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3907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带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砂带机。



背景技术:

砂带机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的加工制造,在机械制造、五金工具、压铸件、日用五金等行业中均可适用,常用于零件的去毛刺、飞边和抛光,可作为机械加工行业磨削机械零件和刀具工具使用,用来进行简单的凹式打磨,也可以用于工件的倒棱。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2412007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带机,包括电机、联轴器、主动轴、砂带和传动轴,在主动轴和传动轴之间设有能够保证砂带张紧状态的张紧调节装置,电机和主动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主动轴上安装有砂带托轮,所述的张紧调节装置采用上下斜楔张紧配合面结构和弹簧结构。

如对比文件所述的一种砂带机,其借助张紧调节装置中的压缩弹簧使传动轴具有往远离主动轴一侧运动的趋势,而从动轮设置于传动轴上,主动轮设置于主动轴上,主动轮与传动轮之间通过砂带联动,因此弹簧施加给转动轴的驱动力具有张紧砂带的效果。但由于采用柔性张紧,当砂带安装在砂带机上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很小时,那么弹簧驱使传动轴远离主动轴的力就会很小,导致主动轮和传动轮施加给砂带的张紧力也很小,当对工件进行打磨时,砂带与砂带轮之间容易产生打滑,从而使砂带产生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砂带机,能够对砂带施加较大的张紧力,从而令砂带不容易产生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砂带机,包括机架、砂带、固定于机架一端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联动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砂带联动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布于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置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通过所述砂带与所述主动轮联动,所述第一滑动杆和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滑动杆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紧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砂带绕在主动轮、从动轮和张紧轮上后,拉动第一滑动杆,使第一滑动杆往远离主动轮的方向滑动,带动第一滑动杆上的张紧件往远离主动轮的方向移动,使得砂带被张紧,再通过第一紧定件将第一滑动杆固定在机架上,使得主动轮、从动轮和张紧轮之间的距离不再变化,由于主动轮、从动轮和张紧轮三者之间是刚性连接,砂轮被张紧时能够保持较大的张紧力,从而使得砂带不容易从砂带机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滑动杆穿入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紧定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通的第一螺纹孔、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机架螺纹连接的第一紧定杆,所述第一紧定杆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后抵紧在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砂带张紧时会驱使张紧轮往靠近主动轮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设置有张紧轮的第一滑动杆具有向主动轮靠近的运动趋势,而在设置了紧定杆之后能够抵消驱使第一滑动杆往靠近主动轮方向运动的驱动力,从而使砂带能够长时间保持张紧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槽的横截面呈正方形,所述第一滑动杆的横截面呈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匹配的正方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根据这种砂带轮的工作情况,操作人员不希望第一滑动杆产生周向转动,因为当第一滑动杆产生周向转动时,张紧轮与砂带之间会产生错位,使砂带的运动受到影响,而将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动杆的横截面设置为正方形,能够在第一滑动杆装入第一滑槽内时限制第一滑动杆的周向转动,从而使得张紧轮不容易与砂带产生错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紧定杆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固定有用于方便拧转所述第一紧定杆的第一把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操作人员需要将第一滑动杆固定在机架上,使第一滑动杆不产生滑动时,需要将紧定杆拧得足够紧才能使紧定杆抵紧在伸缩杆上的力足够大,由于杆状物体不好施力,拧的过程中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才能将紧定杆拧紧,而在设置了第一把杆后操作人员只需要施加较小的力就能让紧定杆固定住第一滑动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