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玻璃钢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079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U型玻璃钢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U型玻璃钢化处理系统,属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化玻璃是一种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使其表面具备压应力的特殊玻璃。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因此广泛运用于建筑、制造及工矿领域。目前用物理方法生产的钢化玻璃,是通过将普通的玻璃加热至软化温度,然后用大型鼓风设备对其快速降温,从而使玻璃表面形成均匀压应力,而内部则形成张应力。但是现有的钢化玻璃生产线存在结构复杂,能耗过高,维修及保养不便的问题。而且对于U型玻璃的钢化存在钢化不均匀,以及钢化段无法适应不同高度的U型玻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钢化玻璃生产处理系统存在复杂、可靠性低、钢化不均匀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玻璃钢化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U型玻璃钢化处理系统,包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与输送机构相连的预热机构、加热机构、钢化机构,其中:

预热机构包括其内设空腔的预热罩,设于预热罩空腔中的水平输送辊,水平输送辊通过传动装置与动力机相连接,预热罩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循环预热装置,以便通过输送辊将U型玻璃输送入空腔后,通过循环加热装置使空腔内形成热流循环,从而对U型玻璃进行均匀加热。

所述水平输送辊并列设置多根,每根输送辊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预热罩外侧的轴承及轴承座相配接,其中一端与传动装置相连接,以便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输送辊运行。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每根输送辊辊轴上的第一斜齿轮,每一个第一斜齿轮均与设置在传动轴上对应的第二斜齿轮相啮合,该传动轴的长度与预热罩长度相适应,传动轴的二端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固定在预热罩对应端,其中一端的传动轴上设有从动链轮,该从动链轮通过传动链与动力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相连,以便在动力机带动下,通过主动链轮、传动链、从动链轮、传动轴、斜齿轮对的传动,驱动各输送辊转动,完成对输送辊上的U型玻璃的输送。

所述循环预热装置包括设于预热罩顶部的循环风扇和排风管组,设于预热罩两侧壁上的进风管组以及燃气点火器:

所述的循环风扇设置多台,间隔分布在预热罩顶部,每一台循环风扇的竖直转轴穿过预热罩顶壁向外延伸后与预热罩顶部的动力机主轴相连接;

所述排风管组包括间隔设于预热罩顶部的多根竖直支管,以及与多根竖直支管上端相连的水平主管,其中每一根竖直支管的下端与预热罩空腔连通,并在每一根竖直支管上设置控制阀,通过每一根竖直支管及控制阀的设置,控制该区域温度;

所述进风管组设置多组,间隔设置在预热罩侧部,每一组包括与鼓风机相连的水平进风主管,与水平进风主管相连的竖直进风支管,竖直进风支管上端与位于水平输送辊上方的预热罩空腔相连通,下端与位于水平输送辊下方的预热罩空腔相连通,进风管组设为多组,间隔设于预热罩一侧的侧壁上;

所述燃气点火器设置多个,间隔设置在预热罩侧部的上、下位置,每一个燃气点火器包括设于预热罩空腔内的燃气喷嘴,与燃气喷嘴相连并位于预热罩外的燃气、空气混合管,燃气混合管通过三通分别与燃气供气管及空气供气管相连接,其中空气供气管与预热罩空腔相连通,通过供气管将预热罩空腔中的空气送入混合管,以供混合燃烧;

通过上述循环预热装置对预热罩内输送辊上的U型玻璃进行预加热。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其内设空腔的上、下加热罩,设于空腔内的水平输送辊,设于输送辊上方和下方的上、下电加热元件,其中:水平输送辊与动力驱动装置相连接,上加热罩两侧设有升降装置,并且上加热罩空腔内还设有气流循环装置,以便U型玻璃随水平输送辊进入空腔后,在电加热元件及气流循环装置的作用下被均匀加热,另外通过升降传动装置将上加热罩向上升起,便于对空腔内部进行清理和维护。

所述水平输送辊并列设置多根,每一根水平输送辊的二端分别与设于加热罩外侧的轴承及轴承座相配接,其中一端的辊轴与动力驱动装置相连接,以便通过动力驱动装置带动输送辊运行。

