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9693发布日期:2019-02-22 21:53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定子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定子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定子是压缩机组成的重要部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定子进行两侧端面的车削,但是在车削工艺过程中,定子上容易产生大量的飞边毛刺,需要后期人工进行端面以及孔口的抛光。现有技术的去毛刺方法为:人工采用打磨机对工件车削的端面进行抛光,用油石对工件的孔口进行抛光,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工艺步骤较为繁琐;2、需要强度高需大量的人工劳动力;3、人工操作的效率低;4、人工操作误差较高,造成后期压缩机返厂检修,影响生产进度;5、定子工件重达10KG至15KG,对其进行搬运移栽时,人工效率底下且不安全存在安全隐患;以上去毛刺的方法易带来重大的产品质量问题与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并工作效率高的定子去毛刺装置。

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子去毛刺装置包括上料机构、机械手机构、旋转钻孔机构、移动驱动机构、侧面抛光机构、端面抛光机构以及下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放置台与上料驱动机构,上料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放置台移动,第一放置台用于放置定子;机械手机构包括机械手以及机械手驱动机构,机械手驱动机构驱动机械手移动;旋转钻孔机构包括旋转台、旋转驱动机构以及多轴器,机械手驱动机构驱动机械手从上料机构移动至旋转台,多轴器正对旋转台,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台转动;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台朝向多轴器移动;侧面抛光机构包括胀紧主轴、主轴驱动电机以及第一抛光机构,主轴驱动电机驱动胀紧主轴旋转,第一抛光机构包括抛光轮,抛光轮正对胀紧主轴的沿胀紧主轴的轴向的侧壁,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旋转驱动机构在侧面抛光机构与旋转钻孔机构之间移动;端面抛光机构包括第二放置台、两个第二抛光机构以及磨头驱动机构,第二抛光机构包括磨头以及转动驱动机构,两个磨头分别设置在第二放置台的两侧,两个转动驱动机构分别驱动两个磨头转动,磨头驱动机构驱动一个磨头朝向或远离另一磨头移动;下料机构用于输送完成去毛刺的定子,机械手驱动机构驱动机械手从第二放置台移动至下料机构。

由此可见,通过上料机构、机械手机构以及下料机构实现定子的输送以及传递,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机械手将上料机构中的定子移动至旋转台中,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台朝向多轴器移动,使得多轴器对应定子的通孔,实现对定子的通孔进行去毛刺,旋转驱动机构旋转台转动,从而实现定子的转向,便于多轴器对定子另一端面上的通孔进行去毛刺,更完全地对定子的通孔进行去毛刺。移动驱动机构将旋转驱动机构上的已完成通孔去毛刺的定子移动至侧面抛光机构中,胀紧主轴穿过定子的中空部并胀紧主轴驱动定子转动,使得在转动的过程中,抛光轮对定子进行侧面抛光,机械手将完成侧面抛光的定子移动至第二放置台上,端面抛光机构中的两个磨头作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对放置在两个磨头之间的定子进行两个端面的抛光,最终机械手将完成端面抛光的定子移动下料机构进行下料。整个去毛刺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精度高,减少人工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放置台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块以及两个第二支撑块,两个第二支撑块均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块之间,两个第一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两个第一支撑块的第一斜面相对设置,两个第一支撑块的第一斜面与两个第二支撑块围成支撑部。

可见,待去毛刺的定子放置在第一放置台的支撑部内,通过两个第一斜面与两个第二支撑块围成的支撑部支撑定子,两个第一斜面对应定子的侧面,两个第二支撑块对应定子的两个端面,使得定子在输送过中,避免定子出现倾倒而从上料机构掉落的情况。

进一步的方案是,机械手包括固定架、第一电机、第一双向丝杆以及两个夹块,第一双向丝杆设置在固定架上,两个夹块均与第一双向丝杆连接,两个夹块上分别设置有凸起块,两个凸起块相对设置,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双向丝杆转动,一个夹块朝向或远离另一夹块移动。

可见,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双向丝杆转动,带动同时连接第一双向丝杆的两个夹块做相对运动,使得两个夹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两个夹块做相互靠近的运动时,两个夹块上的凸起块分别穿过定子的空心部,将定子夹紧,两个夹块做相互远离的运动时,机械手释放定子。

