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制品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3984发布日期:2021-01-23 10:3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制品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石墨工艺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制品表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工艺品即是用来赏识的,其艺术价值使得工艺品随处可见,石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经过特殊加工的石墨工艺品,具有耐腐蚀、导热性好、渗透率低等特点,在石墨工艺品加工的过程中,由于添加剂的加入增加石墨工艺品的强度,但是在石墨工艺品的表面纹理粗糙,需要进行抛光打磨,使得其外表面看起来光滑,然后再经过树脂的浸渍,达到工艺品的要求。石墨杯体为工艺品中普遍的一种,现有的抛光设备对杯体进行整体抛光时,需要经过多次的装夹才能对石墨杯体的表面进行处理,不仅过程繁琐,而且需要人工进行,增加了人工劳动力,且在装夹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定位,容易发生定位偏差。
[0003]
在申请号为cn201920424088.8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保温杯杯体自动抛光装置,包括:一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安装工位组件,每个工位均由顶模、嵌模以及设置于顶模和嵌模之间的杯体组成;一用于压紧固定安装工位组件的固定架压紧组件,其包括主体台架、设置于主体台架两侧的臂架和设置于一臂架外侧壁的两个压紧驱动装置,嵌模固定于另一臂架内侧壁,每个压紧驱动装置与顶模连接;以及一用于驱动固定架压紧组件旋转的转向驱动组件,转向驱动组件设置于固定架压紧组件底部。
[0004]
但是,该发明只针对杯体的外表面进行抛光,在需要内表面进行抛光时,还需要拆卸后重新定位,容易发生定位偏差,增加了人工劳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制品表面处理装置,其通过驱动件带动第四顶撑机构前进的过程中,先由第二顶撑机构对工件的内表面进行顶撑固定,由第一顶撑机构对外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再进行第一顶撑机构与第二顶撑机构的定位切换,由第一顶撑机构进行外表面的定位固定,第二顶撑机构对工件的内表面进行表面处理,解决了传统杯体表面处理需经过多次拆卸安装定位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内外表面的顶撑与抛光之间的切换,无需重新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力。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石墨制品表面处理装置,其包括:
[0008]
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设置有承载盘;
[0009]
第一顶撑机构,所述第一顶撑机构,该第一顶撑机构包括第二底座、第一顶撑件和第一抛光件,所述第二底座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盘上,所述第一顶撑件和所述第一抛光件均沿所述第二底座的圆周阵列设置,且所述第一顶撑件与所述第一抛光件间隔设置;
[0010]
第二顶撑机构,所述第二顶撑机构与所述第二底座同轴设置,该第二顶撑机构包括第一导杆、第一抵触件和第二抵触件,所述第一抵触件通过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的中部,所述第二抵触件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连接件连接设置,该第一抵触件与所述第一
顶撑件可抵触设置,所述第二抵触件与所述第一抛光件可抵触设置;
[0011]
第三顶撑机构,所述第三顶撑机构与所述第一导杆同轴心设置,且其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内,且所述第二顶撑机构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顶撑机构外,该第三顶撑机构与所述第二抵触件可抵触设置;
[0012]
第四顶撑机构,所述第四顶撑机构与所述第三顶撑机构同轴心设置,且其带动所述第三顶撑机构运动;
[0013]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四顶撑机构动作;
[0014]
第一联动机构,所述第四顶撑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底座转动;以及
[0015]
第二联动机构,第四顶撑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顶撑机构转动。
[0016]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顶撑件包括:
[0017]
第一顶撑块,所述第一顶撑块的内端部与工件外表面可抵触设置,其外形与所述工件的外形相适配;
[0018]
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撑块的中部;
[0019]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底座;以及
[0020]
第一抵触杆,所述第一抵触杆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撑块的外端部,且其与所述第一抵触件可抵触设置。
[0021]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抛光件包括:
[0022]
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内端部设置有第一抛光片,该第一抛光片与所述工件的内表面可抵触设置,其外形与所述工件内表面的外形相适配;
[0023]
