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铸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09912阅读:1007来源:国知局
连续铸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冶金连铸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续铸钢方法。



背景技术:

转炉(精炼炉)合格钢水进入连铸工序,需先由大包流入中间包,再经中间包注入结晶器,形成固定的坯壳,经过二冷区继续冷却,由拉矫机拉出,切割后形成轧钢所需的合格连铸坯。目前较为通用的连续铸钢工艺是首先将备用的中间包准备到位,连铸机拉速回“0”位,二冷水关闭,快速将到寿命的中间包从工作位开出,备用的中间包快速开至工作位,然后备用中间包水口与结晶器对中,确认无误后大包开浇,大包开浇后,中间包内钢水达到400毫米时中间包开浇,通过摆槽接坯,连铸机拉速从“0”位慢慢上涨,同时二冷区供水,直到拉速和二冷水正常后,铸机按正常操作。但由于备用中间包到工作位、备用中间包水口与结晶器对中以及中间包内钢水达到400毫米需要一定的时间,结晶器内钢水快速凝固而造成接坯困难,成功率为85%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铸钢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续铸钢更换中间包过程中坯壳易被拉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续铸钢方法,包括:

当位于浇注位的中间包内的钢水剩余至预设量时,封堵所述中间包的浇口,停止浇注并将其移出所述浇注位;

将结晶器内的坯壳下拉300-330毫米,并向所述坯壳内插上丁字钩;

将另一中间包移至所述浇注位进行浇注。

进一步地,所述结晶器冷却过程中,所述坯壳的顶端面形成为向下凹的弧面,所述丁字钩插于所述弧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丁字钩的顶端距所述结晶器的上口100-150毫米。

进一步地,向所述弧面插入多个铝条。

进一步地,所述铝条的总重量为50-80克。

进一步地,所述结晶器外部设有用于拉矫所述坯壳时产生振动的振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结晶器外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结晶器的液位监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监测装置为超声波液位监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包上方设有向所述中间包注入钢水的钢包,所述钢包的出液口设有稳流器。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包设有加热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连续铸钢方法,通过下拉结晶器内的坯壳,使结晶器内有足够的空间,然后向结晶器内的坯壳上插上丁字钩,丁字钩一端设于坯壳内,另一端在坯壳外,更换另一中间包至浇注位继续浇注,钢水浇于坯壳之上,经冷却后,丁字钩将钢水与坯壳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坯壳,在拉矫器拉矫时可以保证新的坯壳整个被拉出,消除被拉脱的风险,这种连续铸钢方法可以有效的保证铸钢的连续性,避免了铸钢过程的中断,而且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成功率也很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结晶器内部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丁字钩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丁字钩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铝条放置方式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结晶器;2-坯壳;21-弧面;3-丁字钩;4-铝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进行说明。一种连续铸钢方法,包括:当位于浇注位的中间包内的钢水剩余至预设量时,封堵中间包的浇口,停止浇注并将其移出浇注位;将结晶器1内的坯壳2下拉300-330毫米,并向坯壳2内插上丁字钩3;将另一中间包移至浇注位进行浇注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向坯壳2内插入丁字钩3,丁字钩3一端插入坯壳2内,另一端在坯壳2外,用于与冷却后坯壳与钢水连为一体,在更换中间包后,继续浇注,钢水浇于坯壳2之上,经冷却后,丁字钩3的上端与钢水固定连接,丁字钩3下端的钩与坯壳固定连接,这样就将钢水与坯壳2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坯壳2,拉矫机拉矫时就不会出现被拉脱的情况,这种连续铸钢方法可以实现保铸钢的连续性,并且成功率较高,避免了铸钢过程的间断,同时这种方法且操作简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结晶器1内的坯壳2正常位于结晶器端面以下300毫米,丁字钩长为120毫米,防止丁字钩3偏斜,丁字钩3距结晶器1的上口约150mm左右。本发明针对目前连续铸钢换中间包工艺进行了改进,二冷区水关闭后,结晶器水控制在100立左右。经此改进效果如下:换中间包时间长,结晶器1内的坯壳2不会全部凝固,增加接坯成功率。试用表明,本发明有利于连续铸钢过程中连续铸钢的操作,连续铸钢的成功率从85%提高到100%。从而大大减少铸机热停时间和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晶器1冷却过程中,坯壳2的顶端面形成向下凹的弧面21,丁字钩3插于弧面21内,钢水进入结晶器1后,由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小于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导致液体沿固体上升,经过冷却后,形成了弧面21,弧面21为下凹结构,将丁字钩3设于弧面21内,有助于丁字钩3的固定,方便丁字钩3埋于坯壳2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丁字钩3的顶端距结晶器1的上口100-150毫米,将结晶器1内的坯壳2下拉以产生足够的空间放置丁字钩3,保证丁字钩3进入坯壳2内的长度和裸露的坯壳2外的长度可以满足坯壳2与钢水经冷却后稳固地凝结在一起。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向弧面插入多个铝条4,因为铝条4的熔点较低,可以有效地防止坯壳2凝结过快而导致丁字钩3无法插入。铝条4可以分设于丁字钩3的周围或者对称设于丁字钩3的四周,达到均匀降低坯壳2凝结速度的效果,使丁字钩3更加方便的插入坯壳2内并且与坯壳2固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铝条4的总重量为50-80克,根据加入钢水的质量和结晶器1的横截面积,加入适量的铝条4,满足钢水与坯壳2凝结所需,避免放入过量的铝,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铝条4的浪费。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晶器1外部设有用于拉矫坯壳2时产生振动的振动装置,设置振动装置有助于坯壳2脱模,防止由于坯壳2与结晶器1粘结而导致坯壳2拉脱,振动装置也提高了坯壳2的生产效率,同时振动装置也起到了固定结晶器的作用,将振动装置设为高频率低振幅,有助于减小振痕深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晶器1外部设有用于检测结晶器1的液位监测装置,在结晶器1一侧设置液位监测装置,并设有警报器,钢水液位达到设定高度时,警报器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停止浇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液位监测装置为超声波液位监测装置,在结晶器1的一侧设置超声波液位监测装置,可以灵敏地控制钢水浇注的液位,超声波易于定向发射,无需与结晶器1直接接触,并且在超声波液位监测装置上连接警报器、指示灯。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间包上方设有向中间包注入钢水的钢包,钢包的出液口设有稳流器,稳流器可以有效避免高温钢水直接冲击中间包的底部,可以提高中间包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在中间包上设计冲击板来保护中间包。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续铸钢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间包设有加热装置,在中间包内加热钢水,使钢水保持最佳热度进行浇注,补充合金微调所需的热量,包括等离子体加热、电感应加热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