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66701发布日期:2020-01-10 21:4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多用作搭载于汽车、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各种设备的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具有由铝合金箔构成的集电体和包含正极活性物质且配置于集电体的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通常通过以下的方法制作。即,在作为集电体的铝合金箔的表面涂布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的糊料后,使糊料干燥而在集电体的表面上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然后,在轧制设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电体后,裁断成所希望的尺寸,由此能够得到正极(例如,专利文献1)。

为了抑制上述正极的制作过程中的铝合金箔的断裂等,优选使用强度比较高的铝合金箔。但是,铝合金箔具有强度越高则伸长率越小的趋势。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在充放电时反复膨胀和收缩,因此在使用伸长率小的铝合金箔作为集电体的情况下,由于反复进行膨胀和收缩,铝合金箔有可能会提前劣化。另外,在某些情况下,铝合金箔也有可能提前断裂。

因此,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具备在制造电极时的涂布、干燥、轧制时具有充分的强度,然后从120℃左右的低温起开始软化的特性的铝合金箔(专利文献2)。该铝合金箔通过在正极的制作过程中使铝合金箔的温度不超过120℃,从而能够抑制强度的降低。其结果,能够抑制正极的制作过程中的铝合金箔的断裂。另外,通过对装入锂离子二次电池之前的正极以200℃以下的极低的温度实施热处理,从而能够提高铝合金箔的伸长率,甚至能够提高铝合金箔对充放电循环的耐久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42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591583号



技术实现要素:

近年,强烈期望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箔对充放电循环的耐久性。因此,要求与专利文献2的铝合金箔相比,进一步增大实施热处理后的铝合金箔的伸长率。

另外,以往的具备铝合金箔的正极,例如在汽车用电池等用途中从外部施加激烈的振动的情况下,正极活性物质层有可能从作为集电体的铝合金箔剥离,导致电池容量的降低。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寻求一种在从外部施加振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剥离的铝合金箔。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热循环的耐久性优异且能够有效地阻尼来自外部的振动的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其具有化学成分和冷加工组织,

上述化学成分含有以下成分,

fe(铁):1.1~1.8质量%、si(硅):0.30质量%以下、cu(铜):0.030质量%以下、mg(镁):0.030质量%以下、mn(锰):0.040质量%以下、ti(钛):0.050质量%以下,剩余部分由al(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上述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具有以下特性,

在150℃以上的温度重结晶,

在完全重结晶的情况下,伸长率为5.6%以上且阻尼自由振动的对数衰减率为1.0×10-3以上。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集电体用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是上述方式的集电体用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准备具备上述化学成分的铸锭,

将上述铸锭在400~580℃的温度进行保持并进行均质化处理,

通过在卷取温度为上述重结晶温度以下的条件下对上述铸锭进行热轧而制作热轧板,

通过对上述热轧板进行冷轧而制作冷轧板,

将上述冷轧板在300~340℃的温度进行保持并进行中间退火,

在将轧制率设为85%以上且卷取温度小于90℃的条件下对上述冷轧板进行箔轧制。

上述集电体用铝合金箔(以下,适当地称为“铝合金箔”)具有上述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冷加工组织。由此,能够实现在150℃以上的温度重结晶这样的特性。而且,具备上述特性的铝合金箔在正极的制作过程中维持高的强度,且能够抑制上述铝合金箔的断裂。

另外,上述铝合金箔通过使mg的含量为0.030质量%以下,与具备以往的成分范围的铝合金箔相比,能够增大完全重结晶的情况下的伸长率。因此,上述铝合金箔与以往的铝合金箔相比,能够抑制反复进行膨胀和收缩时的劣化,且提高对充放电循环的耐久性。

此外,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中的阻尼自由振动的对数衰减率为1.0×10-3以上。上述铝合金箔通过使对数衰减率为上述特定的范围,能够有效地阻尼从外部施加的振动。因此,通过使用上述铝合金箔作为正极的集电体,能够抑制从外部施加振动时的集电体的振动,甚至抑制正极活性物质层从集电体剥离。

