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55770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矿石储量及开采量都非常的大,但由于矿石的品味普遍较低,特别是开采量最大的铁矿石,需要经过加工后方能进入高炉,因此大量的铁矿尾矿就产生了。尾矿是指矿业开发部门利用现有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在经济高效的条件下采选之后的废弃矿石。除部分填充采矿场外,大部分尾矿均堆放在矿区,形成污浊的尾矿坝。这种尾矿多数已经研磨成极小的颗粒状,易发生溢流渗流、刮风扬尘,严重污染水土大气环境,造成生态污染和破坏。

新型建筑材料目前具有轻质高强化的特点,在新型建筑材料领域,将废弃的尾矿融入到新型建筑材料的原料制备中,能够使得尾矿废物利用,同时减少生态环境的危害。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涂料、新型建筑塑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新型防水和密封材料共五部分。新型墙体建筑材料是指新型材料资源、能源消耗低、大量利用地方资源和废弃资源;对环境、对人身友好无害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可以循环利用。新型建筑材料目前具有轻质高强化的特点:轻质主要是指材料多孔、体积密度小,高强主要是指材料的强度较高。新型墙体材料是指除黏土实心砖以外的具有节土、节能、利废、具有较好物理力学性能、适应建筑产品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改善建筑功能等现代建筑业发展要求的墙体材料。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对其作用较大,需要有效的提高其强度。

综上所述,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墙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来提高现有墙体材料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的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具有抗折强度高、抗压强度高的性能,通过对墙体建筑材料的工艺及成分进行改进,有效的改善了其强度,进而解决了常规的墙体建筑材料强度低、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碳酸镁钙份、高炉矿渣、黏土、白云石粉、长石粉和硼酸钙混合均匀,利用球磨机球磨成过200-300目筛子的固体粉末;

b、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4-甲基-1-戊烯、聚苯乙烯磺酸、丁基橡胶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100-120℃的温度下加热并搅拌,时间在30-40min,得到混合物一;

c、将混合物一和固体粉末混合,并加入催化剂、引发剂、发泡剂和交联剂,用搅拌机在80-100r/min的转速下进行机械搅拌20-30min,再用500-800r/min的转速搅拌直至混合液中产生形状细小、分布均匀的孔洞,得到混合液;

d、向混合液中添加植物纤维,搅拌均匀后,在50-65℃下烘干至含水量在3%以下,导入模具中高温压制成型,温度为80-100℃,加压压力为30-40mpa,加压时间为2-3h,加压成型冷却后放置3-5h,即可得到成品。

优选的,所述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碳酸镁钙份20-30份、高炉矿渣22-28份、黏土18-27份、白云石粉12-14份、长石粉12-17份、硼酸钙19-23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19份、聚-4-甲基-1-戊烯9-13份、聚苯乙烯磺酸12-15份、丁基橡胶18-20份、去离子水25-35份、催化剂6-11份、引发剂12-14份、发泡剂8-13份、交联剂9-13份和植物纤维23-38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一用浓氨水调节ph值在6-7。

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催化剂为temed四甲基乙二胺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发泡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酸钠和液态皂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交联剂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优选的,所述步骤d的植物纤维在65-70℃的保温箱中烘干,经过破碎、筛分和干燥处理后,切成3-7mm的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的的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具有抗折强度高、抗压强度高的性能,通过对墙体建筑材料的工艺及成分进行改进,有效的改善了其强度,进而解决了常规的墙体建筑材料强度低、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在原料中添加植物纤维,其在水中或碱性溶液中浸泡会溶解出浸提物,浸提物与溶液中的钙离子生成糖酸钙,包裹在固体颗粒的周围形成外壳,阻碍固体颗粒水化,有助于固体颗粒的凝结。

本发明将废弃的高炉矿渣作为制备原料,解决了高炉矿渣处理难得问题,提高高炉矿渣的再利用价值,避免废弃高炉矿渣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碳酸镁钙份、高炉矿渣、黏土、白云石粉、长石粉和硼酸钙混合均匀,利用球磨机球磨成过300目筛子的固体粉末;

b、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4-甲基-1-戊烯、聚苯乙烯磺酸、丁基橡胶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100℃的温度下加热并搅拌,时间在40min,得到混合物一;

c、将混合物一和固体粉末混合,并加入催化剂、引发剂、发泡剂和交联剂,用搅拌机在100r/min的转速下进行机械搅拌20min,再用800r/min的转速搅拌直至混合液中产生形状细小、分布均匀的孔洞,得到混合液;

d、向混合液中添加植物纤维,搅拌均匀后,在50℃下烘干至含水量在3%以下,导入模具中高温压制成型,温度为100℃,加压压力为30mpa,加压时间为3h,加压成型冷却后放置3h,即可得到成品。

