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圆磨床切削液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5129发布日期:2020-10-28 15:31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圆磨床切削液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圆磨床切削液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磨床是一种常见的机加工设备,常用于对工件进行机加工,由于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磨床的砂轮不断摩擦工件的表面,使得在加工过程中会工件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热,由于工件受热膨胀后尺寸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磨床的加工精度,为了减少热膨胀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常常通过向工件喷洒切削液实现对工件的降温,使工件在未受热变形的状态下被加工,以此提高加工精度。

但是磨床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切削液与工件或砂轮发生接触后,会发生飞溅,飞溅的切削液会散落在磨床的工作区域中,导致工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切削液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圆磨床切削液回收装置,达到防止切削液飞溅,减少工人打扫工作区域的时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外圆磨床切削液回收装置,包括连接在磨床基座上并用于阻挡切削液飞溅的挡液罩,磨床基座上还连接有用于收集切削液的收液组件,收液组件包括收液槽、排液管以及收液箱,收液槽固定连接在磨床基座上,排液管与收液槽相连通,排液管远离收液槽的一端与收液箱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工工件时,先通过三爪卡盘与床尾对工件进行固定,随后调节打磨装置的位置,从而使打磨装置与工件待加工的外圆周面抵接,随后启动驱动三爪卡盘的电机,三爪卡盘带动工件转动,工件转动并于打磨装置发生摩擦,从而实现对工件外圆周面的加工,在工件被加工的过程中,喷洒至工件上的切削液会在与旋转的工件发生碰撞后飞溅,挡液罩会对飞溅的切削液进行阻挡,当切削液被盖板与围板所阻挡后,切削液会沿盖板与围板汇聚到收液槽中,收液槽的内底壁向靠近收液管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可使收液槽内的切削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汇聚至排液管处,并沿排液管流入收液箱中被收集起来,从而实现对切削液的回收。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液罩上与磨床基座之间设置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与定位槽,定位块固定连接在挡液罩的底部,定位槽开设在磨床基座上,定位块与定位槽配合使用,定位块与磨床基座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基座与挡液罩之间的滑移连接,挡液罩与基座滑移连接,可实现对挡液罩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挡液罩的位置能够与工件被加工的位置相对应,从而起到更好的阻挡切削液的效果。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液罩与收液槽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插接组件包括插接条与插接槽,插接条固定连接在收液槽靠近挡液罩的内壁上,插接槽开设在挡液罩的侧壁上,且插接槽与插接条配合使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组件的设置,可实现收液槽与围板之间的滑移连接,在加工工件时,将收液槽与围板插接在一起,对切削液进行回收,在清理接收槽时,则将围板与收液槽相分离,对围板以及盖板进行单独的清洗。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液罩包括围板与盖板,围板竖直设置,围板的底部与磨床基座插接配合,盖板与围板的顶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与围板之间的角度可调,使得盖板能够更佳贴近工件,从而起到更好的阻挡切削液飞溅的效果。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与围板上均开设有用于阻挡切削液飞溅的接收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收槽的设置,可增大围板和盖板与切削液发生碰撞的面积,从而增大围板和盖板与切削液发生碰撞的概率,进而提高对切削液的回收率。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与围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盖板与围板之间角度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孔、支撑杆、锁紧螺栓以及锁紧螺母,调节孔开设在盖板的侧壁上,支撑杆的一端与围板的侧壁铰接,支撑杆的另一端向靠近调节孔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锁紧螺栓穿过调节孔并与调节孔的侧壁滑移连接,锁紧螺栓穿过调节孔后贯穿支撑杆远离围板的一端并与支撑杆转动连接,锁紧螺母与锁紧螺栓穿过支撑杆的一端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盖板与围板之间的夹角调整至合适的角度后,可旋紧锁紧螺母,从而使锁紧螺母和锁紧螺栓与盖板的侧壁紧密抵接,从而使锁紧螺栓以及支撑杆与调节孔之间的滑移连接变为固定连接,从而使干拌与围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固定。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盖板,围板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切削液被盖板与围板所阻挡后,金属碎屑会在磁力的作用下与切削液相互相分离,切削液会沿盖板与围板汇聚到收液槽中被回收起来,金属碎屑在盖板或围板上蓄积一段时间后,工人可对金属碎屑做集中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挡液罩与收液组件配合使用,可实现对切削液的阻挡以及回收,从而防止切削液飞溅,为工人清理生产区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盖板与围板可将切削液与金属碎屑相分离,从而实现对金属碎屑以及切削液的分别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基座;11、床头;12、三爪卡盘;13、床尾;2、挡液罩;21、围板;22、盖板;3、收液组件;31、收液槽;32、排液管;33、收液箱;4、定位组件;41、定位块;42、定位槽;5、插接组件;51、插接条;52、插接槽;6、调节组件;61、调节孔;62、支撑杆;63、锁紧螺栓;64、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外圆磨床切削液回收装置,参照图1,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1,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头11,基座1的顶面还滑移连接有床尾13,床头11上转动连接有由电机驱动的三爪卡盘12,床头11与床尾13之间滑移连接有用于打磨工件外圆周面的打磨装置,床头11与床尾13之间设置由用于接收切削液的收液组件3,基座1顶面远离打磨装置的一侧连接有用于阻挡切削液飞溅的挡液罩2。

