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臭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274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陶瓷臭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气体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陶瓷臭氧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臭氧发生器大多数都采用电晕放电技术。电晕放电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交变高压电场使含氧气体产生电晕放电,电晕中的高能电子分解氧气,经三体碰撞后聚合成臭氧。电晕放电原理图如图1所示,放电模块由高压电极外管1、介电体2、地电极内管3和放电间隙4四部分组成。介电体和放电间隙把两个电极隔开。当驱动电源电压升高时,放电间隙的电压也随之升高,当放电间隙的电压升高到含氧气体的击穿电压时,就有强电流通过气体,产生电晕放电,电晕中的高能电子把氧气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经三体碰撞后聚合成臭氧。电晕放电法是目前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相对能耗较低、单机臭氧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种臭氧发生方法。当前,市场上出售的电晕放电臭氧发生器有平板式和管式两种,管式绝大部分都是以玻璃为介电质,由于玻璃的介电常数小,且不耐高温,很容易被高压击穿。所以臭氧的单管的产量低,停留在十毫克级至百毫克级的水平上。电能利用率低,只有5%-8%。使用寿命短,一般只有1000小时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耐高温、不易被击穿、臭氧产量高的一种陶瓷臭氧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在高压电极外管、外层包覆介电体的地电极内管,高压电极外管套在地电极内管外,形成环形放电间隙,高压电极外管和地电极内管的两端分别用塑料端盖支撑,一端的塑料端盖开有氧气进口,另一端的塑料端盖开有臭氧出口。高压电极外管为不锈钢管,外层镀覆陶瓷介电层的地电极内管为普通的碳素钢管,在陶瓷介电层和高压电极外管之间形成一个1~2mm环形放电间隙。
所述的外层镀覆陶瓷介电层的地电极内管其陶瓷介电层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与现有的玻璃介质臭氧管相比,陶瓷镀在内管上,介质层与内管之间无空隙,内管的表面积即为反应接触面积,因此接触面积大,反应充分,臭氧量大。本技术产品采用陶瓷作为介电质可以耐高温,不易被击穿。臭氧产量高,为玻璃介质臭氧管的30-40倍,而且能源利用率高,产品使用寿命长。


图1是电晕放电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陶瓷臭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压电极外管,2.陶瓷介电层,3.地电极内管,4.环形放电间隙,5.塑料端盖,6.臭氧出口,7.氧气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在高压电极外管、外层包覆介电体的地电极内管,高压电极外管套在地电极内管外,形成环形放电间隙4,高压电极外管和地电极内管的两端分别用塑料端盖5支撑,一端的塑料端盖5开有氧气进口7,另一端的塑料端盖开有臭氧出口6。高压电极外管1为不锈钢管,外层镀覆陶瓷介电层2的地电极内管3为普通的碳素钢管,在陶瓷介电层2和高压电极外管1之间形成一个1~2mm环形放电间隙4。
所述的外层镀覆陶瓷介电层2的地电极内管3其陶瓷介电层2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管式的结构,高压电极外管、地电极内管分别构成高压放电的两个电极。高压电极外管是不锈钢材料,它直接与臭氧接触,同时又要承受电子的剧烈轰击,应该具有比较好的抗腐蚀能力。地电极内管要求不高,用的是普通的碳素钢。塑料端盖用的四氟乙稀,因为它直接与臭氧接触,要求抗氧化能力强。在地电极内管的表面,镀了一层1~2mm厚度的陶瓷介电层。在陶瓷介电层和高压电极外管之间是一个1~2mm的放电间隙。因此在内外电极管和塑料端盖之间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氧气从进气口进入,在放电间隙里被高压电离生成臭氧,再从出气口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器中使用的陶瓷臭氧管以及配套的高压包,可以将电压提高到上万伏特,与玻璃介质的臭氧管相比,臭氧产量有了大幅的提高,单管臭氧产量可以达到3-4g/h。
权利要求1.一种陶瓷臭氧管,包括在高压电极外管、外层包覆介电体的地电极内管,高压电极外管套在地电极内管外,形成环形放电间隙(4),高压电极外管和地电极内管的两端分别用塑料端盖(5)支撑,一端的塑料端盖(5)开有氧气进口(7),另一端的塑料端盖开有臭氧出口(6),其特征在于高压电极外管(1)为不锈钢管,外层镀覆陶瓷介电层(2)的地电极内管(3)为普通的碳素钢管,在陶瓷介电层(2)和高压电极外管(1)之间形成一个1~2mm环形的放电间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臭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镀覆陶瓷介电层(2)的地电极内管(3)其陶瓷介电层(2)厚度为1~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臭氧管。包括在高压电极外管、外层包覆介电体的地电极内管,高压电极外管套在地电极内管外,形成环形放电间隙,高压电极外管和地电极内管的两端分别用塑料端盖支撑,一端的塑料端盖开有氧气进口,另一端的塑料端盖开有臭氧出口。高压电极外管为不锈钢管,外层镀覆陶瓷介电层的地电极内管为普通的碳素钢管,在陶瓷介电层和高压电极外管之间形成一个1~2mm环形放电间隙。陶瓷镀在内管上,介质层与内管之间无空隙,内管的表面积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充分,臭氧量大。采用陶瓷作为介电质可以耐高温,不易被击穿。臭氧产量高,为玻璃介质臭氧管的30-40倍,而且能源利用率高,产品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C01B13/11GK2741957SQ20042009083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7日
发明者潘双夏, 季炳伟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