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铝锭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2035发布日期:2019-11-15 22:24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铝锭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生产,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铝锭模型。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工业上的原料叫铝锭,按国家标准应叫"重熔用铝锭",不过大家叫惯了"铝锭"。它是用氧化铝-冰晶石通过电解法生产出来的。铝锭进入工业应用之后有两大类: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及铝合金是以铸造方法生产铝的铸件;变形铝及铝合金是以压力加工方法生产铝的加工产品:板、带、箔、管、棒、型、线和锻件。

目前,用铝锭模具的截面一般为梯形,在运输铝锭时需要将铝锭沿上、下、横、纵向叠摞,然后用钢带捆扎成包,由于相互叠摞的铝锭之间为光面,因此在运输过程中捆扎好的铝锭经常滑出脱落,以致于散包,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在出现此种问题后使大量的铝锭散落在港口,买方巨额索赔,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克服此种缺陷,人们制作了两种铝模,一种含子口,一种含母口,两种铝锭叠摞时相互锁定,问题是此种模具繁琐,浇铸的铝锭必须含子口和含母口的数量对等,给生产带来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铝锭模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铝锭模型,所述铝锭模型为中空结构,铝锭由铝液注入所述铝锭模型浇铸而成,所述铝锭的形状与所述铝锭模型的外部轮廓形状相同;所述铝锭模型包括模型本体、固定槽和浇铸盖,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模型本体上,所述浇铸盖盖在所述固定槽上方并堵塞所述固定槽;

所述模型本体整体呈长方体,所述模型本体包括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上的相邻的长边和短边;

所述固定槽包括相对的槽口和槽底,所述固定槽沿从所述顶面到所述底面的方向延伸,所述槽口的水平高度位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所述槽底的水平高度位于所述底面的下方,即所述槽口向所述顶面下方凹陷,所述槽底向所述底面下方下凸;所述固定槽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固定槽沿所述长边的方向排列并且分布在所述模型本体的两端;所述固定槽的与所述长边平行的中轴线到所述长边的距离是2个所述固定槽的与所述短边平行对的中轴线之间距离的一半;

所述浇铸盖的形状与所述槽口的形状相同并且贴合于所述顶面以及所述槽口,所述浇铸盖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浇铸盖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槽的上方,用以堵住所述槽口。

优选地,所述槽口到所述顶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所述顶面到所述底面距离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槽底到所述底面的距离与所述槽口到所述顶面的距离相同,并且所述槽底与所述槽口的形状对应相同。

优选地,所述铝锭模型的整体厚度相同,即所述模型本体、所述固定槽以及所述浇铸盖的厚度均相同。

优选地,所述浇铸盖为∩形,所述浇铸盖的面积大于所述槽口的面积,并且所述浇铸盖完全覆盖所述槽口;所述浇铸盖的内部上方设有堵块,所述堵块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槽口相同并且位置与所述槽口位置对应。

优选地,所述浇铸盖通过铰链旋转地连接在所述模型本体的侧面或者所述浇铸盖固定在浇铸铝液的浇铸口上。

优选地,所述铝锭模型的边缘为圆滑的弧面过渡,所述模型本体和所述固定槽的交接处均为的过渡角均为圆滑的弧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本实用新型浇铸出来的铝锭,截面为矩形,并且在码垛时不需要上下翻转倒置码垛,相邻的上下两层铝锭呈十字形码垛,并且两排交错码垛,上层的固定槽的槽口套接在下层的固定槽的槽底上,达到固定的效果,可以很好地防止运输过程中铝锭的脱落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铸造成本低,并且厚度均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冷却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铝锭模型的正视图;

图2为一种新型铝锭模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铝锭模型,铝锭模型为中空结构,铝锭由铝液注入所述铝锭模型浇铸而成,铝锭的形状与铝锭模型的外部轮廓形状相同;铝锭模型包括模型本体1、固定槽2和浇铸盖3,固定槽2位于模型本体1上,浇铸盖3盖在固定槽2上方并堵塞固定槽2。在使用过程中,将铝液注入模型本体1的空腔和固定槽2内,并且用浇铸盖3盖住固定槽2。

