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炉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069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冷炉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炼钢转炉上使用的水冷炉口。
背景技术
水冷炉口是安装在炼钢转炉的炉体上,用于冷却转炉,防止冶炼的高温钢水烧坏炉身及其它设备,因此水冷炉口的寿命直接影响到转炉的炉龄和炼钢生产的连续性。水冷炉口是一个整体圆环状铸件,铸件内充满了冷却水,通过快速流动的冷却水将高温热量带走,达到冷却转炉的目的。
现有的水冷炉口的一侧设置一块沿径向垂直放置的外隔板1′,外隔板1′的一侧进水、另一侧出水,水冷炉口的内部采用多块垂直放置的内隔板2′,沿径向排列,形成多个S形水路(如图4所示),冷却水经过S形水路带走热量。由于水冷炉口内部的S形水路短且多,造成水流速度较小,内隔板2′与水冷炉口侧板及内圈3′的焊接处的水流动性差,会形成冷却死角,因此冷却效果不是很好。水冷炉口箱体内的冷却水经过热交换后产生的蒸汽或由进水管带进的气体易集中在箱体的上部无法排出,因此水冷炉口面板很容易变形开裂,造成箱体漏水;靠近炉口的内圈3′是采用半圆管与其它钢板焊接,不但不好焊,而且焊缝太长太宽,再加上内圈所受的转炉的辐射热最多,该处的温度也最高,内圈及面板都很容易发生变形,产生裂缝,使箱体漏水;这使得水冷炉口极易损坏,需要频繁停产检修,频频更换水冷炉口,一年一座炉子要更换4个以上,带来很大的设备损耗,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且每个水冷炉口的更换时间为8个小时,即转炉得停产8个小时,少炼了480吨钢,严重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箱体内水流速度快、冷却效果好的水冷炉口。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冷炉口,由面板、侧板、内隔板、外隔板、上底板、下底板、内圈、进水管、出水管等拼焊而成,其特征在于水冷炉口的一侧设置两块垂直放置的外隔板,将水冷炉口内部分割成进水腔和出水腔,两个外隔板之间形成的小空腔是出水腔,出水腔内设有出水管,进水腔内设有进水管;进水腔内设置的多块内隔板均是开口的圆环体,在进水腔内形成多重环形水路。
所述的水冷炉口中还包括突出于面板的集气帽,位于出水管的上方,与出水管相通。
所述的进水腔内有一块内隔板是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它将进水腔分隔成上下两层,其开口的一端与靠近进水管的外隔板相焊接,另一端与靠近出水管的外隔板之间有一定间距,上层进水腔由外向内依次沿轴向设置多块垂直放置的内隔板。
所述的进水腔内由外向内依次沿轴向设置多块垂直放置的内隔板,形成多重环形水路。
所述的沿轴向设置的内隔板与面板采用塞焊固定,与上底板相焊接。
所述的内圈是一开口的环形圆管,其两个开口端面焊接在靠近进水管的外隔板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水冷炉口的出水腔相通,进水口位于进水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采用环形隔板后,冷却水从进水管流入进水腔,由外向内依次进入多重环形水路,再进入内圈的环形水管,自出水口排出,这样水流大角度转向的地方少,水流的速度明显加快,冷却效果大大提高;二、沿轴向设置的环形隔板与面板采用塞焊固定,加固了水冷炉口的结构,在面板受热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变形鼓起;三、面板上设置的集气帽有利于水冷炉口内气体的排出,水冷炉口面板不易被烧坏,延长了水冷炉口的使用寿命;四、水冷炉口的内圈采用整个环形圆管,焊接容易,焊接质量明显提高,整个结构更加牢固,不易发生变形现象。改造后的水冷炉口大大延长了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损耗,每年只需更换1个水冷炉口,仅维护设备方面每年每座炉子可节约成本20万元。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沿A-A向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顶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沿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现有水冷炉口内部隔板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水冷炉口由外隔板1、进水管2、出水管3、外隔板4、集气帽5、内圈6、内隔板7、面板8、内隔板9、内隔板10、侧板11、下底板12、内侧板13和上底板14拼焊而成。其外形结构与改造前的水冷炉口相同,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大不相同。