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有机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592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背景技术:
:生物肥料在中国生产,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但从总体速度来看是较慢的。20世纪50年代大力推广应用大豆、绿肥根际固氮菌。当时全国各地差不多每个县都有菌肥厂。这个时期的生物肥料生产只求产量,不顾及质量,持续时间很短。

20世纪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全中国许多地方又恢复生物肥料生产和推广细菌肥料,大部分采用发酵生产。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质量有了提高,但后来许多地方用炉灰渣替代草炭作吸附剂,产品质量下降,农民就不愿意使用了。这两个阶段的生物肥料生产有一个共同点——产品没有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生物肥料生产及应用由于其增产明显,品质改善、特别是对环保的特殊作用,又呈上升趋势,开始出现了固氮、解磷和解钾生物肥料极其由此演变出来的各种名称各异,千奇百态的生物肥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主要技术指标:营养聚控 地毒清理(海藻多肽深酵双螯合型) 黑色颗粒有效活菌数0.2亿/克,有机质≥40%,氨基酸≥15%,粗蛋白≥10%,海藻素≥15%,甲壳素≥6%,微量元素≥4%。平衡供肥,促进作物健康成长:该肥施入田园与土壤接触后,能够迅速产生多种分解酶等有益微生物群体并分泌多种刺激作物生长的物质,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在整个生长期稳定平衡的供给营养,从而有效提高出苗率、开花坐果率、延长采收期。该肥利用所含有益菌群能有效抑制土壤中有害病菌的繁殖生长,抑制病原微生物与作物的接触,具有抗重茬、防土传病害的作用,促使其根系发达,增强根系活力和提高毛系根增长速度和数量。加强植株对营养的吸收、转化和利用,使植株健壮保花保果,从而提高作物抗病抗逆能力,减轻不良环境的影响。有益生物菌群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进行氮肥的转化(就象大豆的根瘤菌),并分解利用土壤中多年积累下来的难容磷钾等成份,减少化肥的挥发流失,减缓肥害,促进植株对化肥的吸收转化利用。改善因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板结和酸化。该肥施入田园后,不但具有增加土壤中保蓄阳离子养份的功能,而且土壤极易形成团粒结构,迅速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在短时间内吸收自身数十倍的水分,构成作物的“贮水库”,创造作物生长发良的良好环境,促使土质松软、透气、保湿、保温、提高地力。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降低,维生素、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大幅提高,有效地改善农产品的外观色泽,口味好、保鲜时间长;使用化肥等值投入,可使作物增产8~30%,且逐年提高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事例:一种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主要技术指标:营养聚控 地毒清理(海藻多肽深酵双螯合型) 黑色颗粒有效活菌数0.2亿/克,有机质≥40%,氨基酸≥15%,粗蛋白≥10%,海藻素≥15%,甲壳素≥6%,微量元素≥4%。平衡供肥,促进作物健康成长:该肥施入田园与土壤接触后,能够迅速产生多种分解酶等有益微生物群体并分泌多种刺激作物生长的物质,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在整个生长期稳定平衡的供给营养,从而有效提高出苗率、开花坐果率、延长采收期。该肥利用所含有益菌群能有效抑制土壤中有害病菌的繁殖生长,抑制病原微生物与作物的接触,具有抗重茬、防土传病害的作用,促使其根系发达,增强根系活力和提高毛系根增长速度和数量。加强植株对营养的吸收、转化和利用,使植株健壮保花保果,从而提高作物抗病抗逆能力,减轻不良环境的影响。有益生物菌群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进行氮肥的转化(就象大豆的根瘤菌),并分解利用土壤中多年积累下来的难容磷钾等成份,减少化肥的挥发流失,减缓肥害,促进植株对化肥的吸收转化利用。改善因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板结和酸化。该肥施入田园后,不但具有增加土壤中保蓄阳离子养份的功能,而且土壤极易形成团粒结构,迅速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在短时间内吸收自身数十倍的水分,构成作物的“贮水库”,创造作物生长发良的良好环境,促使土质松软、透气、保湿、保温、提高地力。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降低,维生素、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大幅提高,有效地改善农产品的外观色泽,口味好、保鲜时间长;使用化肥等值投入,可使作物增产8~30%,且逐年提高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