模型本体1整体呈长方体,模型本体1包括相对的顶面11和底面12,以及位于顶面11上的相邻的长边13和短边14。长方体的模型浇铸出来的铝锭也呈长方体,相较于梯形截面的常见铝锭,长方体的铝锭在码垛时左右相邻的两个铝锭可以无间隙地排列在一起,捆扎时更加结实,相对来说更加紧密,可以节省码垛空间。

固定槽2包括相对的槽口21和槽底22,固定槽2沿顶面11到底面12的方向延伸,槽口21的水平高度位于顶面11和底面12之间,槽底22的水平高度位于底面12的下方,即槽口21向顶面11下方凹陷,槽底22向底面12下方下凸;本实用新型浇铸出来的铝锭在上下码垛时,凹陷下去的槽口21对准下方铝锭的凸起的槽底22,相互卡合,上方铝锭的槽口21抵在下方铝锭的槽底22处,一层层向上码垛。固定槽2的数量为2个,2个固定槽2沿长边13的方向排列并且分布在模型本体1的两端;固定槽2的与长边13平行的中轴线到长边13的距离是2个固定槽2的与短边14平行对的中轴线之间距离的一半;这样上下码垛时,可以垂直地呈十字形码垛,并且下层的两个纵向并肩排列的铝锭上相邻的两个固定槽2正好可以和上层的一个横向排列铝锭的2个固定槽2相卡合固定,上下两排的铝锭相互交错地垂直卡合,可以将上下和左右的铝锭固定在一起。

浇铸盖3的形状与槽口21的形状相同并且贴合于顶面11以及槽口21,浇铸盖3的数量为2个,2个浇铸盖3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固定槽2的上方,用以堵住槽口21。在浇铸时,由于槽口21的高度位于顶面11和底面12之间,所以为防止槽口21两侧的高于槽口21的模具中铝液没过槽口21,所以槽口21上方需要堵塞,便于最后浇铸出的铝锭包括下凹的槽口21,浇铸盖3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的,在使用时,浇铸盖3堵住槽口21,铝液注入时注满槽口21后即继续绕过浇铸盖3填满模具本体1其他部位,最终浇铸出理想的铝锭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槽口21到顶面11之间的距离不超过顶面11到底面12距离的一半,避免槽口21过深,脱模不方便,并且码垛的时候也不方便。进一步地,槽底22到底面12的距离与槽口21到顶面11的距离相同,并且槽底22与槽口21的形状对应相同,这样可以保证上下码垛时上层铝锭的槽口21可以正好卡合在下层铝锭的槽底22处,码垛更加结实。

优选地,铝锭模型的整体厚度相同,即模型本体1、固定槽2以及浇铸盖3的厚度均相同,这样模型整体厚度均匀,便于均匀地冷却铝锭,避免铝锭冷却不均的情况。

优选地,浇铸盖3为∩形,浇铸盖3的面积大于槽口21的面积,并且浇铸盖3完全覆盖槽口21;浇铸盖3的内部上方设有堵块31,堵块31的形状大小与槽口21相同并且位置与槽口21位置对应,可以完全堵塞固定槽2的槽口21,不会出现铝液的泄漏导致槽口21浇铸不完全。进一步地,浇铸盖3通过铰链旋转地连接在模型本体1的侧面或者浇铸盖3固定在浇铸铝液的浇铸口上。

优选地,铝锭模型的边缘为圆滑的弧面过渡,模型本体1和固定槽2的交接处均为的过渡角均为圆滑的弧角,便于铝锭脱模。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浇铸出来的铝锭,截面为矩形,并且在码垛时不需要上下翻转倒置码垛,相邻的上下两层铝锭呈十字形码垛,并且两排交错码垛,上层的固定槽的槽口套接在下层的固定槽的槽底上,达到固定的效果,可以很好地防止运输过程中铝锭的脱落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铸造成本低,并且厚度均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冷却不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