进一步的方案是,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齿轮以及转动轴,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齿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齿轮连接所述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旋转台。

可见,第二电机通过传动带驱动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带动转动轴的转动,从而实现旋转台的转动,实现定子的转向。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台上设置有第一侧块与第二侧块,第二侧块连接气缸,气缸驱动第二侧块朝向第一侧块移动。

可见,定子放置在第一侧块与第二侧块之间,气缸驱动第二侧块朝向第一侧块移动,将位于第一侧块与第二侧块之间的定子夹紧,避免在旋转台转向时定子从旋转台上甩出,或者避免在多轴器对定子的通孔去毛刺时,定子发生位移,使得去毛刺不完全。

进一步的方案是,移动驱动机构包括滑块、滑轨、第一丝杆以及第三电机,第一丝杆连接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滑块,滑块与滑轨配合连接,第三电机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驱动旋转驱动机构沿滑轨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丝杆还连接第二放置台。

可见,移动驱动机构通过第一丝杆的转动带动旋转驱动机构以及第二放置台的移动。

进一步的方案是,磨头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双向丝杆以及第四电机,两个第二抛光机构均与第二双向丝杆连接,第四电机驱动第二双向丝杆转动,一个第二抛光机构朝向或远离另一第二抛光机构移动。

可见,同时与第二双向丝杆连接的两个第二抛光机构,在第二双向丝杆转动时,两个第二抛光机构作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使得设置在两个第二磨头相互靠近时,两个第二磨头分别对定子的两个端面进行抛光去毛刺。

进一步的方案是,端面抛光机构还包括放置台驱动机构,放置台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放置台移动,放置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以及第五电机,第二丝杆连接第二放置台,第五电机驱动第二丝杆转动。

可见,第五电机驱动第二丝杆转动,带动第二放置台沿第二丝杆的轴向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方案是,定子去毛刺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设置在第二放置台的上方,限位机构包括固定架、多个弹簧以及压紧板,多个弹簧设置在固定架与压紧板之间,压紧板上设置在多个滚轮,弹簧的弹力恢复方向朝向第二放置台,滚轮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放置台的移动方向垂直。

可见,限位机构用于对位于两个磨头之间的定子进行限位,在定子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机构固定不动,待定子移动到抛光位置后,限位机构中的压紧块紧压定子,避免两个磨头作相对运动对定子进行抛光时,定子因为受力而出现移动的情况。

进一步的方案是,定子去毛刺装置还包括吹气机构,吹气机构包括箱体以及出风管,箱体朝向端面抛光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放置台驱动机构穿过开口延伸至箱体内,出风管设置在箱体的内侧壁上,出风管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

可见,吹气机构用于清除完成端面抛光的定子上残留的粉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定子去毛刺装置实施例中定子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定子去毛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子去毛刺装置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子去毛刺装置实施例中机械手机构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定子去毛刺装置实施例中旋转钻孔机构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定子去毛刺装置实施例中侧面抛光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定子去毛刺装置实施例中端面抛光机构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定子去毛刺装置实施例中端面抛光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定子去毛刺装置实施例中下料机构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定子去毛刺装置通过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以及机械手机构实现定子的输送以及传递,通过多轴器对应定子的通孔,实现对定子的铰孔去毛刺,通过胀紧主轴驱动定子转动的过程中,抛光轮对定子进行侧面抛光,端面抛光机构中的两个磨头作相对运动时,对放置在两个磨头之间的定子进行两个端面的抛光,整个去毛刺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精度高,减少人工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定子1包括侧面11、两个端面12、空心部13以及多个通孔 14,侧面11设置在两个端面12之间,空心部13设置在定子1的沿定子1的轴向方向的中心上,多个通孔14沿空心部13的周向设置,多个通孔14邻接空心部13。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定子去毛刺装置上料机构2、机械手机构3、旋转钻孔机构4、移动驱动机构6、侧面抛光机构7、端面抛光机构8以及下料机构10,上料机构2用于输送待去毛刺的定子。机械手机构3用于实现定子在各机构之间的传递。旋转钻孔机构4中的多轴器5对应定子1中的通孔14进行去毛刺,旋转钻孔机构4中的旋转驱动机构42驱动旋转台41旋转用于实现定子的转向,实现多轴器5对定子1的两个端面上的通孔14的更完全的去毛刺。移动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旋转台41在侧面抛光机构7以及多轴器5之间移动,并使侧面抛光机构7中的胀紧主轴71穿过定子1的空心部13。侧面抛光机构7用于实现定子 1的侧面抛光,通过胀紧主轴71穿过定子1的空心部13并且驱动定子1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胀紧主轴71旁的抛光轮74对定子1的侧面11进行抛光去毛刺。端面抛光机构8用于实现定子的两个端面的抛光,通过两个磨头84分别对应定子1的两个不同的端面13,两个磨头84同时作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并且自身转动实现对定子1的端面12进行抛光去毛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去毛刺装置整个去毛刺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精度高,减少人工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定子去毛刺工艺流程为:待去毛刺的定子的上料-定子的铰孔去毛刺-侧面抛光去毛刺-端面抛光去毛刺-吹气-下料。

