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式烟温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38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间接式烟温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间接式烟温调节器,特别是关于一种装设于转炉煤气干式除
尘系统尾部并用于冷却煤气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
背景技术
转炉煤气的温度很高,需对其进行冷却。目前,转炉煤气的冷却装置基本上分为两 种。 —种为喷淋器,将喷淋器设置于煤气通道中,通过对煤气进行喷蒸汽或水,以急速 降温的方式使煤气冷却。所述喷淋的冷却方式具有下述缺点其浪费了能源、增加了水和蒸 汽的消耗,同时又产生大量工艺废水,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此外,喷淋的方式还会影响回 收煤气的品质。 另一种为普通管壳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下述缺点其结构复杂、气侧截面 小,阻力降大,且很容易堵塞,导致换热器换热效果差,根本无法满足生产要求,最重要的是 存在着煤气泄漏等不安全因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冷却装置,以克服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能节约能耗,水耗,不会影响煤 气的回收品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种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包括蒸发器,其包括蒸发管束,所述蒸发管束内设有 传热工质;冷凝器,其包括冷凝管束,所述冷凝管束与蒸发管束相连通,且冷凝管束的设置 位置高于所述蒸发管束的设置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为分离式,所述蒸发管束上具有蒸发 入口和蒸发出口 ;所述冷凝管束具有冷凝入口和冷凝出口 ;所述蒸发出口通过上升管与冷 凝入口连通,蒸发入口通过下降管与冷凝出口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管束上设有第一集汽联箱和第一集液联箱,所述 第一集汽联箱将所述蒸发出口与所述上升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液联箱将所述蒸发入口与所 述下降管连通; 所述冷凝管束上设有第二集汽联箱和第二集液联箱,所述第二集汽联箱将所述冷 凝入口与所述上升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液联箱将所述冷凝出口与所述下降管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管束倾斜设置,所述蒸发出口位于蒸发管束的上 端,所述蒸发入口位于蒸发管束的下端;所述冷凝管束倾斜设置,所述冷凝管束的冷凝入口 位于冷凝管束的上端,所述冷凝管束的冷凝出口位于冷凝管束的下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为整体式,所述蒸发管束直接与所述 冷凝管束连通。
3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管束和冷凝管束均为倾斜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上设有能转动的风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上设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对应所述冷凝管束 的下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上设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设置于所述冷 凝管束的上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补水管束,所述补水管束的一端为补水 口 ,补水管束的下方设有多个喷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位于所述冷凝管 束的下方,所述集水槽的一端设有排水口 。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管束和冷凝管束的外表面分别缠绕有翅片。
本发明的特点及优点是 蒸发器置于密封的煤气通道中,冷凝器置于室外,蒸发器和冷凝器是两个部分, 即,避免了煤气通道会混入空气的可能性,同样地,煤气通道中的煤气也不会发生泄漏;
在使用时,高温煤气通过煤气通道冲刷蒸发器中装设有翅片的蒸发管束,蒸发管 束吸热,其内部的传热工质(又称导热介质)由液态发生相变至汽态,将热量传导至冷凝 器,受空气冷却,传热工质凝结放热后,重新变为液态,回到蒸发管束中,完成一个循环;
由此可见,本发明能节约能耗;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换热效率高的优点,特 别适合于转炉煤气干式除尘中用于冷却煤气。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的分离式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冷凝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的整体式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的整体式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方式l 配合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包括蒸发器1和冷凝器2。 所述蒸发器1包括蒸发管束11 ,蒸发管束11内设有传热工质。所述冷凝器2包括冷凝管束 21,冷凝管束21与蒸发管束11相连通,且冷凝管束21的设置位置高于蒸发管束11的设置
