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1415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土壤调理剂领域,尤其是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黄壤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大洋洲及南、北美洲的低纬度地区,大致以南北纬30°为限,遍布我国南方16个省,总面积为26150.6万亩,约占国土面积的20%,其中浙江有4927.9万亩,占近五分之一。红黄壤养分贫瘠,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低,Ca、Mg和P缺乏或Al毒。另外,红黄壤酸性强,不利于微生物繁殖,阻碍了土壤养分的矿化、分解和转化,肥力水平低,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由于该类型土壤存在酸、粘、瘦、板、季节性干旱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再加上农民的不合理施肥,导致其耕性较差,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目前,大面积果园、设施蔬菜保护地由于多年连作,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严重退化,限制了果品安全生产及可持续发展。伴随人增地减矛盾的突显,寻求可改良利用这种土壤的措施迫在眉睫。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土壤调理剂主要原料来自禽畜粪便发酵物、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废弃物等,含有病原菌、寄生虫卵,以及Ni、Cd、Pb等重金属和多氯联苯、二噁英等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质,造成土壤的污染,对植物和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因此,提供一种可有效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的环境友好型土壤调理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发明介绍的土壤调理剂不仅具有土壤结构改良的作用,还向土壤补充包含大量有益微生物的EM菌,并且无毒、环保,对土壤调理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红黄壤存在酸、粘、瘦、板等问题,提供了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

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泥炭50-70份、秸秆类物质40-70份、石灰性物质10-20份、沸石10-30份、骨粉10-20份和活化EM菌剂2%-3%。

优选地,其由按重量份的下列原料制成:泥炭60-70份、秸秆类物质40-60份、石灰性物质10-20份、沸石20-30份、骨粉10-20份和活化EM菌剂3%。

优选地,所述泥炭为低位天然泥炭,PH值5.0-6.0,其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16%以上的有机质、14%的腐植酸和3%以上的氮、磷、钾的总量。

优选地,所述秸秆类物质包括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水稻秸秆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需先干燥后,粉碎至60-100目。

优选地,所述石灰类物质包括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石灰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骨粉为动物骨粉,粉碎至60-100目。

二、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主要原料中除活化EM菌剂以外的各原料按照重量份比搅拌混合,边搅拌边喷洒兑水稀释后的活化EM菌剂,调节物料含水率为55%-65%,调节物料含水率具体实施可通过用手轻轻攥紧物料有水珠渗出即可;接着,将物料用干秸秆覆盖或简单地用塑料膜覆盖,不密封,每天揭膜通气两次,在第7-10天翻堆加水一次,翻堆加水后再经6-15天完成发酵;然后,将发酵后的物料在50-60℃下干燥,至含水量为16-20%,然后粉碎过筛,筛下物即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

所述活化EM菌剂中的活菌数在2×109CFU/mL以上,兑水稀释20倍后使用。

所述的活化EM菌剂是由EM菌剂原液经活化培养制备获得。

所述的活化EM菌剂的活化培养方法为:按质量份将EM菌剂原液1份、红糖1份和水100份混合,在37℃、200r/min的摇床内培养24h得活化培养物。

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单独地制成粒料或粉料,或者与其它肥料混合后制成的粒料或粉料。

本发明的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方法:一般大田作物每亩施用100~500kg,适合作为作物底肥施用,在翻耕土地前均匀的撒施或沟施该土壤调理剂,而后覆土。给各种果树施用时,可以挖条沟、环状沟、放射状沟,然后均匀撒施该土壤调理剂,和土壤搅拌均匀后用土覆盖。本土壤调理剂可以单独施用,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与氮磷钾肥料混拌后施用于农田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酸性土壤调理剂能显著降低红黄壤的酸度,降低土壤中铝的污染,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能力,改变土壤化学性质,钝化重金属,补充钙、磷等多种营养元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并且调理剂中添加的EM菌丰富了土壤的生态多样性,最终达到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增强作物抗病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同时,本发明土壤改良剂具有低成本、快速、操作简单、环保无公害、生物活性较高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或调整本发明的内容即可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通过石灰有效中和土壤酸度,降低其酸性和Al3+活性,补充植物钙素营养。而沸石因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具有高吸附性、离子交换性,施用后既可增加土壤对NH4+、K+的吸附,提高土壤保肥性能,又能在植物需要时重新释放,增加养分利用的有效性,土壤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

本发明通过石灰和沸石同时施用,可以显著降低酸化土壤中的交换性铝含量,减少铝毒,提高土壤pH值,并通过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或(共)沉淀作用改变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

本发明中的泥炭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具有很多优点:具备疏松多孔、通气透水的基质结构,能缓冲水分和温度的剧烈变化,呵护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成长;比表面积高,吸附螯合能力、离子交换能力和盐分平衡控制能力强,可以吸附缓冲养分,防治烧苗、脱肥;所含腐植酸生物活性和生理刺激作用强,可以刺激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吸水吸肥能力;富含腐植酸、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对于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具有良好效果。

骨粉属于天然磷肥,可以为红黄壤补充其缺少的磷元素。

EM菌包含光和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十属八十多种有益微生物,与病原菌争夺营养,能较快而稳定地占据土壤生态位,形成优势菌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有效防治病虫害,使农作物稳产高产。

上述几种物料结合在一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红黄壤存在酸、粘、瘦、板等问题,达到全方位调理土壤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按重量称取下列原料:泥炭270kg、秸秆类物质180kg、生石灰45kg、沸石90kg、骨粉90kg和活化EM菌剂2%。

实施例的泥炭为低位天然泥炭,PH值5.0,其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16%以上的有机质、14%的腐植酸和3%以上的氮、磷、钾的总量。