参见图3,上料机构2包括第一放置台21以及上料驱动机构22,第一放置台21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块211以及两个第二支撑块212,两个第二支撑块212均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块211之间,两个第一支撑块211可共线设置,两个第一支撑块211可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块211之间,两个第一支撑块21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2111,两个第一支撑块211上的第一斜面2111相对设置,两个第一支撑块211的第一斜面2111与两个第二支撑块212形成支撑部23,支撑部23用于支撑待去毛刺的定子,两个第一斜面2111贴合定子1的侧面11,通过两个第一斜面和两个第二支撑块围成的支撑部23支撑定子,使得定子在输送过中,避免定子出现倾倒。上料驱动机构22包括传动带221、齿轮222、滑块223、滑轨224以及电机,电机连接齿轮222,传动带221朝向齿轮222的一侧设置有锯齿,锯齿与齿轮222啮合,传动带221连接第一放置台21,电机驱动滑块223沿滑轨224的延伸方向移动,滑块223 连接第一放置台21,使得电机驱动齿轮222转动时,带动传动带221的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放置台21沿滑轨224的延伸方向移动,实现上料。在本实施例,上料机构还包括支架24,第一放置台21与上料驱动机构22设置在支架24上,支架24上设置有两个栏杆25,两个栏杆25分别设置在第一放置台21的两侧,在第一放置台21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栏杆25可对第一放置台21上的定子进行阻拦,避免定子从支架24上的掉落。

参见图4,机械手机构包括机械手31以及机械手驱动机构32。机械手驱动机构32 驱动机械手31朝向多个方向移动。机械手31包括固定架311、第一双向丝杆312、两个夹块313以及第一电机314,第一双向丝杆312设置在固定架311上,两个夹块313均与第一双向丝杆312连接,两个夹块313上均设置有凸起块3131,两个凸起块3131相对设置,第一双向丝杆312连接第一电机314。第一电机314驱动第一双向丝杆312转动时,带动两个夹块313作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运动。两个夹块313做相互靠近的运动时,两个夹块313上的凸起块3131分别穿过定子1的空心部13,将定子1夹紧;两个夹块313做相互远离的运动时,机械手31释放定子1。

参见图5,旋转钻孔机构4包括旋转台41、旋转驱动机构42以及多轴器5,旋转台 41设置在旋转驱动机构42上,并且旋转驱动机构42驱动旋转台41转动,旋转台41用于放置定子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台41上设置有第一侧块43与第二侧块44,定子1放置在第一侧块43与第二侧块44之间,第一侧块43连接气缸431,气缸431驱动第一侧块43 朝向第二侧块44移动,将定子1夹紧在第一侧块43与第二侧块44之间,避免在旋转过程中,定子1从旋转台41上甩出。旋转驱动机构42包括电机421、齿轮以及转动轴,电机421 与齿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传动带朝向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锯齿,锯齿与齿轮配合连接,齿轮连接转动轴,转动轴连接旋转台41,电机421通过传动带驱动齿轮转动时,带动转动轴的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台41的转动,实现定子1的转向。机械手31将上料机构2上待去毛刺的定子移动至旋转台41,移动驱动机构6驱动旋转台41朝向多轴器5移动,使得多轴器5对旋转台41上的定子进行一个端面上的通孔去毛刺。完成定子的一个端面的通孔去毛刺后,旋转驱动机构42驱动旋转台41转向带动定子1转向,移动驱动机构6驱动旋转台41朝向多轴器5移动,使得多轴器5对定子另一端面上的通孔去毛刺。