如以上所示,上述铝合金箔对充放电循环的耐久性优异,并且能够有效地阻尼来自外部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中的对数衰减率的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中的阻尼自由振动的波形的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上述铝合金箔中的化学成分等的限定理由进行说明。

·fe(铁):1.1~1.8质量%

fe在上述铝合金箔中以过饱和状态固溶。固溶于al母相中的fe的一部分,在铝合金箔被加热至100℃左右的温度的情况下,以具有小于5nm的粒径的微细的al-fe系化合物的形式析出。该微细的al-fe系化合物通过阻碍错位的移动,从而能够在12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抑制上述铝合金箔的软化,维持高强度。

另一方面,在120~200℃的温度范围内,固溶的fe的扩散速度比较慢,因此与al-fe系化合物的析出相比,冷加工组织的恢复速度变快。因此,上述铝合金箔具有以下特性,即,在实施了热处理的情况下在120℃左右的温度冷加工组织开始恢复,且拉伸强度降低。而且,通过进一步继续上述铝合金箔的热处理而使温度为150℃以上,从而能够使上述铝合金箔重结晶。其结果,与热处理前相比,能够增大上述铝合金箔的伸长率。

另外,fe的一部分,在将上述铝合金箔加热至120℃以上的温度的情况下,不会以al-fe系化合物的形式析出,而固溶于al母相中。通过该固溶fe,能够有效地阻尼从外部施加的振动。

如此,fe对于实现上述铝合金箔的以下特性是重要的元素,即,在100℃左右的温度的热处理中维持强度,通过在150℃以上的温度实施热处理从而与热处理前相比软化并且伸长率变大。通过将fe的含量设为上述特定的范围,从而能够实现上述特性,并且使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伸长率和对数衰减率为上述特定的范围。

在fe的含量低于1.1质量%的情况下,由于固溶于al母相中的fe的量不足,因此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对数衰减率小于上述特定的范围。其结果,难以阻尼从外部施加的振动。从使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对数衰减率更大,且更有效地阻尼外部施加的振动的观点出发,优选将fe的含量设为1.2质量%以上。

在fe的含量超过1.8质量%的情况下,在上述铝合金箔的制造过程中制作铸锭时,粒径超过数百μm的粗大的al-fe系化合物析出。在以内包这样的粗大的al-fe系化合物的状态制作铝合金箔的情况下,在箔轧制时铝合金箔容易形成针孔。因此,在fe的含量超过1.8质量%的情况下,难以制作健全的铝合金箔。从抑制粗大的al-fe系化合物的析出,更可靠地避免针孔的形成的观点出发,优选将fe的含量设为1.6质量%以下。

如上述所示,上述铝合金箔中的fe的一部分固溶于al母相中,剩余部分以al-fe系化合物的形式分散于al母相中。优选在al母相中分散有800个/μm3以上的具有10~50nm的当量圆直径的al-fe系化合物。具有上述特定范围的当量圆直径的al-fe系化合物与al母相的匹配性低。因此,通过使al-fe系化合物在al母相中分散800个/μm3以上,在150℃以上的温度实施热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冷加工组织的恢复和重结晶。其结果,能够使上述铝合金箔在更低的温度重结晶,并且能够使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伸长率更大。

固溶于al母相中的fe的量优选为0.015~0.035质量%。在该情况下,在对上述铝合金箔在100℃左右的温度实施热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在al母相中大量析出微细的al-fe系化合物。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100℃左右的温度实施热处理时的强度的降低。

此外,上述铝合金箔优选具有以下特性,即,在完全重结晶的情况下,固溶于al母相中的fe的量为0.010~0.030质量%。如上述所示,固溶于al母相中的fe能够有效地阻尼从外部施加的振动。因此,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对数衰减率更大,且能够更有效地阻尼从外部施加的振动。

