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式镜片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6685发布日期:2019-01-08 20:5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调节式镜片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片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节式镜片抛光机。



背景技术:

镜片是一块玻璃或其它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曲面透明材料,通过它观察事物时,使事物出现清晰、大或更小,通常用于在眼镜,照相机,望远镜等。光学镜片经过研磨液细磨后,其表面尚有厚约2纳米~3纳米的裂痕层,要消除此裂痕层的方法即为抛光,光学玻璃抛光方式大多集中于利用抛光机床进行玻璃镜片表面的抛光。

公开号为CN10767160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学镜片抛光组件,包括:抛光垫、抛光垫基底、旋转驱动组件、分离器、压块和抛光机,抛光垫设置在抛光垫基底上,抛光垫基底连接在旋转驱动组件上,分离器设置在抛光垫上,分离器上设置有多个载物槽,压块设置在分离器的载物槽内,分离器的中间设置有孔,分离器通过孔连接在抛光机上。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上述镜片抛光组件通过压块对镜片的垂直作用力使镜片与抛光垫充分接触,保持镜片的加工面在同一平面上,对镜片进行抛光,采用上述镜片抛光组件只能对平面镜进行抛光,抛光的镜片种类较为单一,同时抛光的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式镜片抛光机,其解决了抛光设备抛光的镜片种类较为单一问题,具有抛光不同曲率的镜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调节式镜片抛光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主轴箱、设置于所述主轴箱上用于固定工件的夹持机构、抛光轮,所述机架上滑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抛光轮垂直或平行于夹持机构轴线方向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压力过大时驱使抛光轮远离夹持机构的过载保护机构、驱动抛光轮自转的第三驱动组件以及驱动抛光轮升降的第二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方案,工件在抛光前先固定在夹持机构上,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抛光轮上下移动,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抛光轮水平移动,过载保护机构调整抛光轮靠近工件,调整抛光轮至需要抛光位置,第三驱动组件带动抛光轮转动抛光工件;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抛光轮对工件需要抛光的位置进行定位,定位较为准确,提高操作效率,通过过载保护机构调整抛光轮靠近或远离固定与夹持机构上的工件,可以对不同厚度或不同曲率的工件进行抛光,第三驱动组件带动抛光轮转动抛光工件。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转动连接于所述主轴箱上受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的夹持主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夹持主轴用于固定工件的工装、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工件抵紧工装的真空泵。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真空泵抽真空驱动工件抵紧工装,工装抵紧夹持主轴,在达到避免抛光过程中工件脱离工装、工装脱离夹持主轴的同时,减少工件在抛光过程中的弹性形变,提高工件的生产质量;在抛光过程中,抛光轮自转,同时第一电机带动夹持机构自转,对工件进行双轨迹抛光,进一步提高工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抛光轮轴线与所述夹持主轴轴线相互垂直。

采用上述方案,在抛光过程中,抛光轮与安装在夹持机构上的工件进行双轨迹运动,两者间通过点接触进行抛光,以此达到对不同曲率的工件进行抛光。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托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上的T型槽、滑动连接于所述T型槽上的T型块、转动连接于所述T型块上的丝杆电机,所述T型块上设置有供所述过载保护机构固定的第二托板。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驱动第一托板沿第一滑轨滑动,调整抛光轮靠近或远离安装在夹持机构上的工件,便于对不同厚度或不同曲率的工件进行抛光;丝杆传动有可控、自锁性能好的优点,现有丝杆电机一般也都是伺服电机,并且其传动的稳定性较好,通过驱动第一托板沿第一滑轨滑动,可以精准的控制第二托板定点移动,对安装在夹持机构上的工件进行准确定位;在此过程中,第一托板的滑动方向与第二托板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以此实现抛光轮水平移动;同时通过设置T型块和T型槽,可以避免T型块在滑动过程中脱离T型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载保护机构包括气缸、设置于若干个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的盒体、设置于所述盒体上的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且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底部的滑块,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供所述气缸活塞杆穿设出的定位孔,所述滑块设置有若干个供所述气缸活塞杆插接的梯形孔,所述气缸活塞杆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气缸活塞杆远离梯形孔的导向斜面。

采用上述方案,气缸驱动活塞杆升降,活塞杆穿透出定位孔插接于梯形孔,限制滑块滑动,从而限制抛光轮移动,避免操作过程中因过载导致镜片变形,同时,气缸活塞干上设置有导向斜面,便于气缸活塞杆沿导向斜面脱离梯形孔,不影响后续的抛光操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过载保护机构上的第三托板、若干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托板上的挡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挡板且供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固定的第四托板、螺纹连接于所述第四托板的丝杆轴,所述丝杆轴上端设置有握持部。

采用上述方案,丝杆传动有可控、自锁性能好的优点,通过驱动丝杆轴转动,可以精准的控制第四托板定点移动,以此实现抛光轮上下移动,对安装在夹持机构上的工件进行准确定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的轴座、受所述伺服电机带动的传动轴,所述抛光轮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上。

采用上述方案,传动轴受轴座的承托和限位,减小传动轴所受的轴向力,从而限制传动轴晃动,提高抛光效率;伺服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抛光轮转动,以此实现抛光轮的柔性抛光操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位于抛光轮上方的喷淋件。

采用上述方案,在抛光过程中,通过喷淋件冲水冷却工件,防止工件爆裂。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主轴箱上设置有壳体,所述夹持机构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喷淋件所输出的水通过喷淋至工件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出水口。