移动驱动机构6包括滑块61、滑轨62、第一丝杆63以及第三电机,在本实施中,旋转台41设置在旋转驱动机构42上,第一丝杆63与旋转驱动机构42连接,旋转驱动机构42 连接滑块61,滑块61与滑轨62配合连接,第三电机驱动第一丝杆63转动,带动旋转驱动机构42沿滑轨62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旋转台41的移动,而移动驱动机构6设置在多轴器5的下方,便于放置在第二放置台41的定子1上的多个通孔14能够与多轴器5更准确地相对应。

参见图6,侧面抛光机构7包括胀紧主轴71、主轴驱动电机以及第一抛光机构73,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驱动机构6也设置在胀紧主轴71的下方,并且胀紧主轴71、旋转驱动机构42以及多轴器5沿滑轨61的延伸方向共线设置,使得在移动驱动机构6驱动旋转驱动机构42上的旋转台41朝向胀紧主轴71移动时,可使胀紧主轴71穿过定子1的空心部13,胀紧主轴71穿过定子1的中空部13后,旋转台41中的气缸431驱动第一侧块42远离第二侧块44移动,释放定子1。主轴驱动电机驱动胀紧主轴71旋转,在本实施例中,主轴驱动电机以齿轮传动方式驱动胀紧主轴71旋转。第一抛光机构73包括抛光轮74以及抛光轮驱动机构75,抛光轮74正对胀紧主轴71的沿胀紧主轴71的轴向的侧壁,抛光轮驱动机构75 驱动抛光轮74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抛光机构7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抛光机构73 分别位于胀紧主轴71沿胀紧主轴71径向方向的两侧,使得在胀紧主轴71带动定子转动的过程中,胀紧主轴71两侧的抛光轮74同时对定子1的侧面11进行抛光去毛刺,加快抛光速度的同时提高抛光的质量。抛光轮驱动机构75包括第一滑轨752、第一滑块751、第二滑轨753、第二滑块754、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第一滑块751与第一滑轨752配合连接,第二滑轨753设置在第一滑块751上,第二滑轨753与第二滑块754配合连接,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滑块751沿第一滑轨752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气缸驱动第二滑块754沿第二滑轨753 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滑轨75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滑轨753的延伸方向垂直,抛光轮74设置在第二滑块754上,抛光轮驱动机构75驱动抛光轮74实现不同方向的移动,保证定子1 的全方位的抛光,提高抛光质量。第二滑块754上还设置有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用于检测定子的位置,便于抛光轮74准确对定子的侧面进行抛光。定子的侧面抛光完成后,旋转驱动机构42上的旋转台41朝向侧面抛光机构7移动,旋转台41中的气缸431驱动第一侧块43朝向第二侧块44移动,夹紧定子1后,移动驱动机构6驱动旋转台41远离侧面抛光机构7移动,机械手驱动机构32驱动机械手31将完成侧面抛光的定子从旋转台51移动至端面抛光机构8。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驱动机构6旁还设置有调整气缸15,调整气缸15设置在侧面抛光机构7与旋转钻孔机构4之间。调整气缸15设置在支架上,调整气缸15朝向旋转台41 的一侧连接有调整块16,调整气缸15正对旋转台41朝向侧面抛光机构7移动的移动方向。当移动驱动机构6驱动旋转台41朝向胀紧主轴71移动时,调整气缸15驱动调整块16朝向旋转台41移动,调整块16移动后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的基准面为旋转台41朝向侧面抛光机构7移动的一个侧面的基准面,调整块16移动后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的基准面用于对检测旋转台41的移动方向是否正确,以便后续的工作步骤的顺利进行。