4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蒸发管束作为换热面,蒸发器1设置于煤气通道中,冷凝器2设 置于室外,并采用空气冷却。工作时,蒸发器1的蒸发管束11中的传热工质(例如水)吸 收煤气通道中煤气的热量后形成蒸汽,蒸汽从蒸发管束11进入冷凝管束21,蒸汽在冷凝管 束21内受到空气的冷却形成水,水再从冷凝管束21流回蒸发管束11中,周而复始地循环, 以将煤气通道中的煤气降温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没有对煤气进行喷蒸汽或水,使得回收的煤气的品质不会受到影 响,且能节约水耗和能耗;而蒸发器1和冷凝器2为两个部分,二者具有独立的通道,相互间 不受影响,从而避免了煤气通道会混入空气的可能性,同样地,煤气通道中的煤气也不会发 生泄漏。 实施方式2 配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蒸发器1与冷凝器2为分离式。蒸发管束ll上具有蒸 发入口和蒸发出口。冷凝管束21具有冷凝入口和冷凝出口。蒸发出口通过上升管3与冷 凝入口连通,蒸发入口通过下降管4与冷凝出口连通。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蒸发器1和冷凝器2是分离的,两者之间通过上升管3 和下降管4相互连接,蒸发管束11的传热工质在煤气通道中吸收煤气的热量后形成蒸汽, 蒸汽从蒸发出口通过上升管3及冷凝入口进入冷凝管束21内,蒸汽在冷凝管束21内受到 空气的冷却形成水,水再从其冷凝出口通过下降管4及蒸发入口进入蒸发管束11内,周而 复始地循环。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节约能耗,水耗,且能避免煤气泄漏的问题,不会影响煤气 的回收质量。另外,蒸发器1和冷凝器2的尺寸和形状可独立考虑,相互不受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发管束11上设有第一集汽联箱12和第一集液 联箱13,第一集汽联箱12将蒸发出口与上升管3连通;第一集液联箱13将蒸发入口与下 降管4连通。所述冷凝管束21上设有第二集汽联箱22和第二集液联箱23,第二集汽联箱 22将冷凝管束的冷凝入口与上升管3连通;第一集液联箱23将冷凝管束的冷凝出口与下 降管4连通。 更具体而言,蒸发管束ll可呈片状,其可为一片或多片,如果为多片,那么每一片 的蒸发管束可平行放置,使其传热工质的进、冷凝出口分别相互对应,第一集汽联箱12将 各蒸发管束11的蒸发出口全部密封包覆在内,第一集汽联箱12的一侧还密封连接上升管 3,因此,蒸汽从蒸发管束11的蒸发出口先进入第一集汽联箱12,再从第一集汽联箱12进 入上升管;第一集液联箱13将各蒸发管束11的蒸发入口全部密封包覆在内,第一集液联箱 13的一侧还密封连接下降管4,从冷凝管束21出来的水通过下降管4先进入第一集液联箱 13,再从第一集液联箱13通过蒸发入口进入各蒸发管束11。 同样地,冷凝管束21也可呈片状,其亦可为一片或多片,如果为多片,那么每一片 的冷凝管束可平行放置,使其入、冷凝出口分别相互对应,第二集汽联箱22将冷凝管束的 冷凝入口全部密封包覆在内,第二集液联箱23将冷凝管束的冷凝出口全部密封包覆在内, 第二集汽、液联箱22、23的另一侧分别密封连接上升管3、下降管4 ;使得从上升管3过来的 蒸汽依次通过第二集汽联箱22和冷凝入口进入各冷凝管束21 ;冷凝管束21内的水依次通 过冷凝出口和第二集液联箱23进入下降管。
5
由此可见,蒸发管束11和冷凝管束21均采用平行并联布置,多组管束共用集液联 箱及集汽联箱,从而减少了调节器的外联管路及焊接工作量,节约了外联管路的占地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凝器2上设有能转动的风机24,此处风机24是 通过电机241带动转动的,风机24的转动可加速冷凝管束21周围的空气流动,以提高冷凝 管束21的换热效果速度。其中,风机24的转动速度可调节设置,例如不同热负荷和季度可 设置不同的风机转速,以调节冷却效果。 所述冷凝器2上设有百叶窗25,所述百叶窗25对应冷凝管束21的下方。当风机 24转动,将风从百叶窗25处吸入,并向上流入冷凝管束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发管束11可倾斜设置,蒸发出口可位于蒸发管 束11的上端,蒸发入口可位于蒸发管束11的下端;所述冷凝管束21也可倾斜设置,所述冷 凝管束21的冷凝入口位于冷凝管束21的上端,所述冷凝管束21的冷凝出口位于冷凝管束 21的下端。如此便于蒸汽和水的流动。 另外,所述蒸发管束11和冷凝管束21的外表面可分别缠绕翅片,以扩展传换热面 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凝器2上设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设置于 冷凝管束21的上方,喷淋组件能喷出液体(例如水),使液体喷射至冷凝管束21上,以使冷 凝管束21进行水冷,提高冷却效果。 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补水管束26,所述补水管束26的一端为补水口 261,补水管束 26的下方设有多个喷嘴27。诸如水之类的冷却液体从补水口 261进入补水管束26,并从喷 嘴27中喷出,喷出的液体能喷射至冷凝管束21的外表面。具体是,补水管束26包括多个 补水管,各补水管均与一个补水总管相连通,补水总管具有补水口 261,冷却液体从补水口 261通过补水总管进入各补水管。其中,喷嘴27可沿着补水管束26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以使液体可尽可能地覆盖冷凝管束21所有外表面;喷嘴27的数量和位置可视具体情况而 定,只要使每片冷凝管束21均能被喷到水即可。其中,补水管束26可与冷凝管束21平行, 即补水管束26亦倾斜设置,使得喷嘴27到达冷凝管束21的距离相同,冷却均匀。另外,补 水管束26亦可由一个补水箱代替,补水箱具有一个补水口 ,补水箱的下方设有喷嘴27。