·si(硅):0.30质量%以下

si不是必须成分,但有时会混入上述铝合金箔中。如果si的含量变多,则在al母相中si单质和al-fe-si系化合物等第二相粒子容易析出,有可能导致上述铝合金箔的延展性的降低。为了避免这样的铝合金箔的延展性的降低,将si的含量设为0.30质量%以下。从同样的观点出发,优选将si的含量设为0.10质量%以下。应予说明,上述的“si:0.30质量%以下”这一概念为包含si的含量为0质量%的情况的概念。

ti(钛):0.050质量%以下

上述铝合金箔也可以含有ti作为任意成分。ti具有使铸锭组织微细化的作用。但是,在ti的含量过多的情况下,在箔轧制时铝合金箔容易形成针孔。通过将ti的含量设为上述特定的范围,能够避免箔轧制时的针孔的形成,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上述铝合金箔的机械特性的偏差。应予说明,上述的“ti:0.050质量%以下”这一概念为包含ti的含量为0质量%的情况的概念。

b(硼):0.010质量%以下

上述铝合金箔也可以含有b作为任意成分。b通过与ti共存,能够与ti同样地使铸锭组织微细化。但是,在b的含量过多的情况下,在箔轧制时铝合金箔容易形成针孔。通过将b的含量设为上述特定的范围,能够避免箔轧制时的针孔的形成,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上述铝合金箔的机械特性的偏差。应予说明,上述的“b:0.010质量%以下”这一概念为包含b的含量为0质量%的情况的概念。

mn(锰):0.040质量%以下

上述铝合金箔也可以含有mn作为任意成分。mn具有提高上述铝合金箔的强度的作用。但是,在mn的含量过多的情况下,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伸长率有可能降低。通过将mn的含量设为上述特定的范围,能够避免伸长率的降低,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铝合金箔的强度。应予说明,上述的“mn:0.040质量%以下”这一概念为包含mn的含量为0质量%的情况的概念。

cu(铜):0.030质量%以下

上述铝合金箔也可以含有cu作为任意成分。cu固溶于al母相中,具有提高上述铝合金箔的强度的作用。但是,在cu的含量过多的情况下,由于cu的固溶量增大,因此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伸长率有可能降低。通过将cu的含量设为上述特定的范围,能够避免伸长率的降低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铝合金箔的强度。应予说明,上述的“cu:0.030质量%以下”这一概念为包含cu的含量为0质量%的情况的概念。

mg(镁):0.030质量%以下

上述铝合金箔也可以含有mg作为任意成分。mg固溶于al母相中,具有提高上述铝合金箔的强度的作用。但是,在mg的含量过多的情况下,由于mg的固溶量增大,因此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伸长率有可能降低。通过将mg的含量设为上述特定的范围,能够避免伸长率的降低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铝合金箔的强度。应予说明,上述的“mg:0.030质量%以下”这一概念为包含mg的含量为0质量%的情况的概念。

·其它元素

在上述铝合金箔中,作为杂质,有时含有zn(锌)、ga(镓)、ni(镍)、cr(铬)、sn(锡)、pb(铅)、v(钒)等元素。在这些元素的含量过多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开始重结晶的温度的上升。通过这些元素的含量设为0.020质量%以下,能够避免开始重结晶的温度的上升。应予说明,这些元素的含量也可以为0质量%。

·重结晶前的金属组织和机械特性

上述铝合金箔具有冷加工组织。由此,如上述所示,能够在正极的制作过程中维持高强度,且抑制上述铝合金箔的断裂。

此外,上述铝合金箔优选具有16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正极的制作过程中的上述铝合金箔的断裂。

此外,从更有效地抑制正极的制作过程中的上述铝合金箔的断裂的观点出发,优选抑制加热至小于120℃的温度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软化。从上述观点出发,在10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拉伸强度更优选为150mpa以上。

·重结晶温度:150℃以上

上述铝合金箔具有在150℃以上的温度进行重结晶的特性。在通常的正极的制作过程中,例如在使正极活性物质层干燥时等,有时将作为集电体的铝合金箔加热至100℃左右。由于上述铝合金箔的重结晶的开始温度为150℃以上,因此能够容易地避免正极的制作过程中的上述铝合金箔的软化、延展性的增大。由此,能够在正极的制作过程中维持高强度,并且能够抑制上述铝合金箔的断裂。

另外,上述铝合金箔中的重结晶的开始温度优选为200℃以下。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使用钴酸锂、锂镍复合化合物等。在加热到超过200℃的温度的情况下,这些正极活性物质有可能改性,根据情况也有可能损害电特性。因此,通过将上述铝合金箔的重结晶的开始温度设为200℃以下,能够避免因加热所致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改性,并且能够增大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伸长率。

