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9797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常绿树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积有关,盐碱地在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大致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我国的土地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常绿树即一年四季都为绿色的树种,这种树木存活率高,生命力顽强,且绿化效果佳,常绿树分为针叶和阔叶两类,常绿阔叶树多半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不耐盐碱,针叶树种中山杉比落羽杉、池杉具有较强的耐盐碱特性,但是普通常绿树在盐碱度较高的环境中不利于其自身的生长,因此需要改变常绿树生长土地的盐碱度才能使常绿树更快速健康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盐碱地难以种植常绿树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混合性腐殖质78-96份、尿素20-45份、硅藻土33-58份、复合微生物30-60份、松土剂20-30份、有机肥56-84份,脱硫石膏23-45份。

优选的,所述混合性腐殖质包括以下重量组份:褐煤12-23份、泥炭20-30份、牲口粪尿16-27份、食物残渣18-30份、秸秆末10-20份。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枯草杆菌8-17份、地衣芽孢杆菌11-19份、根瘤菌12-20份、杀螨素9-18份。

一种如上述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比例称量改良剂,将所有原料分别存储备用;

S2:混合性腐殖质的制作,将褐煤经人工氧化后,并与泥炭、牲口粪尿、食物残渣、秸秆末相互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40-60分钟,之后倒入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10-30天,发酵池温度为30-50摄氏度,发酵池内的湿度为40-60%RH,然后将发酵物捞出,对发酵物进行除臭处理后,将清洁干燥的发酵物置于镀锌铁桶内储存备用;

S3:松土剂施放,在土壤表层下30-70厘米以上土壤使用深耕设备进行深耕处理,并使用开沟机挖设排水沟,相邻排水沟之间相邻20-40厘米,并在排水沟内施放硅藻土,在土壤表层上利用旋耕设备进行旋耕处理,在旋耕的同时向土壤施放松土剂;

S4:混合性腐殖质和复合微生物的施放,分别将混合性腐殖质和复合微生物搅拌均匀,并均匀播撒在土壤表面,封膜放置5-9天;

S5:肥料的播撒,撕开土壤表面的膜,将尿素和有机肥混合,并均匀播撒至土壤的表面,尿素播撒量为每亩46公斤,有机肥播撒量为每亩50公斤,即可在土壤的表面进行常绿树的种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有机肥和无机肥尿素的有机结合,互相弥补了对方的不足,既及时供给了常绿树所需的有效养分,同时又改良了土壤结构,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土壤越种越肥,保持常绿树成长所需的能量;通过混合性腐殖质的施加,使得该复混肥的制作流程更加环保,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物质进行制作,材料廉价易得,使用方式简单,改善盐碱地效果显著;枯草杆菌提高出苗率,减少疾病的发生,地衣芽孢杆菌可促使机体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杀灭致病菌,能产生抗活性物质,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夺氧作用机制,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根瘤菌为宿主提供氮素营养,杀螨素能有效地杀害土壤中的害虫,复合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得土壤的出苗率高,害虫减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混合性腐殖质78份、尿素20份、硅藻土33份、复合微生物30份、松土剂20份、有机肥56份,所述混合性腐殖质包括以下重量组份:褐煤12份、泥炭20份、牲口粪尿16份、食物残渣18份、秸秆末10份,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枯草杆菌8份、地衣芽孢杆菌11份、根瘤菌12份、杀螨素9份。

一种如上述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比例称量改良剂,将所有原料分别存储备用;

S2:混合性腐殖质的制作,将褐煤经人工氧化后,并与泥炭、牲口粪尿、食物残渣、秸秆末相互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40分钟,之后倒入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10天,发酵池温度为30摄氏度,发酵池内的湿度为40%RH,然后将发酵物捞出,对发酵物进行除臭处理后,将清洁干燥的发酵物置于镀锌铁桶内储存备用;

S3:松土剂施放,在土壤表层下30厘米以上土壤使用深耕设备进行深耕处理,并使用开沟机挖设排水沟,相邻排水沟之间相邻20厘米,并在排水沟内施放硅藻土,在土壤表层上利用旋耕设备进行旋耕处理,在旋耕的同时向土壤施放松土剂;

S4:混合性腐殖质和复合微生物的施放,分别将混合性腐殖质和复合微生物搅拌均匀,并均匀播撒在土壤表面,封膜放置5天;