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集水槽28,所述集水槽28位于冷凝管束21的下方,集水槽 28的一端设有排水口 281。从喷嘴27出来的液体喷淋至冷凝管束21的外表面后,会落入集 水槽28中,并从排水口 281排出,使得喷淋组件的喷出的水很容易从冷凝器2中排出。其 中,集水槽28可与冷凝管束21平行,即集水槽28亦呈倾斜设置,如此容易将集水槽28中 的水完全排掉。 另外,冷凝器2可设置在冷凝器底座29上,以便于冷凝器2的移动和运输。
实施方式3 配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蒸发器1与冷凝器2为整体式,蒸发器1的蒸发管束11 直接与冷凝器的冷凝管束21连通。如此使得烟温调节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且制作成本较 低。 其中,所述蒸发管束11和冷凝管束21均为倾斜设置,且二者具有相同的倾斜角。 具体而言,蒸发管束11与冷凝管束21形成一个整体,下段(高度较低的一段)为蒸发段, 上段(高度较高的一段)为冷凝段;蒸发段置于烟气通道中,其内的传热工质吸收热量产生
6蒸汽,传入冷凝段,并在冷凝段被冷却后形成水,水向下流入蒸发段,以此方式降低烟道中 的煤气温度。更具体而言,蒸发器1和冷凝器2内具有一片或多片管束,每片管束是一个整 体,每片管束中处于蒸发器1的部分为蒸发管束,处于冷凝器2的部分为冷凝管束。
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换热效率高。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可与实施方式2的相同,在此不再 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可以 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变型或组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蒸发器,其包括蒸发管束,所述蒸发管束内设有传热工质;冷凝器,其包括冷凝管束,所述冷凝管束与蒸发管束相连通,且冷凝管束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蒸发管束的设置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为分 离式,所述蒸发管束上具有蒸发入口和蒸发出口 ;所述冷凝管束具有冷凝入口和冷凝出口 ; 所述蒸发出口通过上升管与冷凝入口连通,蒸发入口通过下降管与冷凝出口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束上设有第一 集汽联箱和第一集液联箱,所述第一集汽联箱将所述蒸发出口与所述上升管连通;所述第 一集液联箱将所述蒸发入口与所述下降管连通;所述冷凝管束上设有第二集汽联箱和第二集液联箱,所述第二集汽联箱将所述冷凝入 口与所述上升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液联箱将所述冷凝出口与所述下降管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束倾斜设置,所 述蒸发出口位于蒸发管束的上端,所述蒸发入口位于蒸发管束的下端;所述冷凝管束倾斜 设置,所述冷凝管束的冷凝入口位于冷凝管束的上端,所述冷凝管束的冷凝出口位于冷凝 管束的下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为整 体式,所述蒸发管束直接与所述冷凝管束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束和冷凝管束 均为倾斜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l-6任意一项所述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上 设有能转动的风机。
8. 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上 设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对应所述冷凝管束的下方。
9. 根据权利要求l-6任意一项所述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上 设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管束的上方。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补水管 束,所述补水管束的一端为补水口 ,补水管束的下方设有多个喷嘴。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位于所述冷凝管束的下方,所述集水槽的一端设有排水口 。
12. 根据权利要求l-6任意一项所述的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束 和冷凝管束的外表面分别缠绕有翅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接式烟温调节器,包括蒸发器,其包括蒸发管束,所述蒸发管束内设有传热工质;冷凝器,其包括冷凝管束,所述冷凝管束与蒸发管束相连通,且冷凝管束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蒸发管束的设置位置。本发明能节约能耗,水耗,并能避免煤气泄漏的问题。
文档编号C21C5/40GK101787410SQ20091024955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5日
发明者吴仕明, 杨源满, 王国全, 石瑞松, 黄伟 申请人: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