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及应用其的连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95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及应用其的连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ー种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及应用其的连铸机。
背景技术
直臂型钢包回转台是用于运载钢包过跨和支承钢包进行浇铸的设备。其主要结构包括底座、回转臂、驱动装置和钢包座;回转臂和底座通过轴承等部件可转动的连接,回转臂为“H”型,钢包座固定在回转臂的一端,当需要浇钢拉坯时,将钢包放置在钢包座处,启动驱动装置,回转臂水平旋转从而将钢包旋转到浇铸工作位置。由于现有钢包回转装置只能实现钢包的水平旋转功能,钢包不能进行升降运动, 所以存在钢包下面相关设备更换不方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除具备现有钢包回转台实现钢包的水平旋转功能外,还具有对钢包进行平稳升降的功能,因此,钢包运动方式较多,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了连铸机全程保护浇注及钢包下面相关设备的更换。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包括底座、回转驱动装置、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H型回转臂;所述回转驱动装置与所述回转臂联动;所述H型回转臂包括左侧臂端和右侧臂端;所述左侧臂端和所述右侧臂端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左侧臂端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钢包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的上方和所述第二支臂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联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联动。优选的,所述H型回转臂通过回转支撑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为第一组液压缸,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为第二组液压缸。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为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为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组液压缸的各个活塞杆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组液压缸的各个活塞杆均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组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二组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和所述第四液压缸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同步所述第一组液压缸和所述第二组液压缸的液压同步控制装置。优选的,所述液压同步控制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与所述第一组液压缸的各个输入端联动;所述第二马达与所述第二组液压缸的各个输入端联动。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支臂处还固定安装有第一组档块,在所述第二支臂处还固定安装有第二组档块。优选的,所述第一组档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组档块的数量为两个。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铸机,所述连铸机包括上述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在H型回转臂的两臂端各安装一套对钢包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并且,两套升降机构独立工作,从而实现了安装在两臂端处的两个钢包平稳升降的功能。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和工作可靠性高的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未升降时左回转臂侧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未升降时安装左右回转臂时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升起时左回转臂侧的主视图;I—底座;2---H型回转臂;3-—钢包;4-一第一升降装置;5-—第一升降驱动装置;6-—第二升降驱动装置;7-—第一支臂;8-—第二支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包括底座、回转驱动装置、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H型回转臂;所述回转驱动装置与所述回转臂联动;其中,H型回转臂可以通过回转支撑与底座转动连接。工作过程中,底座固定在水泥基础上,在回转驱动装置的控制下实现H型回转臂的旋转动作,从而将钢包运输到指定工作位置处。H型回转臂包括左侧臂端和右侧臂端;所述左侧臂端和所述右侧臂端的结构相同;所以,下面仅介绍左侧臂端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左侧臂端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钢包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的上方和所述第二支臂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联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联动。左侧臂端实现钢包上升功能的具体过程为(I)将钢包放置在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通过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夹持作用固定钢包;(2)在每组升降装置上分別固定安装ー块挡板,该挡板的下侧面与升降装置紧密接触,该挡板的上侧面与钢包紧密接触;(3)启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第一升降装置向上运动;同时,在第二升降装置的带动下,第二升降装置向上运动;由于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分别与挡板紧密接触,所以,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的向上运动会直接带动挡板向上运动,从而带动与挡板相接的钢包向上运动,从而实现钢包上升的过程。图4为钢包升起后左回转臂侧的主视图。实际应用中,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可以为第一组液压缸,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可以为第二组液压缸;第一升降装置为第一支撑板,第二升降装置为第二支撑板;第一组液压缸的各个活塞杆均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组液压缸的各个活塞杆均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板实现了第一组液压缸中各个液压缸的钢性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一组液压缸中各个液压缸的同步;同理,第二组液压缸中各个液压缸也实现了同步。通过液压缸输出的动カ驱动支撑板向上运动。而第一组液压缸和第二组液压缸所包括的液压缸的数量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如图1,第一组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 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二组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和所述第四液压缸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通过这种设置,由于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支撑板连接,可以实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同步;同理,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通过第二支撑板的作用也实现同歩。为实现第一组液压缸和第二组液压缸同歩,从而达到钢包平稳上升的目的,还包括液压同步控制装置;所述液压同步控制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与所述第一组液压缸的各个输入端联动;所述第二马达与所述第二组液压缸的各个输入端联动。当然,实现第一组液压缸和第二组液压缸同步也可以采用其他液压同步控制装置,例如比例阀;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另外,为实现钢包准确定位及防止钢包在上升过程中倾斜,在第一支臂处还固定安装有第一组档块,在第二支臂处还固定安装有第二组档块。图中示出的第一组档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组档块的数量为两个。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的连铸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具有以下优点(I)在H型回转臂的两臂端各安装一套对钢包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并且,两套升降机构独立工作,从而实现了安装在两臂端处的两个钢包平稳升降的功能。(2)在H型回转臂第一侧臂端安装的升降驱动机构同步工作,从而达到了钢包平稳升降的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回转驱动装置、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H型回转臂;所述回转驱动装置与所述回转臂联动;所述H型回转臂包括左侧臂端和右侧臂端;所述左侧臂端和所述右侧臂端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左侧臂端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钢包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的上方和所述第二支臂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联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回转臂通过回转支撑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为第一组液压缸,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为第二组液压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为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为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组液压缸的各个活塞杆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组液压缸的各个活塞杆均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二组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和所述第四液压缸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同步所述第一组液压缸和所述第二组液压缸的液压同步控制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同步控制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与所述第一组液压缸的各个输入端联动;所述第二马达与所述第二组液压缸的各个输入端联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臂处还固定安装有第一组档块,在所述第二支臂处还固定安装有第二组档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档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组档块的数量为两个。
10.一种连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机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及连铸机,所述直臂型钢包升降回转台的左侧臂端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钢包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处,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的上方和所述第二支臂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联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联动。因此,除具备现有钢包回转台实现钢包的水平旋转功能外,还具有对钢包进行平稳升降的功能,因此,钢包运动方式较多,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了连铸机全程保护浇注。
文档编号B22D41/13GK202639319SQ20122028397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冯伟民, 刘梅杰 申请人:北京首冶鼎立连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