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设备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7033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防设备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设备除锈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人防设备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人防设备中的部分设备由角钢制成,例如人防门框由两条横向门框角钢及两条竖向门框角钢拼框焊接而成。现有的人防门框均存在需要除锈的问题,常规做法有三种:1.在门框角钢未焊接之前,通过工人手持电动打磨机进行打磨除锈,这种做法不仅效率慢,而且人工成本高;2.在门框角钢未焊接之前,采用喷丸机进行除锈,这种做法虽然效率高但是机器成本也较高;3.在门框角钢焊接之后,通过整体喷丸进行除锈,这种做法除锈时不但会占据大量面积,而且成本也比较高昂。因此,现有的除锈设备均不能兼顾效率与成本,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防设备除锈装置,该装置在对焊接之前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时,不但效率高,而且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人防设备除锈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工作平台及固定台;工作平台上设有链条及两个导向轮,链条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导向轮上,链条上设有用于固定待除锈设备的两个模具,工作平台上还设有驱动导向轮转动的第一电机,工作平台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待除锈设备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固定台的前后两个面之间形成通道,工作平台的中间部位穿设于通道内,固定台的前后两个面上分别设有第二电机及与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砂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位置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连接。

上述方案中,工人将焊接之前的门框角钢固定在两个模具上,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转动,第一电机转动驱动导向轮转动以使链条运动,链条运动带动门框角钢运动,运动过程中经过通道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机转动进而带动砂轮转动以对门框角钢进行打磨除锈,当位置传感器检测到门框角钢运动到工作平台上预先设置的位置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停止转动,工人将经过除锈处理的门框角钢拿下来后,再次启动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逆向转动,第一电机逆向转动驱动导向轮逆向转动以使链条逆向运动,使两个模具返回到起点位置,以对下一个待除锈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其中,当位置传感器检测到门框角钢运动到工作平台上预先设置的位置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停止转动后,工人可检查门框角钢是否除锈彻底,如果除锈不理想,启动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逆向转动,第一电机逆向转动驱动导向轮逆向转动以使链条逆向运动,链条逆向运动带动门框角钢逆向运动,门框角钢逆向运动过程中,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机转动进而带动砂轮转动以对门框角钢二次进行打磨除锈,待两个模具返回到起点位置时,控制单元再次循环控制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工作,使门框角钢运动到工作平台上预先设置的位置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停止转动,工人即可将经过多次除锈处理的门框角钢拿下来,再启动控制单元以对下一个待除锈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本实用新型一种人防设备除锈装置,在对焊接之前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时,不但效率高,而且成本低。

优选地,两个模具均能沿链条移动并固定在链条上任意位置。这样设置便于将不同长度的门框角钢固定在链条上进行除锈,提高了该除锈装置的可用性。

优选地,所述链条为两根。这样设置可以增加模具与链条的接触面积,当将门框角钢固定在模具上链条运动时能提高门框角钢运动的稳定性,保证除锈效果。

优选地,所述人防设备除锈装置还包括排粉尘装置。除锈时产生的粉尘能通过排粉尘装置及时排放出去,便于保护工人的工作环境。

优选地,排粉尘装置包括竖直筒及与竖直筒连通的横向筒,所述横向筒的另一端设有收集袋。这样设置使得除锈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能通过排粉尘装置进入收集袋,避免污染环境。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抽风机,抽风机的出风口与竖直筒的一端连接。抽风机的设置能将粉尘快速排放到收集袋内,以保护工人的工作环境。

优选地,还包括转动设于固定台前后两个面上的底座,第二电机固定在底座上。当对不同型号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时,需要改变砂轮的位置及角度,通过转动底座即可实现改变砂轮的位置及角度的目的,便于工人操作。

优选地,工作平台及固定台下方均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工字钢制成。支撑架的设置能很好地支撑并固定工作平台及固定台,防止无意碰到工作平台或固定台时,会致使门框角钢或砂轮易位,进而影响除锈效果。

优选地,固定台的前后两个面上分别设有三个第二电机,且两个面上的第二电机均向通道内倾斜。这样设置可以使门框角钢的每个部位经过三次除锈处理,而且第二电机向通道内倾斜,使得砂轮与门框角钢充分接触,保证除锈效果。

优选地,所述砂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可拆卸连接。实际使用中,固定台前后两个面上的砂轮为型号相同的砂轮,且砂轮具有多种型号,当对不同型号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时,将对应型号的砂轮安装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即可进行除锈处理,这样设置提高了该除锈装置的可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防设备除锈装置,链条运动时带动门框角钢运动,且运动过程中门框角钢与砂轮充分接触,砂轮转动达到除锈的目的,除锈结束后,位置传感器检测到门框角钢运动到工作平台上预先设置的位置时,链条即停止运动,工人将经过除锈处理的门框角钢拿下来后,链条逆向运动带动两个模具返回到起点位置,以对下一个待除锈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该人防设备除锈装置,在对焊接之前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时,不但效率高,而且成本低;通过将两个模具设置成均能沿链条移动并固定在链条上任意位置,便于将不同长度的门框角钢固定在链条上进行除锈,提高了该除锈装置的可用性;通过将链条设置为两根,可以增加模具与链条的接触面积,当将门框角钢固定在模具上链条运动时能提高门框角钢运动的稳定性,保证除锈效果;通过设置排粉尘装置、收集袋及抽风机,使得除锈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能快速排放到收集袋内,以保护工人的工作环境;通过设置转动设于固定台前后两个面上的底座,并将第二电机固定在底座上,当对不同型号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时,需要改变砂轮的位置及角度,通过转动底座即可实现改变砂轮的位置及角度的目的,便于工人操作;通过在固定台的前后两个面上分别设有三个第二电机,且两个面上的第二电机均向通道内倾斜,可以使门框角钢的每个部位经过三次除锈处理,而且第二电机向通道内倾斜,使得砂轮与门框角钢充分接触,保证除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防设备除锈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防设备除锈装置的左视图;

