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8798发布日期:2020-06-26 22:1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工件在硬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淬火冷却的步骤以加强金属的硬度。而冷却装置在降低金属工件表面温度时,存在由于降温过快而致使金属工件扭曲变形甚至是开裂的现象,故冷却装置处于不断的改进中。

现有申请号为cn201710228032.0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淬火冷却装置,其包括冷却筒和水箱。冷却筒包括筒身和筒盖,筒盖转动设置并覆盖于筒身上,且筒身设置为双层结构。筒身内侧壁且处于其中心位置设置有中空的出水柱,筒身外侧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且倾斜设置有若干注水口,注水口位于筒身外侧壁一端的开口位于另一端上方。通过不断朝注水口注水,以均匀且均量的在同一时间冷却金属工件的表面温度,进而减少金属工件出现扭曲变形甚至是开裂的现象。

但是,普通淬火冷却装置缺少感应加热的功能,金属工件冷却加工时需要操作人员将其从加热机体上卸下后再放入冷却装置内腔以冷却,转移金属工件的过程较为麻烦且易影响机体对金属工件的加工效率,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其具有同时满足金属工件加热和冷却需求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包括热能圈和位于热能圈其中一端的降温圈,所述降温圈内侧壁设置有若干喷水孔,所述降温圈下表面垂直设置有若干第二通水管;所述第二通水管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表面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锁止孔;所述热能圈外侧壁垂直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水管,所述第一通水管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能圈内部填充有卷绕的感应电圈,其通电后产生较高的温度以对轴类工件加热。第一通水管通过注水使热能圈不易发热,第二通水管通过注水使降温圈淬火,进而达到释放液体并喷洒到轴类工件外表面并冷却工件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圈和热能圈外侧壁均垂直设置有若干抵接杆,相邻所述抵接杆外缘共同设置有胶木板,所述抵接杆外缘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朝向胶木板的表面与胶木板远离降温圈方向的表面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木板由木材制成,以减少热能圈泄露的电力出现向外传导的现象。固定螺母设置于丝杆外缘且与之螺纹连接,以用于固定胶木板外抵接杆外侧壁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杆外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胶木板远离固定螺母方向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一体成型于抵接杆靠近降温圈方向的一端,其朝向胶木板方向的表面与胶木板外侧壁相贴合,以减少胶木板在抵接杆外缘出现朝降温圈方向偏移的现象,并便于操作人员固定胶木板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喷水孔内侧壁设置有保护环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环圈粘附于喷水孔内侧壁,其优选橡胶圈,以用于导向液体从喷水口处准确的向工件外表面喷洒,同时减少液体从喷水孔处逸散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环圈外侧壁设置有嵌压槽,所述嵌压槽沿保护环圈外周边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压槽沿保护环圈外周边延伸设置,其内侧壁与喷水孔的槽口相贴合,以提高保护环圈在喷水孔处的连接紧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环圈上表面设置有若干贴合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合纹一体成型于保护环圈上表面,以便轴类工件与之相抵时,提高轴类工件和降温圈之间的静摩擦力,进而保障对其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水管和第二通水管外侧壁均对称设置有若干承接架,所述承接架朝向第一通水管或第二通水管的表面贯穿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长度方向的端壁设置有弧形板,所述丝杆远离弧形板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滑移丝杆使弧形板与套设在第一通水管和第二通水管外侧壁的水管相贴合,在拧紧固定件以使弧形板抵紧水管,进而保障降温圈释放液体对轴类工件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朝向第一通水管或第二通水管的表面设置有贴合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合片粘附于弧形板朝向第一通水管和第二通水管方向的表面,其优选橡胶片以增大弧形板和水管外侧壁之间的静摩擦力,进而减少水管脱离弧形板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热能圈和带有喷水孔的降温圈,以同时满足轴类工件加热和冷却的需求,进而减少转移轴类工件的麻烦;设置第一通水管以通过注水使热能圈不易发热,设置第二通水管以通过注水使降温圈淬火,进而达到释放液体并喷洒到轴类工件外表面并冷却工件的效果。

