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复合加气砖的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0063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加气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温复合加气砖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加气砖也叫做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非常的广泛,主要用在机械厂房和民用建筑中的墙体材料、填充墙、楼板和屋面板等承重墙材以及非承重材料和周围的填充围墙,目前加气砖已成为建筑材料行业的主导产品,国家已经逐步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逐渐取而代之的就是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砖。加气砖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性能好、抗震能力强、加工性能好、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隔音性能好、适应性强的特点,可根据当地不同原材料,不同条件来量身定造,原材料来源广泛,可选择河沙、粉煤灰、矿砂等,因地制宜,可以废物利用,有利环保,真正变废为宝。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物的保温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发明一种保温复合加气砖的成型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复合加气砖的成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复合加气砖的成型方法,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所使用的原料以及所占质量百分比为:粉煤灰60-70份、硅酸盐水泥5-10份、生石灰10-15份、白砂4-7份、石膏3-6份、铝粉膏4-8份、发气剂0.3-0.8份和稳泡剂1-3份,其中:

所述粉煤灰原料成分及所占质量百分比为:二氧化硅30-40份、三氧化二铝15-35份、三氧化二铁10-15份、氧化镁2-4份、粉渣10-15份和三氧化硫1-2份;

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由粉煤灰60-70份、硅酸盐水泥5-10份、生石灰10-15份、白砂4-7份、石膏3-6份、铝粉膏4-8份、发气剂0.3-0.8份和稳泡剂1-3份经搅拌机均匀搅拌配置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搅拌过程中还加入抗裂纤维0.1-0.3份。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搅拌过程中还加入木质纤维0.2-0.4份。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搅拌过程中还加入憎水剂0.05-0.15份。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搅拌过程中还加入触变润滑剂0.001-0.003份。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搅拌过程中还加入酚醛泡沫2-5份。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生石灰、白砂和石膏混合,送入粉磨机中研磨成50-100目颗粒,投入搅拌机内,再投入发气剂和稳泡剂进行混合,按水料比为0.5加入水,搅拌均匀,再加入铝粉膏,搅拌均匀得到浆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浆料静止十分钟后投入抗裂纤维、木质纤维和憎水剂,搅拌均匀后静止一小时;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浆料加入触变润滑剂和酚醛泡沫后,利用低速搅拌机进行匀速搅拌30分钟后,得到成品浆料;

步骤四,将成品浆料倒入模具中,得到砖胚体;

步骤五,将砖胚体放入蒸养釜进行抽真空,均匀地通入蒸汽,使蒸养室内的温度升至170-180℃,压力达到4-6个标准大气压,保持恒定8-10小时,在4-5小时内放出蒸汽,待其内部气温低于40度即可取出,放置于阴凉通风处5-10天即可。

本发明通过采用硅酸盐水泥和酚醛泡沫,提高了保温效果,增强了抗冻性能,通过加入合适的发气剂及稳泡剂改善了加气砖的韧性,增加了抗渗性能,且加工工艺简单、容易实施,通过加入憎水剂,提升了加气砖的耐水性能,通过加入木质纤维和抗裂纤维,且搅拌后进行充分静止,增加了结构强度,使其干燥过程中受到的张力减少,起到明显的抗裂作用,降低了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保温复合加气砖的成型方法,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所使用的原料以及所占质量百分比为:粉煤灰60份、硅酸盐水泥5份、生石灰10份、白砂4份、石膏3份、铝粉膏4份、发气剂0.3份和稳泡剂1份,其中:

所述粉煤灰原料成分及所占质量百分比为:二氧化硅30份、三氧化二铝15份、三氧化二铁10份、氧化镁2份、粉渣10份和三氧化硫1份;

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由粉煤灰60份、硅酸盐水泥5份、生石灰10份、白砂4份、石膏3份、铝粉膏4份、发气剂0.3份和稳泡剂1份经搅拌机均匀搅拌配置而成。

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搅拌过程中还加入抗裂纤维0.1份、木质纤维0.2份、憎水剂0.05份、触变润滑剂0.001份和酚醛泡沫2份。

将粉煤灰60份、硅酸盐水泥5份、生石灰10份、白砂4份和石膏3份混合,送入粉磨机中研磨成50-100目颗粒,投入搅拌机内,再投入发气剂0.3份和稳泡剂1份进行混合,按水料比为0.5加入水,搅拌均匀,再加入铝粉膏4份,搅拌均匀得到浆料;将得到的浆料静止十分钟后投入抗裂纤维0.1份、木质纤维0.2份和憎水剂0.05份,搅拌均匀后静止一小时;再加入触变润滑剂0.001份和酚醛泡沫2份后,利用低速搅拌机进行匀速搅拌30分钟后,得到成品浆料;将成品浆料倒入模具中,得到砖胚体;将砖胚体放入蒸养釜进行抽真空,均匀地通入蒸汽,使蒸养室内的温度升至170-180℃,压力达到4-6个标准大气压,保持恒定8-10小时,在4-5小时内放出蒸汽,待其内部气温低于40度即可取出,放置于阴凉通风处5-10天即可。