其中,1-工作平台,2-位置传感器,3-固定台,4-导向轮,5-链条,6-模具,7-第二电机,8-砂轮,9-排粉尘装置,91-竖直筒,92-横向筒,10-收集袋,11-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人防设备除锈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控制单元、工作平台1及固定台3;工作平台1上设有链条5及两个导向轮4,链条5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导向轮4上,链条5上设有用于固定待除锈设备的两个模具6,工作平台1上还设有驱动导向轮4转动的第一电机,工作平台1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待除锈设备位置的位置传感器2;固定台3的前后两个面之间形成通道,工作平台1的中间部位穿设于通道内,固定台3的前后两个面上分别设有第二电机7及与第二电机7输出轴连接的砂轮8;第一电机、第二电机7及位置传感器2均与控制单元连接。

使用该除锈装置对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时,将门框角钢固定在两个模具6上,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转动,第一电机转动驱动导向轮4转动以使链条5运动,链条5运动带动门框角钢运动,运动过程中经过通道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机7转动进而带动砂轮8转动以对门框角钢进行打磨除锈,当位置传感器2检测到门框角钢运动到工作平台1上预先设置的位置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7停止转动,工人将经过除锈处理的门框角钢拿下来后,再次启动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逆向转动,第一电机逆向转动驱动导向轮4逆向转动以使链条5逆向运动,使两个模具6返回到起点位置,以对下一个待除锈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其中,当位置传感器2检测到门框角钢运动到工作平台1上预先设置的位置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7停止转动后,工人可检查门框角钢是否除锈彻底,如果除锈不理想,启动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逆向转动,第一电机逆向转动驱动导向轮4逆向转动以使链条5逆向运动,链条5逆向运动带动门框角钢逆向运动,门框角钢逆向运动过程中,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机7转动进而带动砂轮8转动以对门框角钢二次进行打磨除锈,待两个模具6返回到起点位置时,控制单元再次循环控制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7工作,使门框角钢运动到工作平台1上预先设置的位置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7停止转动,工人即可将经过多次除锈处理的门框角钢拿下来,再启动控制单元以对下一个待除锈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本实用新型一种人防设备除锈装置,在对焊接之前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时,不但效率高,而且成本低。

其中,两个模具6均能沿链条5移动并固定在链条5上任意位置。这样设置便于将不同长度的门框角钢固定在链条5上进行除锈,提高了该除锈装置的可用性。

另外,所述链条5为两根。这样设置可以增加模具6与链条5的接触面积,当将门框角钢固定在模具6上链条5运动时能提高门框角钢运动的稳定性,保证除锈效果。

其中,所述人防设备除锈装置还包括排粉尘装置9。除锈时产生的粉尘能通过排粉尘装置9及时排放出去,便于保护工人的工作环境。

另外,排粉尘装置9包括竖直筒91及与竖直筒91连通的横向筒92,所述横向筒92的另一端设有收集袋10。这样设置使得除锈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能通过排粉尘装置进入收集袋,避免污染环境;而且将排粉尘装置9设置成竖直筒91与横向筒92不但便于粉尘进入收集袋,还能防止粉尘掉落到地面再次污染工人工作环境。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抽风机11,抽风机11的出风口与竖直筒91的一端连接。抽风机11的设置能将粉尘快速排放到收集袋10内,以保护工人的工作环境。

其中,还包括转动设于固定台3前后两个面上的底座,第二电机7固定在底座上。当对不同型号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时,需要改变砂轮8的位置及角度,通过转动底座即可实现改变砂轮8的位置及角度的目的,便于工人操作。

另外,工作平台1及固定台3下方均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工字钢制成。支撑架的设置能很好地支撑并固定工作平台1及固定台3,防止除锈过程中无意碰到工作平台1或固定台3时,会致使门框角钢或砂轮8易位,进而影响除锈效果。

其中,固定台3的前后两个面上分别设有三个第二电机7,且两个面上的第二电机7均向通道内倾斜。这样设置可以使门框角钢的每个部位经过三次除锈处理,而且第二电机7向通道内倾斜,使得砂轮8与门框角钢充分接触,保证除锈效果。

另外,所述砂轮8与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可拆卸连接。实际使用中,固定台3前后两个面上的砂轮8为型号相同的砂轮,且砂轮8具有多种型号,当对不同型号的门框角钢进行除锈时,将对应型号的砂轮8安装到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上即可进行除锈处理,这样设置提高了该除锈装置的可用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