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灯外壳的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794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路灯外壳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灯外壳的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路灯外壳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打磨抛光处理,其中抛光所使用的机械是抛光机,抛光机是利用抛光轮的高速旋转,对木制品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以达到工件表面光洁度的要求。对表面需要抛光的工件,抛光机在抛光过程中,转动的抛光轮上需加有能对工件表面进行微量磨削的亮光剂,抛光过程中,抛光轮的上亮光剂量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质量。抛光轮上亮光剂过程通常是手工进行,即在抛光前将亮光剂打在抛光轮的抛光织物上,然后再实施抛光,但是上亮光剂时抛光轮处于旋转状态,人工操作稍有不慎,就极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或者操作人员在停机状态对抛光织物上亮光剂,但是涂于抛光织物上的亮光剂很快就会用尽,需反复操作,不仅费事耗时,而且反复停机容易伤害电动机。现有的抛光机采用的抛光轮尺寸大小固定,抛光过程中对路灯外壳表面的抛光面积固定,当需要对路灯外壳表面进行局部抛光时很容易对待抛光位置外侧的表面造成过度抛光,影响路灯外壳抛光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路灯外壳的抛光装置,以对路灯外壳抛光时调节抛光面积的大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路灯外壳的抛光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轴,转轴上滑动连接有两个轴承,两个轴承之间设有抛光轮,抛光轮包括两个轮板,两个轮板的边沿之间连接有轮面,轮面为沿轴向呈z字形折叠的筒状板,轮面上固定有抛光层,轮面与轮板之间铰接有多个连杆,多个连杆沿轮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连杆远离轮面的一端铰接在轴承的内圈上;每个轴承的外圈上均铰接有一根支杆,两根支杆远离轴承的一端铰接有拉杆,拉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磁铁;机座上固定有连通的液箱和输液管,输液管的上部设有第二磁铁,拉杆的顶端从下至上滑动连接在输液管内,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性相反。

本方案的原理是:实际应用时,机座作为支撑结构为装置整体提供支撑,驱动电机作为抛光轮的驱动件提供动力输出,转轴作为动力传输件和轴承的导向件,将动力传输给轴承和抛光轮;抛光轮作为抛光机构,轮面和抛光层用于对路灯外壳的抛光,z字形折叠的轮面能够在两端的外力作用下伸展、收缩,调节与路灯外壳表面的接触面积,轮板作为轮面的支撑结构防止轮面塌陷;多个连杆用于连接轮面端部与轴承,使轮面能够均匀展开,支杆用于连接拉杆与轴承,拉杆在竖向运动用于通过支杆调节两个轴承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轮面的展开面积;液箱和输液管用于储存抛光用的亮光剂、液蜡、抛光液等抛光介质,在输液管内通过抛光介质的多少对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磁性相吸力的影响调整拉杆在输液管内的长度,进而通过支杆、轴承、连杆调节轮面的展开大小,实现对抛光面积大小的调节。

优点在于:1、设置折叠状的抛光轮轮面,通过连杆、转轴、轴承、支杆和拉杆调节抛光轮轮面的展开面积,调节抛光轮与路灯外壳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采用抛光轮在对路灯外壳表面进行局部抛光时能够通过调节轮面大小减小对路灯外壳待抛光位置外侧表面的影响,提高抛光质量;2、通过将磁铁、输液管将拉杆与液箱内抛光介质的含量进行关联,能够通过抛光介质的多少对应调节抛光轮面的大小,合理分配抛光层上抛光介质的含量,避免抛光介质不足时部分抛光层对路灯外壳表面干抛的情况,减少因此造成的抛光层磨损和路灯外壳表面的划伤,使得抛光质量更好。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一种改进,拉杆内部中空,第一磁铁上设有多个漏孔,多个漏孔的底端与拉杆内部连通,拉杆的底端设有朝向轮面的针孔。这样漏孔、拉杆和针孔形成抛光介质的输送管路,可通过拉杆、针孔直接将抛光介质向抛光轮轮面输送,避免设置单独的输送管路,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一种改进,针孔内固定有刷毛,刷毛的底端与轮面接触。针孔能够控制抛光介质的输送量,刷毛能够将针孔内输送的抛光介质均匀的涂覆到抛光轮的轮面上。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一种改进,转轴为花键轴,轴承花键连接在转轴上。采用花键轴通过花键连接的形式连接轴承,一方面使得转轴能够稳定的驱动轴承内圈转动,另一方面使得轴承能够在支杆给轴承外圈的作用力下沿轴的花键滑动实现对两个轴承之间距离的调节。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一种改进,抛光层为金丝绒抛光布。采用该种抛光布抛光效果更好。