·重结晶后的机械特性

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具有5.6%以上的伸长率。此外,完全重结晶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阻尼自由振动的对数衰减率为1.0×10-3以上。这些重结晶后的特性至少能够通过具有上述特定的化学成分来实现。

此外,在12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拉伸强度优选小于150mpa。通过如上述所示地规定120℃的上述铝合金箔的软化特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在150℃以上的温度实施热处理后的上述铝合金箔的延展性。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箔对充放电循环的耐久性。

·制造方法

上述铝合金箔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作。首先,准备具备上述特定的化学成分的铸锭。铸锭例如可以通过连续铸造、dc铸造等方法来制作。

接着,将上述铸锭在400~580℃的温度进行保持而进行均质化处理。在均质化处理中的保持温度低于400℃的情况下,铸锭组织的均质化不充分,最终得到的铝合金箔的机械特性的偏差有可能增大。另外,在保持温度超过580℃的情况下,通过所谓的奥斯特瓦尔德成长,存在于铸锭内的al-fe系化合物的尺寸增大并且数量减少。其结果,导致上述铝合金箔的重结晶的开始温度的上升,甚至有可能难以通过150℃以上的温度的热处理来增大上述铝合金箔的伸长率。

均质化处理中的保持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但如果保持时间过长,则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大。从避免制造成本的增大的观点出发,优选将保持时间设为24小时以下。

进行均质化处理后,在卷取温度为重结晶温度以下的条件下对铸锭进行热轧,制作热轧板。通过使热轧板的卷取温度为重结晶温度以下,能够抑制热轧板中的fe的析出。其结果,能够使上述铝合金箔中的fe的固溶量足够多。另外,在该情况下,能够向热轧板导入错位。导入至热轧板的错位在之后进行的中间退火时成为al-fe系化合物的析出位点。因此,通过向热轧板导入错位,能够促进中间退火时的al-fe系化合物的析出。

应予说明,上述的“重结晶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保持1小时的情况下,热轧板完全重结晶的温度。热轧板的重结晶温度高于上述铝合金箔的重结晶开始的温度。

从进一步提高上述fe的析出的抑制和错位的导入的效果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在热轧板的卷取温度为260℃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热轧。

在进行热轧后,可以根据需要对得到的热轧板实施中间退火。热轧后的中间退火例如能够在以320~400℃的温度保持1~10小时的条件下进行。通过进行中间退火,能够降低机械特性的偏差,且更有效地抑制冷轧中的冷轧板的板宽度方向端部的裂纹的产生。

接着,对热轧板实施冷轧而制作冷轧板。冷轧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冷轧板的板厚例如可以从0.2~1.5mm的范围进行适当设定。

进行冷轧后,将得到的冷轧板在300~340℃的温度进行保持,进行中间退火。由此,能够降低最终得到的铝合金箔的机械特性的偏差。在该中间退火的保持温度小于300℃的情况下,降低机械特性的偏差的效果有可能会降低。另外,在保持温度超过340℃的情况下,容易在中间退火后形成粗大的重结晶晶粒。其结果,在箔轧制时有可能容易形成针孔。

从进一步降低机械特性的偏差的观点出发,冷轧后的中间退火中的保持时间优选设为2小时以上。另外,从避免制造成本的增大的观点出发,优选将保持时间设为12小时以下,更优选设为8小时以下。

进行中间退火后,对冷轧板实施箔轧制,由此能够得到上述铝合金箔。箔轧制中的轧制道次数可以为1道次,也可以为2道次以上。箔轧制中的轧制率,即冷轧板的板厚为100%时的板厚的减少率为85%以上。由此,能够赋予以下特性,即,将上述铝合金箔的金属组织制成所期望的冷加工组织,在实施了100℃左右的热处理的情况下强度得到维持,在150℃以上的温度实施热处理的情况下伸长率增大。

