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不锈钢板的锐边自动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7536发布日期:2020-12-18 15:2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的锐边自动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板的锐边自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不锈钢应用领域的逐步拓展,不锈钢的使用量逐年攀升,客户对于不锈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在注重不锈钢物理性能质量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不锈钢原始材料的外观质量,在此背景下,为了顺应客户的要求,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诸多不锈钢生产厂家在不锈钢原材料的生产线中大力引入保护外观质量的设备,其中自动打磨装置便是众多提升不锈钢材料外观质量的典型代表。

在实际生产中,经过热轧,切割等加工后的不锈钢板极易形成锐边,飞边,毛边,飞刺等情况,不仅影响不锈钢板的包装及运输,也为后续加工成品的材料利用带来不便,需要对边缘进行二次加工或切削方能正常使用,造成材料的浪费,而现有打磨设备大多价格高昂,结构复杂,只有实力雄厚的厂家才能考虑,不具有普遍推广性,因此,本技术领域亟需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安装灵活,综合使用成本在中小企业可接受范围内的自动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综合使用成本低廉,且可直接设计到不锈钢板运输线上的自动打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的锐边自动打磨装置,用以将不锈钢板的棱边倒钝,包括:输送平台,承载并输送所述不锈钢板,所述输送平台包括平台支架,输送辊及侧方挡板,所述输送辊均匀布置在所述平台支架上,且所述输送辊的外表面呈中间细两端粗的腰型,所述侧方挡板平行安装在所述平台支架上端的左右两侧;导向支撑机构,设置在两台共线布置的输送平台之间,且与所述两台输送平台沿不锈钢板输送方向对中布置,包括龙门架体,水平导向组件,支撑组件,驱动组件及光电开关,所述龙门架体按所述不锈钢板的运动方向分为入门端和出门端,所述水平导向组件固定在所述龙门架体的入门端,且包含导向轮,伸缩架,所述伸缩架分为位于上方的分叉固定部及位于下方的对称伸缩部,所述导向轮固定在所述伸缩架左右两侧的分叉固定部,所述对称伸缩部沿所述不锈钢板运行方向对称,且以对称线为中心等距远离或靠近,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不锈钢板运行方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在所述龙门架体的左右两侧,包括:第一驱动轮,第一驱动支撑架及第一驱动动力源,所述第一驱动支撑架直接与所述龙门架体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及第一驱动动力源均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支撑架上且所述第一驱动轮的最高点与所述输送平台输送辊的相应位置高度一致,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上下一一对应布置,包括:第二驱动轮,第二驱动支撑架,第二驱动动力源及第一伸缩单元,所述第二驱动支撑架通过所述第一伸缩单元与所述龙门架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轮及第二驱动动力源均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支撑架上,所述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分别与所述不锈钢板下表面及上表面接触,所述光电开关分别设在所述龙门架体的入门端和出门端;打磨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撑机构的左右两侧,包括:打磨砂轮,打磨动力源,砂轮升降单元,砂轮支撑架,支撑架伸缩单元及位置检测装置,所述龙门架体上设有支撑筒,所述砂轮支撑架穿过所述龙门架体上的支撑筒,且靠近中心线的一端通过所述支撑架伸缩单元固定在所述龙门架体上的上端中部,所述砂轮升降单元,打磨动力源及打磨砂轮由上往下依次连接在砂轮支撑架另一端的底面,所述位置检测装置设在所述砂轮支撑架底面,且位于所述打磨砂轮顶面在所述砂轮支撑架的投影区域内;控制单元,设置在控制终端,用以接收所述光电开关及位置检测装置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向所述伸缩单元,升降单元,驱动动力源及打磨动力源下达相应指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充分考虑了不锈钢板锐边自动打磨锁面临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首先,输送平台中输送辊的腰型特点有助于维持不锈钢板在输送过程中自动对中,侧方挡板的配置也再次提升了输送平台运输的安全性;其次,导向支撑机构中的水平导向组件引入了伸缩架,可以适应不同宽度不锈钢板的水平导向,拓宽了导向支撑机构的适用范围;特别是,打磨机构中引入位置检测装置,可以根据所检测到的打磨砂轮竖直方向的中线位置与不锈钢板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中线的偏差来确定砂轮升降,始终保持不锈钢板与打磨砂轮中部对齐,以适应不同厚度不锈钢板的锐边打磨需求。因此,本技术方案中的自动打磨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灵活,在检测装置和控制单元的共同作用下,自动完成不锈钢板的所有打磨动作,省却人工成本,设备采购成本及运行成本较低,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凸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磨砂轮的侧面母线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所述打磨砂轮整体为中间最细,两端最粗的上下对称的圆锥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打磨砂轮设置为以中间截面为对称的斜直线腰型,有助于保持上下棱边打磨表面的倒钝形状一致,均为规则的倒直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打磨砂轮的侧面母线为弧线,所述打磨砂轮整体为中间最细,两端最粗的上下对称且光滑弧形的腰型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打磨砂轮的侧面母线为圆弧线,同样有助于保持上下棱边打磨表面的倒钝形状一致,打磨表面为倒圆角,与不锈钢未打磨到的上下平面和侧面过度更为圆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