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高导Cu-Ag-Sc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67717发布日期:2019-07-13 09:4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高导Cu-Ag-Sc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合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高导cu-ag-sc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强度和导电性匹配良好的导线材料;纯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但其强度远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因此许多学者在纯铜中添加不同比例的ag,通过合金强化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强度。

在cu-ag合金中,ag的析出相分为非连续性和连续性两种形式;非连续性析出相通常出现在低ag含量的cu-ag合金中(≤8wt%),且分布在高角度晶界附近,呈粗大的纤维状;连续性析出相出现在高ag合金中(>8wt%),分布在晶粒内部,细小弥散呈网状,因此连续性析出相的密度显著高于非连续性析出相的密度;大量实验表明,cu-ag复合材料的强度主要来自于高密度的ag纤维,而变形后ag纤维的密度与变形前cu-ag合金中ag析出相的密度呈正相关;所以如何得到大量的ag连续性析出相成为提高cu-ag复合材料的关键;研究表明,连续性析出相的比例是随着ag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规律适应于8~30wt%之间),但是由于金属ag的成本较高,如何在低ag含量的cu-ag合金中得到连续性析出相,就成为研究cu-ag合金的一个热点。

发明专利200510048639.8公布了通过添加re来细化cu-ag合金组织,并采用大变形和合理的热处理机制,得到强度和导电性匹配良好的纤维增强材料的方法;发明专利201310614153.0公布了通过zr的添加可以提高cu-ag合金再结晶温度、蠕变强度和抗高温热低周疲劳性能,提高合金的抗软化性和热强性的技术;发明专利02110785.8公布了在低ag的cu-ag合金中添加少量的cr、ce、la、nd的方法,在降低ag含量及简化工艺的条件下,其强度与导电性达到24%-25%ag的合金水平;发明专利201610218372.0通过在cu-ag合金中添加少量的fe,在磁场的作用下,提高了合金强度,降低了合金原料成本,但材料导电性出现了较大的下降;发明专利201610173651.x公布了添加nb、cr和mo后,通过合理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控制ag的析出方式,促进ag的连续性析出,进而提高cu-ag合金材料的强度和导电性的技术;然而,因为第三主元的熔点很高,此方法的铸态合金不易制备,限制了其应用价值。

一些学术文章对如何控制ag的析出方式进行了探讨;其中a.gaganov等(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2006,2:437)、j.freudenberger等(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2010,7-8:527)、j.b.liu等(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2012.1,532)发现通过添加zr元素可以抑制ag的非连续性析出相,提高连续性析出相;然而,zr的熔点高(1855℃),与cu和ag几乎没有固溶度,铸锭的熔炼困难,尤其是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型铸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强高导cu-ag-sc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低ag含量的cu-ag合金中添加微量sc元素,改变ag的析出方式,进而得到强度和导电性匹配良好的cu-ag-sc合金。

本发明的高强高导cu-ag-sc合金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含ag1~10%,sc0.05~0.5%,余量为cu;其硬度88~148hv,导电性83~88%iacs。

本发明的高强高导cu-ag-sc合金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金属ag和金属sc置于电弧炉中,真空条件下进行熔炼,然后随炉冷却至常温,制得ag-sc中间合金;ag-sc中间合金中sc的质量百分比为0.5~5%;

2、将ag-sc中间合金、电解铜和金属ag置于感应炉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1200~1300℃,保温10~60min进行熔炼,然后浇铸并随炉冷却至常温,制成合金铸锭;合金铸锭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含ag1~10%,sc0.05~0.5%,余量为cu;

3、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将合金铸锭加热至700~850℃,保温1~15h进行热处理,然后水淬至常温,获得热处理合金铸锭;

4、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将热处理合金铸锭加热至400~500℃,保温2~20h进行时效处理,空冷至常温,制成高强高导cu-ag-sc合金。