箔轧制的轧制率优选设为95%以上。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上述铝合金箔的冷加工组织中蓄积更大的应变能。而且,通过该应变能成为重结晶的驱动力,由此能够在更低的温度使上述铝合金箔重结晶。

在箔轧制的轧制率低于85%的情况下,箔轧制后的冷加工组织中蓄积的应变能不足。因此,在以150℃以上的温度实施热处理的情况下,上述铝合金箔的重结晶有可能没有完成,并导致延展性的降低。

另外,箔轧制的各道次中的铝合金箔的卷取温度设为低于90℃。由此,能够在箔轧制后的冷加工组织中充分蓄积大的应变能。其结果,在以150℃以上的温度对上述铝合金箔实施热处理的情况下,能够赋予伸长率增大的特性。

在箔轧制的任一道次中铝合金箔的卷取温度超过90℃的情况下,在卷取的铝合金箔中冷加工组织恢复,箔轧制后的冷加工组织中蓄积的应变能有可能不足。因此,在150℃以上的温度实施热处理的情况下,上述铝合金箔的重结晶有可能没有完成,并导致延展性的降低。

实施例

以下对上述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的方式不限定于实施例的方式,在不损害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结构。

在本例中,首先,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厚度15μm的铝合金箔,使用得到的铝合金箔,评价分散于al母相中的al-fe系化合物的数量、电阻率、机械特性和针孔的有无。另外,除此以外,制作板厚0.6mm的长条状试验片,使用得到的长条状试验片测定阻尼自由振动中的对数衰减率。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al-fe系化合物的数量

首先,通过dc铸造,制作具有表1所示的化学成分的铝合金(合金符号a~l)的铸锭。将得到的铸锭在520℃的温度保持10小时,进行均质化处理。均质化处理后,在卷取温度为230℃的条件下对铸锭进行热轧,得到板厚3mm的热轧板。应予说明,表1中的符号“bal.”表示剩余部分(balance)。

对该热轧板进行冷轧,得到板厚0.5mm的冷轧板。将冷轧板在310℃的温度保持6小时而进行中间退火后,对冷轧板进行箔轧制,制作厚度15μm的铝合金箔。箔轧制的道次数为多个道次,各道次结束后的铝合金箔的卷绕温度为60~80℃。另外,箔轧制的压下率为97%。

·机械特性

使用上述铝合金箔进行拉伸试验,测定初始的拉伸强度。另外,为了模拟正极的制作过程中的集电体,将铝合金箔在10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而实施热处理。对热处理后的铝合金箔进行拉伸试验,测定正极的制作过程中的拉伸强度。

另外,制作正极后,为了模拟在120℃的温度实施热处理后的集电体,将铝合金箔在12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而实施热处理。对热处理后的铝合金箔进行拉伸试验,测定在120℃的温度实施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

此外,制作正极后,为了模拟在170℃的温度实施热处理后的集电体,将铝合金箔在17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而实施热处理。对热处理后的铝合金箔进行拉伸试验,测定在170℃的温度实施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这些结果如表2所示。

·电阻率

将上述铝合金箔浸渍于液氮后,通过四端子法测定电阻率。各试验材料的电阻率如表2所示。

·针孔

观察上述铝合金箔的外观,评价针孔的有无。其结果如表2所示。

·阻尼自由振动的对数衰减率

调整热轧板和冷轧板的板厚以使得最终得到的长条状试验片的板厚为0.6mm,除此以外,通过与上述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制作板材。使用牛头刨床(形削り盤)从该板材采取宽度10mm、长度60mm的长条状试验片。然后,对得到的长条状试验片实施热处理,使其完全重结晶。应予说明,该长条状试验片模拟了电极的层叠数为40层的方形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对于以上述方式准备的长条状试验片,使用自由共振式内部摩擦测定装置(nihontechno-plus株式会社生产的“je-rt”)进行阻尼自由振动中的对数衰减率的测定。如图1所示,在本例中使用的测定装置1具有驱动电极2和与驱动电极2相对的振幅传感器3。在驱动电极2与振幅传感器3之间水平地配置长条状试验片s,在成为振动的波节的位置通过细线4固定长条状试验片s。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交流电流流经驱动电极2而使库仑力作用于长条状试验片s,从而能够使长条状试验片s振动。然后,通过使用振幅传感器3测定长条状试验片s的振幅,从而能够得到振动的波形。