动杆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一侧端面上转动连接有所述张紧轮,在所述旋转板和所述第一滑动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旋转板旋转的第一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第一滑动杆与机架滑动连接,在将砂带张紧后通过第一紧定件固定第一滑动杆的过程中砂带可能会驱使第一滑动杆往靠近电机的方向移动一些距离,而在设置了旋转板后,转动旋转板时,带动转动连接于旋转板上的张紧轮转动,又由于张紧轮的转动中心不与旋转板的转动中心重合,使得张紧轮绕着旋转板的转动中心运动,当张紧轮在运动的过程中逐渐远离主动轮和从动轮时,砂带也逐渐被张得更紧,再通过第一限位件将旋转板固定,使得转动连接于旋转板上的张紧轮的位置也被固定,此时砂带上具有更大的张紧力,从而使得砂带更加不容易从砂带机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旋转板上的圆弧槽、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动杆上且穿过所述圆弧槽的螺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上且用于固定所述旋转板的螺母,所述圆弧槽的圆心落在所述旋转板的转动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圆弧槽开设在旋转板上,并且圆心落在旋转板的转动轴线上,当旋转板在第一滑动杆上转动时,带动圆弧槽跟着转动,而固定在第一滑动杆上的螺杆有一端穿出圆弧槽外,当旋转板在转动的过程中圆弧槽有一端抵触在螺杆上时,能够限制旋转板继续转动,使得旋转板的旋转角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使得连接在旋转板上的张紧轮的旋转角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螺母能够在旋转板旋转到需要的角度后将旋转板固定,使旋转板不再继续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置物板,在所述第二滑动杆和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滑动杆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紧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第一滑动杆是可滑动的,张紧轮是可翻转的,使得不同砂带安装在砂带机上时形状都不一样,置物板与第一滑动杆又位于机架的同一端,当第一滑动杆滑动或张紧轮翻转时,置物板与砂带之间的距离都会产生变化,在将置物板设置为可随第二滑动杆在机架上移动后,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砂带安装在砂带机上的情况来调节置物板与砂带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工件能够放置在置物板上进行打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滑动杆穿入的第二滑槽,所述机架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紧定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的第二紧定杆,所述第二紧定杆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后抵紧在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砂带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如果不将第二滑动杆与机架相对固定,那么当砂带机启动时,振动可能会导致第二滑动杆往靠近电机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设置于第二滑动杆上的置物板往靠近电机的方向移动,在这一过程中,置物板可能会与砂带产生抵触,从而导致置物板的磨损,由于没有固定,置物板甚至会在砂带的带动下产生弹跳,从而给操作人员带来伤害,而在设置了第二紧定杆之后,能够将第二滑动杆固定在机架上,从而令置物板与砂带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使置物板不与砂带产生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滑动杆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置物板的下板面上固定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置物板可以转动,当置物板转动时,置物板的上端面与砂带的带面之间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在实际生产中,当需要在工件上打磨出斜面时,是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来判断的,容易因为手的抖动使得打磨出的斜面不平整,而将置物板和砂带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可调节,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将置物板调节到需要的角度后把工件放置在置物板上进行打磨,从而使得加工出的斜面较为平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滑动杆能够带动张紧轮往远离主动轮和从动轮的方向移动,使得砂带被张紧,并且由于刚性张紧,使得砂带被张紧时具有较大的张紧力;并且翻转板的存在能够让砂带的张紧力更大;可活动的置物板使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砂带的安装情况来调节置物板与砂带之间的距离,方便操作人员在工件上打磨出平整的斜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装配图;

