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含铌钢RH铌铁加入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13340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精炼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以减少含铌钢rh铌铁加入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铌铁是贵重合金,铌铁加入量对钢种成本影响较大,因此在满足成分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少加,以减少合金消耗,降低冶炼成本。

在实际生产过含铌钢种时,因钢水装入量不准或因钢水氧化性不同,所以铌合金加入时,一般不能往成分规格的下限控制,防止铌成分低于规格下限。为此,目前采取的工艺是:在rh开始处理时,就将铌铁加入钢液,按成分规格的下限控制加入量。取样化验后,如果铌含量达不到钢种要求,则进行补加铌铁,为最终铌元素含量满足钢种要求创造条件。但在处理过程中发现,真空首罐加铌铁后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成分要求,均需补加9~10kg/罐的铌铁。通过双样本t检验发现,真空首罐与非首罐具有显著差异,真空首罐较真空非首罐的铌收得率低17.54%,按铌铁单价181331元计算,会增加成本6.28元/t。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含铌钢rh铌铁加入量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rh首罐铌铁收得率,减少铌铁加入量,避免后期补铌造成的成本增加。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减少含铌钢rh铌铁加入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h处理含铌钢,在加入铌铁前对顶渣进行改质,延后铌铁加入时机,减少真空首罐真空室和插入管氧势高对合金烧损的影响,其具体方法为:

(1)调整rh工位,尽可能避开rh真空首罐生产含铌钢;

(2)如在rh真空首罐生产含铌钢,转炉以镇静方式出钢,出钢后加入1.0~1.6kg/t钢改质剂进行顶渣改质;

(3)钢水罐到达rh处理位后,先将钢水罐顶升到上极限或到达插入管的上沿之后,再下降钢水罐,往复两次,降低rh插入管耐材的渣氧;

(4)rh抽真空净循环3~5min后,进行取样;如果上一工序是lf炉精炼,可以不取样,直接进行第五步合金化操作;

(5)根据取样化验结果进行合金化,先配铝,后加si、mn合金,其后加铌铁,铌铁加入量按钢种中限控制,收得率按95%计算;

(6)加合金后,净循环5~10min后进行取样,根据取样结果进行最后的成分确认。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能有效提高rh首罐铌铁收得率,加入量达到与非首罐相同的水平,从而减少铌铁合金消耗,避免了后期由于补铌造成的成本增加,每罐可减少铌铁加入量9~10kg。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减少含铌钢rh铌铁加入量的方法,主要是在rh处理含铌钢时,在加入铌铁前对顶渣进行充分改质,并延后铌铁加入时机,从而减少真空首罐真空室和插入管氧势高对合金烧损的影响。

实施例1:钢种为sae1012m,260吨rh炉。

1、根据现场rh炉实际,调整rh工位,尽可能避开rh真空首罐生产sae1012m。

2、如在rh真空首罐生产含sae1012m,则转炉以镇静方式出钢,出钢后加入400kg改质剂进行顶渣改质。

3、钢水罐到达rh处理位后,先将钢水罐顶升到上极限,再下降钢水罐,往复两次,进行“涮管”,尽可能降低rh插入管耐材的渣氧。

4、rh抽真空净循环3min后,进行取样。

5、根据取样化验结果进行合金化,配铝,配si、mn合金,其后加铌铁,铌铁加入量按钢种中限(0.020%)控制,收得率按95%计算。

6、加合金后,净循环5min后进行取样,根据取样结果进行最后的成分确认。

实施例2:钢种为ah36高强船板,260吨rh炉。

1、根据现场rh炉实际,调整rh工位,尽可能避开rh真空首罐生产ah36。

2、如在rh真空首罐生产ah36,则转炉以镇静方式出钢,出钢后加入300kg改质剂进行顶渣改质。

3、钢水罐到达rh处理位后,先将钢水罐顶升到达插入管的上沿之后,再下降钢水罐,往复两次,进行“涮管”,尽可能降低rh插入管耐材的渣氧。

4、rh抽真空净循环3min后配铝,配加si、mn合金,其后加铌铁,铌铁加入量按钢种中限(0.040%)控制,收得率按95%计算。

5、加合金后,净循环10min后进行取样,根据取样结果进行最后的成分确认。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含铌钢RH铌铁加入量的方法,调整RH工位,尽可能避开RH真空首罐生产含铌钢;如在RH真空首罐生产,转炉镇静出钢后加入1.5~1.6kg/t钢改质剂进行顶渣改质;钢水罐到达RH处理位后,先将钢水罐顶升到上极限或到达插入管的上沿之后,再下降钢水罐,往复两次;RH抽真空净循环3~5min后进行取样;根据化验结果进行合金化,先配铝,后加Si、Mn合金,最后按钢种中限加铌铁;加合金后,净循环5~8min后进行取样,根据取样结果进行最后的成分确认。本发明能有效提高RH首罐铌铁收得率,加入量达到与非首罐相同的水平,避免了后期由于补铌造成的成本增加,每罐可减少铌铁加入量9~10kg。

技术研发人员:苏小利;张宏亮;王金辉;于海岐;吕志勇;邢维义;李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1.27
技术公布日:2017.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