打磨砂轮的侧面母线为斜直线,所述打磨砂轮分为大端面,中间段和小端面,中间段任意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小端面且小于大端面,所述打磨砂轮的大端面与所述打磨动力源连接固定,所述打磨砂轮,打磨动力源,砂轮升降单元,砂轮支撑架,支撑架伸缩单元及位置检测装置,沿所述不锈钢板侧面中心线所在水平面对称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打磨砂轮设置为上下分体模式,可以进行单独控制,这种设置既可以实现不锈钢板上下棱边打磨表面倒钝形状一致,也可以实现单侧棱边打磨,这对仅需要打磨不锈钢板单侧棱边的需求尤为重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打磨装置还包括精磨机构,所述导向支撑机构为两套,一套所述导向支撑机构用于安装打磨机构,另一套用于安装精磨机构,打磨机构位于所述精磨机构上一工序,所述精磨机构包括精磨砂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打磨工序分成粗磨和精磨进一步提升了不锈钢板锐边打磨尺寸的精准度和外观的美观度,有助于提高打磨质量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精磨砂轮为凸台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精磨砂轮为凸台形,是对不锈钢板的打磨表面与未打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毛刺进行清理和修饰,使得打磨表面更为清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不锈钢板的打磨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打磨装置还包括吹洗装置,所述吹洗装置与打磨机构及精磨机构数量之和一致,且分别设在打磨机构和精磨机构的附近,用以吹扫所述打磨机构及精磨机构所产生的磨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吹洗装置的配置,有助于清除不锈钢上下表面打磨残余物,以保持不锈钢板上下表面的清洁,为出厂包装做准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支撑机构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设在所述龙门架体左右两侧的底部,所述龙门架体的相应位置上设有滚轮及滚轮驱动动力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向支撑机构底部设置导轨,滚轮等,是为了保证当不锈钢板在输送平台上无法传动时,自动打磨装置可以开启自移动打磨模式,从而有效拓宽了自动打磨装置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的两端均设有挡板及接近开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轨两端设置挡板和接近开关,有助于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自动打磨装置均不会出现脱轨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打磨装置还包括:报警器,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撑机构的顶部,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报警信号并发出警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报警器的设置对于自动化运行的打磨装置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自动化设备通常没有人工时时现场监视,当自动打磨装置出现任何异常情况,甚至风险时,报警器可以立即通知非现场人员,以避免更大事故,更大损失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打磨装置横截面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打磨装置俯视方向示意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打磨装置横截面示意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打磨装置俯视方向示意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打磨装置横截面示意图3。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打磨装置横截面示意图4。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不锈钢板01;输送平台1;平台支架11;输送辊12;侧方挡板13;导向支撑机构2;龙门架体21;水平导向组件22;导向轮221;伸缩架222;支撑组件23;第一驱动轮231;第一驱动支撑架232;第一驱动动力源233;驱动组件24;第二驱动轮241;第二驱动支撑架242;第二驱动动力源243;第一伸缩单元244;光电开关25;导轨26;挡板261;接近开关262;滚轮27;滚轮驱动动力源28;打磨机构3;打磨砂轮31;打磨动力源32;砂轮升降单元33;砂轮支撑架34;支撑架伸缩单元35;位置检测装置36;(弧形母线)打磨砂轮37;(斜直线母线)打磨砂轮38;控制单元4;精磨机构5;精磨砂轮51;吹洗装置6;报警器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不锈钢板的锐边自动打磨装置,用以将不锈钢板01的棱边倒钝,包括:输送平台1,承载并输送不锈钢板,输送平台1包括平台支架11,输送辊12及侧方挡板13,输送辊12均匀布置在平台支架11上,且输送辊12的外表面呈中间细两端粗的腰型,侧方挡板13平行安装在平台支架11上端的左右两侧;导向支撑机构2,设置在两台共线布置的输送平台1之间,且与两台输送平台1沿不锈钢板01输送方向对中布置,包括龙门架体21,水平导向组件22,支撑组件23,驱动组件24及光电开关25,龙门架体21按不锈钢板01的运动方向分为入门端和出门端,水平导向组件22固定在龙门架体21的入门端,且包含导向轮221,伸缩架222,伸缩架222分为位于上方的分叉固定部及位于下方的对称伸缩部,导向轮221固定在伸缩架222左右两侧的分叉固定部,对称伸缩部沿不锈钢板01运行方向对称,且以对称线为中心等距远离或靠近,支撑组件23沿不锈钢板01运行方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在龙门架体21的左右两侧,包括:第一驱动轮231,第一驱动支撑架232及第一驱动动力源233,第一驱动支撑架232直接与龙门架体21底部连接,第一驱动轮231及第一驱动动力源233均安装在第一驱动支撑架232上且第一驱动轮231的最高点与输送平台输送辊12的相应位置高度一致,驱动组件24与支撑组件23上下一一对应布置,包括:第二驱动轮241,第二驱动支撑架242,第二驱动动力源243及第一伸缩单元244,第二驱动支撑架242通过第一伸缩单元244与龙门架体21连接,第二驱动轮241及第二驱动动力源243均安装在第二驱动支撑