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3587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雕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雕磨机。



背景技术:

雕磨机是一种常用的电动工具,现有的雕磨机主要包括电机、前轴及后轴,磨头安装在前轴上,电机驱动前轴转动,前轴与后轴之间具有将后轴旋转运动转化成前轴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以此实现前轴带动磨头向前周期性往复冲击,现有技术中雕磨机的传动机构一般为前轴上设置球,后轴相对前轴的一面为斜面,当后轴的斜面相对前轴的球转动到高处时,前轴向外,当后轴的斜面相对前轴的球转动到低处时,前轴复位,这种通过斜面与球的传动方式,对斜面的要求非常高,斜面通常需要退火处理,经过退火处理的斜面表面硬度虽然非常高,但是还是会产生凹陷,一旦产生凹陷,就会导致前轴回复不到位,造成雕磨机的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雕磨机,该雕磨机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雕磨机,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前轴、后轴、弹簧及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后轴转动,所述前轴沿其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后轴转动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后轴与前轴的轴线平行,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前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前轴靠近后轴的一端端部开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内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球体一侧位于第一凹陷部内,另一侧位于前轴外,所述第一球体的球心与前轴的轴线偏心设置,所述第一球体通过第一芯轴与前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芯轴的轴线与前轴的轴线垂直;

所述后轴靠近前轴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二球体,所述第二球体一侧位于第二凹陷部内,另一侧位于后轴外,第二球体的球心与后轴的轴线偏心设置,所述第二球体通过第二芯轴与后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芯轴的轴线与后轴的轴线垂直;

当后轴转动时前轴随着第二球体与第一球体的触及而往复运动。

本方案中通过在前轴偏心设置第一球体,后轴上偏心设置第二球体,由于前轴只能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因此当后轴转动,第二球体与第一球体触及时,第二球体与第一球体干涉、第二球体外推动第一球体,实现向前推动前轴,与此同时弹簧蓄能,当后轴转动到第二球体与第一球体正对时,前轴达到所能向外运动的峰值,随着后轴的继续转动,前轴在弹簧的作用下相对后轴开始复位,当第二球体与第一球体分离时,前轴到达初始位置,上述即为前轴冲击过程;

通过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之间的点接触,且球体可相对自身所在轴自转,实现卸力,因此,可大大减少两个球体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对球体的材质要求,提高了使用寿命;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发现由于球体通过为铆压进凹陷部内,这种方式导致的问题是,当后轴推动前轴时,由于前轴与后轴之间挤压的存在,第二球体与第二凹陷部及第一球体与第一凹陷部之间的摩擦力较大,第一球体及第二球体并不能轻松的实现自转,卸力效果不明显,还出现了新的问题—凹陷部容易被球体磨损变大,长时间会出现球体从凹陷部掉下来,导致后轴与前轴之间的传动失败,在综合考虑下,本申请巧妙的通过芯轴将球体转动安装在其所在轴上,第一球体通过第一芯轴与前轴转动连接,第二球体通过第二芯轴与后轴转动连接,因此,前轴与后轴之间的挤压就不会导致球体与凹陷部之间贴紧,球体可相对芯轴自由转动,再者,第一芯轴与第二芯轴的轴线均与前轴的轴线垂直,在后轴上的第二球体转动到前轴第一球体所在侧时,第一球体与第二球体初始触及时,第一球体与第二球体之间具有一个斜向的分力,这个斜向的分力可以使得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发生自转以此消耗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之间的摩擦力,即存在一个卸力的作用,减少球体的磨损,提高球体的使用寿命。

优先地,所述第一球体及第二球体的材质均为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雕磨机其前轴上通过第一芯轴偏心设置第一球体,后轴上通过第二芯轴偏心设置第二球体,在后轴传动到前轴时,第一球体与第二球体的自转,可以消耗其之间的摩擦能,使得球体的磨损较小,且提高了前轴与后轴之间传动的平稳性,极大的延长了雕磨机的使用寿命,由于第一球体与第二球体之间的摩擦较小,因此还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雕磨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雕磨机后轴推动前轴时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前轴,3、后轴,4、弹簧,5、第一球体,6、第二球体,7、第一芯轴,8、第二芯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雕磨机,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前轴2、后轴3、弹簧4及电机,电机用于驱动后轴3转动,前轴2的前端安装磨头,前轴2沿其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壳体1内,后轴3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后轴3与前轴2的轴线平行,弹簧4的一端与前轴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弹簧4的弹力方向与前轴2的轴线方向一致,前轴2靠近后轴3的一端端部开设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内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球体5,第一球体5一侧位于第一凹陷部内,另一侧位于前轴2外,第一球体5的球心与前轴2的轴线偏心设置,第一球体5通过第一芯轴7与前轴2转动连接,第一芯轴7的轴线与前轴2的轴线垂直,第一球体5与第一凹陷部之间留有间隙便于第一球体5的转动;

后轴3靠近前轴2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内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二球体6,第二球体6一侧位于第二凹陷部内,另一侧位于后轴3外,第二球体6的球心与后轴3的轴线偏心设置,第二球体6通过第二芯轴8与后轴3转动连接,第二芯轴8的轴线与后轴3的轴线垂直,第二球体6与第二凹陷部之间留有间隙便于第二球体6的转动;

当后轴3转动时前轴2随着第二球体6与第一球体5的触及而往复运动,根据前轴2的往复幅度需求,安装适应的第一球体5和第二球体6,当第一球体5与第二球体6位于不同侧时,第一球体5与第二球体6可相互触及,也可不相互触及,优选为不触及。

第一球体5及第二球体6的材质均为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于前轴2只能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当后轴3转动,第二球体6与第一球体5触及时,第二球体6与第一球体5干涉、第二球体6向外推动第一球体5,实现向前推动前轴2,与此同时弹簧4蓄能,当后轴3转动到第二球体6与第一球体5正对时,前轴2达到所能向外运动的峰值,随着后轴3的继续转动,前轴2在弹簧4的作用下相对后轴3开始复位,当第二球体6与第一球体5分离时,前轴2到达初始位置,以此往复实现前轴2的往复运动。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