头夹、钻头以及定位座,基板上设有马达支座,呈水平设置的气动马达安装在马达支座上,上述气动马达的前部设钻头夹,该钻头夹安装在钻头支座上,钻头夹的输入端与气动马达的输出轴相接,钻头夹的夹头上安装水平钻头;所述基板上设定位座,该定位座上具有能够放置工件的V型定位槽。
[0006]其中优选的,定位座是截面呈矩形的金属块,沿所述定位座的上端面向下开设以定位座长度方向延伸的V型定位槽,该定位槽的中心线与上述钻头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这两条线位于同一径向切面上。
[0007]其中优选的,所述定位座包括有底座、滑座、耳座以及紧固螺栓,其中底座是截面呈矩形的金属块,其下端与基板焊接在一起;所述底座上设滑座,该滑座是截面呈“门”字形的金属座,滑座的长度方向的内尺寸等于上述底座的长度,滑座的宽度方向的内尺寸等于上述底座的宽度,滑座安装在底座的上部,滑座两侧板的外端面分别设耳座,所述耳座是截面呈“L”形的金属座,耳座的横向部的端顶与耳座焊接在一起,耳座的纵向部朝下设置;所述每个耳座的纵向部均设有一根横向的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端部穿过与其对应滑座侧板上的条形通孔,再与底座的侧壁相接,以实现滑座的固定;沿所述滑座的上端面向下开设以滑座长度方向延伸的V型定位槽,该定位槽的中心线与上述钻头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这两条线位于同一径向切面上。
[0008]其中优选的,所述钻头支座上设有一个管口朝向钻头的气管。
[0009]其中优选的,所述马达支座上设有一个圆孔,呈水平设置的气动马达通过圆孔与马达支座相接,即气动马达的套筒与马达支座的圆孔间隙相接,以实现气动马达的支撑;更优选的,所述马达支座的上端面与圆孔之间设竖直的矩形通孔,所述马达支座上设有两根穿过通孔的横向螺栓,以实现气动马达的更加稳固。
[0010]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电枢轴放置在定位座上的定位槽内,定位座的高度要保证电枢轴放置以后,钻头与电枢轴的轴孔同轴,将钻头伸入电枢轴轴孔内,启动启动马达,钻头对电枢轴轴孔进行二次加工,若安装气管,加工产生的金属肩由气管吹掉;定位座可采取可调的形式,滑座可在底座上沿长度方向调节,然后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保证电枢轴的位置准确性。
[0011]本发明/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2]1、提高车间机床的利用率,缩短整体的加工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0013]2、修正效率高,效果好,保证电枢轴尺寸公差要求及精度,操作方便;
[0014]3、工艺、构造简单,自身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便于维护和维修。
[0015]【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A-A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A-A视图。
[0019]图5为图3的B-B视图。
[0020]【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就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1 ] 实施例1 一种电枢轴修正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基板I为矩形金属板,该基板的上端面长度方向一侧设马达支座2,该马达支座的下部焊接横向耳板3,耳板3与基板螺栓相接,以实现马达支座的固定;该马达支座上设有一个圆孔,呈水平设置的气动马达4通过圆孔与马达支座相接,即气动马达的套筒4-1与马达支座的圆孔间隙相接,以实现气动马达的支撑;上述气动马达的前部设钻头夹5,该钻头夹的输入端与气动马达的输出轴相接,上述基板的上端面设有竖直的钻头支座6,该钻头支座下部焊接横向耳板7,耳板7与基板螺栓相接,以实现钻头支座的固定;所述钻头支座上具有一个圆孔8,上述钻头夹的夹头5-1与该圆孔8间隙相接,以实现钻头夹的支撑;上述钻头夹的夹头上安装由圆孔8伸出的水平钻头9 ;上述基板的上端面长度方向另一侧焊接定位座10,该定位座是截面呈矩形的金属块,沿所述定位座的上端面向下开设以定位座长度方向延伸的V型槽孔,即定位槽11,该定位槽的中心线与上述钻头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这两条线位于同一径向切面上。