实施例2

一种保温复合加气砖的成型方法,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所使用的原料以及所占质量百分比为:粉煤灰65份、硅酸盐水泥8份、生石灰12份、白砂6份、石膏5份、铝粉膏6份、发气剂0.5份和稳泡剂2份,其中:

所述粉煤灰原料成分及所占质量百分比为:二氧化硅35份、三氧化二铝20份、三氧化二铁13份、氧化镁3份、粉渣13份和三氧化硫1.5份;

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由粉煤灰65份、硅酸盐水泥8份、生石灰12份、白砂6份、石膏5份、铝粉膏6份、发气剂0.5份和稳泡剂2份经搅拌机均匀搅拌配置而成。

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搅拌过程中还加入抗裂纤维0.2份、木质纤维0.3份、憎水剂0.1份、触变润滑剂0.002份和酚醛泡沫4份。

将粉煤灰65份、硅酸盐水泥8份、生石灰12份、白砂6份和石膏5份混合,送入粉磨机中研磨成50-100目颗粒,投入搅拌机内,再投入发气剂0.5份和稳泡剂2份进行混合,按水料比为0.5加入水,搅拌均匀,再加入铝粉膏6份,搅拌均匀得到浆料;将得到的浆料静止十分钟后投入抗裂纤维0.2份、木质纤维0.3份和憎水剂0.1份,搅拌均匀后静止一小时;再加入触变润滑剂0.002份和酚醛泡沫4份后,利用低速搅拌机进行匀速搅拌30分钟后,得到成品浆料;将成品浆料倒入模具中,得到砖胚体;将砖胚体放入蒸养釜进行抽真空,均匀地通入蒸汽,使蒸养室内的温度升至170-180℃,压力达到4-6个标准大气压,保持恒定8-10小时,在4-5小时内放出蒸汽,待其内部气温低于40度即可取出,放置于阴凉通风处5-10天即可。

实施例3

一种保温复合加气砖的成型方法,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所使用的原料以及所占质量百分比为:粉煤灰70份、硅酸盐水泥10份、生石灰15份、白砂7份、石膏6份、铝粉膏8份、发气剂0.8份和稳泡剂3份,其中:

所述粉煤灰原料成分及所占质量百分比为:二氧化硅40份、三氧化二铝35份、三氧化二铁15份、氧化镁4份、粉渣15份和三氧化硫2份;

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由粉煤灰70份、硅酸盐水泥10份、生石灰15份、白砂7份、石膏6份、铝粉膏8份、发气剂0.8份和稳泡剂3份经搅拌机均匀搅拌配置而成。

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搅拌过程中还加入抗裂纤维0.3份、木质纤维0.4份、憎水剂0.15份、触变润滑剂0.003份和酚醛泡沫5份。

将粉煤灰70份、硅酸盐水泥10份、生石灰15份、白砂7份和石膏6份混合,送入粉磨机中研磨成50-100目颗粒,投入搅拌机内,再投入发气剂0.8份和稳泡剂3份进行混合,按水料比为0.5加入水,搅拌均匀,再加入铝粉膏8份,搅拌均匀得到浆料;将得到的浆料静止十分钟后投入抗裂纤维0.3份、木质纤维0.4份和憎水剂0.15份,搅拌均匀后静止一小时;再加入触变润滑剂0.003份和酚醛泡沫5份后,利用低速搅拌机进行匀速搅拌30分钟后,得到成品浆料;将成品浆料倒入模具中,得到砖胚体;将砖胚体放入蒸养釜进行抽真空,均匀地通入蒸汽,使蒸养室内的温度升至170-180℃,压力达到4-6个标准大气压,保持恒定8-10小时,在4-5小时内放出蒸汽,待其内部气温低于40度即可取出,放置于阴凉通风处5-10天即可。

根据实施例1-3得出结论,实施例2中,所述保温复合加气砖制备浆料所使用的原料以及所占质量百分比为:粉煤灰65份、硅酸盐水泥8份、生石灰12份、白砂6份、石膏5份、铝粉膏6份、发气剂0.5份、稳泡剂2份、抗裂纤维0.2份、木质纤维0.3份、憎水剂0.1份、触变润滑剂0.002份和酚醛泡沫4份,所述粉煤灰原料成分及所占质量百分比为:二氧化硅35份、三氧化二铝20份、三氧化二铁13份、氧化镁3份、粉渣13份和三氧化硫1.5份,制备效果最好,通过采用硅酸盐水泥和酚醛泡沫,提高了保温效果,增强了抗冻性能,通过加入合适的发气剂及稳泡剂改善了加气砖的韧性,增加了抗渗性能,且加工工艺简单、容易实施,通过加入憎水剂,提升了加气砖的耐水性能,通过加入木质纤维和抗裂纤维,且搅拌后进行充分静止,增加了结构强度,使其干燥过程中受到的张力减少,起到明显的抗裂作用,降低了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