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5795发布日期:2018-08-04 11:3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连铸中间包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



背景技术:

连铸过程作为控制产品质量的最后环节,在提高钢材质量的过程中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中间包作为连铸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对于实现高效、高质连铸具有突出的意义。中间包加热技术是为稳定钢液温度,实现低过热度浇注的关键技术,目前的加热方式主要包括:化学加热、电弧加热、电渣加热、等离子加热和电磁感应加热。相比于其他加热技术,电磁感应加热具有热效率高、清洁、去夹杂效果明显等特点,因此其应用也更为广泛。

现有的感应加热中间包结构包括注流室、连铸室各一个,二者由两条平行的耐火材料通道连接,感应加热器置于两个腔室与通道之间,感应加热器由口字型铁芯、线圈和冷却系统组成(如专利公开号cn204770627u)。目前的感应加热中间包主要是小容量的单流中间包及适用于小方坯或圆坯连铸的多流感应加热中间包(如专利公开号cn204159860u)。限制中间包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感应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上限不宜过大,原因是空冷难以满足冷却要求,水冷则存在安全隐患;另一个因素是连铸室不宜过大,否则钢液经通道加热后进入连铸室仍可能存在较大的降温,且连铸室内的温度均匀性较差,流场复杂(如专利公开号cn202052920u)。由于适用于双流或多流板坯连铸的中间包流间距较大,采用传统的h型感应加热中间包必然要求连铸室较大,以上两大因素限制了该中间包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效果优良的大容量、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使用两套或多套感应加热器降低了感应加热的功率压力,两个或多个分离式连铸室克服了传统h型中间包大连铸室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加热与夹杂物去除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包括注流室、连铸室、中间包通道和感应加热器,所述连铸室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所述连铸室通过一组中间包通道与所述注流室连通,每组中间包通道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组中间包通道与注流室及连铸室之间设有风冷通道,所述感应加热器包括线圈和铁芯,所述线圈套装在所述铁芯上,所述线圈放置在所述风冷通道内。

所述的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注流室的内层为耐材,外层为钢壳;所述连铸室通过耐材墙与所述注流室分离,所述耐材墙内分别设置所述中间包通道和风冷通道。

所述的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注流室设有长水口,所述连铸室设有浸入式水口。

所述的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中间包通道横截面积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三角形,所述中间包通道沿其轴线的形状为直线形或弯曲形。

所述的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连铸室数量为两个,所述注流室及两个所述连铸室整体布局呈v字型,所述注流室和连铸室大小可调节,两个连铸室轴线的夹角可调节,浸入式水口数量可调节,两组中间包通道存在倾角并且可调节,所述中间包通道的长度可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装置可充分补偿连铸过程中中间包内的钢液热损失,同时可促进夹杂物的去除,对于稳定生产与提高铸坯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直接实现了多通道加热,同等过钢量的条件下,通道管径可以更小,两方面因素直接改善了加热效果、提高了夹杂物去除效率;

3)结构灵活,适应性更强,分离式连铸室的设计摆脱了流间距对连铸室体积的制约,无论流间距是多大都可以保持连铸室体积不变,从而保证了加热效果,且更易于各流的独立控制;

4)使用两套或多套感应加热装置降低了对于单一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需求,从而降低其冷却强度,进而可使用安全的风冷方式满足冷却要求;

5)连铸室内的流场稳定且上升流明显,有利于夹杂物上浮去除,此外钢液的温度均匀性很好(本发明涉及的中间包连铸室内的温差为0.5℃,传统h型中间包连铸室内的温差则为4℃)。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结构图;

图2为感应加热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包括注流室1、连铸室4、中间包通道2和感应加热器7,所述连铸室4数量为两个,所述注流室1及两个所述连铸室4整体布局呈v字型,每个所述连铸室4通过一组中间包通道2与所述注流室1连通,每组中间包通道2数量为两个,两组中间包通道2存在倾角并且可调节,所述中间包通道2的长度可调节;每组中间包通道2与注流室1及连铸室4之间设有风冷通道,所述感应加热器7包括线圈14和铁芯13,所述线圈14套装在所述铁芯13上,所述线圈14放置在所述风冷通道内;所述注流室1的内层为耐材,外层为钢壳;所述连铸室4通过耐材墙与所述注流室1分离,所述耐材墙内分别设置所述中间包通道2和风冷通道;所述注流室1设有长水口6,所述连铸室4设有浸入式水口9;所述中间包通道2横截面积的形状为圆形,所述中间包通道2沿其轴线的形状为直线形。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连铸中间包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异形多流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装置,包括注流室、连铸室、中间包通道和感应加热器,所述连铸室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所述连铸室通过一组中间包通道与所述注流室连通,每组中间包通道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组中间包通道与注流室及连铸室之间设有风冷通道,所述感应加热器包括线圈和铁芯,所述线圈套装在所述铁芯上,所述线圈放置在所述风冷通道内。本发明使用两套或多套感应加热器降低了感应加热的功率压力,两个或多个分离式连铸室克服了传统H型中间包大连铸室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加热与夹杂物去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邓安元;杨斌;王恩刚;康路路;李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2.13
技术公布日:2018.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