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三脱”预处理炉及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9872发布日期:2021-03-17 00:38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铁水“三脱”预处理炉及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铁水预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一种可在同一容器内分阶段进行铁水脱硅、脱磷和脱硫反应的容器。其特征是具有足够反应空间,可保证吹氧脱硅生成大量泡沫渣的反应需求;具备吹炼中连续排渣的功能。根据不同基元反应要求,及时将低碱度高氧化性脱硅渣排出,通过改变供氧和造渣工艺对炉渣进行变性处理,逐步提高炉渣碱度,降低渣中tfe,最终形成高还原性的脱硫终渣,提高铁水脱磷、脱硫能力。此外,反应器应具备顶吹供氧、底吹搅拌和熔池喷粉功能,可实现从炉口快速兑铁水。

技术背景

合理设计反应容器是提高铁水“三脱”反应效率和冶炼效果的技术关键。

日本研究开发的第一代铁水“三脱”工艺,采用铁水运输工具(如铁水包、混铁车等)作为“三脱”反应容器。图1给出采用铁水包作为反应器,通过吹氧、喷粉完成脱磷、脱硫反应的喷吹法和采用机械搅拌的kr法的第一代三脱工艺装备示意图。该方法虽有较好的脱磷、脱硫效果,但受反应空间的限制,无法大量使用氧气,造成处理过程温降大于100℃,现已淘汰。

针对第一代“三脱”预处理工艺存在的缺点,日本又研究开发了第二代铁水“三脱”预处理工艺。如图2所示,第二代“三脱”工艺采用转炉作为反应容器。转炉的优点是反应空间大,可以大量使用氧气;采用顶枪供氧,工艺成熟,脱碳氧效率高,化渣效果好;采用底吹气体搅拌,促进化学反应接近平衡;可从炉口兑铁,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其缺点一是倒渣困难,不能在线溢渣排渣,进行炉渣改质;二是出钢下渣较严重。正是由于这些缺点,造成日本第二代“三脱”工艺只能采用低cao/o比操作,氧化气氛强,无法实现还原脱硫,甚至造成严重回硫,使铁水[s]大幅回升。

研究开发比日本第二代“三脱”工艺效率更高,工艺更简单、更稳定的第三代“三脱”工艺,必须要求铁水“三脱”预处理反应器满足以下工艺条件:

(1)具有足够的反应空间,可大量使用氧气,提高反应热效率;

(2)具备在线连续排渣的功能,通过调节cao/o比精确控制反应器内的氧化与还原条件,可将低碱度高feo的脱硅渣迅速排出;改变供氧和造渣工艺,逐步将低碱度高氧化性脱硅渣转变为高碱度低feo还原渣,提高反应效率。

(3)具备顶吹供氧、底吹n2气搅拌和熔池喷粉功能,可实现安全快速兑铁水,并具有良好的挡渣出铁效果,不再采用扒渣工艺。

电炉也是成熟的炼钢炉型,如图3所示。其优点一是可以通过炉门实现在线连续排渣;二是采用留渣留钢操作,出钢挡渣效果优于转炉。电炉的缺点主要是兑铁水不方便,速度慢、时间长,温度损失大,也不安全。其次是采用炉壁和炉门氧枪供氧,供氧的脱碳效率低,渣铁氧化严重;同时熔池较浅,供氧强度较低。

如何结合转炉和电炉各自优点,避免其缺点,设计出适宜第三代铁水“三脱”工艺采用的高效合理的反应器,是至今全世界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原理

本发明根据第三代铁水“三脱”预处理工艺的要求,合理设计铁水“三脱”预处理反应容器,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具有足够的反应空间,可以满足强化供氧时产生大量泡沫渣所需的反应空间。根据不同条件,炉容比波动在0.6~1.2m3/t间。

(2)反应器具备吹炼中在线连续排渣功能,可满足“三脱”工艺尽快排出低碱度高氧化性脱硅渣;逐步将低碱度高氧化铁脱硅渣转化为中等碱度和低feo含量的脱磷渣,最终形成高碱度低feo还原脱硫渣的工艺要求。