图2是图1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爆炸视图;

图4是图3中位于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架;2、砂带;3、电机;4、主动轮;5、从动轮;6、第一滑动杆;7、第一滑槽;8、张紧件;81、旋转板;82、张紧轮;9、第一紧定件;91、第一螺纹孔;92、第一紧定杆;93、第一把杆;10、第一限位件;101、圆弧槽;102、螺杆;103、螺母;104、握把;11、置物台;111、第二滑槽;112、第二滑动杆;113、连接杆;114、置物板;115、连接台;12、第二紧定件;121、第二螺纹孔;122、第二紧定杆;123、第二把杆;13、第二限位件;131、螺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砂带机,包括机架1、砂带2、固定于机架1一端上的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上联动有主动轮4,主动轮4通过砂带2联动有从动轮5,主动轮4和从动轮5分布于机架1的高度方向上。机架1远离电机3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长度方向垂直于电机3中心线且横截面呈正方形的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内滑动连接有横截面呈与第一滑槽7匹配的正方形的第一滑动杆6,第一滑动杆6在机架1上可往复滑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滑动杆6和机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伸缩杆固定于机架1上的第一紧定件9,第一紧定件9包括开设于机架1侧壁上且与第一滑槽7相通的第一螺纹孔91、穿设于第一螺纹孔91内的第一紧定杆92,第一紧定杆92为螺柱。第一紧定杆92穿过螺纹孔后抵紧在第一滑动杆6的侧壁上,在第一紧定杆92远离机架1的一端固定有用于方便拧转第一紧定杆92的第一把杆93。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滑动杆6远离电机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张紧件8,张紧件8包括转动连接连接于第一滑动杆6上且呈三角状的旋转板81、转动连接于旋转板81一侧端面上的两个张紧轮82,两个张紧轮82的旋转轴平行于主动轮4的旋转轴,且两个张紧轮82和旋转板81的转动中心分别位于旋转板81的三个角上。砂带2绕在张紧轮82、主动轮4和从动轮5上,当第一滑动杆6在第一滑槽7内滑动时,带动与伸缩杆转动连接的旋转板81往靠近或者远离电机3的方向移动,此时两个张紧轮82将砂带2撑开,从而达到张紧的目的。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旋转板81和第一滑动杆6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旋转板81转动的第一限位件10,第一限位件10包括开设于旋转板81上的圆弧槽101、固定于第一滑动杆6上且穿过圆弧槽101的螺杆102、螺纹连接于螺杆102上且用于固定旋转板81的螺母103。圆弧槽101的圆心落在旋转板81的转动轴线上,并且螺母103螺纹连接于螺杆102穿出圆弧槽101的一端,在螺母103上还固定有用于方便拧转螺母103的握把104。当砂带2被张紧时,两个张紧轮82和螺杆102分别位于旋转板81转动轴线的两侧,并且两个张紧轮82处在旋转板81上远离电机3的一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置物台11,置物台11包括第二滑槽111、第二滑动杆112、连接杆113以及置物板114。第二滑槽111开设在机架1远离电机3的一端端面上且横截面呈正方形;第二滑动杆112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111内且横截面呈与第二滑槽111相匹配的正方形;连接杆113固定于第二滑动杆112远离机架1的一端且长度方向平行于主动轮4的旋转轴;置物板114的下板面上焊接有连接台115,置物板114通过连接台115与连接杆113转动连接,置物板114的长度方向也平行于主动轮4的旋转轴。当转动置物板114时,置物板114的板面与砂带2的带面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放置于置物板114上的工件与砂带2的带面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

如图3和图4所示,机架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滑槽111相通的第二螺纹孔121,在第二滑动杆112和机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滑动杆固定在机架1上的第二紧定件12,第二紧定件12包括穿设于第二螺纹孔121内的第二紧定杆122,第二紧定杆122为螺柱。第二紧定杆122穿过第二螺纹孔121后抵紧在第二滑动杆112的侧壁上,在第二紧定杆122远离机架1的一端固定有用于方便拧转第二紧定杆122的第二把杆123。

如图2所示,在置物板114和连接杆113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置物板114转动的第二限位件13,第二限位件13包括固定于连接杆113与连接台115抵触的端面上的螺头131、开设于连接台115上的通孔、螺纹连接于螺头131上且用于固定置物板114的螺母103,螺头131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台115上且另一端穿过通孔,螺母103连接在螺头131穿过通孔的一端上。

具体实施过程:当需要张紧砂带2时,将旋转板81往一侧翻转,使螺杆102顶住圆弧槽101的一端,直到旋转板81不能再转动为止。将第一滑动杆6往靠近主动轮4的方向移动,带动与第一滑动杆6转动连接的旋转板81移动,从而引起转动连接于旋转板81上的张紧轮82向靠近主动轮4的方向移动,以使砂带2能够绕在张紧轮82、主动轮4和从动轮5上。在将砂带2绕在张紧轮82、主动轮4和从动轮5上后,拉动第一滑动杆6往远离主动轮4的方向移动,在将砂带2初步张紧后通过第一紧定杆92将第一滑动杆6固定在机架1上。此时将旋转板81往另一侧翻转,使得两个张紧轮82将砂带2撑得更开,从而令砂带2具有更大的张紧力,用手按一按砂带2,感觉砂带2已经张得足够紧时,通过螺母103将翻转板与第一滑动杆6固定,使得旋转板81不会在砂带2的反作用下产生转动,从而使砂带2上保持较大的张紧力。

当需要在工件上打磨出斜面时,移动第二滑动杆112,带动置物板114的移动,再转动置物板114,使置物板114的板面与砂带2的带面之间的角度达到所需要的值,通过螺母103固定置物板114,使置物板114与砂带2的带面之间的角度不再变化。通过第二紧定杆122将第二滑动杆112固定在机架1上,从而使置物板114与砂带2之间的距离不再产生变化,再将工件放置于置物板114上即可加工出较为平整的斜面。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