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118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肥料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有机肥料。
背景技术
:当前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大都使用化肥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化肥虽然能够使农作物生产速度加快,达到高产的目的,但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变硬、盐碱化、板结的问题开始突显,还包括农作物品质下降,农作物里面含有药物残留化学激素等问题,为此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环保和安全的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天然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传统的有机肥料有养分含量不均匀、肥效缓慢、吸收慢的缺点。针对上述现象,专利号cn105367221a提出了一种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羊粪30-40、木薯渣20-30、膨润土20-25、干松针10-15、蛭石10-14、天然沸石11-13、腐殖土12-15、生物菌2-3、微量元素1-2.本发明配比合理,营养均衡,有利于快速吸收;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与和无机肥配合使用,使用效果不佳;2.不适用于任何土地和作物。因此,研发一种能适用于任何土地和作物及能增加与无机肥的使用效果的有机肥料是非常有必要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适用于任何土地和作物及能增加与无机肥的使用效果的有机肥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机肥料,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有机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钙3-7份、氮磷钾4-6份、发酵鸡粪40-50份、发酵羊粪10-30份、发酵菌糠10-20份和白云石5-15份;其中,白云石为碳酸盐和铁的混合物,且碳酸盐和铁的质量比1:2.1-2.7。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钙4-6份、氮磷钾4.5-5.5份、发酵鸡粪44-46份、发酵羊粪15-25份、发酵菌糠12-18份和白云石8-12份;其中,白云石为碳酸盐和铁的混合物,且碳酸盐和铁的质量比1:2.3-2.5。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钙5份、氮磷钾5份、发酵鸡粪45份、发酵羊粪20份、发酵菌糠15份和白云石10份;其中,白云石为碳酸盐和铁的混合物,且碳酸盐和铁的质量比1:2.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有机肥料,该有机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含有多种微量矿物质元素,用它喷施、冲施、拌种可以使得营养迅速进入植物体内,使农作物养分充足,改善农作物品质,并达到高产的效果,本发明有机肥料具有配比合理,营养均衡,有利于快速吸收的优点,且将其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后,能提高无机肥的利用率,减少无机肥的用量;因而,本发明的有机肥料用途极为广泛,适用于任何土地和作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有机肥料,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钙4份、氮磷钾5.5份、发酵鸡粪46份、发酵羊粪24.5份、发酵菌糠12份、碳酸盐2.4份和铁5.6份。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有机肥料,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钙4份、氮磷钾5.5份、发酵鸡粪46份、发酵羊粪24.5份、发酵菌糠12份、碳酸盐2.3份和铁5.7份。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有机肥料,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钙4份、氮磷钾5.5份、发酵鸡粪46份、发酵羊粪24.5份、发酵菌糠12份、碳酸盐2.35份和铁5.65份。表1为实施例1-3有机肥料中白云石中各组分的质量比对比表。表1实施例1-3有机肥料中白云石中各组分的质量比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碳酸盐111铁2.32.52.4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有机肥料,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钙6份、氮磷钾4.5份、发酵鸡粪44份、发酵羊粪24.5份、发酵菌糠16份、碳酸盐1.5份和铁3.5份。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有机肥料,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钙5份、氮磷钾5份、发酵鸡粪45份、发酵羊粪20份、发酵菌糠15份、碳酸盐2.8份和铁7.2份。表2为实施例3-5有机肥料中各组分的质量比对比表。表2实施例3-5有机肥料中各组分的质量比对比实施例1-5的有机肥料,通过以下步骤制成:(1)配料、拌料:将配方量的发酵鸡粪、发酵羊粪、发酵菌糠和白云石混合并搅拌均匀;(2)一次发酵:将混合后的物料进行发酵,最慢在5天内达到50-55℃;(3)二次发酵:一次发酵后,立即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进入给氧池发酵,温度控制在50-55℃,8-10天发酵完毕;(4)筛分、拌料:加入配方量的氯化钙和氮磷钾,将其混合均匀,得到本发明的有机肥料。通过本发明制得的有机肥料,用它喷施、冲施、拌种可以使得营养迅速进入植物体内,使农作物养分充足,改善农作物品质,并达到高产的效果,本发明有机肥料具有配比合理,营养均衡,有利于快速吸收的优点,且将其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后,能提高无机肥的利用率,减少无机肥的用量;因而,本发明的有机肥料用途极为广泛,适用于任何土地和作物。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