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加工中心用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5125发布日期:2020-10-28 15:3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加工中心用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中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加工中心用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测量就是以机床硬件为载体,借助相应的测量工具,在机床上完成零件几何特征测量的技术;

专利号为201810267704.3的专利公开的基于光学三角测量法的立式加工中心在机测量系统及方法,包括测量模块、标定模块以及立式加工中心本身自带的数控系统和上位机软件处理模块。所述测量模块由安装在加工中心主轴箱上的工业相机、激光器、相机支架、直线导轨、导轨滑块构成,用于完成在机工件点云数据的获取。所述标定模块包括安装在加工中心工作台上的标定块基座和多个规格标定块,用于完成相机标定工作。所述上位机软件处理模块连接测量模块和数控系统。所述立式加工中心的数控系统控制加工中心运动,触发工业相机以及激光器启闭信号,上位机软件处理模块对工件几何测量误差进行评价。

上述专利文件存在一些问题: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使用造成机壳内部温度过高,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加工中心用散热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学加工中心用散热机构,包括加工中心机壳、后盖,所述加工中心机壳的后端设置有后盖,且后盖的端面开设有安装孔和安装通槽,所述安装孔孔内设置有第一散热结构,所述安装通槽槽内设置有第二散热结构,且第二散热结构与加工中心机壳内部发热部件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防护连接筒、第一对接片、导线软管、风扇、安装环、第二对接片、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且防护连接筒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对接片,所述防护连接筒的侧壁设置有导线软管,且防护连接筒的筒内设置有风扇,所述安装环的环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且安装环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对接片。

优选的,所述安装环侧壁第二对接片与安装孔孔口开设槽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对接片紧贴在后盖的内壁,且第一对接片开设的螺纹孔与后盖内壁开设螺纹孔对齐设置,所述第二对接片开设的螺纹孔与第一对接片开设的螺纹孔相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铝基板、导热柱、导热软条,且散热铝基板的后端插入连接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的端面连接有导热软条,且导热软条与加工中心机壳内发热部件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铝基板与安装通槽匹配设置,所述导热柱和散热铝基板之间固定连接,且导热柱和散热铝基板支架涂覆导热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散热结构利用风扇和过滤网的设置,能够实现加工中心机壳内部散热,第二散热结构利用散热铝基块、导热软条的设置,能够实现加工中心机壳内部固定发热部件的散热,一定程度上提高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学加工中心用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学加工中心用散热机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学加工中心用散热机构的第一散热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学加工中心用散热机构的第二散热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中:1、加工中心机壳;2、后盖;3、第一散热结构;301、防护连接筒;302、第一对接片;303、导线软管;304、风扇;305、安装环;306、第二对接片;307、第一过滤网;308、第二过滤网;4、第二散热结构;401、散热铝基板;402、导热柱;403、导热软条;5、安装孔;6、安装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一种光学加工中心用散热机构,包括加工中心机壳1、后盖2,所述加工中心机壳1的后端设置有后盖2,且后盖2的端面开设有安装孔5和安装通槽6,所述安装孔5孔内设置有第一散热结构3,所述安装通槽6槽内设置有第二散热结构4,且第二散热结构4与加工中心机壳1内部发热部件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结构3包括防护连接筒301、第一对接片302、导线软管303、风扇304、安装环305、第二对接片306、第一过滤网307、第二过滤网308,且防护连接筒30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对接片302,所述防护连接筒301的侧壁设置有导线软管303,且防护连接筒301的筒内设置有风扇304,所述安装环305的环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307和第二过滤网308,且安装环305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对接片306;第一散热结构3利用风扇304和过滤网的设置,能够实现加工中心机壳1内部散热,一定程度上提高散热性能。

其中,所述安装环305侧壁第二对接片306与安装孔5孔口开设槽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对接片302紧贴在后盖2的内壁,且第一对接片302开设的螺纹孔与后盖2内壁开设螺纹孔对齐设置,所述第二对接片306开设的螺纹孔与第一对接片302开设的螺纹孔相通。

其中,所述第二散热结构4包括散热铝基板401、导热柱402、导热软条403,且散热铝基板401的后端插入连接有导热柱402,所述导热柱402的端面连接有导热软条403,且导热软条403与加工中心机壳1内发热部件相连接;第二散热结构4利用散热铝基板401、导热软条403的设置,能够实现加工中心机壳1内部固定发热部件的散热。

其中,所述散热铝基板401与安装通槽6匹配设置,所述导热柱402和散热铝基板401之间固定连接,且导热柱402和散热铝基板401支架涂覆导热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光学加工中心用散热机构,组装后盖2、第一散热结构3、第二散热结构4时,第二散热结构4设置的导热柱402对准散热铝基板401内壁中间处开设的圆孔,导热柱402的外壁涂覆导热胶体,导热柱402插入进散热铝基板401开设的圆孔内,导热柱402通过螺纹与散热铝基板401相连接,导热柱402外壁接触散热铝基板401,导热软条403放置进导热柱402端面开设的半圆槽槽内,导热软条403和导热柱402之间涂覆导热胶体,导热软条403开设的螺纹孔对准导热柱402半圆槽槽底开设的螺纹孔,实现螺栓插入进行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散热铝基板401从后盖2开设的安装通槽6处插入,散热铝基板401四角处圆柱卡合进安装通槽6四角开设的槽内,散热铝基板401四角开设的螺纹孔正对安装通槽6四角槽底开设的螺纹孔,使用螺栓进行散热铝基板401和后盖2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散热结构3设置的风扇304放置进防护连接筒301筒内,风扇304尾部导线插入进导线软管303管内,风扇304导线贯穿导线软管303与加工中心机壳1内部供电设备相连接,风扇304尾部与防护连接筒301之间固定连接,安装环305环内放置进第一过滤网307和第二过滤网308,第一过滤网307和第二过滤网308与安装环305固定连接,安装环305放置进后盖2开设的安装孔5孔口处,第二对接片306随之进入安装孔5孔口开设半圆槽内,防护连接筒301的第一对接片302接触后盖2的内壁,第一对接片302开设的螺纹孔与后盖2开设的螺纹孔、第二对接片306端面开设的螺纹孔对齐,使用螺栓插入进行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实现散热结构的安装后即可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