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274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臭氧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产生装置,尤指一种以高压脉冲直流电来产生臭氧的臭氧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发展的飞快进步,同时也破坏了大自然,如造成空气的污染和水源的污染等,使得生活的环境潜藏着危害人体的因素。为了提升生活的质量,业者开发出各种清净和杀菌装置,以提供使用者更为安全且舒适的生活环境。以臭氧产生装置为例,由于臭氧具有杀菌、防腐、保鲜、解毒、脱臭、医疗、增氧、美容和漂白等多种作用,效率高又能还原成氧气,因此,臭氧产生装置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与工作中,小至烘碗机,大致净水场。
公知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结构主要由石英或玻璃和金属网所构成,并以直流电或交流电对其通电以电离氧气并产生臭氧。
上述公知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绝缘放电和以直流电或交流电通电所产生的臭氧浓度低,不足以有效率地应用于各种清净或杀菌要求高的设备中,且其组件多、体积大、成本高。
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臭氧产生装置,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点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产生装置,使其产生臭氧的效率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产生装置,使其组件简化、体积减小、且成本降低。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臭氧产生装置,包括一绝缘结构、二金属板以及至少一金属线,其中该二金属板固定于该绝缘结构中,该二金属板之间形成一流道,该流道的二端分别形成一进气口和一排气口,该进气口至该排气口定义成一流通方向,且该二金属板电性连接于一高压脉冲直流电的正电极;该至少一金属线配置于该流道中且其二端固定于该绝缘结构上,该至少一金属线和该流通方向相交错,且该至少一金属线电性连接于该高压脉冲直流电的负电极。
该二金属板相互平行,且该至少一金属线平行于该二金属板并和该流道的流通方向垂直地相交错。
该至少一金属线为二条以上的金属线,各金属线沿该流道的流通方向依序排列,且各金属线相互之间电性连接。
该绝缘结构包括二绝缘板,该二金属板各具有一前侧边、一后侧边和二固定边,该二绝缘板分别连接于该二金属板相邻的二固定边,该进气口和该排气口分别位于该二金属板的前侧边和后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臭氧产生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借由该至少一金属线配置于该流道中,且该二金属板和该至少一金属线分别电性连接于该高压脉冲直流电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以该高压脉冲直流电直接强迫该至少一金属线作尖端放电,从而使通过该流道的氧气产生臭氧的效率提高,且组件简化以减小体积并降低成本。
又,该二金属板相互平行,且该至少一金属线平行于该二金属板并和该流道的流通方向垂直地相交错。借此,使通过该流道的氧气能够被均匀地电离。
又,该至少一金属线为二条以上的金属线,各金属线沿该流道的流通方向依序排列,且各金属线相互之间电性连接以作连续放电。借此,使通过该流道的氧气能够被连续地电离成臭氧,以大幅提升臭氧产生的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臭氧产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臭氧产生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臭氧产生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4-4线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臭氧产生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绝缘结构;10-绝缘板;11-流道;12-进气口;13-排气口;14-流通方向;2-金属板;20-前侧边;21-后侧边;22-固定边;3-金属线;30-放电尖端;41-高压脉冲直流电的正电极;42-高压脉冲直流电的负电极;5-绝缘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臭氧产生装置,包括一绝缘结构1、二金属板2以及至少一金属线3,其中绝缘结构1,其可配合本实用新型臭氧产生装置所装设的设备而作不同的设计。本实施例中,该绝缘结构1包括二绝缘板10。
