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0117发布日期:2020-05-26 17:5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涡轮壳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



背景技术:

涡轮,是在汽车或飞机的引擎中的风扇,通过利用废气把燃料蒸汽吹入引擎,以提高引擎的性能,涡轮是一种将流动工质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它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的主要部件之一,涡轮的外表面往往设置有外壳对涡轮本体进行保护。

目前,涡轮壳在加工完毕后,涡轮壳内侧往往存在一些毛刺,对于这些毛刺有的需要人工对其进行去除,但大多手工去毛刺杆在使用的过程中磨损的比较快,且使用的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手部负担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具有磨损小和对工作人员手部进行保护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去毛刺块,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卡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海绵,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去毛刺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海绵的两侧均开设有半圆,且所述半圆套接在第二支撑杆的周围,所述弹性海绵的一侧设置有魔术贴勾面,所述弹性海绵的另一侧设置有魔术贴毛面。

优选的,所述防滑槽内设置有防滑垫,且所述防滑垫的材质为橡胶。

优选的,述去毛刺块的形状为漏斗状,且所述去毛刺块的材质为金刚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去毛刺块的共同作用,可以对涡轮壳内侧的毛刺进行打磨去除,同时在螺纹和固定块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去除涡轮壳不同部位的毛刺,另外在弹性海绵的作用下,工作时可以对工作人员的手掌进行保护,另外,防滑槽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手指的放置,使工作人员的手指有了着力点,便于工作人员施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魔术贴勾面、魔术贴毛面、固定槽和固定柱的共同作用,方便了弹性海绵的拆卸和更换,操作简单便捷且便于使用,通过螺栓的设置,方便了去毛刺块的替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海绵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纹;2、第一支撑杆;3、弹性海绵;4、固定块;5、防滑垫;6、防滑槽;7、第二支撑杆;8、螺栓;9、去毛刺块;10、魔术贴勾面;11、魔术贴毛面;12、半圆;13、固定槽;14、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包括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杆7,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底端设置有去毛刺块9,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螺纹1,且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块4,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外表面开设有固定槽13,所述固定槽13内卡接有固定柱14,所述固定柱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海绵3,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槽6,通过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7和去毛刺块9的共同作用,可以对涡轮壳内侧的毛刺进行打磨去除,同时在螺纹1和固定块4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去除涡轮壳不同部位的毛刺,另外在弹性海绵3的作用下,工作时可以对工作人员的手掌进行保护,另外,防滑槽6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手指的放置,使工作人员的手指有了着力点,便于工作人员施力。

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杆7与去毛刺块9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方便了去毛刺块9的替换。

具体的,所述弹性海绵3的两侧均开设有半圆12,且所述半圆12套接在第二支撑杆7的周围,所述弹性海绵3的一侧设置有魔术贴勾面10,所述弹性海绵3的另一侧设置有魔术贴毛面11,通过魔术贴勾面10、魔术贴毛面11、固定槽13和固定柱14的共同作用,方便了弹性海绵3的拆卸和更换,操作简单便捷且便于使用。

具体的,所述防滑槽6内设置有防滑垫5,且所述防滑垫5的材质为橡胶,增加了手指皮肤与防滑槽6之间的摩擦力。

具体的,述去毛刺块9的形状为漏斗状,且所述去毛刺块9的材质为金刚石,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使去毛刺块9的硬度大于涡轮壳的硬度,减缓了去毛刺块9的消耗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大拇指手掌部分放到弹性海绵3上,根据工作人员的使用习惯,可以将不同的两根手指放到固定槽13内,然后就可以手工对涡轮壳内壁进行去除毛刺工作,或者手部握住第一支撑杆2之间进行使用,替换弹性海绵3时,将魔术贴勾面10和魔术贴毛面11分别,然后拽动弹性海绵3使其有第一支撑杆2的外表面分离,同时固定柱14不再固定在固定槽13内,从而完成了弹性海绵3的拆卸,进行安装时,将弹性海绵3上的固定柱14卡进固定槽13内,然后将弹性海绵3上的半圆12套进第二支撑杆7的外表面上,然后将魔术贴勾面10和魔术贴毛面11粘贴,即可完成弹性海绵3的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包括第一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杆(7),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底端设置有去毛刺块(9),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螺纹(1),且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块(4),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外表面开设有固定槽(13),所述固定槽(13)内卡接有固定柱(14),所述固定柱(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海绵(3),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7)与去毛刺块(9)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海绵(3)的两侧均开设有半圆(12),且所述半圆(12)套接在第二支撑杆(7)的周围,所述弹性海绵(3)的一侧设置有魔术贴勾面(10),所述弹性海绵(3)的另一侧设置有魔术贴毛面(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槽(6)内设置有防滑垫(5),且所述防滑垫(5)的材质为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毛刺块(9)的形状为漏斗状,且所述去毛刺块(9)的材质为金刚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涡轮壳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涡轮壳内侧相交面的手工去毛刺杆,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去毛刺块,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去毛刺块的共同作用,可以对涡轮壳内侧的毛刺进行打磨去除,同时在螺纹和固定块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去除涡轮壳不同部位的毛刺,另外在弹性海绵的作用下,工作时可以对工作人员的手掌进行保护,另外,防滑槽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手指的放置,使工作人员的手指有了着力点,便于工作人员施力。

技术研发人员:忻纪飞;向定伟;李光前;唐友金;朱俊;俱波涛;姜晋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威斯卡特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6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