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特性优良的耐磨性钢材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20375阅读:来源:国知局
素的" % ",除另作特别说明外均意指"质量% "。
[0035] C是确保调质硬度及强度、耐磨性的重要的元素,本发明中以0.30%以上的C含量 的钢作为对象。确保0.32%以上、或尤其超过0.45%的C含量是更希望的。但是,当C含 量增多时,在铸造工序易生成粗大的铁系共晶碳化物(碳化铁),成为使疲劳特性等材料特 性降低的因素。C含量控制在0. 90%以下,为0. 85%以下是更优选的。
[0036] Si对熔融钢的脱氧是有效的,另外,还有提高回火软化阻力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 这些作用,确保〇. 05%以上的Si含量。但是,过量的Si含有,热乳板、冷乳板变成硬质,成 为阻碍制造性的因素,故Si含量是在1.00%以下的范围。
[0037] Mn是提高淬火性的元素,为了得到此作用,确保0. 10%以上的含量。但是,当Mn 含有增多时,热乳板、冷乳板变成硬质,制造性降低,故Mn含量控制在1. 50%以下。
[0038] P是在回火时于奥氏体晶界产生偏析,使晶界强度降低,是疲劳特性及韧性降低的 因素,故P含量控制在〇. 030%以下。但是,过量的脱P使制钢的负担增大,故P含量调整在 0. 003%以上的范围即可。
[0039] S形成成为钢中冲击破坏及疲劳破坏的起点的MnS,成为疲劳特性及韧性降低的 因素,故S含量控制在0. 020%以下。但是,过量的脱S会使制钢的负担增大,故S含量调整 在0. 001%以上的范围即可。
[0040] Nb在铸造后的冷却过程中,作为非常硬质的含Nb碳化物析出在钢中,有益于耐磨 性、特别是耐磨料磨耗性的提高。另外,固溶Nb使淬火时的结晶粒子变得细微,有助于韧性 的提高。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作用,有必要确保〇. 10%以上的Nb含量,0.20%以上是更优选 的。另一方面,当Nb含量增大时,析出的含Nb碳化物易变成粗大化,有时不能实现排除过 大的含Nb碳化物粒子的所希望的金属组织状态。在此情况下,无法实现疲劳特性的改善。 各种探讨的结果,希望Nb含量在0. 70%以下。也可控制在0. 60%以下、或0. 50%以下。
[0041] Cr与Mn同样,对淬火性的提高是有效的。另外,在退火时,具有抑制碳化物的粗大 化的作用,对冲击值(韧性)的改善是有效的。因此,可根据需要含Cr。为了充分发挥上述 各作用,确保〇. 10%以上的Cr含量是更有效的。但是,添加多量的Cr时,未溶解碳化物的 生成量增大,韧性显著降低,故添加 Cr时,在1. 50%以下的范围进行。
[0042] Mo及V,任何一种对韧性的提高均是有效的元素,可根据需要添加。当确保Mo为 0. 10%以上、V也在0. 10%以上的含量,是更有效的。但是,Mo、V均为昂贵的元素,过量添 加会招致成本增加。添加 Mo、V的1种或2种时,Mo、V均为0.50 %以下的含量范围。
[0043] Ni对提高淬火性是有效的,可根据需要添加。此时,确保0. 10%以上的Ni含量是 更有效的。但是,Ni的过量添加,成为成本增大的因素,故添加 Ni在2. 00%以下的范围内 进行。
[0044] Ti与Nb同样,在铸造后的钢中形成非常硬质的含Ti碳化物,有助于耐磨性的提 高,同时,铸造后,再固溶的Ti,使淬火时的结晶粒变细微,有助于韧性的提高。另外,由于 Ti与N的结合力强,故在添加 B时可防止BN的生成,从引出B的淬火性提高作用考虑,是有 利的。因此,在本发明中,可根据需要添加 Ti。为了充分得到上述的各作用,确保0.01%以 上的Ti含量是更有效的。因此,根据本发明人的探讨,已知含Ti碳化物在钢材中多量存在 时,易招致韧性降低。作为各种探讨的结果,添加 Ti时,在0. 10%以下的范围进行是重要 的。
