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窑炉冷却部池壁拐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3157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窑炉冷却部池壁拐角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窑炉的冷却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窑炉冷却部的池壁拐角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窑炉中,冷却部上游端通过卡脖连接熔化部,下游端连接供料道。从熔化部进入冷却部的玻璃液要进行进一步的澄清、均化和冷却,玻璃液在冷却部要求降温稳定,流动平稳,形成成分均匀、缺陷较少、符合成形温度要求的玻璃液。现有的玻璃窑炉冷却部多为矩形,池壁砖拐角处采用直角结构。此种池壁砖拐角处玻璃液流动性差,容易形成低温死玻璃,带入成形部会形成条纹等缺陷,应力分布不均亦会造成玻璃制品抗冲击试验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玻璃窑炉冷却部池壁拐角结构,能够使玻璃液流平顺过渡,减少玻璃液停留时间,避免形成死玻璃,最终成形提供纯净、透明、均匀的玻璃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窑炉冷却部池壁拐角结构,包括冷却部,所述冷却部的上游通过卡脖连接熔化部,所述冷却部的下游连接供料道,在冷却部与供料道的连接处设置斜角型的池壁拐角。

进一步的,所述池壁拐角由四块拐角砖(Ⅰ、Ⅱ、Ⅲ、Ⅳ)组成,所述拐角砖Ⅱ和拐角砖Ⅲ的组合体斜向摆放,与相邻的拐角砖Ⅰ和拐角砖Ⅳ分别形成135度夹角。

优选的,所述池壁拐角砖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直角边长为冷却部宽度的1/7~1/5。

优选的,在所述池壁拐角外侧设置独立顶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冷却部设置斜角型池壁拐角,不存在现有窑炉的池壁拐角处滞留区,能够使玻璃液流平顺过渡,减少玻璃液停留时间,避免形成死玻璃,为成形提供纯净、透明、均匀的玻璃液,提高了玻璃制品质量。仅需增加两种砖型,就能够组成上述拐角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池壁拐角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卡脖;2、冷却部;3、供料道;4、池壁拐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请参见图1,一种玻璃窑炉的连接结构,包括冷却部2,所述冷却部2的上游通过卡脖1连接熔化部,所述冷却部2的下游连接供料道3,在冷却部2与供料道3的连接处设置斜角型的池壁拐角4。

为了详细说明上述斜角型池壁拐角4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所述池壁拐角4由4块池壁拐角砖构成,拐角砖Ⅰ和拐角砖Ⅲ相同,拐角砖Ⅱ和拐角砖Ⅳ相同,对称制作,上述4块拐角砖能够相互配合,且其厚度与其他池壁砖相同。拐角砖Ⅱ和拐角砖Ⅲ配合摆放,形成一直线型结构,上述拐角砖Ⅱ和拐角砖Ⅲ的组合体斜向摆放,与相邻的拐角砖Ⅰ和拐角砖Ⅳ分别形成135度夹角。

上述池壁拐角砖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直角边长为冷却部宽度的1/7~1/5。

在上述池壁拐角外侧分别设置独立池壁顶铁,避免与直段池壁砖膨胀冲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冷却部池壁拐角设置成直角时,拐角处三角区形成滞留区,玻璃液停留时间较长,个别组份会挥发掉。生产中滞留区玻璃液会卷入成形流,而供料道温度较低,无法及时均化,从而形成制品条纹,玻璃液温度不同及成分变化引起应力分布不均亦会造成玻璃制品抗冲击试验不合格。针对此问题,本发明将冷却部池壁拐角设计成斜角结构,避免了滞留区的形成,够使玻璃液流平顺过渡,减少玻璃液停留时间,避免形成死玻璃,为成形提供纯净、透明、均匀的玻璃液,提高了玻璃制品质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