秸秆类物质采用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的混合,干燥后粉碎至80目左右。

石灰类物质采用生石灰。

优选地,所述骨粉为动物骨粉,粉碎至60-100目。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活化EM菌剂由EM菌剂原液经活化培养,按质量份将EM菌剂原液1份、红糖1份和水100份混合,在37℃、200r/min的摇床内培养24h得活化培养物。活化培养后的活菌数在2×109CFU/mL以上,兑水稀释20倍。

接着将主要原料中除活化EM菌剂以外的各原料按照重量份比搅拌混合,边搅拌边喷洒兑水稀释后的活化EM菌剂,调节物料含水率为55%-65%,调节物料含水率具体实施可通过用手轻轻攥紧物料有水珠渗出即可;接着,将物料用干秸秆覆盖或简单地用塑料膜覆盖,不密封,每天揭膜通气两次,在第7-10天翻堆加水一次,翻堆加水后再经6-15天完成发酵;然后,将发酵后的物料在50-60℃下干燥,至含水量为16-20%,然后粉碎过筛,筛下物即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

以实施例1得到的粉末状土壤调理剂对酸性红黄壤大棚黄瓜地进行调理试验:前期测定土壤pH为5.4,目的是将其pH提高至少0.5个单位。

选择400m2酸化红黄壤黄瓜地(浙江温岭),按照250kg/亩/年的施用量施用该土壤调理剂。按常规方法对黄瓜实施田间管理,实时观察土壤性状及黄瓜的长势,当黄瓜生长到可收获季节,取土样测定pH、有机质含量并计算黄瓜产量。调查结果表明:

(1)未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对照土壤地面有板结现象,pH为5.4,有机质含量为3%;而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处理土壤,其地表土壤疏松,pH为6.0,有机质含量为4%。

(2)中期调查时,对照土壤上种植的黄瓜植株长势一般,叶片较小,呈绿色;处理土壤上种植的黄瓜植株长势旺盛,叶片大而宽,呈深绿色。

(3)对照土壤上种植的黄瓜花期较处理土壤上种植的黄瓜迟1天;

(4)处理土壤与对照土壤相比较,黄瓜单果重显著增加,增产8%。

实施例2:

按重量称取下列原料:泥炭255kg、秸秆类物质210kg、石灰氮85kg、沸石85kg、骨粉45kg和活化EM菌剂3%。

实施例的泥炭为低位天然泥炭,PH值6.0,其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16%以上的有机质、14%的腐植酸和3%以上的氮、磷、钾的总量。

秸秆类物质采用大豆秸秆,干燥后粉碎至60目。

石灰类物质采用石灰氮。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

以实施例2得到的粉末状土壤调理剂对酸性红黄壤葡萄地进行调理试验:前期测定土壤pH为5.7,目的是将其pH提高至少0.5个单位。

选择400㎡酸化红黄壤葡萄地(浙江温岭),按照200kg/亩/年的施用量环沟施用该土壤调理剂。按常规方法对葡萄实施田间管理,实时观察土壤性状及葡萄的长势,当葡萄生长到可收获季节,取土样测定pH、有机质含量并计算葡萄产量。调查结果表明:

(1)未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对照土壤地面有板结现象,pH为5.6,有机质含量为2.4%;而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处理土壤,其地表土壤疏松,pH为6.3,有机质含量为3.5%。

(2)中期调查时,对照土壤上种植的葡萄植株长势一般,叶片较小,无光泽;处理土壤上种植的葡萄植株长势旺盛,叶片大而宽,呈深绿色。

(3)对照土壤上种植的葡萄花期较处理土壤上种植的葡萄迟3天;

(4)处理土壤与对照土壤相比较,葡萄粒重和穗重显著增加;

(5)对照土壤葡萄亩产量为1250kg,处理土壤葡萄亩产量为1380kg,增产10.4%。

实施例3:

按重量称取下列原料:泥炭250kg、秸秆类物质210kg、石灰石70kg、沸石110kg、骨粉35kg和活化EM菌剂3%。

实施例的泥炭为低位天然泥炭,PH值5.5,其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16%以上的有机质、14%的腐植酸和3%以上的氮、磷、钾的总量。

秸秆类物质采用水稻秸秆,干燥后粉碎至100目。

石灰类物质采用石灰石和石灰氮的混合。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

以实施例3得到的粉末状土壤调理剂对酸性红黄壤大田甘蓝进行调理试验:前期测定土壤pH为5.5,目的是将其pH提高至少0.5个单位。

选择400m2酸化红黄壤甘蓝地(浙江台州),按照350kg/亩/年的施用量施用该土壤调理剂。按常规方法对甘蓝实施田间管理,实时观察土壤性状及甘蓝的长势,当甘蓝生长到可收获季节,取土样测定pH、有机质含量并计算甘蓝产量。调查结果表明:

(1)未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对照土壤地面有板结现象,pH为5.4,有机质含量为2.7%;而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处理土壤,其地表土壤疏松,pH为6.1,有机质含量为3.5%。

(2)中期调查时,对照土壤上种植的甘蓝植株长势一般,叶片较薄,呈绿色;处理土壤上种植的甘蓝植株长势旺盛,叶片大而宽,呈深绿色。

(3)对照土壤上种植的甘蓝莲座期和结球期较处理土壤上种植的甘蓝迟2-3天;

(4)处理土壤与对照土壤相比较,甘蓝单果重显著增加,增产12%。

可见,实施例1-3所述的土壤调理剂能明显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并促进作物的生长,使作物生育期提前、产量明显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