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8386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弯管抛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弯管抛光机。



背景技术:

抛光是使用物理机械或化学药品降低物体表面粗糙度的工艺。抛光技术主要在精密机械和光学工业中使用。抛光后的工件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反射效果。工件抛光后会减少厚度并容易划伤,必须使用细丝绒布,麂皮,天鹅毛和专用清洗剂清洁表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中多数用品均经过抛光工序,使其外观更加美观。

目前,对圆管外表面抛光的砂光机多种多样,也比较成熟,通常都采用砂轮或砂带来抛光,其结构一般包括传动机构、抛光机构组成。其中传动机构对圆管进行输送,并针对圆管特点,一般为具有电机带动转盘的结构,加工园管装载在转盘中央;抛光机构一般包括砂轮或砂带组件,及驱动电机组成。该机构可对大部分规则直身圆管进行抛光加工,但对已经弯曲的圆管的外表面就工不能进行加工,如一些汽车护钢,摩托车护钢等的外表面抛光,通常都采用机器和人工一起结合抛光,尤其弯角位置,一般采用人工抛光,工作效率不高,且抛光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弯管抛光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弯管抛光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可适应于不同管径弯管抛光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至少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可被弯管贯穿的转盘,所述转盘上安装有两组砂带轮组,所述砂带轮组包括处于所述转盘正面的主动砂带传动轮、被动砂带传动轮、砂带张紧轮组和砂带,所述被动砂带传动轮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第一腰型孔中,所述砂带张紧轮组中的张紧轮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第二腰型孔;所述转盘上还设有驱动所述被动砂带传动轮在所述第一腰型孔上移动及驱动所述砂带张紧轮组在所述第二腰型孔上移动的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腰型孔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腰型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至少包括具有腰型孔的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通过限位块可调地设置于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相对所述限位块移动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延伸到所述转盘外,并贯穿一固定于转盘上的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枢轴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枢轴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且它们的枢轴连接点位于一组所述被动砂带传动轮和主动砂带传动轮上设置的第一三角弓,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轴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还枢轴连接第三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枢轴连接另一组被动砂带传动轮和主动砂带传动轮上的第二三角弓,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两两镜像对称。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三角带轮,及驱动所述三角带轮旋转的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所述三角带轮上固定有一中心轮,所述中心轮与两个用于驱动所述主动砂带传动轮自转的行星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转盘和三角带轮中央开设有容置弯管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三角带轮的转盘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三角带轮的内圈与滚动轴承的外圈固接,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与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与转盘支撑架固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用以驱动所述弯管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所述弯管两端并使弯管两端处于同一平面的前定心装置和后定心装置;所述前定心装置的一端用于连接弯管,其另一端枢轴连接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枢轴连接一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固定块,所述后定心装置固定于一旋转块上,所述旋转块可自转地设置于一底座上,所述底座可滑动地设置于L型导轨上,所述L型导轨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优选的,所述砂带张紧轮组至少包括与一张紧轮固接的圆柱块,圆柱块固定于圆杆上,所述圆杆贯穿于固定在所述第一三角弓或第二三角弓上且内部为中空腔的导向滑槽,所述圆杆可相对所述导向滑槽滑动且通过固定于其上的所述圆柱块限位。

优选的,所述主动砂带传动轮、被动砂带传动轮和砂带张紧轮组的张紧轮圆周面上均包有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利用定心装置装夹,装夹更加方便快捷,弯管可以往返式抛光,没有空程移动,进一步提高了抛光作业,同时也利用砂带的自转和公转,让通过通孔穿过两组砂带的弯管进行抛光,其中转盘带动砂带轮组绕着弯管公转,应对圆管圆周表面各个位置,砂带轮组自转对弯管表面进行抛光,转盘和砂带轮组及其传动机构占用的厚度和主转盘的直径,关系到可抛光工件的弯曲半径,而砂带轮组的被动砂带传动轮可以被移动来调节两组砂带砂面的间隔距离,以适合不同管径的抛光弯曲圆管,当然本结构也可以对直管抛光,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对机械弯管外表面抛光,结构紧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此时去除抛光机构;

