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曲面磨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4849发布日期:2020-10-28 15:3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形曲面磨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削机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形曲面磨削结构。



背景技术:

异形曲面零件由于其表面的不规则性,需要磨削的面是曲面或者边角处,曲面具有弧度,边角处空间狭小,而常用的磨削装置的磨削部均为水平布置,所以只能对平面进行磨削,难以对异形曲面零件进行磨削加工。

中国专利文献cn107553276a公开了一种异形曲面磨削装置,包括机台、抽吸机构、磨削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主动轮和张紧单元,所述电动机固定安装在机台上,主动轮与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张紧单元包括长度可调的调节杆和张紧轮,所述调节杆水平安装的机台上,且调节杆的一端与机台固定连接,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张紧轮转动连接;所述磨削机构包括砂带、支撑杆和接触磨轮,所述支撑杆水平安装的机台上,且支撑杆的一端与机台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接触磨轮可拆卸连接,且主动轮、张紧轮和接触磨轮均竖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砂带与主动轮、主动轮和接触磨轮的侧壁接触;所述抽吸机构包括负压抽吸机、第一吸入管和第二吸入管,所述第一吸入管和第二吸入管均与负压抽吸机连通,所述第一吸入管远离负压抽吸机的一端与主动轮相对,第二吸入管远离负压抽吸机的一端与接触磨轮相对。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异形曲面磨削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某些大面积的曲面进行磨削加工,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缺陷,如对于异形曲面零件的边角处,上述现有技术则无法顺利进行加工,使用具有局限性,通常对于边角处,都是要转换成人工手动打磨,不仅打磨效果参差不齐,存在较大差异性,而且工作量大且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异形曲面的曲面和边角处进行磨削的、效率更高、打磨效果更好的异形曲面磨削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异形曲面磨削结构,包括砂带和位于砂带背面侧的若干个滚轮,在所述滚轮的表面沿滚轮的周向设有第一凸起,滚轮可抵在砂带的背面上,使砂带局部由背面侧向正面侧凹陷从而在砂带的正面侧形成可磨削工件的脊形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滚轮表面在中间位置沿轴向向滚轮的两端呈曲面过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滚轮驱动组件,所述滚轮驱动组件包括支架和第一动力源,若干个滚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动力源与所述支架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支架移动,从而使得滚轮抵靠或者远离砂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若干个滚轮安装座,所述滚轮与所述滚轮安装座一一对应安装,所述滚轮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滚轮安装座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底座上设有导轨或滑块,每个所述滚轮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或滑块配合的滑块或导轨,通过导轨与滑块的配合从而实现滚轮安装座在底座上的滑动。

本实用新型由于包括砂带和位于砂带背面侧的若干个滚轮,在所述滚轮的表面沿滚轮的周向设有第一凸起,滚轮可抵在砂带的背面上,使砂带局部由背面侧向正面侧凹陷从而在砂带的正面侧形成可磨削工件的脊形凸起。主要是滚轮的第一凸起抵在砂带的背面上,随着滚轮向砂带移动贴紧,使砂带局部由背面侧向正面侧凹陷从而在正面侧形成可磨削工件的脊形凸起,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砂带形成的脊形凸起不仅仅能够用于曲面的磨削,还能够用于边角处的磨削,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更广,并且效率更高、打磨效果更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对异形曲面的曲面和边角处进行磨削的、效率更高、打磨效果更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滚轮抵靠在砂带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滚轮驱动组件后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滚轮抵靠在砂带上前的正视图;

图9为滚轮抵靠在砂带上时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0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先参见图1至图9,图1至图9揭示的是异形曲面磨削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异形曲面磨削结构,包括砂带11和位于砂带11背面侧的若干个滚轮21,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具体的,将砂带11的打磨面定义为砂带的正面,打磨面的背面则为砂带的背面;在所述滚轮21的表面沿滚轮21的周向设有第一凸起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凸起24设置在所述滚轮21表面的中间位置26处,当然,也可以设置在表面的其他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所述滚轮21可抵在砂带11的背面12上,使砂带11局部由背面12侧向正面13侧凹陷从而在砂带11的正面13侧形成可磨削工件的脊形凸起14。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所述滚轮21表面在中间位置26沿轴向向滚轮的两端25呈曲面过渡,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该设计可以使得该脊形凸起14的最高处呈曲面,这样有利于打磨空间比较狭小的拐角处,同时也不易损伤砂带11。本实用新型在磨削时,张紧砂带11,滚轮21向砂带11靠近且滚轮21抵在砂带11的背面12上,使砂带11局部由背面12侧向正面13侧凹陷从而在正面13侧形成可磨削工件的脊形凸起14(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所述滚轮21的表面沿滚轮21的周向设有第一凸起24,由于滚轮21的该特殊的结构,使得滚轮21抵在砂带11的背面12上时,主要是滚轮21的第一凸起24处抵在砂带11的背面12,砂带11的局部由背面12侧向正面13侧凹陷从而在正面13侧形成可磨削工件的脊形凸起14,该脊形凸起14是呈细长条形的,因此,所形成的脊形凸起14不仅可以进行异形曲面的磨削,而且还可以用于边角处等空间比较狭小的零件的磨削,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砂带不仅仅能够用于曲面的磨削,还能够用于空间较为狭小的边角处的磨削,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更广。

还包括滚轮驱动组件,所述滚轮驱动组件2包括支架22和第一动力源23,若干个滚轮21安装在所述支架2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21有三个,当然,滚轮21的数量可以根据磨削需求安装,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所述第一动力源23与所述支架22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支架22移动,从而使得滚轮21作抵靠或者远离砂带11的运动,当需要滚轮21时则驱动第一动力源23带动滚轮21移动并抵靠在砂带11上(如图9所示),当不需要滚轮21时,则驱动第一动力源23,使支架22带动滚轮21逆向移动并远离砂带11(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自动控制滚轮21进行靠近或者远离砂带的运动,操作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源23是气缸。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10至图12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架22包括底座221和若干个滚轮安装座222,所述滚轮21表面在中间位置26沿轴向向滚轮的两端25曲面过渡的范围的大小的不同,从而形成第一凸起24大小不同的滚轮21,如图10所示,五个滚轮21表面在中间位置26沿轴向向滚轮的两端25曲面过渡的范围的大小均不同,因此为五种第一凸起24大小不同的滚轮21,第一凸起24大小不同的滚轮21分别抵在砂带11上,在砂带11的正面13侧形成的脊形凸起14的凸起幅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就可以满足于不同磨削需求,从而使得工件形成不同的磨削效果。所述滚轮21与所述滚轮安装座222一一对应安装,所述滚轮安装座222安装在所述底座221上,且所述滚轮安装座222可相对于所述底座221滑动。具体的,所述底座221上设有导轨或滑块27,每个所述滚轮安装座222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或滑块27配合的滑块或导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底座221上设有滑块27,每个所述滚轮安装座222上设有与所述滑块27配合的导轨(图中不可见),通过导轨与滑块的配合从而实现滚轮安装座222在底座221上的滑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磨削需求,选择对应的滚轮21,拔掉插销3,然移动该选定的滚轮21所在的滚轮安装座222,使该滚轮21移动至砂带11的背面侧,利用定位销3将滚轮安装座222固定在所述底座221上,再进行相关的打磨工作。本实施例中,同时设置了多种可以产生不同磨削效果的滚轮21,可供操作者灵活选择,适用范围更广,并且操作方便,只需要通过移动就可以切换曲面过渡的范围的大小的不同的滚轮21,而不需要频繁拆卸安装来进行换轮,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