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中部;
[0024]
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第二底座;以及
[0025]
第二抵触杆,所述第二抵触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外端部,且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可抵触设置。
[0026]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抵触件和所述第二抵触件均呈碗口设置,且其碗口方向指向所述承载盘。
[0027]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顶撑机构还包括:
[0028]
爪盘,所述爪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的上端,且其与所述工件的内底面抵触设置;
[0029]
第二顶撑块,所述第二顶撑块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圆周表面,且其沿所述第一导杆的圆周阵列设置,该第二顶撑块可弹性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上;以及
[0030]
抛光组件,所述抛光组件沿所述第一导杆的圆周阵列设置,且其与所述第二顶撑块间隔设置。
[0031]
作为改进,所述抛光组件包括:
[0032]
第三抵触杆,所述第三抵触杆的前端部呈圆弧形;
[0033]
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三抵触杆的中部;
[0034]
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套设置在所述第三抵触杆外,且其连接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第三凸块;
[0035]
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抵触杆内;
[0036]
第二抛光片,所述第二抛光片设置于所述滑动杆的端部;以及
[0037]
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套设在所述滑动杆外,且其连接所述第二抛光片与所述第三凸块。
[0038]
作为改进,所述第三顶撑机构包括:
[0039]
第三导杆,所述第三导杆的底部呈中空设置,且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内,该第三导杆的下部设置有第四凸块,且其中部呈圆锥设置,其下部还设置有抵触板,该抵触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抵触件抵触设置的第三抵触件;
[0040]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三导杆的上端;
[0041]
第四抵触件,所述第四抵触件设置于所述连接轴的上端;
[0042]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套设在所述第三导杆外,且其沿所述第三导杆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设置;以及
[0043]
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三导杆外,且其连接所述第四凸块和所述第一滑块。
[0044]
作为改进,所述第四顶撑机构包括:
[0045]
第四导杆,所述第四导杆下部设置有第五凸块;
[0046]
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套设在所述第四导杆外,且其沿所述第四导杆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设置;以及
[0047]
第七弹簧,所述第七弹簧套设在所述第四导杆外,且其连接所述第五凸块和所述第二滑块。
[0048]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
[0049]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的下端部,其带动所述第一导杆转动;
[0050]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侧边,其与所述第一齿轮垂直且啮合设置;以及
[0051]
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五凸块上,其跟随所述第五凸块同步运动,且其与所述第二齿轮可啮合设置。
[0052]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
[0053]
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
[0054]
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盘上,且其与所述第三齿轮垂直且啮合设置;
[0055]
齿圈,所述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外,其带动所述第二底座转动,且其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设置;以及
[0056]
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五凸块上,其跟随所述第五凸块同步运动,且其与所述第三齿轮可啮合设置。
[005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58]
(1)本发明通过驱动件带动第四顶撑机构前进的过程中,先由第二顶撑机构对工件的内表面进行顶撑固定,由第一顶撑机构对外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再进行第一顶撑机构与第二顶撑机构的定位切换,由第一顶撑机构进行外表面的定位固定,第二顶撑机构对工件的内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实现了内外表面的顶撑与抛光之间的切换,减轻了人工劳动力;
[0059]
