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辊套的淬火方法_2

文档序号:992787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18]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卡盘旋转装置包括电磁调速控制器和电动机,所述的电动机与电磁调速控制器相连接,该电磁调速控制器控制电动机转动,所述的电动机与卡盘相连,该电动机驱动卡盘做水平旋转。
[0019]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外围水管上所有外喷水口的面积之和小于与环形水管相连接的两个环形水管进水口截面面积之和。
[0020]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中心水管上所有内喷水口的面积之和小于其下端中心水管进水口截面面积。
[0021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辊套的淬火方法,其步骤为:
[0022]步骤一、淬火准备:
[0023]辊套淬火之前,在辊套外沿固定两个吊运件,通过吊具连接吊运件,将辊套放入加热炉内整体加热,使辊套升温至奥氏体化温度,为接下来的淬火做准备;
[0024]步骤二、辊套定位:
[0025]准备用于辊套的淬火装置,通过吊具将辊套竖直安放在卡盘上,调节辊套的位置,使中心水管位于辊套的轴心线上,径向移动卡盘上的活动卡爪,将辊套定位夹紧在卡盘上;
[0026]步骤三、挡水机构调节:
[0027]根据辊套的高度,调节挡水板的位置,并通过挡水板固定装置固定挡水板,使挡水板的下沿低于辊套的上沿,使淬火过程中外围水管上外喷水口喷出的水与辊套内侧相隔绝;
[0028]步骤四、淬火开始:
[0029]启动与卡盘连接的电动机,通过电磁调速控制器的减速,电动机带动卡盘匀速转动;同一时间启动与中心水管进水口相连的水栗、与环形水管进水口相连的水栗,水在压力的作用下分别从中心水管上内喷水口、外围水管上外喷水口喷出水柱,分别实现对辊套内侧、外侧喷水淬火;
[0030]步骤五、淬火控制及结束:
[0031 ]淬火开始后,通过挡水板上的通孔仔细观察辊套内侧,中心水管上的内喷水口喷水20秒后,立刻停止中心水管上内喷水口的喷水,让辊套内侧自回火以降低硬度;再过20秒,重新启动中心水管上内喷水口的喷水;再过30s,同时停止中心水管上内喷水口的喷水、外围水管上外喷水口的喷水,完成淬火。
[0032]3.有益效果
[0033]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0034](I)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辊套的淬火装置,采用辊套内侧喷水装置、辊套外侧喷水装置分别对辊套的内侧、外侧进行喷水淬火,使辊套内、外表面硬度有个差值,即辊套内表面硬度较小,适合与乳辊接触,外表面硬度较大,使工作面更加耐磨;延长了辊套的使用寿命。
[0035](2)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辊套的淬火装置,挡水板通过挡水板固定装置固定在机械外箱中,使淬火过程中外围水管上外喷水口喷出的水与辊套内侧相隔绝,实现了对辊套内、外侧独立喷水淬火的功能,这种设置结构巧妙,操作简单;且通过调节挡水板的位置,可适合对不同尺寸的辊套实施淬火,适用范围广。
[0036](3)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辊套的淬火装置,卡盘旋转装置驱动卡盘水平旋转,可使卡盘带动辊套匀速运动,使辊套内、外侧受到均匀的喷水淬火,辊套内、外侧冷却速度均匀,从而使辊套内、外侧淬火组织均匀,消除内应力,提高淬火质量。
[0037](4)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辊套的淬火方法,通过控制辊套内、外侧的淬火时间,从而实现使辊套内、外表面硬度有个差值的功能,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辊套的淬火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辊套的淬火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中标号说明:1、挡水板;2、中心水管;3、配重物;4、环形水管;5、脚架;6、平台;7、卡盘;8、环形水管进水口 ;9、机械外箱;10、外围水管;11、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0042]实施例1
