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整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1823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钢筋整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钢筋整直装置。具体而言,特别是一种能消除钢筋内残留应力的钢筋整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自动化钢筋加工程序逐渐受到钢筋加工厂使用,惟此加工程序通常会使用到盘元钢筋。此类钢筋因原始成品为圆形捆状,所以加工过程须进行钢筋整直的动作,用以消除钢筋内未知的残留应力。
[0003]图1所示为现今常用的钢筋整直装置11,包含有垂直整直部12及水平整直部13。钢筋10经由钢筋整直装置11的整直过程来消除钢筋内未知的残留应力。然而,当钢筋残留应力过大时,并不能取得有效的整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整直装置,包含机台、输入导轮组、输出导轮组及应力消除轮。机台具有入筋侧以及相对于入筋侧的出筋侧;输入导轮组设置于机台上靠近入筋侧的位置,包含第一导入轮及第二导入轮,其中第一导入轮及第二导入轮是沿入筋侧至出筋侧的方向交错排列;输出导轮组设置于机台上靠近出筋侧的位置,包含第一导出轮及第二导出轮,其中第一导出轮及第二导出轮是沿入筋侧至出筋侧的方向交错排列;应力消除轮设置于输入导轮组与输出导轮组之间。其中,应力消除轮可沿第一方向或相对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
[0005]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是实质垂直于入筋侧至出筋侧的方向。
[0006]于一实施例中,应力消除轮的半径是大于第一导入轮、第二导入轮、第一导出轮及第二导出轮的半径。
[0007]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入轮至第一导出轮的距离大于第二导入轮至第二导出轮的距离。
[0008]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输入导轮组更包含第三导入轮,输出导轮组更包含第三输出轮。其中第一导入轮、第二导入轮及第三导入轮是沿入筋侧至出筋侧的方向交错排列;第一导出轮、第二导出轮及第三导出轮是沿入筋侧至出筋侧的方向交错排列。其中第三导入轮至第三导出轮的距离大于第一导入轮至第一导出轮的距离及第二导入轮至第二导出轮的距离。
[0009]于一实施例中,机台下方更包含移动装置。移动装置为步进马达、伺服马达或油压缸。
[0010]于一实施例中,机台底部更包含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为螺杆或油压杆。
[00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整直装置通过应力消除轮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消除钢筋内的残留应力。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钢筋整直装置的示意图。
[0013]图2A及图2B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整直装置的一实施例俯视图。
[0014]图3A及图3B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整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俯视图。
[0015]图4A及图4B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整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俯视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整直装置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整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整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0019]图8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整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1]10钢筋11钢筋整直装置
[0022]12垂直整直部13水平整直部
[0023]20钢筋整直装置21钢筋
[0024]22机台23输入导轮组
[0025]231第一导入轮232第二导入轮
[0026]233第三导入轮24输出导轮组
[0027]241第一导出轮242第二导出轮
[0028]243第三导出轮25应力消除轮
[0029]30升降机构40移动装置
[0030]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
[0031]I入筋侧0出筋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将以图式配合文字叙述公开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出。
[0033]请参阅图2A,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整直装置20较佳包含机台22、输入导轮组23、输出导轮组24以及应力消除轮25。机台22具有入筋侧I以及相对于入筋侧I的出筋侧0。输入导轮组23设置于机台22上靠近入筋侧I的位置,包含第一导入轮231及第二导入轮232。输出导轮组24设置于机台22上靠近出筋侧0的位置,包含第一导出轮241及第二导出轮242。第一导入轮231、第二导入轮232、第一导出轮241以及第二导出轮242可以旋转,用以将钢筋21由入筋侦打输送至出筋侧0。其中,第一导入轮231及第二导入轮232较佳是沿入筋侧I朝向出筋侧0的方向呈交错排列,类似地,第一导出轮241及第二导出轮242是沿入筋侧I朝向出筋侧0的方向交错排列。
[0034]应力消除轮25较佳设置于输入导轮组23与输出导轮组24之间,且因输入导轮组23与输出导轮组24主要是用来输送钢筋21,而应力消除轮25主要是用来消除钢筋21内的应力,因此,其半径较佳大于第一导入轮231、第二导入轮232、第一导出轮241及第二导出轮242的半径。其中,应力消除轮25较佳可沿第一方向D1或相对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移动。需说明的是,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是与钢筋21的输送方向实质上垂直,也就是说,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是实质上垂直于入筋侧I至出筋侧0的方向。
[0035]请参阅图2B,当钢筋21通过输入导轮组23及输出导轮组24由入筋侧I方向输送至出筋侧0方向时,若需要对钢筋21进行应力消除的动作,可以通过机台22内部的控制器(图未示)对应力消除轮25进行控制,使应力消除轮25往第一方向D1移动,给予钢筋21 —个较大的形变量,用以消除钢筋21内部未知的残留应力。需说明的是,未知的残留应力可能来自于原始钢筋被缠绕后的应力,也可能是因为钢筋来源,例如废钢本身所残留的应力等。当钢筋21通过应力消除轮25给予形变量后,如图所示,钢筋21在应力消除后的残留应力会显著地小于应力消除前的残留应力。
[0036]在此,需说明的是,当应力消除轮25沿第一方向D1移动给予钢筋21形变量时,为了防止钢筋21靠近入筋侧I与出筋侧0的两端翘起而影响应力消除的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一导入轮231与第一导出轮241之间的距离较佳设计为大于第二导入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