2、设置胶木板和抵接杆,以固定连接降温圈和热能圈;设置带有嵌压槽的保护环圈,以导向液体从喷水口处准确的向工件外表面喷洒,并减少液体从喷水孔处逸散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保护环圈和喷水孔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弧形板、丝杆和承接架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1、降温圈;101、第一通水管;102、第二通水管;103、喷水孔;104、支撑底板;105、锁止孔;2、热能圈;3、抵接杆;301、胶木板;302、限位板;303、固定螺母;4、保护环圈;401、嵌压槽;402、贴合纹;5、承接架;501、丝杆;502、弧形板;503、贴合片;504、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参照图1和图3,包括热能圈2和位于热能圈2其中一端的降温圈1。热能圈2内部填充有卷绕的感应电圈,其通电后产生较高的温度以对轴类工件加热。降温圈1是一种中空的无端环圈,其下表面垂直设置有两根第二通水管102,以便将液体通入其内腔。降温圈1内侧壁贯穿设置有若干喷水孔103,其释放液体并喷洒到轴类工件外表面,进而淬火以达到冷却工件的效果;热能圈2外侧壁垂直设置有两根第一通水管101,以通过注水使热能圈2不易发热。

参照图2,降温圈1和热能圈2外侧壁均垂直焊接有若干抵接杆3,抵接杆3优选螺纹杆。相邻两抵接杆3外缘共同设置有胶木板301,胶木板301由木材制成,以减少热能圈2泄露的电力出现向外传导的现象。抵接杆3靠近降温圈1方向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板302,其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螺母303。固定螺母303和限位板302分别位于胶木板301厚度方向两端,以减少胶木板301在抵接杆3外侧壁出现滑移的现象,进而保障降温圈1和热能圈2之间的紧密贴合度。

参照图1,第二通水管102下表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104,支撑底板104表面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锁止孔105,锁止孔105是一种螺纹孔,以便操作人员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第二通水管102。

参照图1和图3,喷水孔103内侧壁粘附有保护环圈4,保护环圈4优选橡胶圈,以用于导向液体从喷水口处准确的向工件外表面喷洒,同时减少液体从喷水孔103处逸散的现象。保护环圈4外侧壁设置有一圈嵌压槽401,嵌压槽401沿保护环圈4外周边延伸设置,其内侧壁与喷水孔103的槽口相贴合,以提高保护环圈4在喷水孔103处的连接紧密度。保护环圈4上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贴合纹402,以便轴类工件与之相抵时,提高轴类工件和降温圈1之间的静摩擦力,进而保障对其的冷却效果。

参照图1和图4,第一通水管101和第二通水管102外侧壁均通过螺钉对称设置有若干承接架5,承接架5是呈l型的软性铝板。以第二通水管102处为例,承接架5朝向第二通水管102的表面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丝杆501,丝杆501靠近第二通水管102方向的端壁焊接有弧形板502。弧形板502朝向第二通水管102的表面粘附有贴合片503,贴合片503优选橡胶片。

参照图4,丝杆501外缘设置有固定件504,固定件504优选螺母,其位于丝杆501远离弧形板502方向的一端。操作人员通过滑移丝杆501使带有贴合片503的弧形板502与套设在第二通水管102外侧壁的水管相贴合,在拧紧固定件504以使弧形板502抵紧水管,进而保障降温圈1释放液体对轴类工件的冷却效果。

工作原理如下:

将轴类工件放置于热能圈2和降温圈1之间,热能圈2通电后释放热量并使轴类工件表面保持高温。第一通水管101通过注水使热能圈2不易发热,第二通水管102以通过注水使降温圈1淬火,进而达到释放液体并喷洒到轴类工件外表面并冷却工件的效果。

第一通水管101和第二通水管102的外侧壁被水管套设后,操作人员可调节丝杆501的位置并使带有贴合片503的弧形板502与水管外侧壁相抵,再拧紧固定件504以抵紧,进而保障降温圈1释放液体对轴类工件的冷却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