[0043]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辊套的淬火装置,主要框架包括机械外箱9、脚架5和平台6。如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辊套的淬火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机械外箱9为一贯通的圆筒,该圆筒底部外侧圆周上均匀的焊接有三个脚架5,三个脚架5通过螺钉固定在平台6之上。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辊套的淬火装置,具体功能机构包括辊套喷水机构、挡水机构和辊套安放机构,下面分别对上述三个机构做详细说明。
[0044]本实施例中辊套喷水机构包括辊套内侧喷水装置和辊套外侧喷水装置,辊套内侧喷水装置、辊套外侧喷水装置分别对辊套的内侧、外侧进行喷水淬火。辊套外侧喷水装置包括环形水管4、环形水管进水口 8和外围水管10,环形水管4为一闭合的圆形水管,该圆形水管的外径与机械外箱9的内径相等,环形水管4焊接在机械外箱9底部内侧的圆周上。环形水管4两侧设置有环形水管进水口 8,该环形水管进水口 8与环形水管4相连通,且两个环形水管进水口 8设置于环形水管4的同一条直径线上。本实施例中环形水管4上圆周表面设有30个通孔,上述30个通孔沿着环形水管4上圆周表面均匀排列,每个通孔竖直的连接有一根外围水管10,外围水管10通过上述的通孔与环形水管4相连通。每根外围水管10的长度为1.5m,每根外围水管1上均设有若干个外喷水口,该外喷水口为圆形孔,外围水管1内的水通过外喷水口喷射到棍套外侧,相邻两个外喷水口之间的间距为2cm,外喷水口的直径为2mm。外围水管10上所有外喷水口的面积之和小于与环形水管4相连接的两个环形水管进水口8截面面积之和,从而保证淬火过程中外喷水口能够顺利喷出水柱。淬火时,水从单独的水栗中抽出,通过环形水管进水口 8进入环形水管4内,再到达外围水管10上的外喷水口对辊套外侧进行喷水淬火,水的压力为4个大气压,水的温度为20度。
[0045]棍套内侧喷水装置包括中心水管2和中心水管进水口,中心水管2竖直的连接在平台6上,该中心水管2位于机械外箱9内轴心线的位置,以使淬火时中心水管2位于辊套的轴心线上,保证棍套内侧受到均匀的喷水淬火。中心水管2下端设置有中心水管进水口,该中心水管进水口与中心水管2相连通,中心水管2的长度为1.5m,中心水管2内径为外围水管10内径的2倍。中心水管2上设有若干个内喷水口,该内喷水口为圆形孔,中心水管2内的水通过内喷水口喷射到辊套内侧,相邻两个内喷水口之间的间距为2cm,内喷水口的直径为2_。中心水管2上所有内喷水口的面积之和小于其下端中心水管进水口截面面积,从而保证淬火过程中内喷水口能够顺利喷出水柱。淬火时,水从单独的水栗中抽出,通过中心水管进水口到达中心水管2上的内喷水口对辊套内侧进行喷水淬火,水的压力为4个大气压,水的温度为20度。
[0046]挡水机构包括挡水板I和挡水板固定装置,挡水板I为一贯通的圆筒,挡水板I的外径小于机械外箱9的内径,挡水板I通过挡水板固定装置固定在机械外箱9中。挡水板固定装置包括配重物3和吊耳11,挡水板I外侧圆周同一条直径线上焊接有两个吊耳11,两个吊耳11分别与两个配重物3通过铁丝连接。上述的铁丝绕过机械外箱9的上端口将配重物3悬挂在机械外箱9外侧,配重物3通过自身重力固定挡水板I。配重物3的重量根据挡水板I的重量决定,只要保证固定挡水板I即可,且挡水板I的位置可通过上下移动配重物3做出调整。本实施例中机械外箱9内壁设置有刻度表尺,便于挡水板I的位置定位。
[0047]辊套安放机构包括卡盘7和卡盘旋转装置,卡盘7位于机械外箱9正下方的平台6上,卡盘7不与机械外箱9接触。卡盘7还与卡盘旋转装置相连,卡盘旋转装置驱动卡盘7水平旋转。卡盘旋转装置包括电磁调速控制器和电动机,电动机与电磁调速控制器相连接,该电磁调速控制器控制电动机转动,电动机与卡盘7相连,该电动机驱动卡盘7做水平旋转,卡盘7旋转的角速度为60转/分钟。通过卡盘7的旋转能使辊套喷水淬火时内、外侧周期性地受到喷淋冷却,获得均匀的表面硬度,提高辊套淬火质量。
[0048]本实施例采用辊套内侧喷水装置、辊套外侧喷水装置分别对辊套的内侧、外侧进行喷水淬火,使辊套内、外表面硬度有个差值,即辊套内表面硬度较小,适合与乳辊接触,外表面硬度较大,使工作面更加耐磨;延长了辊套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挡水板I通过挡水板固定装置固定在机械外箱9中,使淬火过程中外围水管10上外喷水口喷出的水与辊套内侧相隔绝,实现了对辊套内、外侧独立喷水淬火的功能,这种设置结构巧妙,操作简单;且通过调节挡水板I的位置,可适合对不同尺寸的辊套实施淬火,适用范围广。本实施例中卡盘旋转装置驱动卡盘7水平旋转,可使卡盘7带动辊套匀速运动,使辊套内、外侧受到均匀的喷水淬火,辊套内、外侧冷却速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