二金属板2,其固定于该绝缘结构1中。本实施例中,该二金属板2各具有一前侧边20、一后侧边21和二固定边22,该二绝缘板10可以黏着、锁固或紧配合等方式分别连接于该二金属板2相邻的二固定边22,且使该二金属板2相互平行。该二金属板2之间形成一流道11,该流道11的二端分别形成一进气口12和一排气口13,该进气口12和该排气口13分别位于该二金属板2的前侧边20和后侧边21,该进气口12至该排气口13定义成一流通方向14,且该二金属板2电性连接于一高压脉冲直流电的正电极41。
至少一金属线3,其配置于该流道11中且其二端固定于该绝缘结构1上,该至少一金属线3平行于该二金属板2并和该流道11的流通方向14垂直地相交错,且该至少一金属线3电性连接于该高压脉冲直流电的负电极42。该至少一金属线3和该二金属板2之间的距离可由该高压脉冲直流电所提供的电压值决定。
当氧气(O2)自该进气口12进入该流道11时,氧气顺着该流通方向14流动,以该高压脉冲直流电直接强迫该至少一金属线3作尖端放电,使该至少一金属线3上形成数间隔分布的放电尖端30并向该二金属板2放电,使该氧气被电离成臭氧(O3)。同时,该至少一金属线3平行于该二金属板2并和该流道11的流通方向14垂直地相交错,使通过该流道11的氧气能够被均匀地电离。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金属线3为二条以上的金属线3,各金属线3沿该流道11的流通方向14依序排列,且各金属线3相互之间电性连接以作连续放电。未受第一条金属线3电离的局部氧气继续顺着该流通方向14流动,使其被第二条金属线3电离成臭氧,而未受第二条金属线3电离的局部氧气被第三条金属线3电离成臭氧。如此,使氧气能够被连续地电离成臭氧,以排出该排气口13。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相较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绝缘结构5为一体的外壳形式,该二金属板2可以黏着、锁固或埋入式射出成型等方式固定于该绝缘结构5中。因此,该绝缘结构5的形式可依需求而改变。另,该至少一金属线3的数量亦可依需求而增减。
本实用新型的臭氧产生装置具有如下述的特点1、该至少一金属线配置于该流道中,且该二金属板和该至少一金属线分别电性连接于该高压脉冲直流电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以该高压脉冲直流电直接强迫该至少一金属线作尖端放电,从而使通过该流道的氧气产生臭氧的效率提高,且组件简化以减小体积并降低成本。
2、该二金属板相互平行,且该至少一金属线平行于该二金属板并和该流道的流通方向垂直地相交错,使通过该流道的氧气能够被均匀地电离。
3、该至少一金属线为二条以上的金属线,各金属线沿该流道的流通方向依序排列,且各金属线相互之间电性连接以作连续放电,使通过该流道的氧气能够被连续地电离成臭氧,以大幅提升臭氧产生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做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结构;二金属板,其固定于该绝缘结构中,该二金属板之间形成一流道,该流道的二端分别形成一进气口和一排气口,该进气口至该排气口定义成一流通方向,且该二金属板电性连接于一高压脉冲直流电的正电极;以及至少一金属线,其配置于该流道中且其二端固定于该绝缘结构上,该至少一金属线和该流通方向相交错,且该至少一金属线电性连接于该高压脉冲直流电的负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金属板相互平行,且该至少一金属线平行于该二金属板并和该流道的流通方向垂直地相交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金属线为二条以上的金属线,各金属线沿该流道的流通方向依序排列,且各金属线相互之间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结构包括二绝缘板,该二金属板各具有一前侧边、一后侧边和二固定边,该二绝缘板分别连接于该二金属板相邻的二固定边,该进气口和该排气口分别位于该二金属板的前侧边和后侧边。
专利摘要一种臭氧产生装置,包括一绝缘结构、二金属板以及至少一金属线,该二金属板之间形成一流道,且该二金属板电性连接于一高压脉冲直流电的正电极;该至少一金属线配置于该流道中,且该至少一金属线电性连接于该高压脉冲直流电的负电极;该至少一金属线为二条以上的金属线,各金属线沿该流道的流通方向依序排列;借此,以该高压脉冲直流电直接强迫该至少一金属线作尖端放电,使通过该流道的氧气能够被连续地电离成臭氧;该臭氧产生装置使产生臭氧的效率提高,组件简化、体积减小且成本降低。
文档编号C01B13/11GK2730851SQ20042008818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3日
发明者邱思岚 申请人:奕盛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