[0045] B是对淬火性的提高有效的元素,可根据需要添加。为了充分发挥淬火性提高作 用,确保0. 0005%以上的B含量是更有效的。但是,由于该作用在约0. 0050 %达到饱和,故 添加 B时在0. 0050%以下的范围进行。
[0046] 〔金属组织〕
[0047] 本发明中为了显著提高耐磨性,利用含Nb碳化物。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含Nb碳化 物,是以NbC作为主成分的碳化物。此种碳化物非常坚硬,适当大小的含Nb碳化物,通过在 钢基体中分散,可显著提高耐磨性(特别是耐磨料磨耗性)。钢中观察到的析出粒子,是不 是相当于含Nb碳化物,可通过EDX等进行的微观分析来确认。认为当添加 Ti时,形成含有 Nb与Ti的复合碳化物,这样的复合碳化物也相当于含Nb碳化物。
[0048] 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调质热处理后的金属组织中粒径(相当于圆的直 径)1 μ m以上的含Nb碳化物,以200~1000个/mm2的密度于钢基体中存在时,耐磨性显著 提高,并且韧性受损的弊端也可回避。使这样较大的含Nb碳化物粒子大量分散的方法,可 以采用在铸造时,使粗大的含Nb碳化物粒子析出,然后再固溶的方法。然而,在此方法中, 过大的含Nb碳化物粒子容易残留,由于这些是作为疲劳破坏的起点发挥作用,故疲劳特性 难以稳定地改善。根据场合,由于疲劳破坏还支配材料的寿命,故为了使高强度材料的寿命 提高,疲劳特性的改善成为课题。
[0049] 为了防止上述的疲劳破坏,使成为其原因的过大的含Nb碳化物粒子不残留的组 织状态即可。因此,规定允许存在的含Nb碳化物的最大粒径是有效的。但是,在几个观察视 野中认为成为疲劳破坏起点的粗大的含Nb碳化物,即使未观测到,尽管疲劳特性未得到充 分改善的情况往往很多,但对稳定地改善疲劳特性的组织状态进行定量地规定仍不容易。 作为其原因,可以认为是在观察视野以外的任何地方,粗大的含Nb碳化物即使少量存在, 其也作为疲劳破坏的起点发挥作用。
[0050] 本发明人的详细探讨的结果发现,通过极值统计法推定的103mm3中的含Nb碳化物 粒子的最大粒径Dmax调质至500~650HV水平的硬度,可以精确判定上述组成范围的高强 度钢材中疲劳特性改善的程度。具体地是,把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夹杂物"用"含Nb碳 化物"置换,实施统计处理,作为对应于该文献的
的值,决定最大粒径Dmax。在 这里,各个粒子的粒径,采用由显微镜观察钢材的断面组织时观测到的粒子的面积(投影 面积)的平方根的值。上述的粒径,可通过计算机解析显微镜观察图像而求出。观察视野 为100mm2、观察视野数为30个以上即可。
[0051] 调质热处理后的钢材中,在上述的方法中通过极值统计法推定的IO3Him 3中的含Nb 碳化物粒子的最大粒径Dmax (以下仅称作"最大粒径Dmax"),被调整至18. 0 μ m以下时, 从耐磨性所要求的高强度部件的疲劳破坏抑制的观点考虑,可稳定地得到充分的疲劳特性 (例如600HV调质材料,在频率数:20Hz、应力比:-1的条件,至IO 7次未破裂的试验片的 比例在50%以上所赋予应力的最大值,即疲劳极限成为800N/mm2的疲劳特性)。Dmax为 16. 5 μπι以下是更优选的,15. 5 μπι以下是尤其优选的。
[0052] 另一方面,为了充分确保耐磨性,把粒径为1 μ m左右的大的含Nb碳化物进行分散 是有效的。各种探讨的结果表明,通过成为粒径I. 〇 μπι以上的含Nb碳化物粒子的数为200 个/mm2以上的组织状态,可实现优良的耐磨性。本发明中规定的化学组成的钢,根据C含 量及Nb含量,由于考虑铸片加热处理时加热温度不过高,故粒径I. 0 μ m以上的含Nb碳化 物粒子的数可如上那样进行调整。
[0053] 按照本发明的钢材的钢基体(钢基材),淬火回火处理材料则是马氏体组织或马 氏体+铁素体组织,而等温淬火处理材料则是贝氏体组织或贝氏体+铁素体组织。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