外隔板1与外隔板4将水冷炉口内部分割成进水腔和出水腔,出水腔内焊接有出水管3,进水管2固定在进水腔的进水口处。进水腔内的内隔板均是开口的圆环体。最下层的内隔板10是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其周边与侧板11和内侧板13相焊接,将水冷炉口的进水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内隔板10开口处靠近进水管2的一侧与外隔板1相焊接,另一侧与外隔板4之间有一定间距,冷却水就是从这个间隔处流到进水腔上层。进水腔上层由外向内内依次固定着内隔板9、内隔板7。内隔板9和内隔板7均是轴向环形放置,其下边缘与上底板14相焊接,上边缘与面板8采用塞焊固定。内隔板9开口的一侧与外隔板1之间有一定间距,另一侧与外隔板4相焊接;内隔板7开口的一侧与外隔板4之间有一定间距,另一侧与外隔板1相焊接。水冷炉口的内圆6为一环形圆管,与面板8及上底板14相焊接。内圈6的两端面焊接在外隔板1上,内圈6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外隔板1的两侧,出水口与水冷炉口的出水腔相通,这样水流从内圈6上的进水口流入后,就从出水口流入出水腔。面板8上出水腔的上方,设有一个突出于面板的半圆形集气帽5,出水管口就在集气帽的略下方。这样水冷炉口内的蒸汽等气体就会进入到集气帽5中,随水流从出水管3排出,使水冷炉口面板不易被烧坏。
整个水冷炉口通过下底板12与侧板11连接处的螺栓孔15用螺栓固定在转炉的炉体上。冷却水从进水管2先进入水冷炉口进水腔下层的环形水路,接着依次进入进水腔上层的多重环形水路,再进入内圈6的环形水管中,从环形水管的出水口流出,进入出水腔,从出水管3排出,带走热量,从而起到水冷却的作用。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进水腔内的环形内隔板7、内隔板9、内隔板10均是沿轴向设置的,内隔板10的下边缘与下底板12相焊接,上边缘与侧板11相焊接;内隔板10开口的一侧与外隔板4之间有一定间距,另一侧与外隔板1相焊接。
权利要求1.水冷炉口,包括面板、侧板、内隔板、外隔板、上底板、下底板、内圈、进水管、出水管拼焊而成,其特征在于水冷炉口的一侧设置两块垂直放置的外隔板,将水冷炉口内部分割成进水腔和出水腔,两个外隔板之间形成的小空腔是出水腔,出水腔内设有出水管,进水腔内设有进水管;进水腔内设置的多块内隔板均是开口的圆环体,在进水腔内形成多重环形水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炉口,其特征是还包括突出于面板的集气帽,位于出水管的上方,与出水管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炉口,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水腔内有一块内隔板是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它将进水腔分隔成上下两层,其开口的一端与靠近进水管的外隔板相焊接,另一端与靠近出水管的外隔板之间有一定间距,上层进水腔由外向内依次沿轴向设置多块垂直放置的内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炉口,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水腔内由外向内依次沿轴向设置多块垂直放置的内隔板,形成多重环形水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炉口,其特征是所述的沿轴向设置的内隔板与面板采用塞焊固定,与上底板相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炉口,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圈是一开口的环形圆管,其两个开口端面焊接在靠近进水管的外隔板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水冷炉口的出水腔相通,进水口位于进水腔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在炼钢转炉的炉体上用于冷却转炉的水冷炉口,包括面板、侧板、内外隔板、底板、内圈、突出于面板的集气帽;其一侧设置两块垂直放置的外隔板,将水冷炉口内部分割成进水腔和出水腔,两个外隔板之间形成的小空腔是出水腔,出水腔内设有出水管,进水腔内设有进水管;进水腔内设置的多块内隔板均是开口的圆环体,在进水腔内形成多重环形水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效果好、结构合理牢固、使用寿命长,与现有的水冷炉口相比,每年只需更换1个水冷炉口,仅维护设备方面每年每座炉子可节约成本20万元。
文档编号C21C5/46GK2692159SQ20032010758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0日
发明者任世美, 吴志逊 申请人: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