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炼钢用引流剂的静态法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1824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炼钢用引流剂的静态法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引流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炼钢用引流剂的静态法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炼钢用引流剂是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品质良好的引流剂可确保连铸顺行,避免由于无法自动引流进行的烧氧造渣从而降低钢材质量。引流剂主要有铬矿砂、硅砂、石墨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由颗粒和超细粉末混合制得。物料混合均匀程度和干燥程度是引流剂质量的关键。

现有炼钢用引流剂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计量配料—搅拌机混合搅拌—水平滚筒烘干机烘干—冷却—计量包装,(2)计量配料—搅拌机混合搅拌—竖式干燥塔热交换烘干—冷却—计量包装。上述生产工艺均存在如下缺陷:搅拌机混合搅拌过程可以使颗粒物料混合均匀,但是紧后的烘干工序中,物料在烘干机内仍然保持运动状态,以提高热交换率来提高烘干效果,上述趋向性运动反而会使本已混合均匀的颗粒性物料产生偏析,物料的均匀性被破坏,最终影响质量的稳定性。而且,烘干工序中燃料燃烧的残留物会直接和产品接触而留在产品中造成杂质污染,影响产品的性能。例如,申请号为201510013460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钢包引流剂的生产工艺,采用煤气发生炉提供的煤气在热风炉内燃烧为热源,先将各种原料在滚筒炕中烘干,然后利用风冷冷却,输送至对应的料仓中,按照配方配比自动下料加碳,在封闭搅拌罐中混合均匀,然后自动包装,入库。该发明虽然整体工艺采用全自动生产线,但是其在烘干环节采用滚筒炕进行烘干,即烘干过程中物料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以此提高烘干效果,故也存在上述所提及的问题。

现有的上述两种生产工艺的核心处理工序中物料都处于运动状态,我们称之为动态法生产工艺,此工艺在高端产品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此外,现有生产工艺还存在不环保,碳排放高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目前亟需开发一种新的引流剂生产系统,以解决动态烘干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型炼钢用引流剂的静态法生产系统,以解决传统动态烘干易造成物料偏析、均匀性不高或稳定性不够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保型炼钢用引流剂的静态法生产系统,依次包括:计量配料装置、搅拌装置、布料装置、静态干燥装置、冷却装置和计量包装装置,所述计量配料装置的卸料口与所述搅拌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搅拌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布料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静态干燥装置包括水平输送机构和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进料仓门、干燥室和出料仓门,所述进料仓门和出料仓门设置在所述干燥室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干燥室内设置干燥模块,所述水平输送机构依次穿过所述进料仓门、干燥室和出料仓门,所述布料装置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水平输送机构的上方且与所述进料仓门保持一定距离,所述冷却装置的进料口位于所述水平输送机构的下方或与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平齐,所述冷却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计量包装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计量配料装置由依次连接的料仓、称重模块、输送模块、卸料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所述搅拌装置的进料口与所述卸料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包括支架主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水平输送带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带下方的托辊组,所述布料装置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水平输送带的上方且与所述进料仓门保持一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干燥室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干燥室的外部设置控制面板。

优选地,所述干燥室的侧壁设置透明观察窗。

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与除尘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环保型炼钢用引流剂的静态法生产系统,以解决传统动态烘干易造成物料偏析、均匀性不高或稳定性不够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环保型炼钢用引流剂的静态法生产系统,依次包括:计量配料装置、搅拌装置、布料装置、静态干燥装置、冷却装置和计量包装装置,即制备引流剂的原料经计量配料、搅拌、布料、静态干燥、冷却和计量包装得到成品引流剂。具体来说将制备引流剂的各原料经计量配料装置进行计量并分别输送至搅拌装置进行混合处理,经混合后的物料进入布料装置中经布料后进入静态干燥装置,经干燥后进入冷却装置中冷却至要求指标,即进入计量包装装置中进行计量和包装,得到成品。通过上述系统,引流剂中各原料在整个生产线中只在搅拌装置中时处于大幅度运动状态,待物料混合均匀后,通过布料装置布料至静态干燥装置内,干燥过程中物料处于静止状态,无需通过物料的运动达到干燥的目的。较传统动态干燥而言,所得引流剂更加均匀,稳定性能更好,极大避免偏析现象的发生,提高引流剂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其次,本实用新型中静态干燥装置包括水平输送机构和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进料仓门、干燥室和出料仓门,所述进料仓门和出料仓门设置在所述干燥室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干燥室内设置干燥模块,所述水平输送机构依次穿过所述进料仓门、干燥室和出料仓门,所述布料装置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水平输送机构的上方且与所述进料仓门保持一定距离,通过上述合理设置,混合均匀后的物料经布料装置的出料口落至水平输送机构上,通过控制布料装置的出料量及其水平输送机构的输送速度即可控制平铺在水平输送机构上的物料厚度,并结合干燥模块使物料的干燥指数达标。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较好解决了目前引流剂生产系统所得产品易偏析,稳定性不够等问题,提高引流剂成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改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环保型炼钢用引流剂的静态法生产系统的流程图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计量配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静态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实施例1