(2)本发明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比、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和齿圈之间的配比可以实现调整抛光片抛光的转动速度,由此可以用来调整抛光效果,使得抛光效果可控;
[0060]
(3)本发明通过内外第一顶撑块和第一抛光片之间、第一顶撑块和第二抛光件之间的快速切换,即可实现对工件的内、外表面进行固定和定位,使得工件无需重新拆卸和定位即可进行内、外表面的抛光,提高了工作效率;
[0061]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减轻人工劳动力,提高砂工作效率等优点,使得石墨制品表面不脱粉、光洁度大大提高,以提高产品表面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62]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63]
图2为本发明第一顶撑机构示意图;
[0064]
图3为本发明第一顶撑件结构示意图;
[0065]
图4为本发明第一抛光件结构示意图;
[0066]
图5为本发明第二顶撑机构示意图;
[0067]
图6为本发明抛光组件结构示意图;
[0068]
图7为本发明第三顶撑机构示意图;
[0069]
图8为本发明第四顶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70]
图9为本发明第一联动机构示意图;
[0071]
图10为本发明第二联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72]
图11为本发明内表面顶撑时工作状态图;
[0073]
图12为本发明外表面顶撑时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7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7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77]
实施例:
[0078]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石墨制品表面处理装置,其包括:
[0079]
第一底座1,所述第一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承载盘11;
[0080]
第一顶撑机构2,所述第一顶撑机构2,该第一顶撑机构2包括第二底座21、第一顶撑件22和第一抛光件23,所述第二底座21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盘11上,所述第一顶撑件22和所述第一抛光件23均沿所述第二底座21的圆周阵列设置,且所述第一顶撑件22与所述第一抛光件23间隔设置;
[0081]
第二顶撑机构3,所述第二顶撑机构3与所述第二底座21同轴设置,该第二顶撑机构3包括第一导杆31、第一抵触件32和第二抵触件33,所述第一抵触件32通过连接件34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31的中部,所述第二抵触件33通过第一弹簧35与所述连接件34连接设置,该第一抵触件32与所述第一顶撑件22可抵触设置,所述第二抵触件33与所述第一抛光件23可抵触设置;
[0082]
第三顶撑机构4,所述第三顶撑机构4与所述第一导杆31同轴心设置,且其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31内,且所述第二顶撑机构3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顶撑机构4外,该第三顶撑机构4与所述第二抵触件33可抵触设置;
[0083]
第四顶撑机构5,所述第四顶撑机构5与所述第三顶撑机构4同轴心设置,且其带动所述第三顶撑机构4运动;
[0084]
驱动件6,所述驱动件6驱动所述第四顶撑机构5动作;
[0085]
第一联动机构7,所述第四顶撑机构5通过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带动所述第二底座21转动;以及
[0086]
第二联动机构8,第四顶撑机构5通过所述第二联动机构8带动所述第二顶撑机构3转动。
[0087]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顶撑件22包括:
[0088]
第一顶撑块221,所述第一顶撑块221的内端部与工件10外表面可抵触设置,其外形与所述工件10的外形相适配;
[0089]
第一凸块222,所述第一凸块222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撑块221的中部;
[0090]
第二弹簧223,所述第二弹簧223连接所述第一凸块222和所述第二底座21;以及
[0091]
第一抵触杆224,所述第一抵触杆224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撑块221的外端部,且其与所述第一抵触件32可抵触设置。
[0092]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抛光件23包括:
[0093]
第一滑动块231,所述第一滑动块231内端部设置有第一抛光片232,该第一抛光片232与所述工件10的内表面可抵触设置,其外形与所述工件10内表面的外形相适配;
[0094]
第二凸块233,所述第二凸块233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231的中部;
[0095]
第三弹簧234,所述第三弹簧234连接所述第二凸块233和所述第二底座21;以及
[0096]
第二抵触杆235,所述第二抵触杆235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231的外端部,且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33可抵触设置。
[0097]
其中,所述第一抵触件32和所述第二抵触件33均呈碗口设置,且其碗口方向指向所述承载盘11。
[0098]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顶撑机构3还包括:
[0099]
爪盘36,所述爪盘36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31的上端,且其与所述工件10的内底面抵触设置;
[0100]