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碳酸镁钙份30份、高炉矿渣22份、黏土27份、白云石粉12份、长石粉17份、硼酸钙19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9份、聚-4-甲基-1-戊烯9份、聚苯乙烯磺酸15份、丁基橡胶18份、去离子水35份、催化剂6份、引发剂14份、发泡剂8份、交联剂13份和植物纤维23份。

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一用浓氨水调节ph值在6。

步骤c的催化剂为temed四甲基乙二胺催化剂。

步骤c的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步骤c的发泡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酸钠和液态皂的混合。

步骤c的交联剂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步骤d的植物纤维在70℃的保温箱中烘干,经过破碎、筛分和干燥处理后,切成3mm的长度。

实施例2

一种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碳酸镁钙份、高炉矿渣、黏土、白云石粉、长石粉和硼酸钙混合均匀,利用球磨机球磨成过300目筛子的固体粉末;

b、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4-甲基-1-戊烯、聚苯乙烯磺酸、丁基橡胶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120℃的温度下加热并搅拌,时间在40min,得到混合物一;

c、将混合物一和固体粉末混合,并加入催化剂、引发剂、发泡剂和交联剂,用搅拌机在100r/min的转速下进行机械搅拌30min,再用800r/min的转速搅拌直至混合液中产生形状细小、分布均匀的孔洞,得到混合液;

d、向混合液中添加植物纤维,搅拌均匀后,在65℃下烘干至含水量在3%以下,导入模具中高温压制成型,温度为100℃,加压压力为40mpa,加压时间为3h,加压成型冷却后放置5h,即可得到成品。

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碳酸镁钙份30份、高炉矿渣28份、黏土27份、白云石粉14份、长石粉17份、硼酸钙23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9份、聚-4-甲基-1-戊烯13份、聚苯乙烯磺酸15份、丁基橡胶20份、去离子水35份、催化剂11份、引发剂12份、发泡剂13份、交联剂13份和植物纤维38份。

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一用浓氨水调节ph值在7。

步骤c的催化剂为temed四甲基乙二胺催化剂。

步骤c的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步骤c的发泡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酸钠和液态皂的混合。

步骤c的交联剂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步骤d的植物纤维在70℃的保温箱中烘干,经过破碎、筛分和干燥处理后,切成3mm的长度。

实施例3

一种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碳酸镁钙份、高炉矿渣、黏土、白云石粉、长石粉和硼酸钙混合均匀,利用球磨机球磨成过200目筛子的固体粉末;

b、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4-甲基-1-戊烯、聚苯乙烯磺酸、丁基橡胶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100℃的温度下加热并搅拌,时间在40min,得到混合物一;

c、将混合物一和固体粉末混合,并加入催化剂、引发剂、发泡剂和交联剂,用搅拌机在80r/min的转速下进行机械搅拌30min,再用800r/min的转速搅拌直至混合液中产生形状细小、分布均匀的孔洞,得到混合液;

d、向混合液中添加植物纤维,搅拌均匀后,在65℃下烘干至含水量在3%以下,导入模具中高温压制成型,温度为100℃,加压压力为40mpa,加压时间为3h,加压成型冷却后放置5h,即可得到成品。

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碳酸镁钙份20份、高炉矿渣28份、黏土18份、白云石粉14份、长石粉17份、硼酸钙19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份、聚-4-甲基-1-戊烯9份、聚苯乙烯磺酸12份、丁基橡胶18份、去离子水25份、催化剂6份、引发剂12份、发泡剂8份、交联剂9份和植物纤维23份。

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一用浓氨水调节ph值在7。

步骤c的催化剂为temed四甲基乙二胺催化剂。

步骤c的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步骤c的发泡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酸钠和液态皂的混合。

步骤c的交联剂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步骤d的植物纤维在70℃的保温箱中烘干,经过破碎、筛分和干燥处理后,切成7mm的长度。

检测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制备的材料,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表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