架242上,第一驱动轮231及第二驱动轮241分别与不锈钢板01下表面及上表面接触,光电开关25分别设在龙门架体21的入门端和出门端;打磨机构3,对称设置在导向支撑机构2的左右两侧,包括:打磨砂轮31,打磨动力源32,砂轮升降单元33,砂轮支撑架34,支撑架伸缩单元35及位置检测装置36,龙门架体21上设有支撑筒,砂轮支撑架34穿过龙门架体21上的支撑筒,且靠近中心线的一端通过支撑架伸缩单元35固定在龙门架体21上的上端中部,砂轮升降单元33,打磨动力源32及打磨砂轮31由上往下依次连接在砂轮支撑架34另一端的底面,位置检测装置36设在砂轮支撑架34底面,且位于打磨砂轮31顶面在砂轮支撑架34的投影区域内;控制单元4,设置在控制终端,用以接收光电开关及位置检测装置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向伸缩单元,升降单元,驱动动力源及打磨动力源下达相应指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充分考虑了不锈钢板锐边自动打磨锁面临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首先,输送平台中输送辊的腰型特点有助于维持不锈钢板在输送过程中自动对中,侧方挡板的配置也再次提升了输送平台运输的安全性;其次,导向支撑机构中的水平导向组件引入了伸缩架,可以适应不同宽度不锈钢板的水平导向,拓宽了导向支撑机构的适用范围;特别是,打磨机构中引入位置检测装置,可以根据所检测到的打磨砂轮竖直方向的中线位置与不锈钢板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中线的偏差来确定砂轮升降,始终保持不锈钢板与打磨砂轮中部对齐,以适应不同厚度不锈钢板的锐边打磨需求。因此,本技术方案中的自动打磨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灵活,在检测装置和控制单元的共同作用下,自动完成不锈钢板的所有打磨动作,省却人工成本,设备采购成本及运行成本较低,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凸显。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打磨砂轮31的侧面母线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打磨砂轮31整体为中间最细,两端最粗的上下对称的圆锥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打磨砂轮设置为以中间截面为对称的斜直线腰型,有助于保持上下棱边打磨表面的倒钝形状一致,均为规则的倒直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打磨砂轮37的侧面母线为弧线,打磨砂轮37整体为中间最细,两端最粗的上下对称且光滑弧形的腰型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打磨砂轮的侧面母线为圆弧线,同样有助于保持上下棱边打磨表面的倒钝形状一致,打磨表面为倒圆角,与不锈钢未打磨到的上下平面和侧面过度更为圆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打磨砂轮38的侧面母线为斜直线,打磨砂轮38分为大端面,中间段和小端面,中间段任意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小端面且小于大端面,打磨砂轮38的大端面与打磨动力源32连接固定,打磨砂轮38,打磨动力源32,砂轮升降单元33,砂轮支撑架34,支撑架伸缩单元35及位置检测装置36,沿不锈钢板01侧面中心线所在水平面对称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打磨砂轮设置为上下分体模式,可以进行单独控制,这种设置既可以实现不锈钢板上下棱边打磨表面倒钝形状一致,也可以实现单侧棱边打磨,这对仅需要打磨不锈钢板单侧棱边的需求尤为重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6所示,自动打磨装置还包括精磨机构5,导向支撑机构2为两套,一套导向支撑机构2用于安装打磨机构3,另一套用于安装精磨机构5,打磨机构3位于精磨机构3上一工序,精磨机构5包括精磨砂轮5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打磨工序分成粗磨和精磨进一步提升了不锈钢板锐边打磨尺寸的精准度和外观的美观度,有助于提高打磨质量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精磨砂轮51为凸台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精磨砂轮为凸台形,是对不锈钢板的打磨表面与未打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毛刺进行清理和修饰,使得打磨表面更为清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不锈钢板的打磨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自动打磨装置还包括吹洗装置6,吹洗装置6与打磨机构3及精磨机构5数量之和一致,且分别设在打磨机构3和精磨机构5的附近,用以吹扫打磨机构3及精磨机构5所产生的磨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吹洗装置的配置,有助于清除不锈钢上下表面打磨残余物,以保持不锈钢板上下表面的清洁,为出厂包装做准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导向支撑机构2还包括导轨26,导轨26设在龙门架体21左右两侧的底部,龙门架体的相应位置上设有滚轮27及滚轮驱动动力源2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向支撑机构底部设置导轨,滚轮等,是为了保证当不锈钢板在输送平台上无法传动时,自动打磨装置可以开启自移动打磨模式,从而有效拓宽了自动打磨装置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导轨26的两端均设有挡板261及接近开关26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轨两端设置挡板和接近开关,有助于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自动打磨装置均不会出现脱轨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自动打磨装置还包括:报警器7,设置在导向支撑机构2的顶部,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接收控制单元4的报警信号并发出警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报警器的设置对于自动化运行的打磨装置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自动化设备通常没有人工时时现场监视,当自动打磨装置出现任何异常情况,甚至风险时,报警器可以立即通知非现场人员,以避免更大事故,更大损失的发生。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