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式浸渍保护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882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环式浸渍保护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钢用可防止铝堵塞的保护管,具体是一种内环式浸渍保护管。
在连铸钢工艺过程中,铝堵塞问题直接影响到连铸工艺的稳定性和钢坯的质量,其中,浸渍保护管的堵塞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由氧化铝在管内腔表面沉积引起的。氧化铝的沉积不仅降低了浸渍保护管的寿命,而且影响连续铸钢的操作,使钢坯质量下降。
对于上述问题,各厂家均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些措施仍存在一定的弱点1.采用吹氩法即在管壁中设计一层吹氩狭缝,通过吹入氩气,使管壁形成一层气体保护层,能有效防止氧化铝的沉积,但由于吹入了大量气体容易引起钢坯缺陷的增多导致钢质量下降,同时该结构也存在抗蚀性差及强度不足等缺点。
2.在制品最内层使用锆钙炭材料,其主要原理是该材料中的氧化钙和易沉积的氧化铝反应生成低熔点的物质,在钢水流动过程中产生冲刷效果,但由于该材料的膨胀性较差,抗热震性不理想,容易导致保护管的开裂,而且管壁经过长时间的冲刷,一方面制品壁厚变薄影响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该层材质冲刷完后,仍存在堵塞问题,不能完全防止氧化铝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环式结构的浸渍保护管,以改变钢水在管腔中的紊流状况,从而大大减少管内腔和出钢口周围氧化铝的沉积,从而解决铝堵塞。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内环式浸渍保护管,是在保护管内壁设计一层、两层或多层凸出内环结构,该凸出环厚度在4~15mm,长度在60~350mm,内环材质是单一材质或多种材质的组合,内腔是单一形式或多种形式的组合。
采用内环式结构的浸渍保护管,即改变传统制品的内壁结构,改变原先钢水管腔中的紊流状况,同时固定在顶部位置的涡流得到移动,使得出钢口内侧受到涡流的强烈搅动,大大减少管内腔和出钢口周围的氧化铝沉积,从而防止了堵塞。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单层内环式浸渍保护管的示意图;图2是双层内环式浸渍保护管的示意图;图中,1.原管壁,2、3.内环层,4.出口。
如图所示,在浸渍保护管内壁中部设计一厚10mm,高200mm,的凸出上内环2,在浸入钢液部位设计一厚10mm,高150mm的下内环3,使用条件是汽车用铝镇静钢,钢坯尺寸270mm×700mm至1600mm,铸速1.6~2.0m/分,钢水流动时,遇上内环2和下内环3的抵御后改变了原有的流动状况,从浇注后管内壁及出钢口4周围氧化铝沉积很少,防止了氧化铝的堵塞。
单层或多层内环式浸渍保护管的作用受到环的厚度和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双层结构的效果比单层的好,在厚度少于4mm时不能显示出效果,大于15mm时对钢水的控制产生影响,高度少于60mm不能阻止紊流状态,超过350mm时同样也起不到明显效果。单层环应设计在内腔中部,双层环则在进入部分设计另一层环,根据具体情况,可在其它部位增设若干个内凸出环,内凸出环(2、3)与管内壁连接处为外梯形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内环式浸渍保护管,是由内壁平直管,开设出钢口组成,其特征在于是在管腔内壁中部设计一层内凸出环(2)的单层结构或在内壁中部和浸入钢水弯月处分别设计凸出内环(3)的双层结构及其它部位的多层结构,在其下部开设出钢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式浸渍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凸出环(2、3)是整体成型或是各种成型方式组合而成的单层或多层凸出内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式浸渍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凸出环(2、3)厚为4~15毫米,长为60~35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式浸渍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内凸出环(2、3)与管内壁连接处为外梯形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钢用可防止铝堵塞的保护管——内环式浸渍保护管。它是在保护管管腔内壁中部设计一层内凸出环的单层结构,或在内壁中部和浸入钢水弯月处分别设计凸出内环的双层结构及其它部位的多层结构,该凸出环厚在4~15毫米,长度在60~350毫米,内环为整体成型或各种成型方式组合而成的单层或多层凸出内环结构。这种结构的浸渍保护管,改变了传统管的内壁结构,从而改变了原先钢水管腔中的紊流状况,使固定在顶部位置的涡流得到移动,出钢口内侧受到涡流的强烈搅动,大大减少管内腔和出钢口周围的氧化铝沉积,从而防止了堵塞。
文档编号B22D11/10GK2408995SQ9924828
公开日2000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4日
发明者虞炳泉 申请人:虞炳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