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材制造局部均匀散热在线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1060发布日期:2018-06-27 00:1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在线均匀散热领域,更具体的地,涉及一种增材制造局部均匀散热在线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则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经过短短20余年的时间,这一技术已取得了飞速发展,在航空航天、微纳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增材制造过程中“反复热循环”以及定向散热造成的“内部质量”控制问题,一直是制约金属增材制造从“模型制造”走上关键领域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厚度不均或者存在转折的制件,其各部分散热是不同步的,散热快慢的结果会导致晶粒的细粗;虽然已经有部分专利对此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但仍然无法和增材制造的在线智能控制进行良好匹配。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增材制造局部均匀散热在线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增材制造局部均匀散热在线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增材制造局部均匀散热在线处理装置,包括:

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气体循环室,所述气体循环室的侧壁设有第一气体交换管,所述气体循环室内还设有气泵、感应气压的气压感应器和冷却所述气体循环室中气体的冷凝器;

气体排放装置包括气体排放仓和连接所述气体排放仓且同轴设置的弯曲体和第二气体交换管,其中:

所述气体排放仓包括出气端和连接所述第一气体交换管的进气端;所述出气端为圆形孔,包括位于圆心位置的基座、周向布置在所述基座外的出气窗和周向布置在所述出气窗外的进气窗;

所述弯曲体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

所述第二气体交换管包括出气管和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套设在所述弯曲体的外部同时密封连接所述出气窗,所述进气管套设在所述出气管的外部同时密封连接所述进气窗;

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和所述气体排放装置控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解决了增材制造过程由于制件厚薄不均,存在转折而引起的散热不均的情况;2、对增材制造制件的整体温度场进行冷却,防止制件由于温度过高发生过烧;3、加快冷却,改善制件后续增材制造的初始温度,循环冷却,使制造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材制造局部均匀散热在线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体排放仓的出气端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气体排放仓的出气端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第二气体交换管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材制造局部均匀散热在线处理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1、气体排放装置2以及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与气体发生装置1和气体排放装置2控制连接。

气体发生装置1包括气体循环室10,气体循环室10的侧壁上连接第一气体交换管11,气体循环室10内还设有气泵12、设有感应气压的气压感应器13和冷却室内气体的冷凝器14。

进一步,气体循环室10还连接置于气体发生装置1外部的气罐15。

优选地,气罐中储存氮气、空气或惰性气体的一种。

继续参见图1,气体排放装置2包括气体排放仓20和连接气体排放仓20且同轴设置的弯曲体21和第二气体交换管。

气体排放仓20包括出气端和连接第一气体交换管11的进气端;如图2所示,出气端为圆形孔,包括同轴设置的基座100A、出气窗100B和进气窗100C,其中,基座100A具有凹槽,并设置在出气端的中心,出气窗100B周向布置在基座100A的外部,进气窗100C周向布置在出气窗100C的外部。

进一步,如图3所示,为避免出气过程和进气过程在气体排放仓20相互影响,出气窗100B和进气窗100C均各自向气体排放仓20内延伸以分别形成出气导管100D和进气导管100E,且出气导管100D的长度远大于100E的长度。

弯曲体21的基端设有与基座100A的凹槽相配合连接的凸起,使弯曲体20可拆卸地与基座100A连接。

优选地,基座100A为十字形凹槽,弯曲体21的基端设有与十字形凹槽相配合的十字形凸起。

如图4所示,第二气体交换管包括出气管22、进气管23和出气支管24,其中出气管22的一端与出气窗100B螺纹连接,进气管23的一端与进气窗100C螺纹连接,并且,出气管22的管壁上均分布多个径向连通至进气管23的管壁的出气支管24,且出气支管24通向进气管23的外部,出气管22和出气支管24之间形成出气通道;进气管23的管壁设有多个与出气支管24互补干涉的进气孔,进气管23形成进气通道。气体循环过程,进气与出气的过程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优选地,出气支管24的内径为1~3mm。

进一步,出气管22靠近出气窗100B的一端和进气管23远离出气窗100C的一端各设有一个温度感应器。

进一步,弯曲体21、出气管22和进气管23均为塑性材料。使弯曲体21可以沿着不同形状的工件表面延伸的时候不会恢复形状。

控制装置3包括控制器31和电源32。控制器31至少包括显示屏和控制键,其中,显示屏实时显示气体循环室10的气压、两个温度感应器的感应温度、出气和进气的气体流速。

使用时,工作流程如下:

S1:所有设备调试完毕,焊接或者增材制造工作准备完成;

S2:气体发生装置1、气体排放装置2和控制装置3安放完毕;

S3:打开气体发生装置1,并根据实际需要产生冷却气体,控制好所有的冷却参数;

S4:将冷却气体传输到气体排放装置2内;

S5:通过控制气体控制装置2内部的弯曲体20沿工件布置,使进气管22、出气管21,实现对冷却位置、范围的控制;

S6:冷却制件,达到理想状态,不断调节,不断重复S4-S5的过程;

S7:继续,根据需要调整工艺,直至焊接或者增材制造结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