[0022] 实施例2 —种电枢轴修正装置,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基板I为矩形金属板,该基板的上端面长度方向一侧设马达支座2,该马达支座的下部焊接横向耳板3,耳板3与基板螺栓相接,以实现马达支座的固定;该马达支座上设有一个圆孔16,呈水平设置的气动马达4通过圆孔16与马达支座相接,即气动马达的套筒4-1与马达支座的圆孔16间隙相接,以实现气动马达的支撑;所述马达支座的上端面与圆孔16之间设竖直的矩形通孔17,所述马达支座上设有两根穿过通孔17的横向螺栓18,以实现气动马达的更加稳固;上述气动马达的前部设钻头夹5,该钻头夹的输入端与气动马达的输出轴相接,上述基板的上端面设有竖直的钻头支座6,该钻头支座下部焊接横向耳板7,耳板7与基板螺栓相接,以实现钻头支座的固定;所述钻头支座上具有一个圆孔8,上述钻头夹的夹头5-1与该圆孔8间隙相接,以实现钻头夹的支撑;上述钻头夹的夹头上安装由圆孔8伸出的水平钻头9 ;上述基板的上端面长度方向另一侧焊接定位座,该定位座包括有底座、滑座、耳座以及紧固螺栓,其中底座10是截面呈矩形的金属块,其下端与基板焊接在一起;所述底座上设滑座11,该滑座是截面呈“门”字形的金属座,滑座的长度方向的内尺寸等于上述底座的长度,滑座的宽度方向的内尺寸等于上述底座的宽度,滑座安装在底座的上部,滑座两侧板的外端面分别设耳座12,所述耳座是截面呈“L”形的金属座,耳座的横向部的端顶与耳座焊接在一起,耳座的纵向部朝下设置;所述每个耳座的纵向部均设有一根横向的紧固螺栓13,紧固螺栓的端部穿过与其对应滑座侧板上的条形通孔14,再与底座的侧壁相接,以实现滑座的固定;沿所述滑座的上端面向下开设以滑座长度方向延伸的V型槽孔,即定位槽15,该定位槽的中心线与上述钻头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这两条线位于同一径向切面上;上述钻头支座上设有一个管口朝向钻头的气管19,该气管通过捆绑在钻头支座上。
【主权项】
1.一种电枢轴修正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基板、基板、马达支座、气动马达、钻头支座、钻头夹、钻头以及定位座,基板上设有马达支座,呈水平设置的气动马达安装在马达支座上,上述气动马达的前部设钻头夹,该钻头夹安装在钻头支座上,钻头夹的输入端与气动马达的输出轴相接,钻头夹的夹头上安装水平钻头;所述基板上设定位座,该定位座上具有能够放置工件的V型定位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轴修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座是截面呈矩形的金属块,沿所述定位座的上端面向下开设以定位座长度方向延伸的V型定位槽,该定位槽的中心线与上述钻头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这两条线位于同一径向切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轴修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座包括有底座、滑座、耳座以及紧固螺栓,其中底座是截面呈矩形的金属块,其下端与基板焊接在一起;所述底座上设滑座,该滑座是截面呈“门”字形的金属座,滑座的长度方向的内尺寸等于上述底座的长度,滑座的宽度方向的内尺寸等于上述底座的宽度,滑座安装在底座的上部,滑座两侧板的外端面分别设耳座,所述耳座是截面呈“L”形的金属座,耳座的横向部的端顶与耳座焊接在一起,耳座的纵向部朝下设置;所述每个耳座的纵向部均设有一根横向的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端部穿过与其对应滑座侧板上的条形通孔,再与底座的侧壁相接,以实现滑座的固定;沿所述滑座的上端面向下开设以滑座长度方向延伸的V型定位槽,该定位槽的中心线与上述钻头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这两条线位于同一径向切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枢轴修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钻头支座上设有一个管口朝向钻头的气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枢轴修正装置,其特征是:如所述马达支座上设有一个圆孔,呈水平设置的气动马达通过圆孔与马达支座相接,即气动马达的套筒与马达支座的圆孔间隙相接,以实现气动马达的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枢轴修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马达支座的上端面与圆孔之间设竖直的矩形通孔,所述所述马达支座上设有两根穿过通孔的横向螺栓,以实现气动马达的更加稳固。
【专利摘要】一种电枢轴修正装置,基板上设有马达支座,呈水平设置的气动马达安装在马达支座上,上述气动马达的前部设钻头夹,该钻头夹安装在钻头支座上,钻头夹的输入端与气动马达的输出轴相接,钻头夹的夹头上安装水平钻头;所述基板上设定位座,该定位座上具有能够放置工件的V型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修正效率高,效果好,保证产品精度,节省加工整体时间等优点。
【IPC分类】H02K15/02, B23B41/00
【公开号】CN204818152
【申请号】CN201520479779
【发明人】于海涛
【申请人】大连昊寅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