S5:肥料的播撒,撕开土壤表面的膜,将尿素和有机肥混合,并均匀播撒至土壤的表面,尿素播撒量为每亩46公斤,有机肥播撒量为每亩50公斤,即可在土壤的表面进行常绿树的种植。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混合性腐殖质96份、尿素45份、硅藻土58份、复合微生物60份、松土剂30份、有机肥84份,所述混合性腐殖质包括以下重量组份:褐煤23份、泥炭30份、牲口粪尿27份、食物残渣30份、秸秆末20份,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枯草杆菌17份、地衣芽孢杆菌19份、根瘤菌20份、杀螨素18份。

一种如上述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比例称量改良剂,将所有原料分别存储备用;

S2:混合性腐殖质的制作,将褐煤经人工氧化后,并与泥炭、牲口粪尿、食物残渣、秸秆末相互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60分钟,之后倒入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30天,发酵池温度为50摄氏度,发酵池内的湿度为60%RH,然后将发酵物捞出,对发酵物进行除臭处理后,将清洁干燥的发酵物置于镀锌铁桶内储存备用;

S3:松土剂施放,在土壤表层下70厘米以上土壤使用深耕设备进行深耕处理,并使用开沟机挖设排水沟,相邻排水沟之间相邻40厘米,并在排水沟内施放硅藻土,在土壤表层上利用旋耕设备进行旋耕处理,在旋耕的同时向土壤施放松土剂;

S4:混合性腐殖质和复合微生物的施放,分别将混合性腐殖质和复合微生物搅拌均匀,并均匀播撒在土壤表面,封膜放置9天;

S5:肥料的播撒,撕开土壤表面的膜,将尿素和有机肥混合,并均匀播撒至土壤的表面,尿素播撒量为每亩46公斤,有机肥播撒量为每亩50公斤,即可在土壤的表面进行常绿树的种植。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混合性腐殖质82份、尿素34份、硅藻土47份、复合微生物59份、松土剂25份、有机肥74份,所述混合性腐殖质包括以下重量组份:褐煤18份、泥炭25份、牲口粪尿20份、食物残渣26份、秸秆末15份,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枯草杆菌14份、地衣芽孢杆菌14份、根瘤菌16份、杀螨素13份。

一种如上述盐碱地常绿树用改良复混肥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比例称量改良剂,将所有原料分别存储备用;

S2:混合性腐殖质的制作,将褐煤经人工氧化后,并与泥炭、牲口粪尿、食物残渣、秸秆末相互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0分钟,之后倒入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20天,发酵池温度为40摄氏度,发酵池内的湿度为50%RH,然后将发酵物捞出,对发酵物进行除臭处理后,将清洁干燥的发酵物置于镀锌铁桶内储存备用;

S3:松土剂施放,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以上土壤使用深耕设备进行深耕处理,并使用开沟机挖设排水沟,相邻排水沟之间相邻30厘米,并在排水沟内施放硅藻土,在土壤表层上利用旋耕设备进行旋耕处理,在旋耕的同时向土壤施放松土剂;

S4:混合性腐殖质和复合微生物的施放,分别将混合性腐殖质和复合微生物搅拌均匀,并均匀播撒在土壤表面,封膜放置7天;

S5:肥料的播撒,撕开土壤表面的膜,将尿素和有机肥混合,并均匀播撒至土壤的表面,尿素播撒量为每亩46公斤,有机肥播撒量为每亩50公斤,即可在土壤的表面进行常绿树的种植。

通过对上述三组实施例进行对比实验,三组实施例均能对盐碱地达到很好的改善效果,本发明通过有机肥和无机肥尿素的有机结合,互相弥补了对方的不足,既及时供给了常绿树所需的有效养分,同时又改良了土壤结构,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土壤越种越肥,保持常绿树成长所需的能量;通过混合性腐殖质的施加,使得该复混肥的制作流程更加环保,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物质进行制作,材料廉价易得,使用方式简单,改善盐碱地效果显著;枯草杆菌提高出苗率,减少疾病的发生,地衣芽孢杆菌可促使机体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杀灭致病菌,能产生抗活性物质,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夺氧作用机制,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根瘤菌为宿主提供氮素营养,杀螨素能有效地杀害土壤中的害虫,复合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得土壤的出苗率高,害虫减少。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