图3: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与中心轮相啮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转盘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砂带张紧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转盘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弯管抛光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可适应于不同管径弯管抛光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至少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转盘6,所述转盘6上安装有两组可自转的砂带轮组611,所述砂带轮组611包括处于所述转盘6正面的主动砂带传动轮61、被动砂带传动轮62、砂带张紧轮组63和砂带64,所述被动砂带传动轮62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转盘6上的第一腰型孔621中,所述砂带张紧轮组63中的张紧轮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转盘6上的第二腰型孔631;所述第一腰型孔621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腰型孔6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所述转盘6上还设有驱动所述被动砂带传动轮62在所述第一腰型孔621上移动及驱动所述砂带张紧轮组63在所述第二腰型孔631上移动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至少包括相对称的具有腰型孔的第一调节杆66和第二调节杆67,所述第一调节杆66和第二调节杆67通过限位块68可调地设置于所述转盘6上,所述第一调节杆66的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66相对所述限位块68移动的调节螺栓661,所述调节螺栓661延伸到所述转盘6外,并贯穿一固定于转盘上的调节螺母662,所述第一调节杆66的另一端枢轴连接第一连杆663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663的另一端枢轴连接第二连杆671的一端,且它们的枢轴连接点位于一组所述被动砂带传动轮62和主动砂带传动轮61上设置的第一三角弓69,所述第二连杆671的另一端枢轴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67,所述第二调节杆67还枢轴连接第三连杆672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672的另一端枢轴连接另一组被动砂带传动轮62和主动砂带传动轮61上的第二三角弓70,所述第一连杆663、第二连杆671、第三连杆672两两镜像对称。

所述机架1上设有三角带轮2,及驱动所述三角带轮2旋转的传动机构3和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电机轴旋转通过所述传动机构3驱动所述三角带轮2转动,其中,所述三角带轮2的内圈与滚动轴承的外圈固接,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与法兰盘111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111与转盘支撑架28固接,并由其支撑。所述三角带轮2上固定有一中心轮21,当所述三角带轮2转动时,所述中心轮21以相同的速度转动。

所述转盘6背面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主动砂带传动轮61旋转的行星齿轮65,所述行星齿轮65与所述主动砂带传动轮61同轴,所述行星齿轮65与所述中心轮21相啮合,通过所述中心轮21的转动带动所述行星齿轮65转动,由于所述行星齿轮65与所述主动砂带传动轮61转动,所述主动砂带传动轮61带动所述被动砂带传动轮62及砂带张紧轮组63转动。

所述三角带轮2和转盘6中央开设有容置弯管穿过的通孔7。

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用以驱动所述弯管移动的驱动机构8,所述驱动机构8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弯管两端的且处于同一平面的前定心装置81和后定心装置82;所述机架1上设有固定块811,所述固定块811上设有通过枢轴连接的第一杆体812,所述第一杆体812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定心装置81的一端枢轴连接,所述前定心装置81的另一端至少有部分延伸至所述弯管内;所述机架1上还固定设有一L型导轨821,所述L型导轨821上可滑动的设有一底座822,所述底座822上可自转的设有一旋转块823,所述旋转块823与所述后定心装置82的一端固接,所述后定心装置82的另一端至少有部分延伸至所述弯管内。

所述砂带张紧轮组63至少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三角弓69和第二三角弓70上内部为中空腔的导向滑槽691,所述导向滑槽691内滑动配合方式镶嵌有一圆杆692,所述圆杆692至少有部分延伸置于所述导向滑槽691外部,所述圆杆692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向滑槽691的长度,所述圆杆692上焊接有圆柱块693,所述圆柱块693与张紧轮固接。

所述主动砂带传动轮61、被动砂带传动轮62和砂带张紧轮组63圆周面上均包有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利用定心装置装夹,装夹更加方便快捷,弯管可以往返式抛光,没有空程移动,进一步提高了抛光作业,同时也利用砂带的自转和公转,让通过通孔穿过两组砂带的弯管进行抛光,其中转盘带动砂带轮组绕着弯管公转,应对圆管圆周表面各个位置,砂带轮组自转对弯管表面进行抛光,转盘和砂带轮组及其传动机构占用的厚度和主转盘的直径,关系到可抛光工件的弯曲半径,而砂带轮组的被动砂带传动轮可以被移动来调节两组砂带砂面的间隔距离,以适合不同管径的抛光弯曲圆管,当然本结构也可以对直管抛光,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对机械弯管外表面抛光,结构紧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