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一种改进,输液管的上部内侧壁上设有竖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浮板,第二磁铁固定在浮板的下端。这样浮板可跟随输液管内抛光介质的多少进行上下浮动,调整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磁铁受到的磁力跟随输液管内抛光介质的含量变化,便于控制第一磁铁和拉杆的上下移动。

优选方案六,作为优选方案五的一种改进,输液管的下部与液箱底部连通。这样输液管与液箱之间形成连通管,抛光介质从浮板的下方进入输液管,避免抛光介质落在浮板上方影响浮板工作,使得输液管内抛光介质的含量与液箱内抛光介质含量同步变化,使得抛光介质的多少和抛光轮面的大小能够双向反馈,有利于对抛光过程的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座1、驱动电机2、花键轴3、轴承4、轮面5、连杆6、支杆7、拉杆8、第一磁铁9、液箱10、输液管11、浮板12、第二磁铁13、滑槽14、刷毛1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路灯外壳的抛光装置,包括机座1,机座1上固定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有花键轴3,花键轴3上花键连接有两个轴承4,两个轴承4之间设有抛光轮,抛光轮包括两个圆形的轮板,轮板包括中部与花键轴3花键连接的套板,套板远离花键轴3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滑动连接有若干支板,两个轮板的支板之间连接有轮面5,轮面5为沿轴向呈z字形折叠的筒状板,轮面5的端部与支板远离花键轴3的一端固定连接,轮面5上固定有金丝绒抛光布制成的抛光层,轮面5的两端均铰接有四个连杆6,四个连杆6沿轮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连杆6远离轮面5的一端铰接在轴承4的内圈上;每个轴承4的外圈上均铰接有一根支杆7,抛光轮的上方设有中空的拉杆8,两根支杆7远离轴承4的一端均与拉杆8的底端铰接,拉杆8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磁铁9,第一磁铁9上设有多个漏孔,多个漏孔的底端均与拉杆8内部连通,拉杆8的底端设有朝向轮面5的针孔,针孔内固定有刷毛15,刷毛15的底端与轮面5接触;机座1上固定有液箱10和输液管11,输液管11的下部与液箱10底部连通,输液管11的上部内侧壁上设有竖向的滑槽14,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浮板12,在浮板12的下端固定有第二磁铁13,拉杆8的顶端从下至上滑动连接在输液管11内,第一磁铁9和第二磁铁13的磁性相反。

本实施例中,实际应用时,在抛光轮下方的机座1上设置放置路灯外壳的工装,液箱10内盛装抛光液,输液管11内的抛光液将第一磁铁9和第二磁铁13隔开,拉杆8在输液管11内的位置不变化,使得支杆7不受力,抛光轮轮面5不受到沿转轴轴向的外力,抛光轮轮面5呈正常工作状态。输液管11内的抛光液通过漏孔、拉杆8、刷毛15涂敷在抛光轮轮面5上,驱动电机2驱动花键轴3,花键轴3驱动轴承4内圈、抛光轮转动对路灯外壳表面进行抛光。随着抛光过程不断进行,液箱10和输液管11内的抛光液逐渐减少,输液管11内的液面下降,第二磁铁13跟随浮板12下降,第一磁铁9和第二磁铁13之间的距离缩短,当浮板12滑动至滑槽14底部后停止运动,第一磁铁9在磁力作用下带着拉杆8向上运动,拉杆8拉动支杆7的顶端向上运动,由于支杆7的两端均为铰接,支杆7的顶端向上运动致使两个支杆7底端的向抛光轮移动,支杆7底端向轴承4外圈施力使轴承4在花键轴3上向抛光轮移动,轴承4移动过程中使与轴承4内圈铰接的连杆6摆动,连杆6与轮面5铰接的一端向内挤压使轮面5折叠,使得轮面5与路灯外壳的接触面积减小,能够对路灯外壳的表面进行局部抛光而不影响待抛光位置外侧的路灯外壳表面。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