第二顶撑块37,所述第二顶撑块37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31圆周表面,且其沿所述第一导杆31的圆周阵列设置,该第二顶撑块37可弹性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31上;以及
[0101]
抛光组件38,所述抛光组件38沿所述第一导杆31的圆周阵列设置,且其与所述第二顶撑块37间隔设置。
[0102]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抛光组件38包括:
[0103]
第三抵触杆381,所述第三抵触杆381的前端部呈圆弧形;
[0104]
第三凸块382,所述第三凸块382设置于所述第三抵触杆381的中部;
[0105]
第四弹簧383,所述第四弹簧383套设置在所述第三抵触杆381外,且其连接所述第一导杆31与所述第三凸块382;
[0106]
滑动杆384,所述滑动杆384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抵触杆381内;
[0107]
第二抛光片385,所述第二抛光片385设置于所述滑动杆384的端部;以及
[0108]
第五弹簧386,所述第五弹簧386套设在所述滑动杆384外,且其连接所述第二抛光片385与所述第三凸块382。
[0109]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顶撑机构4包括:
[0110]
第三导杆41,所述第三导杆41的底部呈中空设置,且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31内,该第三导杆41的下部设置有第四凸块411,且其中部呈圆锥设置,其下部还设置有抵触板412,该抵触板4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抵触件33抵触设置的第三抵触件413;
[0111]
连接轴42,所述连接轴42设置于所述第三导杆41的上端;
[0112]
第四抵触件43,所述第四抵触件43设置于所述连接轴42的上端;
[0113]
第一滑块44,所述第一滑块44套设在所述第三导杆41外,且其沿所述第三导杆4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设置;以及
[0114]
第六弹簧45,所述第六弹簧45套设在所述第三导杆41外,且其连接所述第四凸块411和所述第一滑块44。
[0115]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抵触件先与第二顶撑块抵触设置,使得第二顶撑块能够将工件的内表面顶撑,由第一抛光件对工件外表面进行抛光,当爪盘与工件的底面抵触设置时,第二顶撑块正好运动至连接轴处,第二顶撑块脱离与工件内表面的抵触,而抛光组件运动至第三导杆中部的圆锥处,被圆锥处顶出,使得第二抛光片与工件的内表面抵触,然后运动第六弹簧的压缩量,同时第一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使得第一导杆转动,由第二抛光片对工件的内表面进行抛光。
[0116]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第四顶撑机构5包括:
[0117]
第四导杆51,所述第四导杆51下部设置有第五凸块511;
[0118]
第二滑块52,所述第二滑块52套设在所述第四导杆51外,且其沿所述第四导杆5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设置;以及
[0119]
第七弹簧53,所述第七弹簧53套设在所述第四导杆51外,且其连接所述第五凸块511和所述第二滑块52。
[0120]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联动机构7包括:
[0121]
第一齿轮71,所述第一齿轮71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31的下端部,其带动所述第一导杆31转动;
[0122]
第二齿轮72,所述第二齿轮72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44的侧边,其与所述第一齿轮71垂直且啮合设置;以及
[0123]
齿条73,所述齿条73设置于所述第五凸块511上,其跟随所述第五凸块511同步运动,且其与所述第二齿轮72可啮合设置。
[0124]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联动机构8包括:
[0125]
第三齿轮81,所述第三齿轮81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1上;
[0126]
第四齿轮82,所述第四齿轮82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盘11上,且其与所述第三齿轮81垂直且啮合设置;
[0127]
齿圈83,所述齿圈83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21外,其带动所述第二底座21转动,且其与所述第四齿轮82啮合设置;以及
[0128]
第二齿条84,所述第二齿条84设置于所述第五凸块511上,其跟随所述第五凸块511同步运动,且其与所述第三齿轮81可啮合设置。
[0129]
工作过程:
[0130]
如图11和12所示,驱动件6带动第四导杆51动作,工件10被放置在爪盘36上,当工件10运动至第二底座21抵触时,第二抵触杆235与第二抵触件33抵触,第一滑动块231向内滑动,使得第一抛光片232与工件10的外表面抵触设置,同时,第二顶撑块37与第三导杆41抵触设置,第二顶撑块37将工件10的内表面顶撑,使得工件10定位且固定不动,第二齿条84与第三齿轮81啮合设置,带动齿圈83转动,由第一抛光片232对工件10外表面进行抛光,当第二齿条84与第三齿轮81脱离啮合后,第一抵触件32与第一顶撑块221抵触设置,使得第一顶撑块221滑动将工件10的外表面顶撑,同时,第二顶撑块37正好运动至连接轴42处,第二顶撑块37脱离与工件10内表面的抵触,而抛光组件38运动至第三导杆41中部的圆锥处,被圆锥处顶出,使得第二抛光片385与工件10的内表面抵触,然后运动第六弹簧45的压缩量,同时第一齿条73与第二齿轮72啮合,使得第一导杆31转动,由第二抛光片385对工件的内表面进行抛光,当驱动件6返回时,反向进行超作,再度对工件进行一次抛光,使得抛光效果更好。
[01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