在加工工件时,先通过三爪卡盘12与床尾13对工件进行固定,随后调节打磨装置的位置,从而使打磨装置与工件待加工的外圆周面抵接,随后启动驱动三爪卡盘12的电机,三爪卡盘12带动工件转动,工件转动并于打磨装置发生摩擦,从而实现对工件外圆周面的加工,在工件被加工的过程中,喷洒至工件上的切削液会在与旋转的工件发生碰撞后飞溅,挡液罩2会对飞溅的切削液进行阻挡,并使切削液汇入收液组件3,从而实现对切削液的回收。

参照图1,挡液罩2包括围板21与盖板22,围板21与盖板22均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且围板21与盖板22铰接,围板21竖直设置,围板21的底端与基座1的顶面滑移连接,靠近围板21的一侧与围板21铰接,围板21的长度方向与盖板22的长度方向均与基座1的长度方向平行,围板21与盖板22靠近打磨装置的一侧均开设有用于接收切削废渣的接收槽,接收槽为立方体状的空腔,且接收槽的长度方向与围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将工件安装在床头11与床尾13之间后,调整围板21与盖板22之间的角度,从而使盖板22靠近工件的圆周面倾斜设置,工件在三爪卡盘12的带动下转动,切削液冲击工件后飞溅,飞溅的切削液会被围板21与盖板22所阻挡,从而防止切削液四处飞溅,且在此过程中,切削液中所携带的、从工件的圆周面切削下来的金属碎屑会被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盖板22与围板21所吸附,而切削液则会沿盖板22与围板21向收液组件3处汇聚,从而实现切削液与金属碎屑相互分离。

参照图2,围板21与盖板2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围板21与盖板22之间夹角的调节组件6,调节组件6包括调节孔61、支撑杆62、锁紧螺栓63、锁紧螺母64,调节孔61开设在盖板22长度方向一端的侧壁上并与盖板22的接收槽相连通,调节孔61为腰型孔,且调节孔61的长度方向与盖板22的宽度方向平行,支撑杆62为杆状结构,支撑杆62靠近基座1顶面的一端与围板21长度方向一端的侧壁铰接,另一端向靠近调节孔6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锁紧锁紧螺栓63穿过支撑杆62并与支撑杆62转动连接,锁紧螺栓63穿过支撑杆62后继续穿过调节孔61,锁紧螺母64与锁紧螺栓63远离支撑杆62的一端螺纹连接。

在将盖板22与围板21之间的夹角调整至合适的角度后,可旋紧锁紧螺母64,从而使锁紧螺母64和锁紧螺栓63与盖板22的侧壁紧密抵接,从而使锁紧螺栓63以及支撑杆62与调节孔61之间的滑移连接变为固定连接,从而使干拌与围板21之间的夹角保持固定。

参照图2,围板21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用与固定围板21的定位组件4,定位组件4包括定位块41与定位槽42,定位块41的呈凸字形,且定位块41沿盖板22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定位块41的顶部与围板21的底面固定连接,定位槽42开设在基座1的顶面,且定位槽42的长度方向与围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定位槽42的长度大于围板21的长度,定位槽42远离床头11的一端贯穿基座1远离床头11的侧壁。

定位块41与定位槽42配合使用,一方面可对围板21与基座1之间的滑移方向进行限定,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围板21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而防止围板21在沿定位槽42滑移的过程中与基座1相分离,当盖板22与围板21的接收槽中的金属碎屑蓄积一段时间后,可将围板21与盖板22向远离床头11的方向滑移,从而将围板21与盖板22从基座1上取下,进而为清理接收槽中的金属碎屑提供方便。

参照图1,收液组件3包括收液槽31、排液管32、收液箱33,收液槽31的竖直投影呈矩形,且收液槽31的长度方向与围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收液槽31的长度方向与排液管32的长度方向平行,收液槽31的内底壁向远离围板21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排液管32固定连接在收液槽31远离围板21的一侧,且排液管32与收液槽31相连通,排液管32的另一端与收液箱33相连通,收液箱33与地面固定连接。

当切削液被盖板22与围板21所阻挡后,切削液会与金属碎屑相分离,并沿盖板22与围板21汇聚到收液槽31中,收液槽31的内底壁向靠近收液管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可使收液槽31内的切削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汇聚至排液管32处,并沿排液管32流入收液箱33中被收集起来,从而实现对切削液的回收。

参照图2,收液槽31与围板21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5,插接组件5包括插接条51和插接槽52,插接槽52开设在围板21靠近收液槽31一侧的底部,且插接槽52的长度方向与围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插接槽52为燕尾槽,插接块与插接槽52配合使用,插接块与收液槽31靠近围板21的侧壁一体成型。

插接组件5的设置,可实现收液槽31与围板21之间的滑移连接,在加工工件时,将收液槽31与围板21插接在一起,对切削液进行回收,在清理接收槽时,则将围板21与收液槽31相分离,对围板21以及盖板22进行单独的清洗。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