参见图7,端面抛光机构8包括第二放置台81、两个第二抛光机构82以及磨头驱动机构83,第二放置台81用于放置完成侧面抛光的定子1。第二抛光机构82包括磨头84以及转动驱动机构85,两个磨头84分别设置在第二放置台81的两侧,便于两个磨头分别朝向定子的两个端面。两个转动驱动机构85分别驱动两个磨头84转动,转动驱动机构85包括电机851、传动带852以及转动轴853,转动轴853连接磨头84,电机851通过传动带852 连接转动轴853,电机851驱动转动轴853转动时,带动磨头84的转动,磨头84的转动可对定子1的端面13上的毛刺进行打磨,实现定子1的端面13去毛刺。磨头驱动机构83同时驱动两个磨头84作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运动,磨头驱动机构83包括第二双向丝杆831以及第四电机832,两个第二抛光机构82均与第二双向丝杆831连接,第四电机832驱动第二双向丝杆831转动时,带动两个第二抛光机构82作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运动,当第二放置台81移动至两个磨头84之间时,第二双向丝杆831带动两个第二抛光机构82作相对靠近运动,使得两个磨头84分别对定子1的两个端面12进行去毛刺。端面抛光机构8还包括放置台驱动机构86以及限位机构87,放置台驱动机构86驱动第二放置台81移动,放置台驱动机构86包括第五电机861以及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连接第二放置台81,第五电机861 驱动第二丝杆转动带动第二放置台8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放置台81包括两个支撑块 811,两个支撑块811上分别设置有斜面8111,两个斜面8111相对设置,定子1的侧面11 放置在两个支撑块811之间。两个磨头84分别设置在第二放置台81的两侧,使得两个磨头 84分别正对定子1的两个端面12。限位机构87设置在第二放置台81的上方,限位机构87 包括固定架871、多个弹簧872以及压紧板873,多个弹簧872设置在固定架871与压紧板 873之间,压紧板873上设置在多个滚轮874,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滚轮874沿第二放置台 81的移动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弹簧872的弹力恢复方向朝向第二放置台81,滚轮874的轴向方向与第二放置台81的移动方向垂直,定子1放置在第二放置台81上。限位机构87用于对位于两个磨头84之间的定子1进行限位,在定子1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机构87固定不动,定子1与并排设置的滚轮874接触,滚轮874的设置也减少定子与限位机构87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弹簧872受到来自定子的压力发生一定的形变,待定子1移动到抛光位置后,限位机构87中的压紧板873紧压定子1,避免两个磨头84作相对运动对定子1进行抛光时,定子1因为受力而出现移动的情况。

参见图8,在本实施例中,定子去毛刺装置还包括吹气机构9,吹气机构9用于清除将完成端面抛光的定子1上残留的粉尘,吹气机构9包括箱体91以及出风管92,箱体91 朝向端面抛光机构8的一侧设置有开口911,放置台驱动机构86中的第二丝杆穿过开口911 延伸至箱体91内,出风管92设置有箱体91的内侧壁上,出风管92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93,多个出风口93分别朝向不同方向。完成吹气工艺后的,放置台驱动机构86驱动第二放置台 81复位至端面抛光开始前的位置。

参见图9,下料机构10用于输送完成抛光去毛刺的定子1。机械手驱动机构32驱动机械手31将第二放置台81上完成吹气工艺的定子移动至下料机构10。下料机构10包括传动链101、齿轮102以及电机,电机驱动齿轮102转动,传动链101朝向齿轮10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圆柱形凸起块1011,传动链101上的圆柱形凸起块1011与齿轮102配合邻接,齿轮102的转动带动传动链101的移动,定子1放置在传动链101上,从而带动定子1的移动。下料机构10上设置也设置有多个栏杆103,多个栏杆103分别设置在传动链101的两侧,避免定子1从下料机构10上的掉落。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链101沿传动链101的移动方向设置有多个通槽1012,两个通槽1012之间的间距相等,下料机构10中还设置有另一齿轮,该齿轮的咬齿穿过通槽1012,使得另一电机驱动齿轮传动时带动传动链移动。

通过上料机构2、机械手机构3以及下料机构10实现定子1的输送以及传递,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机械手31将上料机构2中的定子1移动至旋转台41中,移动驱动机构6驱动旋转台41朝向多轴器5移动,使得多轴器5对应定子1的通孔14,实现对定子1的通孔 14去毛刺,旋转驱动机构42驱动旋转台41转向实现定子1的转向,使得多轴器5更完全地对定子1进行铰孔去毛刺,胀紧主轴71驱动定子1转动,使得在转动的过程中,抛光轮74 对定子进行侧面抛光,机械手31将完成侧面抛光的定子1移动至第二放置台81上,端面抛光机构8中的两个磨头84作相对运动,对放置在两个磨头84之间的定子1进行两个端面13 的抛光,整个去毛刺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精度高,减少人工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