(3)反应器具备顶吹供氧、熔池喷粉和底吹惰性气体搅拌的功能,促进熔池内渣-钢反应趋近化学平衡,同时具备和转炉相同的快速、安全兑铁水的功能以及电炉偏心底出钢功能。

(4)反应器整体设备安全可靠,具备高的生产作业率。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反应器设计融合了转炉和电炉的优点,如图4所示。上部炉体取消了电炉炉盖,按转炉炉型设计,采用水冷炉口,可像转炉一样从炉口兑铁水,避免兑铁火焰烧损吊具或钢丝绳。下部炉体按常规电炉设计,保留电炉炉门溢渣和偏心底挡渣出钢的优点,并按转炉要求适当提高炉壳h/d和熔池深度。

2.技术发明

图5给出铁水“三脱”预处理炉装备示意图,主要技术特征如下:

整个炉体分上、下两部分:炉体上部采用水冷盘管结构;炉体下部为熔池部分,采用耐火材料砌筑。

上部炉体取消了电炉原有炉盖,像转炉一样增加锥体水冷炉帽和水冷炉口。锥体的角度及炉口尺寸与常规转炉相同。在锥体外面设有挡渣板,锥体内侧镶一层耐火材料,以保证吹炼时安全。

下部熔池尺寸按转炉设计,采用与转炉相同的方法进行砌筑。炉底近似球形,熔池深度为1.2~1.4m。炉底一侧按常规电炉设计,配有出钢箱和出钢口,可实现留渣留钢偏心底出钢工艺。

在炉体上、下部结合处,按常规电炉设计水冷炉门,距金属熔池水平面150~200mm,保证必要的炉渣量。炉门采用液压驱动上下移动,根据冶炼要求开启或闭合。

脱硅期吹氧形成泡沫渣,当渣层高度高于炉门时,泡沫渣自动从开启的炉门向外溢渣,实现吹炼过程在线连续排渣。

借鉴转炉的经验,在炉底设置数支底吹透气砖,向熔池喷吹n2气搅拌熔池。设计最大搅拌供气强度为0.35nm3/t.min,底吹气体流量采用全自动控制,根据冶炼要求自动调节供气强度。

炉体倾动系统仍采用传统电炉摇架方式,不像转炉可360°旋转。倾动采用液压控制,最大兑铁角度40°,最大排渣角度15°。倾动速度为0~3°/s,连续可调。

在炉体上方设置水冷氧枪一支,向熔池供氧。最大供氧强度为2.0nm3/t.min,可在供氧强度为0~2.0nm3/t.min的范围,根据冶炼要求自动调节氧气流量。水冷氧枪采用液压驱动,配备断电或事故保护措施。最大升降速度为15m/min,连续可调。

在水冷氧枪旁(中心距为300mm)设置顶吹喷粉枪一支。喷粉枪上部采用水冷保护,下部采用耐火材料浇铸,可插入熔池内距离炉底200mm处。喷粉枪同样采用液压驱动,升降速度与调节控制同水冷氧枪,可单独驱动。

附图说明

图1第一代铁水“三脱”预处理工艺装备示意图[1]

图2第二代(srp法)铁水“三脱”预处理工艺流程与装备示意图[2]

图3传统电炉工艺装备图

图4铁水“三脱”反应器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5铁水“三脱”反应器装备示意图

图6100t铁水“三脱”炉设计图

参考文献:

[1]梅沢一誠,松永久,有馬良士等,石灰系フラックスによる溶銑の脱りん,脱硫反応におすぽょ处理条件の影響,铁と钢,第69年(1983),no.15,1810-1815.

[2]toshiukiueki,kiyohitofujiwara,noriakiamada,等.highproductivitoperationtechnologiesofwakayamastelmakingshop[c].thetenthjapan-chinasymposiumonscienceandtechnologyofironandsteel,japan,2004,116-12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6给出公称容量100t铁水“三脱”预处理炉设计图,表1给出主要设备参数。

表1100t铁水“三脱”预处理炉主要设备参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