在本例中,在使交流电流流经驱动电极2而使长条状试验片s强制振动后,停止交流电流,通过恢复力使长条状试验片s自由地振动。长条状试验片s的振动,如图2所示的波形那样,成为一边以周期t周期性地振动一边使振幅以指数函数的方式阻尼的所谓的阻尼自由振动。应予说明,可认为在阻尼自由振动中,由于基于大气的阻力、长条试验片内部的错位、来自晶界等的内部摩擦等而产生振动能量的损失,因此振幅以指数函数的方式减少。

对数衰减率δ的值是基于阻尼自由振动的波形通过以下方法算出的。首先,从阻尼自由振动的波形中任意地选择第n周期(其中,n为正整数)和第n+m周期(其中,m为2以上的整数),取得第n周期的振幅an的值和第n+m周期的振幅an+m的值。对数衰减率δ为第k周期的振幅ak与其下一周期的振幅ak+1的比的值的自然对数ln(ak/ak+1),因此振幅an与振幅an+m的比的自然对数ln(an/an+m)能够按照以下数学式的方式展开。

ln(an/an+m)=ln{(an/an+1)×(an+1/an+2)×···×(an+m-1/an+m)}=mδ

因此,对数衰减率δ的值能够使用第n周期的振幅an的值和第n+m周期的振幅an+m的值按照以下数学式的方式表示。

δ=(1/m)·ln(an/an+m)

各长条状试验片的对数衰减率,如表2所示。

[表1]

[表2]

如表1所示,合金a~e具有上述特定范围的化学成分。因此,如表2所示,由这些合金构成的铝合金箔的初始的拉伸强度为160mpa以上,在10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后的拉伸强度为150mpa以上。另外,在17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后的拉伸强度与初始的拉伸强度和在10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后的拉伸强度相比显著降低。由这些结果可知,由合金a~e构成的铝合金箔具有以下特性,即,在100℃左右的热处理中不软化,通过在150~200℃的温度实施热处理而软化,并且伸长率增大。

另外,由合金a~e构成的铝合金箔在17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后具有5.6%以上的伸长率。如此,由合金a~e构成的铝合金箔与具备以往的成分范围的铝合金箔相比,能够增大完全重结晶时的伸长率。因此,这些铝合金箔与现有的铝合金箔相比,能够抑制反复进行膨胀和收缩时的劣化,并且能够提高对充放电循环的耐久性。

此外,由合金a~e构成,且完全重结晶的长条状试验片的阻尼自由振动的对数衰减率为1.0×10-3以上。因此,通过将由这些合金构成的铝合金箔用作正极的集电体,能够抑制从外部施加振动时的集电体的振动,甚至能够抑制正极活性物质层从集电体的剥离。

另一方面,合金f的fe的含量比上述特定的范围少。因此,完全重结晶后的长条状试验片的阻尼自由振动的对数衰减率小于1.0×10-3

合金g的mg的含量比上述特定的范围多。因此,与合金a~e相比,在17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后的铝合金箔的伸长率小。

合金h的fe的含量比上述特定的范围多。因此,在箔轧制时产生针孔。

合金i的mn和mg的含量比上述特定的范围多。因此,与合金a~e相比,在17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后的铝合金箔的伸长率小。

合金j的si的含量比上述特定的范围多。因此,与合金a~e相比,在17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后的铝合金箔的伸长率小。

合金k的ti的含量多。因此,在箔轧制时产生针孔。此外,合金k的cu的含量和mg的含量比上述特定的范围多。因此,与合金a~e相比,在17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后的铝合金箔的伸长率小。

合金l为作为集电体用铝合金箔的以往使用的jisa1050合金。合金l的fe的含量比上述特定的范围少,因此完全重结晶后的长条状试验片的阻尼自由振动的对数衰减率小于1.0×10-3。此外,合金l在150~200℃的温度实施热处理时难以重结晶,与合金a~e相比,在170℃的油浴中浸渍1分钟后的铝合金箔的伸长率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