上述步骤1和2的真空条件为真空度≤10-2mpa。

上述的惰性气氛为氩气气氛。

已有技术中,未有涉及以sc元素为第三组元制备的cu-ag合金及其相关制备技术和方法;sc元素的熔点为1541℃,低于zr(1855℃),且与ag有一定固溶度(在926℃时固溶度为4.6wt.%),所以本发明通过ag-sc中间合金把sc均匀添加到cu-ag合金中;通过合理的热处理方法,ag以连续性析出相的方式分布在cu基体中,且sc与cu和ag均有中间化合物形成,可以进一步起到强化的作用,cu-ag-sc合金的强度显著高于相同条件下的cu-ag合金。

本发明方法通过使用中间合金ag-sc的方式,得到了各成分均匀分布的cu-ag-sc合金,解决了sc难熔于cu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对比试验获得的cu-2.8ag合金的电镜扫描金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高强高导cu-ag-sc合金电镜扫描金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微观硬度计测量硬度,采用四点探针法检测复合材料的导电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金属ag为银棒材,纯度为99.990~99.998%。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金属sc纯度为99.75~99.99%。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电解铜纯度为99.95~99.99%。

以下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将金属ag和金属sc置于电弧炉中,真空条件下进行熔炼,真空度≤10-2mpa,然后随炉冷却至常温,制得ag-sc中间合金;ag-sc中间合金中sc的质量百分比为5%;

将ag-sc中间合金、电解铜和金属ag置于感应炉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1300℃,真空度≤10-2mpa,保温15min进行熔炼,然后浇铸并随炉冷却至常温,制成合金铸锭;合金铸锭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含ag1%,sc0.1%,余量为cu;

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将合金铸锭加热至800℃,保温4h进行热处理,然后水淬至常温,获得热处理合金铸锭;

在氩气气氛条件下,将热处理合金铸锭加热至475℃,保温4h进行时效处理,空冷至常温,制成高强高导cu-ag-sc合金,硬度88hv,导电性87.5%iacs。

实施例2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

(1)ag-sc中间合金中sc的质量百分比为3%;

(2)感应炉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1250℃,保温20min进行熔炼,然后浇铸并随炉冷却至常温,制成合金铸锭;合金铸锭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含ag3%,sc0.3%,余量为cu;

(3)合金铸锭加热至760℃,保温2h;

(4)时效处理温度450℃,保温8h;高强高导cu-ag-sc合金硬度108hv,导电性88%iacs;

与传统不加sc的cu-2.8ag合金相比,cu-3ag-0.3sc合金的硬度提高44.6%,cu-2.8ag合金电镜扫描如图1所示,电镜扫描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cu-3ag-0.3sc合金中只有细小均匀的连续性ag析出相,而cu-3ag中出现了粗大的非连续性ag析出相。

本实验cu-3ag-0.3sc合金的硬度均高于cu-3ag。450℃时效后的cu-3ag-0.3sc合金的硬度为108hv,与同条件下的cu-3ag相比提高44.6%.在扫描电镜下,cu-3ag-0.3sc合金中只有细小均匀的连续性ag析出相,而cu-3ag中只出现了粗大的非连续性ag析出相(图1)。

实施例3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

(1)ag-sc中间合金中sc的质量百分比为5%;

(2)感应炉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1250℃,保温15min进行熔炼,然后浇铸并随炉冷却至常温,制成合金铸锭;合金铸锭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含ag3%,sc0.4%,余量为cu;

(3)合金铸锭加热至760℃,保温10h;

(4)时效处理温度450℃,保温4h;高强高导cu-ag-sc合金硬度115hv,导电性84%iacs。

实施例4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

(1)ag-sc中间合金中sc的质量百分比为2%;

(2)感应炉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1300℃,保温20min进行熔炼,然后浇铸并随炉冷却至常温,制成合金铸锭;合金铸锭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含ag7%,sc0.07%,余量为cu;

(3)合金铸锭加热至760℃,保温6h;

(4)时效处理温度450℃,保温16h;高强高导cu-ag-sc合金硬度148hv,导电性83%iacs。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