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每一根水平输送辊一端的辊轴上的第一带轮,每一个第一带轮通过各自的传动带与水平传动轴上对应的第二带轮相连,所述水平传动轴的长度与加热罩长度相适应,水平传动轴的二端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固定在加热罩对应端,水平传动轴上设有从动带轮,该从动带轮通过主传动带与动力机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相连,以便在动力机带动下,通过主动带轮、主传动带、从动带轮、水平传动轴及其上的各个第二带轮、各自对应的传动带、第一带轮的传动,带动各水平输送辊同步且稳定地转动,完成对水平输送辊上的U型玻璃的平稳输送,防止U型玻璃在加热过程中因不平稳移动而出现的破损问题。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对称设于下加热罩两外侧的多个竖直支撑导向柱,以及对称设于上加热罩两外侧的多个柱套,每一个竖直支撑导向柱上部设有螺孔,每一个竖直支撑导向柱上端与对应柱套的下端滑动套接,每一个竖直支撑导向柱及对应柱套内均设有竖直螺杆,该竖直螺杆与竖直支撑导向柱上部的螺孔相螺接、上端穿过柱套顶壁的轴承与外部的传动机构相连,以便在传动机构带动下使竖直螺杆转动,进而使柱套带动上加热罩沿竖直支撑导向柱上、下移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每一竖直螺杆上端的水平伞齿轮,设置在纵向水平传动杆上的多个垂直伞齿轮,每一个垂直伞齿轮均与对应的水平伞齿轮相啮合,该纵向水平传动杆设置四根,其中两根分布在加热罩顶部一侧,另两根分布在加热罩顶部另一侧,每一侧的两根纵向水平传动杆内端分别设有垂直伞齿轮,两个垂直伞齿轮均与横向水平传动杆端部的垂直伞齿轮相啮合,该横向水平传动杆中部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动力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相啮合,以便在同一台动力机带动下,通过主、从动齿轮、横向水平传动杆、三个相啮合的伞齿轮传动,带动四根纵向水平传动杆及其上的垂直伞齿轮及相啮合的各个水平伞齿轮转动,进而同步带动各根竖直螺杆同步转动,最终使柱套带动上加热罩上升或下降。

所述气流循环装置包括设于上加热罩空腔内并位于电加热元件下方的多根横向水平送风支管,设于上加热罩顶部的风扇,其中:每根横向水平送风支管下部设有多个气孔、外端穿过上加热罩向上延伸后与外部的送风主管相连接,以便通过送风主管、横向水平送风支管向空腔内输送空气并加热后,通过风扇使热气流循环。

所述钢化机构包括机架,设于机架内的水平输送辊,水平输送辊上、下方的机架上设有与升降装置相连接的上、下钢化装置,以便通过升降装置控制钢化装置合拢或打开,从而对水平输送辊上的U形玻璃进行钢化处理,同时根据钢化性能要求进行温度调整。

所述水平输送辊并列设置多根,每一根水平输送辊的二端分别与设于机架上的轴承及轴承座相配接,其中一端的辊轴与动力驱动装置相连接,以便通过动力驱动装置带动输送辊运行。

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每一根水平输送辊相同端的辊轴上的链轮,各链轮均与同一根链条相连,链条与动力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相连,以便在动力机带动下,通过主动链轮、链条、各链轮的传动,带动水平输送辊转动,完成对水平输送辊上的U形玻璃的移动。

所述每根水平输送辊上都缠绕有软绳或柔性辊套,以便通过软绳或柔性辊套避免输送过程中出现的振动,从而保证U形玻璃钢化的正常进行。

所述钢化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水平输送辊上、下方的上风箱和下风箱,每一个风箱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内带空腔的风箱,每一个风箱底部设有若干个通孔,顶部设为一端高、另一端低的斜顶,低端封闭,高端与进风管连通,通过进风面积由大变小,使进入风箱的风量、风速均匀地从各个通孔喷出,进而满足U形玻璃钢化要求。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分别设于机架顶部两侧的纵向水平转轴,每根纵向水平转轴两端分别套设有链轮,每一链轮上设有提升链,提升链的一端与上风箱相连接,另一端与下风箱相连接,两纵向水平转轴上分别设有从动链轮,两从动链轮分别通过传动链与动力机输出轴上的两个主动链轮相连接,以便在动力机带动下,通过两个主动链轮、两根传动链同步带动两根纵向水平转轴转动,再通过提升链使上、下风箱同步合拢或分开,用于设置钢化温度。

所述输送机构为常规的辊式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各种类型的U型玻璃进行钢化处理,由于在加热段采用开合式罩壳,可以方便地对加热段内部进行清理维修。而预热段使用的循环装置,只需很小的热源就能满足预热,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钢化段使用可调节的钢化装置,从而可以对玻璃的钢化效果进行调节,并适应不同高度的U型玻璃。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单,给后期的维护保养带来便利。实为一理想的钢化玻璃生产处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预热机构1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加热机构2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图4的另一状态图;

图7为图1中的钢化机构3主视图;

图8为图7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玻璃钢化处理系统,包括输送机构,以及依次与输送机构相连的预热机构1、加热机构2、钢化机构3,其中:

所述输送机构4为常规的辊式输送机;该输送机构4设为两台,分别设置在首部、尾部;所述预热机构1包括其内设空腔126的预热罩11,设于预热罩11空腔126中的水平输送辊13,水平输送辊13通过传动装置12与动力机117相连接,预热罩11上设有与空腔126连通的循环预热装置,水平输送辊13并列设置多根,每根输送辊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预热罩外侧的轴承及轴承座125相配接,其中一端与传动装置12相连接,传动装置12包括设置在每根输送辊辊轴上的第一斜齿轮114,每一个第一斜齿轮114均与设置在传动轴116上对应的第二斜齿轮115相啮合,该传动轴116的长度与预热罩11长度相适应,传动轴116的二端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111固定在预热罩11对应端,其中一端的传动轴116上设有从动链轮,该从动链轮通过传动链118与动力机117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相连,循环预热装置包括设于预热罩11顶部的循环风扇124和排风管组15,设于预热罩11两侧壁上的进风管组14以及燃气点火器121:循环风扇124设置多台,间隔分布在预热罩11顶部,每一台循环风扇124的竖直转轴123穿过预热罩11顶壁向外延伸后与预热罩11顶部的动力机16主轴相连接;排风管组15包括间隔设于预热罩11顶部的多根竖直支管17,以及与多根竖直支管17上端相连的水平主管18,其中每一根竖直支管17的下端与预热罩11空腔126连通,并在每一根竖直支管17上设置控制阀19;进风管组14设置多组,间隔设置在预热罩11侧部,每一组包括与鼓风机113相连的水平进风主管112,与水平进风主管112相连的竖直进风支管110,竖直进风支管110上端与位于水平输送辊13上方的预热罩空腔相连通,下端与位于水平输送辊13下方的预热罩空腔相连通,进风管组14设为多组,间隔设于预热罩一侧的侧壁上;燃气点火器121设置多个,间隔设置在预热罩11侧部的上、下位置,每一个燃气点火器121包括设于预热罩11空腔126内的燃气喷嘴127,与燃气喷嘴127相连并位于预热罩11外的燃气、空气混合管120,燃气混合管120通过三通分别与燃气供气管119及空气供气管122相连接,其中空气供气管122与预热罩11空腔126相连。

加热机构2的输入端与预热机构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加热机构2包括其内设空腔230的上加热罩25、下加热罩21,设于空腔230内的水平输送辊229,设于输送辊229上方和下方的上电加热元件224、下电加热元件231,其中:水平输送辊229与动力驱动装置22相连接,上加热罩25两侧设有升降装置23,并且上加热罩25空腔内还设有气流循环装置,水平输送辊229并列设置多根,每一根水平输送辊229的二端分别与设于加热罩外侧的轴承及轴承座223相配接,其中一端的辊轴与动力驱动装置22相连接,动力驱动装置22包括设于每一根水平输送辊229一端的辊轴上的第一带轮216,每一个第一带轮216通过各自的传动带217与水平传动轴219上对应的第二带轮218相连,水平传动轴219的长度与加热罩长度相适应,水平传动轴219的二端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220固定在加热罩对应端,水平传动轴219上设有从动带轮,该从动带轮通过主传动带222与动力机221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相连,升降装置23包括对称设于下加热罩21两外侧的多个竖直支撑导向柱24,以及对称设于上加热罩25两外侧的多个柱套26,每一个竖直支撑导向柱24上部设有螺孔,每一个竖直支撑导向柱24上端与对应柱套26的下端滑动套接,每一个竖直支撑导向柱24及对应柱套26内均设有竖直螺杆27,该竖直螺杆27与竖直支撑导向柱24上部的螺孔相螺接、上端穿过柱套26顶壁的轴承29与外部的传动机构212相连,传动机构212包括设置在每一竖直螺杆27上端的水平伞齿轮29,设置在纵向水平传动杆211上的多个垂直伞齿轮210,每一个垂直伞齿轮210均与对应的水平伞齿轮29相啮合,该纵向水平传动杆211设置四根,其中两根分布在加热罩顶部一侧,另两根分布在加热罩顶部另一侧,每一侧的两根纵向水平传动杆211内端分别设有垂直伞齿轮,两个垂直伞齿轮均与横向水平传动杆225端部的垂直伞齿轮213相啮合,该横向水平传动杆225中部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动力机214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相啮合,气流循环装置包括设于上加热罩空腔230内并位于电加热元件下方的多根横向水平送风支管227,设于上加热罩顶部的风扇226,其中:每根横向水平送风支管227下部设有多个气孔228、外端穿过上加热罩25向上延伸后与外部的送风主管215相连接。在上加热罩25顶部设有排气孔251。

钢化机构3的输入端与加热机构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钢化机构3包括机架31,设于机架31内的水平输送辊320,水平输送辊320上、下方的机架31上设有与升降装置37相连接的上、下钢化装置32,水平输送辊320并列设置多根,每一根水平输送辊320的二端分别与设于机架31上的轴承及轴承座313相配接,其中一端的辊轴与动力驱动装置33相连接,动力驱动装置33包括设置在每一根水平输送辊320相同端的辊轴上的链轮39,各链轮39均与同一根链条310相连,链条310与动力机318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311相连,每根水平输送辊320上都缠绕有软绳319,钢化装置32包括分别设置在水平输送辊320上、下方的上风箱34和下风箱312,每一个风箱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内带空腔的风箱,每一个风箱底部设有若干个通孔321,顶部设为一端高、另一端低的斜顶,低端封闭,高端与进风管314连通,升降装置37包括分别设于机架31顶部两侧的纵向水平转轴36,每根纵向水平转轴36两端分别套设有链轮315,每一链轮315上设有提升链35,提升链35的一端与上风箱34相连接,另一端与下风箱312相连接,两纵向水平转轴36上分别设有从动链轮,两从动链轮分别通过传动链316与动力机38输出轴上的两个主动链轮317相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