参阅图1,一种环保型炼钢用引流剂的静态法生产系统,依次包括:计量配料装置1、搅拌装置2、布料装置3、静态干燥装置4、冷却装置5和计量包装装置6,所述计量配料装置的卸料口与所述搅拌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搅拌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布料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静态干燥装置4包括水平输送机构和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进料仓门7、干燥室8和出料仓门9,所述进料仓门和出料仓门设置在所述干燥室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干燥室内设置干燥模块,所述水平输送机构依次穿过所述进料仓门、干燥室和出料仓门,所述布料装置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水平输送机构的上方且与所述进料仓门保持一定距离,所述冷却装置的进料口位于所述水平输送机构的下方或与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平齐,所述冷却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计量包装装置连接。

参阅图2,所述计量配料装置1由依次连接的料仓1-1、称重模块1-2、输送模块1-3、卸料模块1-4和控制模块1-5组成,所述搅拌装置的进料口与所述卸料模块连接。其中,料仓的出口设置计量控制阀1-6,该计量控制阀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输送模块可为输送带或其他输送机构;称重模块可为称重传感器,可设置在输送模块中,且该称重传感器与上述控制模块连接;卸料模块为卸料斗或者其他卸料机构;当输送模块为输送带时,该卸料模块的进料口对应设置输送带的出料口下方。

搅拌装置可采用常规搅拌器,使各原料混合并搅拌至均匀即可。

布料装置包括布料器,该布料器的出料口宽度小于上述干燥机构的进料仓门的宽度,且该布料器的出料口设置阀门,其将搅拌后的物料按一定量铺在水平输送带上,通过控制下料量及传输速度即可控制物料厚度,进而调整干燥参数,保证干燥质量。

静态干燥装置包括水平输送机构和干燥机构,其中:

参阅图3,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包括支架主体11、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水平输送带12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带下方的托辊组13,所述布料装置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水平输送带的上方且与所述进料仓门保持一定距离。通过上述设置,物料下落至水平输送带上,随着水平输送带依次穿过所述进料仓门、干燥室和出料仓门,完成干燥过程;

所述干燥机构包括进料仓门7、干燥室8和出料仓门9,所述进料仓门和出料仓门设置在所述干燥室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干燥室内设置干燥模块,该干燥模块可为微波干燥器或其他能够实现物料烘干的机构,设置在所述干燥室的顶部或侧壁,

所述干燥室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干燥室的外部设置控制面板10。其中,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在干燥室内的任一位置,控制面板用于设定工作参数。

参阅图4,冷却装置5可为螺旋冷却输送机,包括腔体5-1和旋转轴5-2,所述腔体设置进料口5-3和出料口5-4,所述旋转轴连接驱动机构,且其上设置螺旋叶片5-5,所述旋转轴与物料接触的外侧设置第一夹层5-6,所述腔体内设置第二夹层5-7,所述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内通入冷却水。

计量包装装置6是采用自动包装机进行计量包装。

为保证引流剂的含水量符合使用要求,冷却装置与计量包装装置之间可设置检测装置,以检测引流剂的含水量、温度等指标。

实施2

参阅图3,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环保型炼钢用引流剂的静态法生产系统,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

所述干燥室的侧壁设置透明观察窗14。该设置便于操作人员随时观察干燥室内物料的传输情况及状态变化,便于更直观地发现问题。

所述搅拌装置与除尘器连接,可将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处理掉,更环保、安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