采用上述方案,用于喷淋冷却工件的水通过进水口喷淋至安装在夹持机构上的工件,然后下落至壳体底部,通过出水口流出冷却水并回收,在此过程中,通过设置壳体可以避免喷淋出的冷却水四处喷溅沾湿抛光机和地面,引起设备生锈,影响操作环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原本单一的抛光的方式转变为调节式抛光的方式,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抛光轮水平和上下移动,对需要抛光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辅以第二驱动装置进行过载保护,最后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带动抛光轮自转,实现了对不同曲率镜片的抛光操作,在兼顾高效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夹持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上驱动件和抛光轮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下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1的图4沿A-A面的剖视图;

图6实施例1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01、下驱动装置;102、上驱动装置;11、主轴箱;12、壳体;121、进水口;122、出水口;2、抛光轮;3、夹持机构;31、夹持主轴;311、安装孔;312、凹槽;32、工装;321、凸块;322、端面;33、真空泵;34、第一电机;4、第一驱动组件;41、第一滑轨;42、第一托板;43、T型槽;44、T型块;45、丝杆电机;5、过载保护机构;51、第二托板;52、气缸;53、第二滑轨;54、滑块;55、梯形孔;56、定位孔;57、盒体;6、第二驱动组件;61、第三托板;62、第四托板;63、丝杆轴;64、挡板;65、握持部;7、第三驱动组件;71、轴座;72、伺服电机;73、传动轴;8、喷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调节式镜片抛光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主轴箱11、设置于主轴箱11上的壳体12、设置在壳体12内壁的夹持机构3、抛光轮2,抛光轮2轴线与夹持机构3轴线垂直,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抛光轮2水平移动并进行过载保护的下驱动装置101、用于驱动抛光轮2上下移动和自转的上驱动组件,上驱动装置102以及下驱动装置101受主轴箱11控制,上驱动装置102底部设置有供下驱动装置101固定的第三托板61。

参照图1和图2,夹持机构3包括转动连接在主轴箱11上的夹持机构3,夹持机构3上贯穿有安装孔311,安装孔311侧壁设置有一端贯穿夹持主轴31的凹槽312,夹持机构3还包括工装32,工装32上设置有与凹槽312配合的凸块321;主轴箱11上固定有电机座,电机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34,第一电机34输出轴上转动连接有皮带轮,皮带轮与夹持主轴31上套设有皮带,第一电机34通过驱动皮带轮转动带动工件自转;机架1上设置有真空泵33,真空泵33通过空心管连通安装孔311对工装32进行抽真空,带动工件抵紧工装32,同时工装32抵紧夹持主轴31。

参照图1和图3,上驱动件包括用于驱动抛光轮2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抛光轮2自转的第三驱动组件7,第二驱动组件6底部设置有供第三驱动组件7固定的第四托板62。

第三驱动组件7包括固定于第四托板62上的轴座71、设置于轴座71上的伺服电机72、伺服电机72下端转动连接有传动轴73,传动轴73下端连接有抛光轮2,伺服电机72驱动抛光轮2自转抛光工件。

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固定于第四托板62上的传动螺母、螺纹连接于传动螺母的丝杆轴63、两个滑动连接于第四托板62且固定于第三托板61上的挡板64,固定于丝杆轴63上端的握持部65,通过驱动握持部65转动,带动抛光轮2上下移动对夹持机构3进行定位。

参照图4和图5,下驱动件包括用于驱动抛光轮2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4、压力过大时驱使抛光轮2远离夹持机构3的过载保护机构5,过载保护机构5底部设置有供第一驱动组件4固定的第二托板51。

过载保护机构5包括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4上的盒体57、两个设置于盒体57内的气缸52、设置于盒体57上的第二滑轨53、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53且固定于第二驱动组件6底部的滑块54,盒体57上设置有两个供气缸52活塞杆穿设出的定位孔56,滑块54设置有供气缸52活塞杆插接的梯形孔55,两个气缸52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导向斜面且导向斜面相互对称,当抛光机过载时,气缸52活塞杆沿梯形孔55上移后插接于梯形孔55,限制滑块54继续移动,然后气缸52活塞杆沿导向斜面下降脱离梯形孔55。

第一驱动组件4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第一滑轨4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41上的第一托板42、三条设置于第一托板42上的滑槽、分别滑动连接于滑槽的T型块44,T型块44转动连接有丝杆电机45,T型块44上设置有第二托板51;丝杆电机45驱动T型块44沿滑槽滑动,同时第一托板42沿第一滑轨41滑动,并且二者滑动方向相互垂直,带动抛光轮2对夹持机构3进行水平定位。

参照图1和图6,轴座71上设置有喷淋件8,壳体12上设置有供喷淋件8所输出的水通过喷淋至工件的进水口121、设置于壳体12底部的出水口122,在抛光过程中,通过喷淋件8冲水冷却工件,防止工件爆裂。

工作原理:

S1 准备工作,准备放置有工件的工装32,将工装32上凸块321对准安装体的凹槽312并沿凹槽312滑入,启动真空泵33,启动第一电机34。

S2 启动丝杆电机45,T型块44沿滑槽滑动,带动抛光轮2沿平行于夹持机构3径向水平移动,转动握持部65,带动抛光轮2沿平行于夹持机构3径向上下移动,将滑块54沿第一滑轨41滑动,对安装在夹持机构3上的工件进行准确定位,带动抛光轮2沿平行于夹持机构3轴向水平移动,此时抛光轮2接触需要抛光部位;

S4 当抛光机过载时,气缸52启动,驱动活塞杆升降,滑块54沿第二滑轨53滑动,抛光轮2自动远离夹持机构3;

S5 喷淋件8,启动伺服电机72带动抛光轮2自转进行抛光。

S6 伺服电机72,重复S2调节抛光轮2接触另一个需要抛光部位,启动伺服电机72带动抛光轮2自转进行抛光。

S7抛光结束,关闭第一电机34,关闭真空泵33,移动工装32,凸块321脱离滑槽,取下固定有已抛光工件的工装32,重复S1-S6对下一工件进行抛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